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佛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当代中国  作者:季羡林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本书系统收录了季先生研究佛教文化交流的成果。本书供佛教、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艾、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数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主要论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沦文集》、《印度占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译作品:《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尔》、《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并撰写过《留德十年》等传记作品及《赋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书籍目录

释迦牟尼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佛典中的“黑”与“白”《列子》与佛典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法显玄奘与《大唐西域记》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佛教的倒流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我和佛教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为了求得生存,初期的译经大师,如安世高、康僧会之流,都乞灵于咒法神通之力,以求得震动人主和人民的视听,一直到晋代的佛图澄(公元310年至洛阳)还借此为弘教手段。不管这些和尚自己是否相信这一套神通咒法,反正他们不能不这样做。《梁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中多次提到佛图澄的神异,说得活龙活现,神乎其神。“(石勒)召澄问曰,‘佛道有何灵验?’澄知勒不达深理,正可以道术为征。因而言曰:‘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证。’即取应器盛水烧香咒之,须臾生青莲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从这一个小例子中可见一斑。  从三国开始一直到魏晋时代,佛教又附属于玄学。玄学是儒家封建伦理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在当时是为门阀土族地主阶级服务的。佛教依附上玄学,不但有能力存在下去,而且还能得到发展。玄学讲什么《周易》、《老》、《庄》,讲什么道。有人就用这个道同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相比附,牵强附会当然难免。然而佛教教义却因而得到承认与发展。  从佛教本身的教义的输入和发展来看,最初传到中国来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和禅定。这同佛教在印度本土发展的历史是相适应的。在印度是先有小乘,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才开始有大乘思想的萌芽。又到了公元后1世纪,中观派的理论,所谓空宗(创始者为龙树)才开始产生。佛教小乘有些部派多少还有一点唯物主义的因素。大乘佛教则完全继承了奥义书的唯心主义,只不过是使这种唯心主义更细致化,更系统化而已。最早的《四十二章经》是否是印度佛经的译本,还是个问题。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中国来译经的安世高译出了三十余部经,主要是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和禅观的理论。  同安世高同时来洛阳译经的,以支娄迦谶为最有名。他译的经多半属于大乘中观派,所谓空宗的经典。比如《道行般若经》就属于这一宗。同时稍晚一点支谦译的《大明度经》就是同一部经。朱士行西行求法,求的也是大品般若,结果在大乘盛行的于阗得到梵文《放光般若经》。这就说明,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印度佛教大乘的中观派理论已经传人中国。但是,这种学说并没有立刻引起注意,当然更谈不到广泛流行。时隔一百五十多年,直到魏晋以后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引起注意。原因在哪里呢?这同我们谈到的佛教自附于玄学,是分不开的。当时的佛教理论家并没有完全忠实地按照印度空宗的理论去理解它,而是杂糅了魏晋玄学唯心主义的观点,也讲什么“以无为本”,与老庄相混淆。 晋代的高僧道安(公元312~385年),虽然曾说过,“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实际上却并没能脱出“格义”的框框。他的弟子很多都读儒书或老庄之书。  ……

编辑推荐

《季羡林谈佛》系统收录了季先生研究佛教文化交流的成果。《季羡林谈佛》供佛教、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季羡林谈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9条)

 
 

  •   季老的这本谈佛终于读完了,虽然有些地方专业知识太强,只能看个一知半解,但是还是从客观角度对佛教的发展,流传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透过佛教,同时也看到了世界上其他宗教的发展……
  •   我很高兴季老在生前完成了这部著作 虽然不是正统的佛学经典 但却让第一大佛教国家(印度佛教已经衰落)的老百姓了解什么是——佛
  •   作为大师的学术著作的精粹,实在是堪称精品。作为一个对佛教没有从学术角度来了解过的读者,想要客观的了解佛教,我觉得此书是非常好的一本抛砖引玉式的读物。另外,季先生本身做学问为人的态度也跃然纸上,读罢也实在不能不为之感叹。大师之为大师,自当如是!
  •   我觉得这本书我买错了,专业性太强了,前几篇还能看,但是越往后看的越迷糊,要想看懂就必须要懂得有一点佛教的基础,但肃然我不懂内容但是也能感觉出季老的文章写得很独到,都是一些新鲜的事物
  •   想了解佛教的人,一定先读读这本书。
  •   帮助人们更加了解佛教,信仰佛教
  •   一直喜欢看季羡林先生的书,总是能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解得特别清楚。值得收藏
  •   受益匪浅.敬重感谢.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一读他老人家写的书.故乡明月以及季羡林谈读书治学翻译国学也都非常好
  •   季羡林所有的书都值得珍藏 特别是这些包装也特别精细
  •   敬仰季羡林,所以买了一系列书,听老人讲讲东西的感觉受益匪浅,明志淡薄。
  •   从科学的、严谨的、历史的、证据的、唯物的角度看谈佛的,有些是发表的学术论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佛的视角和权力,为此不一样的视角也值得收藏。
  •   本书从佛的起源说起,让我了解了许多平常不知道的知识
  •   大家呀!与得东西就是不一样呢。我已收藏并阅读了季老的谈人生、谈佛、谈读书治学。收益匪浅!
  •   从史料中谈佛,还原宗教本来面目,值得一读
  •   大师谈佛要好好看看
  •   大师谈佛,受益匪浅
  •   国学大师的著作哪有不看的道理,况且现在的我充满了想对佛有进一步的研究的狂热思想,哈哈!!
  •   根据 谈人生 的都后感来看 肯定也不错的不过粗粗翻了翻 专业用语比较多 比较考功夫的会慢慢读的
  •   季老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悟佛理,但是这样也有好处,能够做个冷静的旁观者!
  •   想季老这种级别的人物在中国少之又少,他的文章朴实有文化的内涵,值得品味。
  •   仿佛是在和大师对话,淡淡的文字中学习季老的生活态度。
  •   大师作品,细细品读。
  •   大家之风范,知识之广博,需多次阅读。
  •   不愧为大师的著作,值得研究。
  •   书很好。就是太专业了,理解起来比较难,不过还是很喜欢的。
  •   大师之言,贵在体会
  •   季老的书自不敢妄作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书正品。
  •   内容不是很多,基本是一些客观描述,与期望有点偏差
  •   作者博古通今,旁征群引,显示了身后的功底。值得读。
  •   书还没看,找个时间看看
  •   看大师的书,我们变得渺小起来,读过才知道什么才叫博大精深!
  •   好书要慢慢看。。。
  •   跟着老先生一起明心见性!
  •   季老的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亲切又能从从学到东西
  •   很好的 书~
  •   能让我们花小小的钱 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很开心啊
  •   季老写的书,很有份量
  •   是帮朋友买的,这套书纸质很棒,且厚实。季老文如其人,文风从容淡定。
  •   书读完具体的记不起来了,现在大致回顾下,觉得还可以!
  •   学长的书写的非常棒!
  •   书很好,内容深入浅出,但是对我还是深了点。太多专用名词,看的头昏脑胀。
  •   替朋友买的,听说很不错
  •   喜欢,甚是喜欢
  •   季老的文字没有造作的痕迹,让人看了很舒服,很亲切,有种洗净铅华般的素简,他的文章尤其是学术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往往能把很深奥\很玄妙的东西简单化,他能拨开云雾,直接把事实真相还原给读者,让人很明白.所以我非常喜欢他的书.
  •   一种沧桑的美感,一种岁月的积淀,一种厚重的感觉在我心里
  •   所思所想深刻,不愧是大师的思想
  •   季老的书应该好看,只是这书没封面,有些脏和灰。
  •   季羡林老先生谈佛,是一部学术专辑,谈论‘佛’,论证‘佛’。与佛教本身无关,
  •   内容不错,适合学术性质的佛教爱好者阅读
  •   通过本书了解了佛教的来龙去脉,对佛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作为入门读物.
  •   应该是季羡林谈佛,当当的题目写成了季羡森,太不应该了。他的书都值得买,很有文化内蕴,看了心里开心。
  •   季羡林谈佛”经典,精华
  •   季羡林的作品,大师之作,好!
  •   读过季先生谈人生的那本书,相信这本也会不错。
  •   越深入越光明。用学者眼光看佛。
  •   看得不是很懂哦~有关佛理有好多很深奥的东西
  •   对于佛家的禅机颇有兴致,所以就买了这本书来看看,后来发现自己仿佛是在看一本历史书,让人看透了早已被神话了的佛家的演化变迁……于是现在,似乎也就不那么能潜心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了,呵呵,被科学洗脑了。
  •   季老讲佛学不如南先生深奥!
  •   还不错吧,值得多方面的学习
  •   书已经全部看完了,以为是写历史的书。看完后发现自己错了。
    很多内容没有办法读下去,因为太深奥了。不过,有些内容很有趣,比我们自以为认识的历史更具真实感和可信度。
    大师就是大师啊!
  •   把复杂的问题写得让人明白就是大师的水平……
  •   很好的一本书,看了很舒服
  •   书内容还没看,不过感觉质量挺好的,季老的书,支持!
  •   虽然已经看过电子版了,可是,拿到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感动,,,就是封面设计得有点....
  •   大师的话,受益匪浅.
  •   刚收到还没看,印刷不错。
  •   非宗教信仰的灌输,而是考据,大师就是大师!
  •   不谈佛理,只是讲历史,咬文嚼字,是时间、人名的排列。作者已经上年纪了。
  •   在浓郁的政治氛围下进行的研究和笔耕,与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沉思和洞察,两者有云泥之别。期待着大师在人生的最迫切时刻进入正思惟的无我状态,感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证寂的圆满。
  •   主要是一些学术上的东西
  •   受益匪浅的一本好书。
  •   帮朋友的买的,大致翻看了一下,国学大师就是国学大师
  •   不信仰佛教,而被称为佛学大师,悲哀啊!

    佛教的真实是可以被实证的。

    对佛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南怀谨的书,真让人受益啊。
  •   既然是谈佛,不谈佛理只讲历史发展和某些名词的来历,比较失望。还喜欢用所谓“唯物主义”理论观点来分析,实在是大失所望。
  •   本书与《佛教十五题》在内容上基本是重复的,建议不要作为“最佳组合”推荐。
  •   这本书应该叫季羡林谤佛,而不是谈佛。无知者的无畏之言。
  •   季羡林:佛教十五题 这是学者从文化学术角度论述佛教。与弘一法师从信仰角度弘扬佛法大不同。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在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是有宗教需要的,宗教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要才被创造出来的。弘一法师有此需要,众多信徒有此需要。我不信教,但我想了解这一文化现象。我总想把不明白的事弄明白,季老此书实在太好了。季羡林谈佛 与上书所收篇目大同小异。所以我要分别注出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2007年1月北京第一版,2008年3月北京第四次印刷;“季羡林谈佛”——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007年2月第三次印刷(季羡林研究所编)。二者的编排次序不一样,我看前者按专题编排,条理清楚,易读易解。后者的“后记”补充了季老研究佛教的背景,也不错。还是引述季老本人在“我和佛教研究”一文中的话(前书将此文作为“代序”,后书则作为最后一篇文章)吧:“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佛教当然也是如此。”越研究越不信!诚哉此言。
  •   季羡林谈佛,并非是弘扬佛法而谈,仅是为阐明佛教而否定佛教立论。季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去深入佛学,正如站在玉米的立场去评述小麦一般,未敢苟同。当然,季老的学问是究天人之际的,只不过若以马克思主义为万能钥匙,就未必苟同了。
  •   一般 有很强的考据性质 可以算学术类的吧 与原来的预期不太一样。这本书买得很失败,因为同时还买了一本《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结果发现,两本书除了四章不同外,其余十一章都是相同的.全书213页,只有62页与《佛教十五题》不同。很郁闷! 相比之下,《十五题》更好些
  •   这本书写得相当差,只是或许还能写得更差些。老老大大,把学问做成这样,我也只能用“浪费”二字形容。原谅我这么说!没有提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见解,没有清除什么学术迷误,仅仅是为后代留下了沉重的文字负荷,这就是公认的大师!
  •   季老的文章文字优美 条理清晰
  •   很专业,有些难懂,不是看的很懂!
  •   第一本季羡林的书,从书中可见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学者的角度谈佛。值得看。
  •   这是季羡林先生对佛教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论文汇集
  •   用普通网友一句话:不喜莫入。因为这是一本研究著作,谈的更多是考古问题,不是心得体会。季老不信佛的。
  •   季老的这篇文章太专业了,严谨治学的作风表现无疑。得有足够的强烈的探求心才能看下去,我太浮躁了,看不下去,但也知道如果静心读一定收获不小。呵呵呵,等春节放假在看吧。
  •   对于入门者,这本书有些深奥了。不过,季老的博学,让人敬佩。在有一定基础之后再看,应该会有不小的收获。
  •   没什么新意,都是几十年前的旧文章
  •   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专业了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