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5-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杨小凯,张永生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杨小凯和他的学生张永生所著。杨小凯先生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这本著作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新兴古典经济学”较之新古典经济学更能描述我们的环境。这种观点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用优美而清晰的文笔表述出来,其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理论的描述客观而生动、形象,为我们提供了高品质的知识,宽泛的思维视角。较为特别的是本书没有像其他的经济学教科书那样,充斥着公式与烦琐的推论过程,而是运用极其精练而具有说服力的通俗直观的经济学事例与图表,将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与经过严格论证的新兴学科知识缓缓呈现在众人面前。再版后的本书将充之以更新颖、翔实的内容,相信您读完后定会有所收获。 由于本书的形象生动性,使得这本看似高深曲寡的经济学著作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不仅仅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了解新兴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有莫大的助益,而且,对于那些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的广大爱好者来说,它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一本经济入门的畅销书。
作者简介
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他最近的新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张永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系博士后研究员。文章见于《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
书籍目录
第1章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1 什么是经济学1.2 经济学的科学方法1.3 古典经济学1.4 新古典经济学1.5 新兴古典经济学第2章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2.1 什么是超边际分析2.2 如何进行超边际分析2.3 角点均衡及价格负反馈机制2.4 全部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2.5 非自由市场的超边际分析2.6 超边际分析对经济学的影响第3章 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1 为什么要对李嘉图、赫—俄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3.2 有交易费用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3 内生贸易政策的李嘉图模型3.4 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超边际分析第4章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4.1 重新思考贸易理论4.2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故事4.3 内生贸易理论与商品种类增加4.4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4.5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第5章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5.1 什么是企业5.2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5.3 企业产权结构的经济学意义5.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3:企业的出现5.5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2:谁当老板5.6 私人剩余权对经济效率的意义第6章 内生交易费用和分工演进 6.1 内生交易费用及其对分工的影响6.2 道德风险与合约设计对内生交易费用的影响6.3 对策论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6.4 为什么市场可减少内生交易费用6.5 序贯均衡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第7章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第8章 新兴古典工业化和层级结构理论第9章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第10章 分工的自发演进和社会组织试验第11章 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第12章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经验性证据匿名审稿人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评价匿名评审人和评论者对杨小凯著作和研究项目的评价Black,Smithe和Ben-Ner对《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评价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正如上一章“经济学的科学方法”中提及的,经济分析不仅要分析个别决策人的自利决策,还要研究众多决策人自利行为之间的冲突及其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的后果,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均衡。所谓均衡是指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下,产生了个别人不得不接受或无人愿意单方面改变的结局。它虽然经常与供求相等有关,但并不限于供求相等的情形。均衡也会出现供求不等或短缺现象,还会有失业。均衡也不一定是静止不变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就有很多动态均衡模型。 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是比较各个角点解的局部最大值,从中产生整体最优解,故超边际分析包括角点均衡和全部均衡两部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概念与新古典经济学中均衡概念的差别是,它的每个均衡都是基于角点解,全部均衡是众多角点均衡(或称局部均衡)中的 一个。每个角点均衡解决给定分工水平的资源分配问题,而全部均衡决定分工的水平和结构。由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全部均衡只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不能内生分工水平,故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每个角点均衡都相当于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分析也就比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有高得多的解释力。 我们下面来分析市场上的自利行为和交互作用及其后果。为此,我们需要先给出关于组织结构(或市场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角点解形成的组合。前面提到的三个决策模式,就可以组合成两个组织结构,即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一个有分工的组织结构。在第 一种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中,没有市场、没有市价,人与人之间互不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第二种是存在分工的组织结构,由众多专业生产粮食并购买衣物的人同专业生产衣物购买粮食的人构成。在这种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下,有两个市场,一个市场买卖粮食,一个市场买卖衣物。 每个组织结构都有一个角点均衡,每个角点均衡代表一组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如果有贸易晶的话),以及选择相关模式的人数。这一相对价格和人数满足如下条件:每人自由择业(在各个模式之间自由选择)将效用最大化,所有人的自由择业过程,使每种贸易品的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而价格由自由择业和供求相等条件确定。比如,生产粮食的人看到衣服的价格很高,他就可以自由地改行去专门生产衣服。 因此,第一种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中的角点解就代表这种结构的角点均衡,这种角点解是每个人根据粮食和衣物的效用此消彼长形成的最优折中。这种均衡决定他花多少资源生产粮食,花多少资源生产衣服,以达到效用最大化。而对于第二种有分工的组织结构,一部分人选择专门生产粮食,另一部分人选择专门生产衣物,择业自由和效用最大化行为会建立起供求相等条件,也有一个角点均衡。 在上面的模型中,如果每人喜好多样化消费和专业化生产(因为多样化消费意味着高效用,专业化生产意味着高效率),则一个人在其他所有人都选择自给自足时是无法专业化的,因为他卖不出他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也无法买到他要的其他专业产品。每个人对专业化水平的选择不但影响他自己的生产率,而且影响对其他人产品的市场,影响他人是否能专业化,从而影响他人的生产率。这被称为网络效应。如果所有人都选择专业生产粮食,但无人选择专业生产衣物,则即使专业生产粮食会产生很高的生产率,也会由于存在协调的困难而使这分工好处无法实现,因为人不可能只吃粮食而不穿衣服。市场竞争和择业自由会使得商品的相对价格同生产它们的专业的相对人数成反比。这就建立起了一种所谓的价格负反馈机制,保证价格使各行业效用相等条件的实现。 价格负反馈机制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意味着,如果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下降,粮食的相对价格就会上升。如果粮食的相对价格高到无人愿意专业生产衣物而都想生产粮食,则粮食的供给就会很大,对粮食的需求则没有(因为只有专业生产衣物的人才会对粮食产生需求),对 衣物则有需求没有供给。这样,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而衣物的价格会上升,最后二者的相对价格会使得专业生产粮食和专业生产衣物的效用相等。因此,并不会发生所有人只专业于生产粮食而造成分工无法实现的协调困难。第二个环节意味着,如果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上升,粮食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从而生产粮食的相对效用就会下降,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又会下降。 这种负反馈调节会不断进行下去,直到供求相等、生产粮食和衣物的效用都相等,人们不再愿意转换行业时,市场就会达到角点均衡。在这种市场负反馈调节机制中,并不需要一个假想的瓦尔拉斯拍卖人来选择价格,整个价格机制完全是分权的而非集权的。众多的个人自由择业过程,决定了各种专业的相对人数,相对人数决定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成为人们在专业之间变换的推动力。在这千万人无意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市价就形成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都只涉及了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模型中的国家由两个增加到3个,而商品仍然是两种,则我们会看到,其中一个国家尽管同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着比较优势,但却可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 我们来讲述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背后的故事。假定这3个国家的交易效率各不相同,A国和C国的交易效率高于B国。我们的模型结果显示,一个国家如果同其他两个国家相比,在任何单个商品上都没有同时对另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者交易效率很低,则这个国家可能会被排除在贸易之外。或者说,假定A国在生产粮食上比B国和C国都有比较优势,C国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和B国都有比较优势;B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都只较其中一国有比较优势,即它在生产粮食上比C国有比较优势,但却比A国有比较劣势;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有比较优势,但比C国有比较劣势,则B国可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 我们只考虑完全专业化的情形。同前面第一个李嘉图模型超边际分析中的情况一样,在所有的分工结构中,人们不会出口有贸易比较劣势的商品。我们的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结构中只有两国互相贸易,卷入贸易的国家必定是A国和C国。换句话说,交易效率最低的那个国家或在 任何单个商品中没有同时较其他两个国家存在比较优势的国家,可能会被排除在贸易之外。 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在一般均衡中,贸易只在A国和B国之间发生或者只在B国和C国之间发生的情形不可能出现。我们可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命题。假如贸易只发生在A国和B国之间,那么这种情况只会在B国愿意专业化地生产衣物,而C国只愿意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A国如果专业化,它肯定只会生产最有比较优势的粮食,B国就只有选择生产衣物的余地,尽管B国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有比较优势,但因为C国生产衣物的比较优势更大,A国肯定更愿意同C国做生意。所以,除非C国不愿意实行专业化分工而只愿意自给自足(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前关起门来搞经济一样),否则贸易不可能只在A国和B国之间发生。但我们假定C国交易效率高于B国,所以如果有一个国家选择自给自足,这个国家应该是B,而不是C。同样道理,贸易只发生在B国和C国之间的情况在一般均衡中也不可能出现。 然后,我们来看看贸易只发生在A国和C国之间的情况。若只有两国贸易,这种情况最终会在一般均衡中出现。因为A国要实现专业化分工,肯定会生产最具比较优势的粮食而购买衣物,而在衣物的生产上,只有C国最具比较优势。C国要实现专业化分工,肯定会选择生产最具比较优势的衣物而购买粮食。显然,A国从C国购买衣物最划算,C国从A国购买粮食也最划算。这样,A国和C国正好能够协调分工。而B国则两头不沾,无论是专业生产粮食还是衣物,A国和C国为了本国利益最大化,都不会同其做生意。B国于是被排除出局。 我们可以用一个命题总结上面的故事:在有3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李嘉图模型中,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中都没有对所有潜在贸易伙伴的比较优势,并且(或者)其交易效率非常低,那么这个国家将被排除在贸易之外。 企业出现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是谁当老板更有效率的问题。到底是衣服专家当老板还是管理专家当老板更有效率?我们可以看到,结构E和F都是用劳力买卖代替中间产品买卖,都是用企业的形式组织生产,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哪一类专家当老板。在结构E中,衣物专家是老板,而在结构F中,则是管理专家当老板。谁当老板的问题,当然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有关。科斯曾有一个著名假想(Coase,1960),即在没有交易费用时,所有权结构的差别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的结局,而当存在着交易费用时,这一差别就会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衣物专家的劳动和管理专家的劳动都没有交易费用(当然也就不存在交易效率的差别),那么不仅谁当老板都一样,而且企业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如果两类专家的劳动交易都存在交易费用,则谁当老板都会对效率产生影响。 现实的情况是,经济中存在着交易费用,不同产品和劳动的交易效率也不一样。因此,不仅需要企业,而且还要考虑谁当老板(即哪种所有权结构)的问题。那么,谁当老板会更有效率呢?这取决于两类专家劳动的不同交易效率。我们可以假定,衣服的交易效率很高,因为衣服的质量、数量都很容易测度;生产衣服的专家的劳动交易效率也较高,因为生产衣服的劳动属于体力劳动,他不动手脚时,我们就知道他在偷懒。而管理专家的劳动交易效率则很低,因为管理是一种不可触摸的知识财产,生产它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质量和数量极难测度。你能肯定一位在办公室正襟危坐的经理究竟是在考虑工作,还是在想着晚上和女友约会?如果这种假定为真,那么结构D就肯定是低效率的,因为它必须买卖交易效率低的管理知识。结构E也肯定低效率,因为它也要买卖交易效率低的管理专家的劳动。在这3种结构中,F是最有效率的, 因为它买卖的是衣服和生产衣服的劳动,它们的交易效率都较高。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直接买卖管理知识效率低下。在中国,前几年曾经举办过买卖“点子”之类的交易会,一些声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点子大王”对自己的“点子”标出价格进行公开拍卖,但最终成交极少。卖“点子”的人坚持,给了钱才告诉你我的“点子”是什么,否则告诉了你万一你赖账怎么办?或者,如果买者知道“点子”的内容后称他早就梦见过这个主意怎么办?而买者则绝不同意先付钱,理由是我付了钱后如果发现你的“点子”根本就不值钱怎么办?所谓“点子”,其实就是一种企业家活动的产出,要对这种产品进行直接交易,其效率是极低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进行这种专门的企业家活动无利可图了呢?当然不是。企业组织就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方式,它将交易效率极低的企业家活动卷入分工,但却不直接买卖此类活动的投人和产出。“点子”的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呢?剩余收益权就是“点子”的价格。比如,卖“点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组织企业,按照自己的“点子”组织生产或服务,在付给雇员工资和其他成本后,剩余的收益就是“点子”的间接价格。如果是一个好“点子”,其间接价格就高。如果是个馊主意,那就只有亏本的份。因此,企业的功能就类似专利的功能,它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将生产知识财产的活动卷入分工的交易费用。更一般而言,企业制度可以将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卷入分工,同时又避免对此类活动的产出和投入定价。按照这种理论,如果劳动力交易效率很低,我们就应该选择结构D,而避开按劳付酬。如果劳动力的交易效率很高,企业就会出现,并且企业只有在自由企业制度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所谓自由企业制度,是指法律保护企业的剩余权,而人们可以在按劳付酬或按产品付酬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如果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按劳付酬,则当劳动的交易效率极低时,分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可见,不同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即不同的交易结构,直接关系到生产率的高低。随着分工的日益发达,可供选择的交易结构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大大超过上面提到的6种。这就意味着流通领域的潜力相对生产领域的潜力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对选择哪种交易结构的限制越来越少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通过“组合市场要素”发了财。这也是所谓资本运营在中国开始形成热潮的原因。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对交易结构的选择,就有可能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杨小凯 很多人相信,中国或华裔经济学家要在经济学前沿创立新分支或学派应该还为时太早,但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却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的新学派。这个学派不但已在国际匿名审稿的一流杂志上发表了相当的著作,而且已有了完整的文献综述(见Yang and Ng,1998),此学派的两本教科书的英文版本也已于2001和2002年出版。可喜的是,此学派教科书的中文版本(杨小凯,1998)先于英文版3年出版,而且在中国的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可说是使中国经济学者和学生比外国人更快地接触到系
编辑推荐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是由杨小凯和他的学生张永生所著。杨小凯先生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由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的形象生动性,使得这本看似高深曲寡的经济学著作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不仅仅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了解新兴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有莫大的助益,而且,对于那些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的广大爱好者来说,它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一本经济入门的畅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