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9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沈渭寿/曹学章/金燕编 页数:82 字数:130000
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分布于2万余处。据初步评估,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据1995年统计,全国固体矿石产量达51.2亿t,煤炭13.6亿t,原油1.5亿t,天然气179.0亿:m3,矿业总值4636亿元。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二位,钢和有色金属居第三位,原油居第五位,黄金居第六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 然而,在矿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也普遍受到严重破坏。1980年代后期以来,矿区生态重建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的重视,已有不少矿区开展了采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工作。但是,我国矿区生态重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还较薄弱,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技术还较少。在有色金属矿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制约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区的生态重建。为此,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8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中,列入了《矿区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点上试验观测与面上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南方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现状进行系统总结:针对主要问题,选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本项目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规范。本书是在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张纪伍同志在本研究中参与了部分试验工作,江西省铜业公司德兴铜矿环保卫生部熊报国、占幼鸿、赖志满、胡声泰和江西省德兴县环境保护局叶德华、程琦等同志也为本项研究中的试验提供了大力帮助,作者在此深表感谢!
内容概要
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中,列入了《矿区生态环境重建技术实验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点上试验观测与面上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南方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现状进行系统总结;针对主要问题,选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本项目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规范。本书是在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书籍目录
1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1.1 矿区生态破环的区域特征 1.2 矿区生态破环的区域特征 1.3 重点矿区生态破环评述2 我国矿区的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 2.1 露天采矿场的生态重建 2.2 排土场的生态重建 2.3 尾矿场的生态重建 2.4 矸石山的生态重建 2.5 塌陷区的生态重建 2.6 我国矿区生态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国外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3.1 国外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情况 3.2 国外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若干新进展4 德兴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研究 4.1 试验区概况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初步结论5 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规范研究 5.1 规范编制总体构想 5.2 规范条文 5.3 规范条文说明附表 我国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1 东北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2 华北内蒙古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及其表现 附表3 西北青藏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4 长江中下游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5 华南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6 西南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 国外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3.1 国外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情况 最早开始生态重建的是美国和德国,美国在《1920年矿山租赁》中就明确要求保护土地和自然环境,德国从1920年代开始在煤矿废弃地上植树。1950年代一些国家的重建区已系统的进行绿化。1960年代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加速重建法规的制定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实践活动,比较自觉地进入科学的生态重建时代。进入1970年代,生态重建技术集采矿、地质、农学、林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发展成为一项牵动着多行业、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随着生态重建技术的发展和生态重建法规的逐步完善,这些国家生态重建率明显提高,如美国1970年以前平均生态重建率为40%,1970年联邦土地生态重建法规颁布后,新破坏土地实现了边开采边重建,生态重建率为100%,同时又不断地对废弃的土地进行生态重建。民主德国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生态重建面积是露天采煤占用面积的92%;联邦德国的莱茵煤矿区,到1985年底生态重建土地面积是露天采煤占地面积的62%;前苏联自1970年代以来生态重建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黑色金属矿山平均年重建率已提高到50%。 3.1.1 美国矿山的生态重建 随着采矿和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美国矿区污染日益严重。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露天开采控制和生态重建法案》(SMCRA)及其他一系列有关法令。美国环境法明确要求,在破坏的土地上,必须把生态系统的资源组成部分恢复到开发前的环境状态。由于国家强制作用以及科研工作的进展,美国的矿区环境保护和废弃地开发成绩十分显著。 在美国,矿区废弃地的开发治理主要是采取林业生态重建方式。人工林的营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进行废弃地表面平整,或仅部分平整。据研究,废弃地的物理和化学改良能给森林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力造成深刻的影响。采矿后过度平整会导致森林植被生产力降低,营造在无毒和未平整的废弃地上的人工林,其存活率和以后的生产率均大大高于种植在经过平整的土地上的人工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