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上官平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在以私有制、世袭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几乎所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上台后都要通过册立皇太子,预先为自己确立好接班人,以此延续并保证自家王朝统治的长久性。中国历史上,由此孕育产生了一大批身份高贵、地位至尊的特殊人物——皇太子。早在四千多年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夏王朝,尽管还没有太子这一称谓,但帝位继承者,基本上全是帝王的儿子。灭夏而建的商王朝,开始有了太子的称呼。《史记》卷三记载说,商王朝第一任帝王汤去世后,由于太子太丁此前已死,按商王朝“太子死,立其弟”的规矩,由太丁之弟外丙继承了帝位。“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尽管商王朝帝位继承者实行兄终弟及,但实际情况也不尽然,其三十任帝王中,几乎一半是传位于子的。商之后,周王朝通常只立帝王长子为太子。如果太子万一不幸早死,再立其子为接班人。“周道,太子死,立嫡孙。”周代以前,由于没有皇帝这一称呼,所以此前太子还不叫皇太子。自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后,代秦而建的汉王朝,正式称太子为皇太子。刘邦上台伊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子逐渐有了一些其他称谓,诸如“东宫”、“国本”等等。东宫原本是太子生活居住和处理事务之处,所以后来也有以东宫指称太子者。“东宫,国之大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国本”之意,是说太子为“天下之本”。也有称太子为“储君”、“储贰”,言其就是将来的帝王。亦有尊称太子为“殿下”,“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除“国本”、“储君”、“殿下”等雅称,还有将太子称为“龙种”或“龙子”。自古以来,龙作为古人想象创造、集多种动物于一体的华夏图腾,一直为人尊崇。其形象早已跨过科学的门槛,成了一种家喻户晓而又神圣的民族象征。即便今天,国人还以龙的传人骄傲自豪。在自诩为真龙天子的帝王看来,他们的儿子,自然就是龙种龙子。患有男性不育症的东晋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为了有个皇子,竟制造骗局,“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生子,以为己子。”老百姓为此编了一首歌谣讽刺说:“凤凰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至于将太子喻为龙种的,更是比比皆是。隋文帝杨坚孙子杨俨(太子杨勇之子)出生后,有人就对他说“天生龙种。”杜甫在《哀王孙》一诗中也写道:“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总之,在古人包括帝王眼中,他们和太子,无疑都是龙种龙孙。由于太子称谓具有专一性,在封建社会,一般人(包括起名)都不能叫太子。南齐武帝萧赜当政期间,有个姓皇的人起名叫太子,萧赜知道后就对人说:“皇太子非名之谓。”于是让那人将“太”字下面一点移到上面,“移点于外,易名为犬子。”处士何点为此对人说:“太子者,天地之所悬,三才之所系,今化而为犬,不得立矣。”这种改动,完全是封建统治者对普通百姓的蔑视。将太子视为“国本”也罢,“龙种”也罢,说穿了,无非是彰显其身份地位的重要。帝王之子既然都是龙子龙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都具有成为太子的资格和可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以家族统治为中心、以父权家长制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政权相结合的宗法制度下,对严格奉行这一制度而又多妻多子的帝王们来说,尽管每一个儿子都是自己血脉,但却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嫡、庶之分。只有他们和“配德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所生之子,即嫡子才具有“大宗”地位,而其余嫔妃所生之子,全属于“小宗”。为了保持帝位世代能在“大宗”中传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成了册立太子的一条基本原则。“立嫡以长,礼之正也。”如果皇后一直没有生育,才能从其他嫔妃之子即庶子中,另选一位册立为太子。可见,除嫡子或长子外,其他皇子成为皇太子的概率很低。二太子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得帝位的继承者,在多数情况下都非太子莫属。除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乱世末世,一些通过起义造反,浴血征战等手段,最终改朝换代登上帝位者外,正常情况下,一个嫡长子要想嗣位,首先要被立为太子。而能够成为皇太子,就意味着离御座只差小小的一步。对任何一位嫡长子来说,能够成为皇太子,不仅是他本人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同时也是所在王朝的大事。所以太子身份一旦确立,其王朝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册立仪式,皇帝要亲临现场并公开向天下宣布。而太子册立后,地位马上要高于其他皇子,有时甚至仅次于父皇。比如,每逢父皇出征、巡视等离开京师,一般由太子监国,临时代理父皇处理朝政大事。太子住所东宫,设有专门官署,有众多负责太子事务的官员。东宫还拥有类似帝王禁军的卫队及甲胄兵器。有的王朝东宫侍卫兵士,甚至达到了上万人之众。遇有节日,大臣还要按一定仪式程序朝贺太子。太子拥有如此重要的身份地位,按说他们应该具备很高的素质,才能和这种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受立嫡立长所限,很多太子,即使素质低下,愚不可教,明显不堪继任,但想改变一下这种规矩,却很困难。历史上曾有一些帝王,面对不成器的太子,也想改立其他皇子,结果迫于传统,最终都无奈地放弃了自己想法。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太子司马衷,由于智商低下,曾被人们称为“白痴”。司马炎早看出他不是理想的接班人,就和皇后杨艳(司马衷之母)悄悄商量,准备废掉司马衷而改立其他儿子。然而杨皇后却以《春秋》中说过“立嫡以长不以贤”为由,坚决不同意夫君破了这条规矩。“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司马炎挨了杨皇后一顿呛白,再也不提废太子事。结果,司马衷这个“白痴”,不但一直居于太子之位,后来还成了西晋最高统治者。在封建帝王中享誉很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想破一下这条规矩,同样未能如愿。贞观十二年,李世民曾和魏徵等就此进行讨论。李世民认为,“国家所以立太子者,拟以为君也。”如果嫡长子册立为太子后不堪继任,那就应当由其他兄弟来继位。岂料魏徵引经据典对他说,“自周以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觎,塞祸乱之源本,有国者之所深慎。”李世民听了魏徵话,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后来,在太子问题上,这位杰出的封建帝王竟差点被气得自杀。囿于这一规矩,很多帝王在统治期间,太子问题始终是放心不下和最为棘手苦恼的大事。因为太子素质高低,好与不好,废与不废,并非他们的意愿所能左右的。一些德才低下,昏庸愚劣的太子,因为皇太后、太后、皇后(母后),以及一些大臣偏袒支持,不但保住了太子之位,最终还嗣位为帝王。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等,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当然也有很多太子,尽管他们比刘盈、司马衷聪明很多,但在激烈残酷的内争中,他们不仅没有入主金銮殿。相反,围绕其太子生涯,却上演了一幕幕父子反目、母子相残、兄弟血拼等令人惊心动魄的惨剧。一些皇太子,不仅在激烈内争中和帝位擦肩而过,更有甚者,在自家人拼搏厮杀中,凄惨地倒在了父皇、母后及兄弟们的屠刀之下,成了东宫冤魂。如今,当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深入森严的东宫,进入太子生活天地,揭开极为隐秘的宫廷内幕,这些不堪目睹的惨烈场面,仍令人心惊肉跳。三很多太子之所以命运多舛,终被废杀,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父皇和母后对太子猜疑不信任;兄弟们为争夺太子之位相互残杀;父皇移情其他嫔妃,太子因母后失宠受到冷落;奸佞之辈为了自身利益,挑拨帝王和太子关系并制造矛盾,以及一些皇太子自身素质低下等等,都是导致太子被废杀的原因。但从深层上看,私有制度下的世袭制,才是帝王和太子对立冲突的真正根源。以私有制、世袭制为特征的专制社会,不管何种原因,一个人只要成为帝王,天下就是他自家的天下,江山就是自家江山的意识,总是十分强烈。为了保证统治大权能在嫡亲子孙中不断延续,世代相传,他们当然不会逾越立嫡立长的规矩。这种立嫡长不论德才的做法,必然将一些素质高于太子的其他皇庶子,无情地排除在一边。一些头脑比较聪明、甚至对王朝建立有过很大功劳的皇子,因不是嫡长子而不能成为太子,不仅对身为皇太子的兄长看不上和不服气,同时对父皇也会产生强烈的怨恨情绪。在怨恨、嫉妒、不服乃至野心等心理支配下,他们往往不顾亲情,拉拢联合一些权臣,铤而走险,直接向这一规矩的受益者皇太子发难,有的干脆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父皇。由于很多皇太子,并非帝王最优秀的儿子,更不是理想的帝位继承人。即便他们能够荣幸地嗣位,也只能说运气比庶兄弟们好些而已。历史上很多帝王之所以素质低下,昏庸无能,正是这种制度造成的。尽管一些帝王,也意识到了这种做法有不少弊端,但受其历史的局限,仍要极力维护和坚持这一制度。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之所以坚持这种做法,除了确保费尽心机取得的江山和统治大权,不能落在庶子之手,更不能落入异姓手中等因素外,同时也为了防止诸多儿子、包括一些后妃、臣僚等觊觎太子之位乃至帝位而引发的种种内乱。专制体制下,不论通过什么手段上台的帝王,也不论自己成为帝王的过程多么曲折,一旦坐上御座,绝不允许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同时更不容许皇太子等人向自己挑战。然而,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诱惑,有的皇太子由于按捺不住提前登基的野心,或明或暗地向父皇挑战。而一些为了自身利益的后妃和皇庶子,以及一些大臣,往往又推波助澜,或挑拨怂恿太子向父皇挑战,或拉拢其他皇庶子排挤太子,以保住他们既得利益。对大多数太子而言,东宫始终潜伏着让他们离开的危机。从成为太子之日起,很多太子就如履薄冰地苟活偷生。在激烈的储位之争中,一些皇太子被无情地废杀掉了。被废杀的皇太子,几乎每个王朝都有。而每一个不管因何种原因被废杀的皇太子身上,都有着说不完、道不清的诸多坎坷曲折。有些皇太子被废杀,还引发了王朝内部的大乱,以至造成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也死在了储位之争的血泊之中。西汉武帝刘彻太子刘据,位居太子之位三十多年后,因父皇听信奸臣谗言逼得起兵反抗,一时竟有数万人丧身。晋惠帝司马衷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等人废杀后,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引发的“八王之乱”,更是惊心动魄。死于内乱中的百姓,多达几十万。至于很多皇太子被废时,帝王借机杀掉的大臣及东宫官员,更是无法历数。即便一些终于坐上帝位的皇太子,其太子生涯,同样充满了很多坎坷曲折。明神宗朱翊钧的庶长子、居于皇太子之位十九年、嗣位仅一个月而死的朱常洛,从出生长大到立为皇太子,直至嗣位乃至死后,可以说一天都没有安宁过。父子之间、君臣之间、臣僚之间围绕朱常洛册立引发的“争国本”案,以及之后“梃击”、“红丸”、“移宫”三案,都和他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激烈尖锐的派系冲突,直到明亡才结束。帝王和太子间的残酷冲突,无情地折射出了专制体制的腐朽与冷酷,以及统治集团内部为了权力尔虞我诈,六亲不认的残忍阴险。对帝王们来说,为了维护其地位,根本不管太子不太子,杀起他们来毫不手软。而一些野心勃勃、权力欲望强烈的母后,如吕雉、武则天等辈,只要能够专权,丝毫不念母子之情,为了除掉身为儿子的皇太子,同样十分凶残。至于众多皇子,只要能夺得皇太子地位,不管你是同胞兄长,也不管你是父皇钦定的皇位继承人,照样会将屠刀对准这些情同手足的兄长。在权力诱惑下,为了自己利益和地位,整个统治集团内部,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没有一点点亲情和人性可言,只有野蛮凶残和赤裸裸的兽性。面对如此残酷的内争,一些帝王之子,临死前无可奈何地悲叹说,如果有来世的话,再也不生在帝王之家。刘宋孝武帝刘骏之子刘子鸾,被后来继位为前废帝的哥哥刘子业上台后杀掉时,这个才十岁的少年无奈地说:“愿后身不复生王家。”没过几年,其最后一任帝王、十三岁的顺帝刘凖,被后来成为南齐太祖萧道成逼着禅位时,吓得躲在佛盖之下,哭作一团。而当刘凖听说萧道成不杀他时,边哭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子家。”隋炀帝杨广之孙、被王世充扶上台后又废杀掉的杨侗,遇害之日也悲叹说,“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可悲的是,这种现象,竟然持续了几千年,并且历久不断地轮番上演!本书通过对部分帝王和太子间的激烈对立,以及围绕他们册立废杀引发的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由此上演的一段段曲折坎坷故事;整个统治集团内部相互争斗,整得你死我活,血染东宫的厮杀悲剧;最终导致王朝动荡,天下大乱、混战不断等不堪回首的重大风波剖析,力图让人们能够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史,以及专制体制的腐朽黑暗与血腥。四考虑读者层面不同,全书采用学术性和通俗性结合、知识性和可读性结合的原则,力图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帝王和太子间的血腥博弈。书中采用的史料,全部出自《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纪事本末,同时还采用了部分野史笔记等。由于本书写作时间跨度长达数年,再加之本人学识有限,如有疏漏错误,诚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写作时曾得到很多领导、同事及挚友纯洁真诚、热情的帮助。在此衷心感谢李乾元、王国生、刘粤军、葛铁德、李星、张岳永及杨旭华等首长亲切关怀鼓励。杨闻宇、赵志荣、李海明、李玉柱、薛寒冰、邓宇、杜俊峰、马东红等,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当代中国出版社的乔平编审,从策划到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期间曾就本书的编写体例和部分内容的修改,多次商榷,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上官平2008年4月18日

内容概要

读中国史,你会发现:几千年来,皇室内部,围绕帝位继承的太子废立之争,总周而复始,不断地轮回重演。    本书以中国古代帝位传承为主线,用大量散布于二十五史的翔实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南朝、北朝、隋、唐、宋、辽、金、明、清等十三朝,围绕帝位继承的太子废立,尔虞我诈,父子反目,母子仇加,兄弟血拼,明争暗斗,相互休养戮等一幕惊心动魄的同室操戈的血腥博弈。

作者简介

上官平,陕西岐山人,兰州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兰州军区司产编研室主任。在国家和省级等报刊发表过上百篇文章,著有《帝王纵横》、《超级男人——中国帝王正史》、《超级女人——中国后妃正史》。

书籍目录

西汉 为太子父皇失望居帝位母后玩弄——汉高祖刘邦皇太子刘盈(惠帝)及其皇太子、少帝刘某 巫蛊祸起父子反目政变失败母子俱亡——汉武帝刘彻皇太子刘据东汉 废太子引发外戚、宦官交锋对阵乱朝政——东汉章帝刘妲皇太子刘庆及刘庆子、安帝刘祜皇太子、废而再立的顺帝刘保三国 姐弟联手陷害太子父子生疑纷争连环——吴大帝孙权皇太子孙和、孙亮西晋 帝痴呆皇后售其奸废太子八王急相煎——晋武帝司马衷皇太子司马通南朝 夺帝位逆子弑父抢宝座胞弟杀兄——宋文帝刘义隆皇太子刘劭 内乱外患起父子同罹难——粱武帝萧衍太子萧纲、简文帝萧纲太子萧大器及弟弟、元帝萧绎太子萧方矩 争帝位弟行凶宠贵妃废太子——陈宣帝陈顼皇太子、后主陈叔宝及其皇太子陈胤、陈深北朝 皇叔害太子血染皇冠顶——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太子、废帝高殷和孝昭帝高演皇太子高百年隋 蒙冤屈兄废为庶人施伎俩弟代立太子——隋文帝太子杨勇和弟弟、炀帝杨广唐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唐高祖李渊皇太子李建成 教子无良方太宗欲自杀——唐太宗李世民皇太子李承乾 死在父母屠刀之下的三兄弟——唐高宗李治皇太子李忠、李弘、李贤及李显 诛恶不成身先死——唐中宗李显皇太子李重俊 好了伤疤忘了痛——唐睿宗李旦皇太子、玄宗李隆基及其太子李瑛、李亨宋 祖孙四代的恩怨与曲折——南宋高宗赵构皇太子赵旉、孝宗赵眘皇太子赵惇、光宗赵悖皇太子、宁宗赵扩及其皇子赵竑、赵昀(理宗)辽 贪权力母爱偏移失帝位子叛他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太子耶律倍 遭诬陷母后蒙冤受牵连太子被杀——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太子耶律浚金 父皇作恶身先死太子无辜身亦亡——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皇太子完颜光英明 太子位上十九年帝王位上三十天——明神宗朱翊钧皇太子朱常洛清 两立两废几多曲折皇兄皇弟各显野心——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皇太子允礽

章节摘录

巫蛊祸起父子反目政变失败母子俱亡——汉武帝刘彻皇太子刘据当年少帝刘某被奶奶吕太后杀掉之后,汉王朝历经文帝刘恒(刘邦和薄姬之子)、景帝刘启父子,很快进入了“文景之治”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比较安稳,但皇室内部,帝王和太子间的矛盾,依然十分激烈。景帝刘启废掉皇太子刘荣后,刘荣异母之弟、后被立为皇太子并嗣位为武帝的刘彻,其太子生涯更是充满了很多坎坷。而在皇室内部各种力量博弈中,刘彻太子刘据,居于太子之位30多年后,尚未等到嗣位,便因父皇听信奸臣谗言,被迫起兵反抗。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7月,以他们父子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终于暴发了激烈交战。短短几天,长安城内外,血流成河,数万无辜死在了这种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之中。太子刘据终因势单力薄,兵败后和母亲卫皇后,先后无奈地以自杀结束了太子和皇后生涯。在权力诱惑下,为了巩固维持到手的统治大权,帝王和太子之间相互猜疑,互不信任,乃至你死我活的大拼搏,屡见不鲜。而直接造成太子刘据凄惨结局的武帝刘彻,当初他的太子之路,也十分曲折。因为一开始,刘彻父亲、景帝刘启,并没有立他为太子。然而刘彻嗣位多年后,却因猜疑太子刘据触动了自己利益,最终逼得儿子和他兵戎相见,大动干戈。既非嫡子又非长子的刘彻,之所以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了帝位,一方面和父皇刘启,因对太子刘荣之母栗姬不满而废了刘荣;另一方面,则和刘彻姑妈、馆陶公主刘嫖为了自己私利,暗中不断帮忙活动有着很大关系。公元前153年(前元四年),刘启即位4年后,由于皇后薄氏还没有儿子,只好册立栗姬之子、临江闵王刘荣为皇太子。然而仅过了3年多,刘荣就被废掉。刘荣被废,说起来很冤枉。原来,心怀鬼胎的刘嫖,为了能让女儿陈阿娇日后地位显贵,便在女儿幼小时,一直盘算着在娘家子侄中,为她找个意中人。开始,刘嫖看上了当时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侄子刘荣,并一心想把女儿许配给他。而刘荣母亲栗姬,因为看不惯骄横的大姑子刘嫖,不但不领其情,还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栗姬因此得罪了刘嫖。之后,刘嫖对她十分怒恨。刘嫖虽然在栗姬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但为了女儿将来能够荣华富贵,她又盯上了弟媳王夫人之子刘彻。一天,王夫人带着儿子看望刘嫖,刘嫖乘机将小侄子抱在怀中逗他玩,边逗边问他要不要媳妇。刘彻以为媳妇就是小伙伴,就天真地回答说要。刘嫖抬手指着环座一周的女人,问他想要哪个,刘彻却摇头不说什么。刘嫖又指着女儿陈阿娇,问他说你看阿娇好不好。让刘嫖想不到的是,一说阿娇,小刘彻顿时高兴地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汉武故事》)成语金屋藏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随着女儿陈阿娇一天天长大,刘嫖和弟媳王夫人,终于订下了这门亲事。自从和弟媳王夫人订下这门亲事,刘嫖对于她曾提亲而遭拒绝,折了面子的栗姬,更加痛恨。此后只要一有机会,刘嫖就在弟弟刘启面前,极力诬陷中伤粟姬。同时,又说刘彻母亲王夫人是多么好。听得多了,刘启渐渐地对粟姬越来越感到不满。而王夫人得知刘彻对栗姬不满,又故意让人劝刘启立粟姬为皇后。为此她还让人上奏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刘荣身为皇太子,那就应该早点册立太子之母为皇后,“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刘启一听,顿时大怒,生气地对王夫人说,你也不掂量一下,册立皇后之事,难道要你说吗?“是乃所当言邪。”事后刘启一想,王夫人之所以替栗姬说话,很有可能是她想争皇后位子。于是,刘启什么活也没说,当即就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面对残酷现实,无力抗争的栗姬,感到很没面子,一气之下,忧郁而死。栗姬死后,刘荣也被父皇打发到了封地江陵。不久,刘荣因为私下占了宗庙一些地扩建王宫(刘启即位后,下令各郡国都要为爷爷刘邦和父亲刘恒立庙祭祀),此事被人揭发后,刘启下令将他召回京师,准备问个究竟。临回京师前,刘荣举行完向先祖祭奠仪式上车时,车轴却突然断了,“轴折车废。”见此情景,深信迷信的江陵父老,一个个流着眼泪,纷纷私下议论说,看来刘荣这次是有去无回,“吾王不反矣。”刘荣到了京师长安,按规矩到中尉府报到,准备接受调查。结果却受到了执法不避贵戚,连列侯宗室见了都侧目而视、外号“苍鹰”的中尉郅都讯问。刘荣想借用刀笔(当时没有纸,只能用刀在竹简上刻字)说明个中原委,但郅都却不答应。“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郅)都禁吏不予。”胆小谨慎的刘荣,因为害怕“惧而缢死。”后来奶奶窦太后知道这一切后,为了替蒙冤的孙子出气,硬是让人将郅都杀了。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就在刘荣母子相继死后过了3个月,刘启便立王夫人为皇后。几天后,又立年仅7岁的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不过,就在刘彻被立为皇太子之前,究竟册立谁为皇太子,刘启和母亲窦太后,意见完全相反,甚至差点又引起了一场内乱。原来窦太后并不想立孙子刘彻为皇太子,而是想立当时封为梁孝王的小儿子、刘彻叔叔刘武为皇太子。“上废栗太子(刘荣),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窦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一直偏爱小儿子刘武,“以爱少子故,欲令梁王为太子。”只是由于一些大臣反对,之后窦太后才没有再坚持己见。“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由于这件事当时属于机密,很多人并不知道个中原委,“以事秘,世莫知。”随着时间推移,窦太后的想法,还是慢慢传了出来。一天,已经知道母后想法的刘启,和弟弟刘武一同侍候母后吃饭。因为当时刘彻还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为了不违母后心意,刘启“酒酣”后对母亲说,将来我去世后,就将帝位传给弟弟刘武,“千秋万岁之后传王。”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太后喜悦。”然而,当时也在场的窦太后堂侄窦婴(窦太后从兄子)一听这话,跪在地上对刘启说:“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刘启和窦太后听了,很不高兴,“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悦。”结果,窦太后从此对窦婴十分怨恨,“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不久,刘武从封地来朝拜谒母后。吃饭时,刘武当着母后和哥哥刘启面,又要母后做主,以后将帝位传给他。窦太后便对刘启说,“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索隐》解释说,殷人尚质,亲亲,谓亲其弟而授之。周人尚文,尊尊,谓尊祖之正体。故立其子,尊其祖也。)刘启一听,跪在母后面前并表示同意。等到宴席散了,刘启召袁盎等人,询问他们太后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太后言如是,何谓也?”大臣们一齐对刘启说,太后意思很明白,就是要立刘武。“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袁盎等人还解释说,“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经袁盎这么一说,刘启也觉得立弟弟刘武,是有点不大合适。于是又和大家商议,看如何才能拒绝母后想法。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王朝一切都效法周王朝,那么按周朝规矩,只能由儿子继位,而不能由弟弟继位。“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鉴于太后的想法,看来只有我们大家出面,才能让她放弃自己想法。袁盎等人只好入见窦太后,直截了当地对她说,我们都听说您想立刘武为太子,那么刘武死了再立谁呀?“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窦太后回答说,那时再立刘启的儿子,“吾复立帝子。”袁盎一伙又对她说,您这样做,必然会引发内乱,所以绝不能立刘武。在袁盎等人反复劝说下,窦太后这才无奈地放弃了她的想法。“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编辑推荐

《同室操戈:历史上的太子废立之争》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一部另古代帝位传承的博弈史,一幅延续两千多年的皇室自相残杀的历史画卷,一幕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宫廷权谋,跌宕起伏的连台大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同室操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0条)

 
 

  •   本书以中国古代帝位传承为主线,用大量散布于二十五史的翔实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南朝、北朝、隋、唐、宋、辽、金、明、清等十三朝,围绕帝位继承的太子废立,尔虞我诈,父子反目,母子仇加,兄弟血拼,明争暗斗,相互休养戮等一幕惊心动魄的同室操戈的血腥博弈。
  •   读中国史,你会发现:几千年来,皇室内部,围绕帝位继承的太子废立之争,总周而复始,不断地轮回重演。
  •   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的,都是帝王家为了权力与皇位才发生的同室操戈之事!因为特价才买的!
  •   关于太子废立之争,是不错的历史读物 很喜欢
  •   书的内容主要是写自汉朝以来历次兄弟父子之间的皇位之争,所以,历史事件并不连贯,看的时候需要一点知识储备(不然看的时候有点纠结),但是文章内容写的很不错,挺浅显易懂,而且引经据典,不是凭空捏造,都有文献依据(甚至野史也有),所以看的很放心,书是新书,但是当当网么,一向都是擅长“做旧”,那残破的外貌真的很让人很不舒服!
  •   为了皇位 奸人挑唆 父子反目
  •   看同室操戈,却不希望同室操戈。
  •   同室操戈
  •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   历史是赢家的天下,没有战争哪里有胜利者。兄弟反目为了最高的权利。
  •   这本书比较客观的评论了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的皇室继位纷争,,对于喜欢历史的是不错的选择。
  •   好东西,值得研究,帝王之书
  •   内容都是正史,还不错。超值
  •   同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中国人总是窝里斗,自古如此,不过皇家尤甚,这不书就是对此的描写,一家人一定要团结不能为名为利而自相残杀。
  •   很好啊,中国的历史总有我喜欢的地方
  •   收罗了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家为夺位的骨肉相残,可以一读。
  •   打折时购买的,超级便宜。
  •   历史事件并不连贯,看的时候需要一点知识储备(不然看的时候有点纠结),但是文章内容写的很不错,挺浅显易懂,而且引经据典,不是凭空捏造,都有文献依据(甚至野史也有),所以看的很放心。
  •   虽然残酷,却是真实的历史
  •   可以当故事看 了解一些政治的血腥斗争和丑恶
  •   不错的书 不过就是看着有些血腥
  •   俗话说的好,史书可以明志,对于自己国家的一些历史还是要好好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了解点历史是挺好的,本人比较喜欢这本书,书质量不错
  •   归纳总结的历史,一段段的文字透漏出凌冽的肃杀之气,历史的还原能否给后时代的人一点点启示,能不能还给历史一片明朗朗的天。。。。。。
  •   品读历史,让人获得人际交往方面的智慧,大智若愚。
    懂得内收,才能更好地绽放!
  •   喜欢历史的人一定要看啊!!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权位让人迷了心智,失了亲情啊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一直很喜欢历史。
  •   我感觉看这样的书学历史会好很多
  •   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原来历史也是可以这样解读的~~
  •   历史就是如此残酷
  •   今年春节从初一看到初三,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几天来,脑子里都是各个朝代立天子的事,太扣人心弦了。看历史,学历史。再看其他历史书就有融会贯通的感觉了。
  •   历史性很强,很清晰的分析了历史。
  •   好书,增长不少历史知识
  •   文字简单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物吧!真是超值!!!
  •   历史循序渐进,很直白。
  •   作者的文笔非常顺畅,写得简单明了,一点不象其它的历史书或解密历史书那样枯燥无味。
  •   内容很符合喜欢历史的同学,就是包装有点破损,是快递原因吧
  •   有关历史的 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故事写的还算可以,当历史读读,还算有点味道。
  •   基本叙事还是清晰的,但是评论有所欠缺,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几乎仅仅把矛盾聚焦于封建制度,这样就使历史缺乏了可读性。
  •   历史的后门,往往看头更多
  •   考虑到了各类读者,学术性、通俗性相结合。
  •   读了一下
  •   读起来不枯燥很有意思
  •   作者的文笔不太适合写这类书,把本来很吸引人的事情,写的过于平淡了。
  •   正版朋友说非常好,值得拥有!不错得一本书!
  •   这本书打折时买的,性价比很高。厚厚的一大本,8块多一点,超值啊,关键是内容也不错,很精彩,一气阅读下去,欲罢不能。
  •   让我如何评论?


    挺想看这本书,发货时没有,让我感觉有点失望。
  •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不错 我很喜欢
  •   印刷不错,纸质很好。
  •   纸质不错,印刷也正,挺好的
  •   书很好,质量不错,物流也比上次快了
  •   快递员态度好的没话说
  •   相煎何太急!
  •   好书 期待的终于得到了
  •   很有厚重感
  •   很深看不懂
  •   印刷质量精美,挺好的
  •   看了几遍也不厌
  •   大师之作,值得一看。
  •   有点不怎么真
  •   这个订单取消了重新拍的,怎么还可以评论的呀??
  •   消遣用书
  •   满200减100,价格给力,书也不错
  •   还行吧,随便看看的书
  •   都是些很正规的事 受益匪浅
  •   还没看,内容不知道怎么样。书的质量可以,没有破损,包装可以
  •   这本是买了给儿子看的,儿子看得津津有味
  •   很喜欢,还没来得及看
  •   以后发货速度快点就行。。书的质量不成问题
  •   适合闲暇时读读,内容挺有意思
  •   看了几页,挺好,书的质量也很好
  •   受益匪浅,很好看
  •   尚未收到,期待中,价格倒是挺合适,,
  •   说不尽的人间争斗!
  •   书籍很不错,喜欢
  •   写得还行,没白买
  •   我当八卦看的,还好
  •   题材我喜欢
  •   书的价格低,内容好,是正版的。值得买!
  •   正好遇到要写论文,开阔眼界,很满意
  •   可读性非常强
  •   刚拿到书,内容还没看。可是书很旧还脏
  •   内容比较泛泛,但是历史的跨度太大,从这个里就可以看到人性了,
  •   质量不错,内容也好。对历史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读一读。
  •   非常好!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事
  •   内容还没有看,大致一翻,内容比较多的。但是外观不是很好,尤其是书脊,有破损。但是便宜,就当是买旧书的价格了。
  •   作者的文笔非常顺畅,写得简单明了,一点不象其它的历史书或解密历史书那样枯燥无味。象我这样一个一看见历史就头痛的人也能拿起来看,更别说喜欢看历史书的老公了。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