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俞可平主编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98年我在“全球化论丛I”的总序中曾经指出:“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当时说这话时,理论界有一些人不但不承认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甚至连“全球化”这一概念也反对使用。现在3年时间过去了,若再有人不承认全球化的事实,反对使用这一概念,恐怕会被认为很不合时宜了。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些年间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没有一件不与全球化相关。中国加入WTO,我们不可避免地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化对人类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加大,我们对全球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坦率地说,我在主编“全球化论丛I”时,可供选择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所以,那套丛书大部分内容是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对全球化问题的一般性论述。令我欣慰的是,当现在主编这套“全球化论丛Ⅱ”时,国内关于全球化研究的文献已若汗牛充栋,许多成果都来自具体的专题研究。所以,与第一套论丛相比,此编有两个特点。
书籍目录
全球治理引论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迈向一种分权的世界秩序的理论治理和后国家政策过程全球化是否终结了民族国家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需要全球政府全球公民社会中的治理飘移世界中的政治世界经济的善治欧洲治理的演变与转型欧盟治理:寻求民主的合法性欧盟治理:比较评价行动的呼吁:珍爱“我们的全球之家专有名词对照表
章节摘录
在该背景下,全球治理概念成为改革世界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已有几个关于世界组织如何应当把全球治理作为它们目标的例行声明,但最具影响力的是全球治理委员会。在该过程中,全球治理理念的影响超出了学术范畴,甚至进入到公共部门的争论之中。 鉴于联合国在海湾战争期间(1990~1991)所树立的新威望,瑞典首相英格瓦·卡尔森(Ingvar Carlsson)发起了一个全球治理委员会,为增进和巩固联合国明显的复兴出谋划策。1980年威利·布兰特(Willy Brandt)的具有社会民主传统的南北报告和1987年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Harlem Brundtland)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最终体现为一个宣言。然而,早期的全球改革报告与全球治理报告之间毕竟具有显著的差别。早期报告一般集中于解决世界面临的特定问题。全球治理报告则更多地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即无所不在的全球变革已经改变了全球性问题赖以解决的知识领域。 一方面,委员会正视冷战结束使世界组织的能力得到加强这一事实。例如,该报告建议创建常备军队、自动纳税机制和监督全球竞争的法庭。另一方面,委员会也充分认识了全球公民社会的众多代理机构越来越多地卷入全球治理功能的状况。例如,它为非政府组织更加有效地活动于世界舞台拓宽了制度性论坛。 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崛起和跨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已经改变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政治舞台,这一观点是一些应用全球治理概念而进行的研究的关键理念。例如,根据米哈利·赛奈(Mi-haly Simai)的研究,世界组织管理国际体系中风险和变革的职责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编辑推荐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问题正在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它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国际政治理论,而是目前国际政治中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全球治理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要素,全球治理兴起的原因何在,其前景如何?这些问题不仅为各国学者所关注,更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政治家所关注。要从理论上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这些问题,有必要首先弄清楚治理和善治(governance and good governance)的理论。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全球治理是国家层面的治理和善治在国际层面的延伸。 ——俞可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