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刘秉荣 页数:346 字数:384000
前言
建军8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出版社准备出版《建国后的贺龙》一书,看罢书稿,掩卷沉思,我深深地怀念父亲贺龙,怀念那许许多多为革命而献身的亲人们!1927年8月1日,我父亲贺龙率领他经营了十几年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暴动,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第一枪。在南昌暴动中,有三千多桑植家乡子弟参加了这一伟大壮举,其中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八一军旗。南昌暴动南下失败后,我父亲和周逸群等人奉党中央之命,回到湘西创建革命根据地,他们发动了桑植起义,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工农革命军队伍。此后,这些家乡的子弟随着父亲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从湘鄂西到洪湖,到湘鄂川黔边,万里长征到陕北,又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终于诞生了。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之时,那成千上万随父亲参加革命的桑植子弟的亲人们,盼回的却是一本染着烈士热血的《烈士证》……父亲从1935年11月率红二、六军团长征离开桑植后,就再没回过家乡,我曾问过父亲为何不回家看看,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解放了,桑植该好好地建设了。”父亲还对我说,新中国成立那天,他几乎一夜没睡。他说他在激动和喜悦之中,更思念那许许多多为共和国的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是的,革命的政权来得太不容易了,为了天安门广场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仅我一家就有我爷爷、叔叔、三个姑母、四个姑父惨遭敌人杀害,两个姑母、一个姑父、两个姐姐因恶劣的战争环境而病逝。而这不仅仅是我一家的血泪,为了红色政权的诞生,有难以数计的家庭是“满门忠烈”啊!父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建国后,他拼命地工作。他率兵解放了祖国大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费尽了心血;他指挥千军万马修建了康藏、川藏公路,为祖国大西南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他调到中央工作后,主抓国家体委工作,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呕心沥血,为“三大球”上不去“死不瞑目”,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全民体育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乒乓球威震世界,排球也为后来取得世界冠军奠定了坚实基础。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思考国际国内各种重大问题。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他主持国防工业和中央军委工作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怒斥国防工业建设中的浮夸风、“豆腐渣”工程;他顶着“左”倾风,狠抓国防工业产品质量,使国防工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抓军队建设上,他推动了全军大比武的开展,在全军掀起了训练高潮;他抵制林彪的形而上学的“突出政治”,更反对林彪把毛泽东神化的做法。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迫害致死,但直到死时他也不闭目。父亲为何至死不闭目,我想,他一定要说:我们这伟大的党,为什么会出现林彪、“四人帮”一伙?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为我父亲平反的25号文件。但是,由于“四人帮”捣乱,有关部门提出了不治丧、不宣传、不致悼词等“六不准”。这“六不准”不仅使我父亲平不了反,还牵扯到成千上万的因曾在红二方面军、一二。师工作而受株连的大批干部,为此,我分别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上书,如实地反映这一情况。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注下,“六不准”取消了,周总理还亲自主持了我父亲的追悼大会。父亲一生对党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人民深深地爱戴他。1975年,我到父亲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搞调查,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父亲的真挚爱戴之情,许多老红军、老赤卫队员抱着我痛哭流涕。2006年秋天,我到了湖北石首桃花山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群众仍精心呵护着1928年由我父亲命名的三棵红军树,那枝叶茂盛的红军树,也象征着桃花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父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刘秉荣同志自1980年6月参加总参《贺龙传》编写组以来,不辞辛苦,到我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实地考察,收集资料,采访当事人,为写这部书,他历时27年,我相信,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好的作品,也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内容概要
本书记述了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从新中国成立起直到含冤去世止的重要政治、军事、社会活动;赞颂了贺龙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竭尽全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日夜操劳的事迹;凸显出贺龙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在遭受林彪迫害时宁折不弯的品格。
作者简介
刘秉荣,天津市宝坻县人。1945年生。1965年应征入伍,历任部队记者,文艺期刊编辑、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研究会副会长,《法制日报》特约记者,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成员。现任武警部队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大校警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报告文学:《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等46部著作并在各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数百篇。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含泪站在天安门城楼
第二章 “这是毛大帅给的任务”
第三章 风雪蜀道
第四章 裴昌会起义
第五章 成都和平解放
第六章 欢乐的泪水
第七章 温暖起义的高级将领
第八章 改编起义部队
第九章 抓征粮、抓棉纱之战
第十章 进军西昌
第十一章 指挥剿匪
第十二章 摧毁“陆上台湾”
第十三章 进藏的准备
第十四章 格达活佛之死
第十五章 昌都之役
第十六章 西藏和平解放
第十七章 为川藏公路定线
第十八章 筹建第三军医大学
第十九章 抓电影与戏剧
第二十章 致力振兴西南的体育事业
第二十一章 赴朝慰问
第二十二章 “不可层层抓小高、饶!”
第二十三章 雅安之行
第二十四章 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第二十五章 建设“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
第二十六章 “体育是全国人民的事业!”
第二十七章 “无高不可攀”
第二十八章 银球震五洲
第二十九章 “‘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第三十章 出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第三十一章 岂能“铸剑成犁”
第三十二章 “要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第三十三章 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的召开
第三十四章 贺龙、罗荣桓对林彪的“磨刀霍霍”毫无察觉
第三十五章 主持军委工作
第三十六章 推动全军群众性大练兵
第三十七章 贺龙说林彪的拜年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第三十八章 攀枝花红
第三十九章 “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他林彪斗到底!”
第四十章 出卖灵魂的人
第四十一章 周恩来说:“等到秋天,我来接你。”
第四十二章 “二月兵变”
第四十三章 对晏章炎的揭发材料林彪爱不释手
第四十四章 “我把部队都交给了党,这是投机吗?”
第四十五章 李仲公的诬陷
第四十六章 “龙人浅滩遭虾戏!”
第四十七章 魂归“八一”
后记
章节摘录
贺龙在返回西安途经临汾时,又在这里看望了集训的干部,检查了人川的准备工作,同时,接见了从四川辗转而来的四川地下党负责人川康特委书记、副书记李宗林、马识途等人,听了他们关于四川情况的汇报。从1949年5月起,晋绥的党政机关、军区机关和各类干部学校先后迁驻临汾,并做好了南下人川的准备。按系统分别编为5个梯队,下设若干大队、中队、分队和小队。梯队长一般由军、师级指挥员担任,政治委员由党政领导干部担任。5个梯队总人数为16204人,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以下简称“工作团”),直接受贺龙、李井泉等领导指挥。贺龙听取了“工作团”和四川地下党负责人的汇报后,又到了运城、安邑等县,在这里,贺龙给编人“工作团”的原西北军大、西北艺校和晋绥行政干部学校的学生数千人讲了话。他号召大家发扬勇于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完成解放四川人民的历史任务。此后不久,“工作团”即从晋南临汾等地分批出发,向西安挺进。11月3日,贺龙、李井泉到达西安。11月6日,贺龙向中共中央并西南局建议:“向陕南及川北进军,因除十八兵团外,九、七军及陕南部队配合作战时间,尚须一时期才能完成,川西北地区城市地方工作亦须统一布置,在未与西南局会合前,须有统一的党委组织及指挥机构实施领导较为适宜。此种统一领导组织是否需要及组织名称,具体名单,请中央决定指示。”翌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央关于成立川西北军政委员会致贺龙并告西北局彭德怀及刘伯承、邓小平电:“同意贺龙6日意见。为了统一指挥十八兵团及其他临时配合作战部队,为了领导川西北地方工作,在未与西南局会合前,成立川西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主任,统一领导军事、政治、党务、民运等项工作。何人为副主任及委员名单,请贺(龙)提出,先在此次兰州西北局会议上斟酌通过,电告中央作决定。此项机关,因无党外人参加,又是临时的,故可将党务工作归其管辖,而不必另外成立党组织。至于对十八兵团及其他部队指挥作战,如觉用川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名义不方便,即可用西北军区司令员名义下命令。在执行中,这个委员会名为‘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并以王维舟、李井泉为副主任。”11月25日,西北局和西北军区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动员会议,贺龙和习仲勋作了人川的思想动员。当时,入川的部队和干部大多是北方人,听说要离开家乡,又听说大西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就产生了顾虑,还有的怕瘴气,怕水土不服。贺龙为使大家放下包袱,增加对四川情况的了解,遂让随他一起到西安的马识途、李宗林等四川地下党介绍了四川的情况。马识途、李宗林等即遵照贺龙的指示向南下干部报告了四川的情况。马识途在报告中讲了成都除了有纺纱厂、电厂、面粉厂等几个小厂外,没有什么生产事业,几乎是一个纯消费城市,大量的市民依附于反动的政权、军阀、官僚、地主阶层而求生存,百业凋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亟待解放军去解放。马识途还讲了川西坝子叫天府之国,靠的是都江堰,而都江堰每年都修复,但今年岁修已耽误,入川后如不抓紧岁修,明年农业生产将违时,影响极大。马识途讲的这些,引起了贺龙及与会干部们的注意,但当马识途讲到国民党军队已无斗志,军心涣散,已不可怕,而可怕的是那些没遭打击的、盘踞在农村的袍哥、土匪和地主武装这些地头蛇时,有的干部不以为然,说:“蒋介石几百万大军都被打垮了,还怕几条地头蛇?”贺龙听了说:“我在四川驻过防,我知道地主、袍哥的厉害,大家要注意,不要叫地头蛇咬了!”马识途等介绍完四川的情况后,贺龙向与会干部们详细讲解了中央的战略部署,四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各个战场的胜利和二野部队已发起的川黔战役的大好形势,他最后说:“同志们,这是毛大帅给的任务,我们要歼灭胡宗南部队,配合二野解放祖国的大西南,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不错,西南和华北等地相比,许多地方还很落后,条件很艰苦,大家不要怕艰苦。我们有些同志一听说到西南要天天吃大米,就想留家乡不走了。我们在座的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战士。我们不是天天说要解放全人类吗?现在西南还有几千万同胞在受苦,蒋介石还有几十万军队盘踞在那里,要把西南当成卷土重来的反攻基地。你们留在家乡能安居乐业吗?我也不是北方人,家乡在湖南桑植。我就是吃大米长大的。为了革命,为了抗日,我们许多南方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晋绥,吃了整整8年的小米和黑豆。难道在座的同志就不能为了革命,到西南去吃几年大米吗?”贺龙还以自己过去在四川待过的切身感受,向大家介绍了四川的风土人情。他说:“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勇敢。这可是块风水宝地啊!那里的生活也很有特色,就连喝茶都挺有讲究,叫盖碗茶。”贺龙幽默地学着摆起茶碗,倒开水和喝茶的姿势,会场顿时活跃起来。贺龙接着说:“四川的泡菜也是挺有名的,酸甜脆辣,味道鲜美。”说着,他咂了咂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谈到同二野会师后,贺龙说:“要虚心向二野同志们学习,主动搞好团结,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们吃了好几年黑豆。难道只有我们才艰苦?兄弟部队就不艰苦吗?”贺龙抬高嗓门:“同志们,解放大西南是大陆上最后一仗,我希望每个同志都不要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也号召南下干部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在贺龙司令员的率领下进军川康,建设川康。这些讲话,特别是贺龙的话,字字句句都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一些对南下有顾虑的干部想通了。于是,全军上下都自觉做好南下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在西安,贺龙还接见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程砚秋与贺龙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见过面。当时贺龙邀他去西安演出。程砚秋遂率“秋声”剧社到西安慰问部队。他们刚到西安,贺龙即在百忙中去看望了程砚秋和“秋声”剧社的演员。贺龙握着程砚秋的手说:“程先生,你们跑这么远来慰问部队,太辛苦了。”又说:“你们刚来西安,演出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程砚秋说:“没有什么困难,请您放心。”贺龙说:“这里才解放不久,情况复杂,要多留心才是。”当天,贺龙在普海春饭店举行了便宴,欢迎程砚秋。贺龙即席讲话说:“程先生是‘四大名旦’中第一位率剧团来到刚刚解放的西安的,我代表西北军区机关、部队和西安市军管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听说同志们来时火车不通,吃了不少苦,我代表部队和西安市人民感谢大家一路风尘送戏上门!”他举起酒杯,“来,请大家举杯,首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干杯!”他一饮而尽,又让接待人员斟满第二杯,说:“我们再为欢迎程先生和剧团全体同志干杯!”程砚秋平日是不嗜酒的,但若遇到高兴的事,必要豪饮一番。这次,他连饮了几杯。第二天,程砚秋拜见了贺龙。贺龙的临时办公和下榻的地方在“高桂滋公馆”。程砚秋一见到贺龙,即端端正正地鞠一了躬,说:“我今天特地来拜见贺司令员,感谢您对我们的款待和关照。”贺龙忙说:“不必如此。咱们不必拘泥这些旧礼节。”说着,把他让到沙发坐下。贺龙指着坐在旁边的“战斗”剧社的负责人说:“程先生要舞剑,你们‘战斗’剧社的乐队给伴奏嘛。你回去派乐队的同志到程先生那儿去一趟,看程先生有什么要求,事先练一下。”
后记
2005年6月9日,正是贺龙元帅的忌日,当代中国出版社的陈立旭同志约我写一本记述建国后的贺龙元帅的丰功伟绩的书。他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贺龙元帅的正传,虽然该书很受读者的欢迎,但读者希望能看到描写贺龙元帅建国后经历的纪实文学作品。我从1980年6月即到总参《贺龙传》编写组工作,研究贺龙元帅的革命生涯二十几年,先后出版了多部反映贺龙元帅业绩的作品,在深入研究中,对贺龙元帅为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不断有更深的了解。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神剑》杂志发表了我写的中篇纪实文学《贺老总与国防工业建设》一文,反响强烈,被许多报刊转载。陈立旭同志读后说:《建国后的贺龙》一书就这样写。为把这部书写好,我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查阅历史资料。其间,立旭同志和我反复商谈章节、细节,书稿几经修改,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这里,我感谢贺捷生部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的领导、责编陈立旭同志为该书所付出的辛劳。我虽为写此书做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书稿也多方征求了意见,但仍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这里,我还向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并致以革命的敬礼!作者2007年9月
编辑推荐
《建国后的贺龙》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