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周仲瑛 主编  页数:540  字数:80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二章,第一 章导言介绍中医学科理论和起源和发展,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特点;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分别介绍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及外感六淫、内生五气、脏腑病证及气血津液的辨治概要。各论分七章,按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各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医案选读、文献摘要等栏目。书末附常用方剂、参考书目,以备查阅。    本书以辨证论治为重点,提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证治分类,证治方药贴近临床,尽量选用临证切实可行、中医优势明显的内容。增列证机概要项目,使学生掌握该证侯的病机特点,有利于提高书写病历的辨证分析能力。

作者简介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专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出道后悬壶乡里。为求医术精深,又先后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6年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为该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七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对中医内科的各种常见病,尤其是急难病症(如心、肺、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具有良好的疗效。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第二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第四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第五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八节  肺痿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附  真心痛    第三节  不寐      附  健忘       附  多寐    第四节  癫狂    第五节  阐病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厥证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胃痛      附  吐酸      附  嘈杂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哎吐    第四节  噎膈      附  反胃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附  萎黄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附  尿浊    第三节  癃闭      附  关格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      附  早泄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附录  Ⅰ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 Ⅱ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一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两方皆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心中痞满,胸闷气短者;后方以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如绞,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脉沉细者。  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薤白、瓜蒌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枳实、厚朴理气通脉;大枣养脾和营。  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当用温通散寒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高良姜、细辛等;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眺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两者皆能补益心气。生脉散长于益心气,敛心阴,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人参养营汤补气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川芎、郁金以行气活血;兼见痰浊之象者可合用茯苓、白术、白蔻仁以健脾化痰;兼见纳呆、失眠等心脾两虚者,可并用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健脾和胃,柏子仁、酸枣仁收敛心气,养心安神。  6.心肾阴虚证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天王补心丹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炙甘草汤以养阴复脉见长,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茯苓益助心气;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丹参、当归、芍药、阿胶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以养血安神;若兼见风阳上扰,加用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琥珀等重镇潜阳之品;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燥咽干,用左归饮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7.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两方均能补益阳气,前方大补元气,温补心阳,后方温肾助阳,补益精气。  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伴有寒凝血瘀标实症状者适当兼顾。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上凌心肺,症见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温肾阳而化水饮;若阳虚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或参附注射液40~6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可增强疗效。  ……

编辑推荐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国家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内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系统是它最大的特点。看了才明白中医的博大精深。
  •   我帮朋友买的这本书,她非常喜欢,因为她是一名中医医生,我们这里没有这本书卖的
  •   作者是当代国医圣手,精于歧黄。
  •   书不错,发货也很及时。
  •   不错,受教
  •   就教材而言,还是不错的.
  •   加油吧!
  •   要是想学点真东西还是算了。
  •   给老爸买的,他在认真学习中。大学的教材还是很规范的,适合自学者,循序渐进的,又很基础。
  •   大略看了下,没啥大的区别,大同小异。中医这东西没啥固定的公式,教材差不多都那样了。为了应试而已
  •   很经典,排版也很舒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习者,包括初学者。
  •   纸太薄,看起来像盗版
  •   能够更实用与临床些
  •   阿斯顿撒大多数大的萨达
  •   很好,以前的书被同事搞丢了,纸质挺好的
  •   还没读,但大体看了还不错
  •   东西很不错哦,是我想要的那种,第一次网购,很满意的。向亲们推荐一下吧!
  •   快递很快 质量也满意 帮同学买的 可以
  •   挺好的,跟学校报亭的一样
  •   参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   包装也太简单了,收到的时候有一本都坏了,只是不想再折腾所以就留给自己将就用了
  •   中医综合考研必备七版教材之中医内科学
  •   对职称考试帮助很大。
  •   纸张质量挺好的,内容具体还没有看
  •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   买来看了以后,比较放心
  •   案头书,有备无患
  •   中医内科学
  •   可以算不错
  •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     观看这本中医内科学有感。170页,第二章心系疾病,第六节痴呆。
      
      现实中很多人本来不笨拙但是被看做傻子。其行为也有特殊之处。
      智力体力活动方面也差一些,比如打游戏,考试,体育总是很差。
      
      网络上流行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脑残无药可医也。
      
      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医中这种病属于癫狂痴呆类疾病。有的可以治愈,有的不好治愈。其实通俗来说痴呆属于先天的都不好治疗。但是也有后天的。
      
      《景岳全书.杂症谟》中有专篇指出:郁结,不遂,思虑,惊恐等多种疾病积渐而成,临床表现千奇百怪,变易不常,并指出本病病位在心以及肝胆二经,认为有可治愈的,也有不可治愈的。
      
      郁结不遂等问题就是后天导致痴呆的病因。郁结不遂自然肝郁,病在肝胆二经自然是常理。
      总而言之即使经常失败,不如意,精神刺激压力,生闷气,渐渐地就会导致这问题。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这样。
      陈士铎《辨证奇闻》立有“呆”门,对呆病描述很详细。指出:
      痴呆有可愈者又不可愈者,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基于胸中,盘踞心窍,使神明不清。
      也就是说容易的这个病的人不但有肝郁,中气也有问题。而且肝郁败坏脾胃,滋生痰湿,从而产生问题。
      陈氏提出本病治疗应该是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要方法,立法有洗心汤,转呆丸,启心救胃汤等,至今非常常用。
      
      也就是说问题在肝胆脾胃,这样的人本来身体也不太好,问题出在这些地方。应该多找一些快乐的事做,自然情志舒展了会有好处。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没有快乐童年,长期压抑的人看起来会笨笨的,有他的经络脏腑基础。而这样的人用西医检测往往是老年痴呆,脑血管问题,脑叶萎缩,正压型脑积水等。
      
      肝胆有病,自然也表现在肉体上,肝主筋,肝胆不好筋气不足,身上的筋条不结实,不粗壮,肝木不足男子汉气质缺乏,阳具长不粗壮。双目容易无神。
      脾胃有病就会因为气虚而身体肥胖,痰湿严重而全身阳气更不足,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一般没肌肉一身肥肉。四肢相对细瘦肚子大。
      
      此外情志上肝主勇悍谋略,心脾主思维敏捷。所以他能不郁闷么。
      
      调理之法用滋补肝肾其实并不快,用修复中气,祛湿健脾来起手很快人就精神了,体能也有提升,但是能不能转呆难说。
      
      中医的痴呆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病症。
      
      
  •   理论上是这样,但实践中不一定行得通。比如这书上说的痴呆,脾肾两虚证,真的治疗起来是不是能把病情扭转过来?需知哪个病也不是短期内得的,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有些病一旦形成,可能很难逆转。无论先天与后天。这本教材编的一般。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思路。如果没有机会临床,至少也看看古今的临证医案,可能会更真实一些。
  •   我买了一本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想等到基础坚实了的时候读。
    我现在觉得我很缺乏中医内科学这样的知识,这个讲病因病机还是要记忆一下。各种证和具体表现,治法还在其次。
  •   你可以看看五版的中医内科学。我觉得那个更好一点。分析病机更细一些。http://www.amazon.cn/%E4%B8%AD%E5%8C%BB%E5%86%85%E7%A7%91%E5%AD%A6/dp/B0011AAWBU/ref=sr_1_2?ie=UTF8&qid=1373946444&sr=8-2&keywords=%E4%B8%AD%E5%8C%BB%E5%86%85%E7%A7%91%E5%AD%A6
  •   另外方剂学也很重要。不背些方子,是很难给人开药的。说到理论,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很不错。比教材更容易让人入门。是从阴阳五行入手讲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