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李成瑞  页数:4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陈云经济思想在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中探索发展的状况,将其分为5个阶段——在革命战争中发育成长;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奠定基础;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基本形成;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经受考验和充实发展;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每个阶段首先如实地介绍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然后阐述陈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政策思想和理论观点;再阐述这些思想观点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情况。    本书的特点是: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历史的原貌研究和阐述陈云经济思想发展的历程,力求做到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同时,在阐述中力求体现陈云是怎样运用他所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他的经济思想的。

作者简介

李成瑞,中国当代经济学家。1922年1月生于河北省唐县。1937年冬参加敌后抗战工作,曾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刊物《边政导报》主任编辑、财政处税务科科长,后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研究室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历任财政部农业税司副司长、李先念副总理的秘书;1974年起历任国家计委统计局副局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局长及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退出行政领导岗位后,继续担任中国统计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经济学院、西安统计学院教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特聘咨询员、国家计委计划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国际统计学会(ISI)会员,并被聘为该会会刊《国际统计评论》编委,1986年当选国际统计学会副主席(1987-1989),成为首次进入该会领导机构的中国统计学家。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1928-1958)》(1959)、《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1982)、《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而奋斗》(1987)、《中国的人口普查和结果分析》(1987)。他主编的《中国人口地图集》和《中国分类模型生命表》, 填补了中国和世界人口研究的两项空白。

书籍目录

绪论 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陈云论著三个层次的内涵  二、陈云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三、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活的灵魂: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唯物辩证法  四、本书的结构第一章 在革命战争中发育成长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历史任务  第二节 中央苏区时期:发表《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等论文,提出在劳动政策和私营工商业政策上要反对“左”倾错误,又坚决维护工人应有权益的思想  第三节 延安时期:发表《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怎样做好财政工作》等讲话,针对财政赤字、物价飞涨问题,提出统筹运用贸易、金融、财政政策,促进农工生产,实现外贸出超、金融稳定、财政结余的思想  第四节 东北时期(上):提出结合东北农村特点,逐步深入开展土地改革,为创建根据地、克服财经困难打下坚实基础的思想  第五节 东北时期(中):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适时提出把财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主张:创造“沈阳经验”,提出完整地接管新解放大城市的思想  第六节 东北时期(下):提出把日伪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的一系列主张和全国职工运动的正确方针,并提出有计划地发展东北经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思想  第七节 革命战争时期陈云经济思想的意义第二章 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奠定基础第三章 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基本形成(上) 第四章 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基本形成(下)第五章 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经受考验和充实发展第六章 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第七章 陈云经济思想活的灵魂——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唯物辩证法附录 陈云生平简介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总结了朱佳木长时间来对陈云在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对于从事陈云思想研究的朋友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不读陈云不行。陈云是党内第一理财专家,中共八大上他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小平同志是总书记,两人都是50岁出头,与毛、刘、周这些60岁左右的领导正好形成梯队,毛泽东对由陈、邓接班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楚。
  •   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的变迁
  •   组织写作者是陈云的老部下,具有权威性。
  •   一是观点老旧,二是只有陈云没有同代人作对比,三是没有环境,没有矛盾冲突,四是政策效果的优缺点总结不清,五是思想发展一以贯之的脉络不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