少年中国-鸟巢一代解读2008年中国与世界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姚遥  页数:314  字数:24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作者是一位可敬可爱的“80后”学友,他在书中把2008年的中国比为当年梁启超先生写过的“少年中国”,把他的同龄人称为“鸟巢一代”。我不敢说这样概括是否准确,我只是羡慕这代人在2008的迅速成长。我无意间想到,通常带有贬意的成语“眼高手低”兴许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把“手低”理解为弯下腰身用双手干实事的话。话扯远一点儿,历史上有不少独特的年份。近百年内就有爆发“五四运动”  的191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新中国成立的1949、改革开放起跑的1978……国际上有“二战”结束、联合国建立的1945,一个超级大国解体的1991,另一个超级大国感染“9·11”综合症的2001……新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可除好事之外,哪一年缺少冲突、灾难的新闻和全球贫富悬殊的扩大?话说回来,对我国“80后”或“鸟巢一代”,2008确实非同寻常。年初的冰冻雨雪、春末的大地震震动了这一代大体上是在和风细雨中长大的幸运儿,给了他们难得的磨练机会。大难兴邦的原因之一恐怕在于,灾难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老师。祖国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这新一辈学得很投入,收获丰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没有白疼他们!从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中国何日能办奥运,整整百年后,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在中国成真。为此,千万别忘了感谢国际社会的善意和支持。办奥运和做生意不一样,光靠实力不够,还得靠友人的无记名投票……

内容概要

2008年,给中国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从年初的南方雪灾、春末的地震国殇到盛夏的奥运盛事、秋初的“神七”飞天……    面对接踵而来的重大事件,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展现了一个英姿“少年”的形象。也就是在这一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鸟巢一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表现出了更为理性、包容和自信的未来当家人的风范。  本书作者就是“鸟巢一代”的一员。以如何塑造和传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为研究重点的他,在这一重要年头,用自己独特的国际传媒视角来看待这些令世界为之震撼的大事。其中既有激动的情感表述,也有冷静的形势分析;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描写,也有社会背景文化方面的深层心理阐述……  正如白岩松老师所说:“古老的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少年,是因为……新的梦想与希望正在这块土地上快速地成长……少年的使命就是成长!”这不仅是一个传媒人的年度总结,更像是对中国整体发展进步的总体陈述。  阅读本书,将启发您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在2008年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前景。

作者简介

姚遥,生于1983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学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候选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06年起参与全国政府发言人培训项目,是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级

书籍目录

序 “眼高手低”为祖国一与“鸟巢一代”学友闲话李肇星前言 “少年中国”与“鸟巢一代”第一部分 奥运2008:媒体记录的中国大事记 国务院477号令:媒体的“中国盛宴” 南方雪灾:寒冰酷雪中打响的“舆论战” 拉萨骚乱:世界屋脊俯瞰下的“新闻幻象” 圣火长征:环游地球的“反华闹剧” 五月国殇:天翻地覆的“新闻大地震” 北京时间:“奥运公关”大决战 世界舞台:奥运开幕式的“理智与感情” 鼓楼袭案:一场“非恐怖主义袭击”的启示 完美谢幕:为什么会有“无与伦比”的十七天?第二部分 国际媒体和港台媒体的负面新闻:无意?善意?敌意? 日本时报:西方媒体总在找中国的茬! 负面新闻的原因之一:利益受损的国际集团+逢中必反的反华势力 负面新闻的原因之二:西方中心的历史传统+意识对立的“冷战”遗毒 负面新闻的原因之三:本位思考的思维惯性+亲疏有别的人性误区 是否还有第四个原因:难道境外媒体总是错的? 最熟悉的陌生人:台湾媒体的“悲情”与偏执 何处是我家:凤凰卫视的尴尬与执着第三部分 媒体镜像外的中国与世界:交流?交融?交锋? 聂卫平VS郎平:奥运赛场外的民族情绪 西方世界的“中国臆想”:开放中国的生机和挑战 与狮子拥抱:这世界还是充满爱 从乳业危机到金融危机:改革30年后的中国企业生死门 崔之元VS周其仁: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之争 “范跑跑”的罪与罚:他是被西方价值观同化的魔鬼? 2008美国总统大选:“西方模式”的危机与变革第四部分 憧憬理性的时代:谁为“鸟巢一代”筑就智慧之巢? 国务院537号令:“透明中国”和“阳光政府” 个性王旭明VS官场流行语: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革新 群体性及暴力事件反思:和谐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 白岩松的“新新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模式 “鸟巢一代”自画像(1):对下阶段改革的理性憧憬——兼评2008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鸟巢一代”自画像(2):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和自信——兼评2008年“80后”现象与“中国模式” “鸟巢一代”自画像(3):对今日多元世界的开放和包容——兼评2008年国际局势与中国对外关系结束语 人人都是“鸟巢一代”跋“鸟巢一代”改变中国 曹景行

章节摘录

可是,生性风流怪诞的老艾伦,竟然在年逾古稀之时与她离婚,转而与那位亚裔养女相恋,还生下了一个小宝宝。想必米亚·法罗一定为此而大受刺激,此后她的很多言行都充满了偏激的情绪。2007年5月,一个名为“达尔富尔奥运梦”的组织在美国纽约成立,主张通过奥运向中国施压。在该组织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名单中,米亚.法罗排名第三。她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就达尔富尔问题指责中国的文章。在文中,她甚至警告斯皮尔伯格,担任北京奧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顾问“会像为纳粹拍宣传电影的女导演里芬施塔尔那样受到历史的谴责”。斯皮尔伯格顿时感觉如芒刺在背,压力陡增。斯皮尔伯格“辞职”的消息一经传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于2月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奧林匹克精神。同一天,美国总统布什接受英国BBC专访时说:  “我将参加奧运会。奧运会在我看来是一个体育事件。”他还表示不会利用奥运会公开谈论政治问题。“辞职”风波之后,西方反华势力借奥运之机打压中国的凌厉攻势,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专家指出,在西方媒体和政治势力的刀光剑影下,维护好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并不逊于在金牌数量上的更上一层楼。除国际反华势力外,“东突”恐怖主义以及其他邪教组织也已蠢蠢欲动。2008年“两会”期间,一架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民航客机在飞行途中发现一名十八九岁的女孩持有可疑液体,机组人员随后协力将疑犯控制,为确保旅客安全,飞机备降兰州。3月9日,全国人大新疆代表团的会议厅里,人潮涌动,中国成功破获针对民航客机的袭击事件成为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媒体将之解读为一起旨在袭击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恐怖活动,安保问题一下子成为西方人士诟病北京奥运的又一利器。此后,拉萨“3·14”骚乱发生,更是将中国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西方媒体趁机大肆热炒西藏问题,直至“5·12”地震的横空出世,才让舆论漩涡中的北京奥运得以稍稍喘息。2008年7月8日,距离奥运开幕只剩一个月,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供非注册记者使用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正式启用,也意味着北京敞开大门,开始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境外人士。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我国“80后”或“鸟巢一代”,2008确实非同寻常……大难兴邦的原因之一恐怕在于,灾难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老师。祖国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这新一辈学得很投入,收获丰硕。  ——李肇星那张姚遥带着口罩的照片是我拍的,他的背后是蓥华镇一座倒塌的磷肥厂,当时空气里仍然弥漫着地震时泄漏出来的液氨。2008年,姚遥让我看到中国“80后”的一个侧面。现在他来告诉我们,  “鸟巢一代”正在改变中国。  ——曹景行同样的2008,不同的目光,我在乎“80后”目光中的2008。因为有了“80后”,中国才有了这样的2008。  ——敬一丹这是一位中国的少年学者对少年中国的想象与感触!古老的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少年,是因为长期浸染在传媒环境中的作者已经敏锐地发现:新的梦想与希望正在这块土地上快速地生长,会有反复,也会有波折,然而少年的使命就是成长!但愿书中的文字是一种预言——预告着我们期待的未来!  ——白岩松

编辑推荐

《少年中国:“鸟巢一代”解读2008年中国与世界》描写了“鸟巢一代”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他们开放外向,追求变化的欲望强烈,未来将成为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年中国-鸟巢一代解读2008年中国与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这是老公极力要求买的书,他是一次饭后散步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看了一下,觉得写得不错,就让我在当当上帮他找一下。这本书让他对80后的看法改变了不少。原来80后的孩子们也并不全是哈韩哈日哈享受以个人为中心的一群啊!
  •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尤其是年轻人。
  •   大致浏览了一下 不错
  •   一般感觉,记录了事件的时间,加入了一些分析进去。并没有感觉到很深刻的理论,觉得分析的有点表象。是冲着80后这个专属词去的,感觉一般般
  •   送书很快,赞一个~阮次山评此书时说,80后有三大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和公民责任。初看下来不过如此,但看其后面的诠释,方知自己的浅陋。虽然我是70后,但是也希望为了这三大责任而努力。 珍贵财富“80后” 阮次山(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 在我们这代人眼中,“80后”曾经是“颓废的一代”,甚至连美国《时代》也曾刊文评论:作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中国“80后”的心中只有自我。然而,一位“80后”青年学者的新著《少年中国》,却让我改变了认识:中国“80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作者姚遥在北京大学获得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后来又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建构和传播中国的国际形象为研究目标。  书中不断提及的两个核心概念,一是“鸟巢一代”,二是“少年中国”。什么是“鸟巢一代”?我想,这不仅仅是媒体对于中国“80后”的代称,更像是作者对于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某种期许。其实,作者所用书名“少年中国”,与当年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并非同义,而是暗喻了今天不少国人同胞,特别是一些有权力、有财富、有知识、有话语权的社会强势成员,依然存在着非理性、不成熟、爱偏激、高欲望的少年特征。 去年在地震灾区,“80后”志愿者参与其中的感人救灾场面,让人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期间,“8...0后”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热情、自信与微笑,征服了一向挑剔的国际媒体。我曾说过,我不喜欢狭隘的民族主义,那是自卑的表现,是因为觉得人家看不起我们,所以要故意展示给人家看。令人欣喜的是,“80后” 已经开始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没必要因为别人与我们不一样而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因为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就妄自菲薄,保持开放与自信的心态最重要。“80后”在有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具备非常鲜明的中国意识与中国立场。在国际视野下,“80后”对中国自身的关切与重视显得更为突出。拥有五千年历史、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中国,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现实国情都大相径庭。在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建立并完善惠及最广大民众的社会制度,是困难重重的复杂工程。许多“80后”并没有迷失和沉醉于别国的道路与模式,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立足于中国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求解精神。“公民”当然是主流话语,然而,什么才是公民的意识与责任,并非人人明白。在我看来,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在坚持批评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建设性,只有蕴含着批判性的建设,立足于建设性的批判,才是公民责任的最终体现。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CBS电视台前主播克朗凯特,是我从事新闻职业以来最为尊崇的偶像。他在几十年的新闻人生中,不同于“兜售正义”、“制造对立”和“煽动情绪”等自由派新闻操作方式,始终以平衡客观的专业主义播报新闻。这位不偏不倚的新闻老人,晚年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渐成主流的互联网新闻及网民评论时,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他所关切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责任。  批判力、建设性与责任感,恐怕是当代青年不能抛离的公民意识。的确,今天的中国面临种种危机,如贪腐问题、群体性事件、利益集团弊端等,但作为“80 后”应该肯定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共同反思和承担责任,通过变革自我与改善社会,通过建构法制与培育信仰,迎接并引领新的梦想与希望。  当2003年起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国家战略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为强调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时,中国发展模式和社会利益的重要调整,很可能给未来中国留下一笔更为珍贵的活的财富——批同时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和公民责任的“80后”青年。 阅读更多 ›
  •   感觉后半部分比前面精彩,前面一章叙述性文字太多。最后一章提出的观点很深刻,今天很多愤青自以为自己有多高尚和清高,可是,权利意识高涨的同时,是他们责任意识的淡漠。作者说80后青年如果希望社会变革,应该从变革自身开始。个别愤青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己,老说别人压迫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也是自私自利、毫无建设的社会消极因素。
  •   作为本书的一名观众,我震惊于作者在本书中的观点之猥琐,毫无大智慧和大气概可言,在本书以前的《中国不高兴》一文中,其作者还提出了要制定大目标的解决方法论,使我受益匪浅。在此书中,作者以一名北大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自己应该代表80后,其实在很多80后中,对现实的不满是很强烈的,要求变革,而作者虽提倡变革,但很多时候没有深层次的触及其核心价值观,只是详细的描述了大家众所周知的08年事件。在我看来,作者以后是一流的宣传者,但绝不是一流的决策者
  •     后半部分比前面精彩。最后一章提出的观点很深刻,今天中国有太多愤青自以为自己有多高尚和清高,其实是权利意识高涨、责任意识沦丧。作者说80后青年如果希望社会变革,应该从变革自身开始。那些个天天骂娘的愤青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己,老说别人压迫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也是自私自利、毫无建设的社会消极因素。
  •     书中多次充满敬意地引用干部们的讲话,极力吹捧,马屁拍得啪啪直响,恨不得把把古今中外的溢美之词全部用上。可惜这直接导致此书只有回炉造纸的价值了。
  •      以前不太喜欢阮次山,说话结结巴巴。不过,他在评价此书时说,80后有三大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和公民责任。初看下来不过如此,但看其后面的诠释,方知自己的浅陋。虽然我是70后,但是也希望为了这三大责任而努力。
      
       珍贵财富“80后” 阮次山(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
      
       在我们这代人眼中,“80后”曾经是“颓废的一代”,甚至连美国《时代》也曾刊文评论:作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中国“80后”的心中只有自我。然而,一位“80后”青年学者的新著《少年中国》,却让我改变了认识:中国“80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作者姚遥在北京大学获得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后来又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建构和传播中国的国际形象为研究目标。
      
        书中不断提及的两个核心概念,一是“鸟巢一代”,二是“少年中国”。什么是“鸟巢一代”?我想,这不仅仅是媒体对于中国“80后”的代称,更像是作者对于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某种期许。其实,作者所用书名“少年中国”,与当年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并非同义,而是暗喻了今天不少国人同胞,特别是一些有权力、有财富、有知识、有话语权的社会强势成员,依然存在着非理性、不成熟、爱偏激、高欲望的少年特征。
      
       去年在地震灾区,“80后”志愿者参与其中的感人救灾场面,让人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期间,“80后”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热情、自信与微笑,征服了一向挑剔的国际媒体。我曾说过,我不喜欢狭隘的民族主义,那是自卑的表现,是因为觉得人家看不起我们,所以要故意展示给人家看。令人欣喜的是,“80后” 已经开始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没必要因为别人与我们不一样而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因为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就妄自菲薄,保持开放与自信的心态最重要。
      
       “80后”在有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具备非常鲜明的中国意识与中国立场。在国际视野下,“80后”对中国自身的关切与重视显得更为突出。拥有五千年历史、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中国,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现实国情都大相径庭。在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建立并完善惠及最广大民众的社会制度,是困难重重的复杂工程。许多“80后”并没有迷失和沉醉于别国的道路与模式,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立足于中国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求解精神。
      
       “公民”当然是主流话语,然而,什么才是公民的意识与责任,并非人人明白。在我看来,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在坚持批评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建设性,只有蕴含着批判性的建设,立足于建设性的批判,才是公民责任的最终体现。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CBS电视台前主播克朗凯特,是我从事新闻职业以来最为尊崇的偶像。他在几十年的新闻人生中,不同于“兜售正义”、“制造对立”和“煽动情绪”等自由派新闻操作方式,始终以平衡客观的专业主义播报新闻。这位不偏不倚的新闻老人,晚年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渐成主流的互联网新闻及网民评论时,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他所关切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责任。
      
        批判力、建设性与责任感,恐怕是当代青年不能抛离的公民意识。的确,今天的中国面临种种危机,如贪腐问题、群体性事件、利益集团弊端等,但作为“80 后”应该肯定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共同反思和承担责任,通过变革自我与改善社会,通过建构法制与培育信仰,迎接并引领新的梦想与希望。
      
        当2003年起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国家战略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为强调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时,中国发展模式和社会利益的重要调整,很可能给未来中国留下一笔更为珍贵的活的财富——批同时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和公民责任的“80后”青年。
  •   他就等着这句话:小李子,赏五毛,接旨!
  •   LZ说的是~
    一个傻逼姚遥,无非就是在新闻学院为了个须溜拍马
    指名道姓的骂丫~
  •   80后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阮次山,取得美国绿卡,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   这一本须溜拍马之作竟然得到了赞赏
    这一本本应回炉的烂书竟然值得批判
  •   LZ就读过这么一本书.....是马甲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