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5 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 作者:陈诗启 孙修福 页数:720 字数:5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陈诗启教授中国近代海关是在外籍税务司管理之下。它是在西方资本主义阔步前进,特别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全球建立大英帝国时代,在中国创建的半殖民地行政机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着侵略中国的机会,步步侵蚀中国的海关主权。到了太平天国初年…1854年,英、法、美3国驻沪领事,趁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江海关行政停顿的机会,组织了税务管理委员会,接管了江海关。委员会的s个委员由英、法、美3国领事担任,名为税务监督。从1854年到1859年,江海关实行的就是这样的海关制度。这是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中国海关。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章程善后条约》,载入了海关问题的条款。条款规定:第一,3国领事不再干预海关收税事宜;第二,海关“邀请英人帮办税务”,“通商各口,画一办理”。中美、中法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也有类似的规定。清政府两江总督、各口通商大臣何桂清据此规定,于1859年礼派英人李泰国为“总理各海关总税务司”,这就把江海关实行的外籍税务监督制度蜕变为外籍税务司制度。中国近代海关,在半殖民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如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作为英国扶植、加强清朝中央政府的基石,使其负起维护英国在全中国利益的直接责任,以保障英国在中国利益的进展和政策的执行。二、它是在英国控制下各国共管的“国际官厅”。三、为了巩固海关的“国际性”,海关实行洋员对华员的绝对统治。四、总税务司极力扩大海关业务,增进海关权力,使它成为以征税为核心、包罗万象的行政机构;试图把它培植成一棵坚不可摧、牢不可拔的大树,长久生存于中国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行政机构,在中国半殖民地的土壤上存在了96年,直到1950年才在中国国土上最后消失。由于海关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它的职能便非常庞杂。除征收对外贸易关税外,还兼管与海关毫不相关的港务、航政、检疫、赔款、内债、外债及以邮政为主的多种洋务。令人注目的是其大搞“业余外交”活动。这些职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各领域。中国近代海关在英国控制之下,使用的语言便是英文。它的文件、出版物,主要是用英文撰写印刷的。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专用名词和常用语。这套词语大多不是一般英汉字典可以查到的,非有专用的工具书不能解决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所收词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海关专用名词、技术名词和常用语;海关组织机构和职衔名称;海关涉及地名;第一部分所收词条比较广泛,除专用名词和常用语外,还收录海关档案中所涉及的部分中外历史人名和机构、中外条约译名;第二部分所收词条,除海关各总关及分支关卡组织机构和职衔名称外,还收录少量与海关有必切关系的机构译名。第三部分是海关涉及的地名中的补遗地名,系指沿海沿长江地名和内港行船地名以外,海关档案中出现的地名以及同一地名的不同译法。
书籍目录
辞条一、专用词语和常用语二、海关机构和职衔名称三、海关涉及地名 1、沿海沿长江地名 2、内港行船地名 3、补遗地名附录一、中国海关新关设立一览表二、海关运输、缉私等舰艇名称英汉对照三、中国权衡表四、中国度量衡标准制与旧制英制及万国公制换算表五、中国度量衡标准制及其他制之折合法六、海关两折合各国通行钱币数目表七、海磁金单位及国币折合各国通行钱币数目表八、国币折合各国通行钱币数目表九、国币折合美元官价和市价十、外汇折合率十一、国币折合金圆率十二、市用制与标准制及其他种制度之比较法十三、中外长度换算表十四、罗盘读法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词条均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冠词及不定式“to”等词一般不计。因本书内容复杂,故分五个部分编排:专用名词和常用语;海关机构和职衔名称;沿海沿长江地名;内港行船地名;补遗地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