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王法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郭建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帝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拥有立法、司法的最高权力,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在民间的谚语里经常出现的“王法”一词,就反映了“王”与“法”的紧密关系。可是帝王也是凡人;不可能亲自去面对所有的法律事务,总得依靠官吏集团来实施法律。尤其需要专门的法官来裁断是非、审判案件、适用法律。汉语里“法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斯的法家著作《商君书》的《定分》篇,在这一篇里作者建议说:“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广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设想,各地官吏以及百姓有不知道法律条文规定的,要向当地的法官询问;而地方的法官也有疑问的,就要向中央朝廷的丞相府的法官来核对法律文本;如果连丞相府的法官也有疑问的,就要向天子宫殿里的那位殿中法官进行核对,以殿中法官保管的法律文本为最标准文本。显然在《商君书》里说到的“法官”,是一种制作及保管法律文本的官职,和现代汉语中主持审判的“法官”官职是两回事。然而有意思的是,法官以后却长期成为司法审判官员的通称。司法审判官职的实际具体称呼在古代叫做廷尉、大理、推官、判官、司理、司法等等,当代则叫推事、承审员、审判员、陪审员,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官职叫做“法官”,可是,当作为司法审判官员统称的时候,还是叫做“法官”。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终身任职的法官。司法审判机构作为整个官僚统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成员总是处在不断的流转、升迁之中,似乎很难从官僚阶层中划分出一个法官集团。然而,当法官又确实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职责,尤其是各级地方官员,审判事务一直是最重要的职责,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官员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在充当法官角色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在传统戏曲、小说里的官员角色,一般都是以他们的审判事务来出场的,公案戏、清官戏直到今天仍然盛演不衰,以至于在一般百姓的心目中,官员就是坐大堂、判案件的法官。本书就是试图将古代无数官员“定格”在他们担当法官角色的瞬间,并将他们在履行审判职权时与帝王的关系、冲突连接起来,试图像电影一样,用有限的瞬间来留住时间,来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四历来的史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王权与相权的关系上,这确实是解析中国政治史的关键所在。不过实际上王权与法官执行的司法权力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然相比宰相而言,古代的法官执行的司法权力是处在权力结构的下一个层次上的。中国古代皇帝,是立法者,至于他自己是否应该遵守自己颁布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制约。由于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社会上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皇帝违法为理由实施武力威胁的力量,这就和西欧中世纪时代到处是大大小小诸侯的情况大相径庭。皇帝遵守祖先的或自己发布的法律,要靠自身的把握,出于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天命”的体会。只是历史上很多皇帝想不到这一点。清末主持法律改革的资深法官沈家本在他的《法学盛衰说》一文中就感叹,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如隋文帝、明太祖这样的皇帝,他们会制定和发布很好的法律,可是同时自己往往也就是破坏法律的主角。犯罪触犯的是皇帝的法律,皇帝可以加罪于人,自然也就可以赦免人的罪过。宋徽宗曾经说“能生死谓之王,擅利害谓之帝”,皇帝作为最高和最后的裁断者,有着无上的审判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官只有做艰难的选择:要么一味顺应皇帝的意旨办案,甘心做皇帝的鹰犬;要么就是尽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尽力以法律为“天下之平”、“天下大信”之类的理由来劝谏皇帝放弃擅断,走一条艰险的宦途道路。本书将给读者介绍历史上一些皇帝与法官之间的故事。

内容概要

帝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立法、司法的最高权力。在中国古代,帝王与法的关系最简单明了的表示就是王法。因此,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帝王还是官吏,所执之法均为王法。本书所说的法官,和现代汉语中及现代审判制度中主持审判的法官官职是两回事。在中国古代,很难从官僚阶层中划分出一个法官集团。但是,当法官,又确实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职责。尤其鉴别级地方官员,审判中务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官员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在充当法官角度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在传统戏典、小说里的官员角色,一般者是以他们的审判事务来出场的。公案戏、清官戏直到今天仍然盛演不衰,以至于一在般百姓的心目中,官员就是坐大堂、判案件的法官。   本书试图通过讲述三十一位有个性的法官司与二十二位帝王绕执法而发生的故事,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人侧面。

作者简介

郭建,一九五六年九月出生于上海。一九八二年一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八五年复旦大学法律系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与教授中国法制史。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帝国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衙门》、《师爷当家》等。

书籍目录

前言1. 圣人之间的对话——大舜与皋陶2. 甘棠佳话——周公与召公3. 一对走极端的君臣——秦始皇与李斯4. 伟大的法律改革者——汉文帝与张释之5. “苍鹰”和他的主人——汉景帝与郅都6. 大有为皇帝的好帮手——汉武帝手下的张汤7. 作为工具的执法者——汉武帝手下的杜周8. 榜样的力量——汉宣帝与黄霸、于定国9. “柔术”与“强项”——东汉光武帝与董宣10. 好儒的君臣——东汉章帝与郭躬、陈宠11. 伪善与直言——晋武帝与刘颂12. 智慧的化身——宇文泰与柳庆13. 朝令夕改的皇帝与不怕死的法官——隋文帝与赵绰14. 君臣相得的佳话——唐太宗和戴胄15. 英主豢养的恶狗——武则天与酷吏16. 圣人的大德——武则天与徐有功17. 与强权的斗智斗勇——武则天与狄仁杰18. 宽容大度与铁面无私——宋仁宗与包拯19. 变法时代的守法者——宋神宗手下的王安礼20. “老猾”变能吏——金章宗手下的王倚然21. 从征服到管理的转变——元世祖与何荣祖22. 淫威下的法官——明成祖手下的郑赐23. “通达”皇帝和“偏执”法官——清圣祖与施世纶24. 被判三次死刑的法官——清高宗手下的阿克敦25. 结束中华法系的法学专家——慈禧太后手下的沈家本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史记》记载的皋陶事迹这个故事里谈到的皋陶,就是在历史记载上中国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法官。他的名字有多种写法,有的写作“咎陶”(后面的“陶”要读做yao),或者是“咎由”。中国第一部通史著作、司马迁写的《史记》里,专门记载了这位法官祖师爷的事迹。据说他曾经在雷泽(传说中的一个大湖泊,大概方位是在今天的山东中部。奇怪的是《史记》说大舜也在这个雷泽打过鱼)垂钓,被著名的圣君尧帝发现和重用。等到尧把王位传给了大舜,舜就任命皋陶为“大理”,专门处置罪犯,裁决诉讼案件。《史记》里还记载了舜对皋陶的“任命状”,大意是说:野蛮民族侵犯中国之土,杀人越货,内忧外患。你来担任“士”的职务,五刑要量刑适中,裁定五种犯罪,要分送三处执行,分别给予三等之居,并要有一定尺度。只有公正廉明才能使人心服。所谓“三处”,据说是“大罪陈诸原野,次罪于市朝,同族适甸师氏”(大的罪恶通过军事讨伐,在战场上惩罚;中等的罪恶在市场上和朝廷里通过刑罚处罚;部族内部的冲突则由专门的机构来讨论决定处罚);“三等之居”,是指“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这样的流放。据《史记》的说法,皋陶当时和后来治水立下功勋的大禹同在舜帝朝服务。有一次朝会上大家讨论如何治理国家。皋陶阐述他的主张:“信其道德,谋明辅和。”大禹问他具体是什么意思?皋陶解释说:“首先是要自己慎重修行,考虑长远的规划,亲近九族,任用贤明,使高风亮节的品德,从自己身边推到边远。”大禹听了大为赞叹,连说是呀是呀。皋陶又说:要点是在“知人”、“安民”。大禹立即领会他的意思,说:“哎呀,说得太对了。尧帝也说最难的就是知人善任,把适当的人安排到适当的位置,就使百姓安宁,体会到朝廷的德政,还怕什么獾兜这样的坏人,有苗这样凶恶的外族,也不会被善于花言巧语的人钻空子。”于是皋陶又讲了一大通任用人的大道理,说:“任用人要看他做事,要观察被任命的人是否宽大而又庄重,柔和又能办事,坚持原则而又恭敬,有志向而又有毅力,公正而又温和,简洁而又明确,刚强而又适宜,经常能够表现这些特色,就是大吉。不是这样的人做官,就是扰乱天意,就要代表天意来使用五刑,进行处罚。我这样的想法能够实行吗?”大禹连忙说:“您说的都是可以实行的。”皋陶还客气一下,说:“我实际上也不明白,只是想赞美政治的正道。”从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发现皋陶完全是一位成熟的政治领袖人物。《史记》正是以这番对话为伏笔,在下文里就提到,大舜当了39年的国王,在南方巡视时去世。大禹以治水的功绩被推举为国王后,立即就推举皋陶为下一任国王,可是正要准备禅让授予权柄的时候,皋陶却已经去世了。他只好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一带(一般认为就是现在安徽六安)为诸侯,算是一种表彰,一种纪念。

后记

正如“纪传体”这一名称所表示的那样,中国古代的正史突出的是以人物形象来表现历史。而20世纪以后的中国史学,大多习惯以事件、制度、学说、观点来演绎历史,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不再是史书的主角。这个风气也影响到其他专门史的编写,比如我所在的中国法制史领域,长期以来这个领域产生的各类书籍教材,都是阶级分析或者典章简介,很少会看到古代法官的形象。可是在中国民间,历史仍然是以人物故事为主线而被大众记忆的。人们最熟悉的是人物形象最丰满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尽管这段历史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的分量并不重。人们尤其熟悉包公那样的法官形象,包公的神奇断案以及他那三把大铡刀,直到21世纪依然是中国普通百姓最熟悉的中国法制史知识。促使我注意到这一现象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我们出了一个例举题:“请例举5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官”,要求只写出名字就可得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20多名考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两三个人写上了“包公”而已。显然,我们的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是排除了有血有时的“人”的,我们的学生获得的只是一大堆毫无生气的冷冰冰的古代法条、制度之类的知识,以及阶级分析、历史评价之类的观点。这次考试后,我开始注意收集古代法官的事迹,作为平时教学的补充资料,在教学中经常讲述一些古代法官的故事,来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主任陈稼禾先生(已故)建议我编写一本有关中国法官历史的书,并帮我确定了《古代法官面面观》的书名。我很感激他的建议以及帮助,这本于1993年出版的小书,也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开了“社会与法”的“法律讲堂”栏目,我参与了其中的“故事与法”的节目,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法文化这个题目讲得差不多的时候,编导刘乃溪又为我出了一个“王者与法”的选题,这个正好和哦原有的一些积累有联系,我勉力而为,写了几段稿子,试讲了几讲。虽然因为该节目撤销,这个选题并没有正式播出,还是引发了我对这个选题的兴趣。不久,陈立旭先生在策划选题时同我议定了这个题目。说来惭愧。这个题目定了以后,我一直迟迟不能完成,总是被其他事务插进来打断。好在得到了陈立旭先生的谅解,一直鼓励我,并同我多方商量书稿的组织和结构等问题,终于使我能够写完此书。帝王与法律的关系,帝王与法官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细究起来,可以牵涉到多个学科来进行分析。本书主要的意图是在提出问题,希望读者在读完了本书的故事后,能够促进对于“法治”的思考,能够体会到“法治”在落到实处时的复杂性,能够更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那就是对作者的最大褒奖了。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开卷有益的前提或许是先要“开卷有趣”。作者对于本书已经尽可能做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使读者在获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能够获得促进思考的益处。郭建2007年12月

编辑推荐

《执王法:中国古代帝王与法官》讲述了三十一位有个性的法官与二十一位他们的君主围绕着执法官发生的故事。在封建时代,君主的王权和法官执法始终是一对不可解的矛盾。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有的法官以身护法,力图限制君王的个人旨意,甚至不惜被押上刑场;有的法官则以身卖法,甘愿当君主的走狗,唯一的目的是自己加官晋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执王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3条)

 
 

  •   这本书讲述了中华帝国君主与臣子在处理法律事务方面的各种关系。实际上,同现代社会不同,中华帝国既没有专业的立法者,也没有专业的执法者。作为君主的立法者集各种角色于一身,而作为臣子的执法者也是如此。君主专制制度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于官僚制来管理国家,因而君主与臣子在执法上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本书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生动,折射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侧面。
  •   很有趣的一本关于中国各朝各代的类似于法官的官职职员的故事。。。
  •   应该叫中国历史上的法官,都是生平故事集合,看着当休闲吧
  •   “执王法”看看还不错.
  •   从师爷当家,到獬豸投影,郭教授讲述中国法文化的点滴确实让人受益良多.獬豸投影这本书印刷和包装太过粗糙!!!!
  •   郭教授的教育背景决定了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中法史老师,不管是不是学法律的,权当消遣读物也很不错。赞一个!送货速度挺快,给四星的原因是卖家没主意我双休日的送货要求,稍稍造成了一些不便。
  •   掌权和执法都不容易,过去和现在都一样啊。本书选择的人物和实践都很典型,值得一读。
  •   在中国,法与权从来都只偏一方
  •   了解中国的法治进程,也理解现今法罪错位的由来
  •   对官吏有些初步了解
  •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视觉不同,感受不同,和历史学者写的不一样。有趣味、有含量。
  •   可以主要是便宜
  •   了解历史,有意义
  •   这书真不错,内容有趣,又很有文化含量
  •   呵呵,因为老公想看这本书。
  •   这一辈子活得精彩 获得安稳 获得安静 送给安静的自己
  •   书的质量不错,以文字为主,还不错
  •   比较浅显易懂,适合作为休闲读物
  •   质量很好,。。。。
  •   
  •   把理论写得很生动
  •   通俗化的读本,还是值得一看
  •   书刚收到,还没看,但貌似不错,很喜欢
  •   便宜,闲来无事长长见识。
  •   很好,老师上推荐的阅读书目,也是老师写的书,值得读读。
  •   可惜的是,中国从来就没有法统,法律只具有参考价值,从来都不是生活中的核心内容,勉强地说中国的法官如何如何,没有现实意义,更不用说古代的法官了,中国古代也没有法官呀,裁判都是由行政官员以父母官的名义执行进行,一定要意淫,说我古中华,自古就是法治国家的说法很可笑。
  •   皇帝的王权与法官的执法权是一对矛盾,当然,在封建社会里,有敢于坚持真理,秉公执法的法官,也有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皇帝。但也有与此相反的法官和皇帝;此外还有明君赃官,清官昏君,总之,这本书中都渋及到了。
  •   讲古代法官与皇帝故事的通俗书籍。通过讲故事,普及了些古代法律思想,人物描写也比较细致,值得一读!另外,郭教授文笔很好,描绘清晰生动。
  •   相对于此书,个人认为,教授的《师爷当家》更加意味深长,但是本书正如教授在后记中所言,恐怕很少有人能列出来悠长中国史中的5位法官……
  •   法官的故事,适合闲时怡情。3折价
  •   讲古代法制与帝王的故事,通俗易读。
    通过故事,论述了些古代的法律思想,值得一读!
    文笔很好,描绘清晰生动。
  •   选取了古代的一些司法故事,这些故事可读性不错,这本书可以当做闲书来看看,故事写完后,往往点到为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嚼劲不足,故事之后是什么呢?不知道。估计作者写这本书的定位就是 通俗、可读。 这本书的价格也挺便宜,应该还是很值得的。
  •   从法律层面了解一下古代王朝
  •   了解那是王法的王霸之道
  •   就中国的法律发展有独到见解。
  •   、神化他的人则需要一面旗帜,以便将他们的诉求和理想贴在那面旗帜上,然后举着这个旗帜向他们喜欢的方向前进。将一个人魔化或神话,等于将自己矮化,等于将自己这个具体的个体交由某个抽象的力量去统治。因此,无论是魔化还是神话他,从本质上讲,都是唯心史观的思想在作怪。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他政治符号的出现也会成为特定条件下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以往那些零散的、杂乱无章的、不同诉求的各种斗争和抗争会在各自的政治符号下集合,一个真正意义的社会变革有可能籍此拉开序幕
  •   讲的挺好。。我是学法律的,感觉对法制史讲的不错
  •   古人法的精神
  •   这个价格买这本书,应该还是不错,内容写的不是很细致,不过能粗略了解一些历史
  •   很独特的角度,我喜欢
  •   作者写作功底很深,此书读来浅显易懂,读后也能从中了解到很多历史知识
  •   搞活动时收录的,书字大行稀,以购入价论,不算亏。
  •   喜歡本書的切入點,但是內容上似乎有點辜負。文筆好像差了些,讀起來不覺得暢快。
  •   闲来无事,可以看看,还有点意思。
  •   就是纸张不太给力。压缩成本吧。
  •   这本的印刷不太喜欢啦。有点紧凑。内容蛮好的。
  •   感觉很不错,喜欢看!
  •   视角不同,效果不同。有意思!
  •   还可以,不过看着看着会觉得有点闷~~
  •   封面不错,内容还没看,应该也不错
  •   较好,有益
  •     此书虽然称不上惊艳,但比起早先让我很是失望的师爷当家,自是改良了许多。
      依然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法律书籍,也让我看的津津有味,比起上课时受制于时间的浅尝辄止,著书能够将所思所想洋洋洒洒地付诸于文字,显然更让著者过瘾,读者快意。
      说它比师爷当家好,不在内容而是形式,按时代排序来写就帝王与法官的关系,可读性明显增强。
      由此可见,清晰的思路和有序的条理,未必能显示出作者的才气,但必然是一本书能吸引读者至关重要的因素,辅之以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幽默的语言,这才是郭老师独有的风范。
  •   只能说还可以了,纯粹的就是在讲述一个个帝王和一个个法官的故事,不过我蛮喜欢作者在讲完这些故事之后在结尾处添上的自己的一些小见解,有些见解还是蛮好的,只可惜真的只是“小”见解,只有短短的几行,而且也不是每个故事之后都有的
  •   执王法应该是我看走眼了,写的真心简单,也就是适合初中生 撑死适合高中生,
  •   内容一般,看看还行,了解下古代那些执法者的故事
  •   好书,活动价折上5折给力!感兴趣的可以入手。

    个人收的郭建教授的第三本书。
  •   真心觉得东西一般般,果断送人了。
  •   还行的一本书,也蛮便宜的
  •   基于对这方面阅读的兴趣,加之便宜,权当资料收集了。内容还没仔细看。草草翻了一下,基本属于提供研究线索型作品。
  •   还可以吧,总体不错
  •   有很常见的插图,内容一般
  •   要说我买的时候只6.4元,很是便宜。纸张、印刷都没问题,封面并且很有些气势。照理说,文学功底深厚而富于思辨的法律人写法律史或者法律故事,会很好看。然而这本书还是令我失望了。作者显然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高度,不过是把些跟法律有点关系的历史故事以白话文罗列出来罢了,而且罗列得还那么枯燥。说史说故事不如直接看史书的生动连贯;说理思辨也不如直接看那些法学理论的雄浑周密。对爱好思想深度的人来说,这书太肤浅和无头绪;对爱看故事的人来说,这书的语言和组织又太乏味。既不学术又不八卦。不知道是写给谁看了。
  •   内容不错,很好,掌握历史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