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季羡林

内容概要

面对近年来的“国学热”,季羡林先生更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并亲自拟定内容选取文章以探讨国学之精,可谓国学大师谈国学之经典版本。浓缩了季羡林先生百年学问人生的精华与积淀。是现今不可多得国学读本。

作者简介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非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季羡林不仅是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他年轻时就创作发表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在当时文坛很有名气。他回国后,在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同时,还创作的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在中国文坛有很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

书籍目录

国学漫谈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中国文化的内涵“天人合一”新解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国外中国学研究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从太学到北大论书院柳暗花明又一村——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建十周年关于神韵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寻根漫谈尊师重道中国姓氏文化中国楹联东方风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精华与糟粕漫话历史题材漫谈皇帝漫谈古书今译漫谈竹枝词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学批评无用论历史研究断想中国古史应当重写建议重写《中国通史》含英咀华古为今用——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答记者问成语和典故《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论语》与《孙子兵法》    老子在欧洲饶宗颐先生的为人与为学推荐《吴宓与陈寅恪》专而又通的榜样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作诗与参禅《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章节摘录

国学漫谈    《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一文见《人民日报》1993年8月16日第三版。,在国内外一部分人中引起了轰动。据我个人看到的国内一些报纸和香港的报纸,据我收到的一些读者来信看,读者们是热诚赞成文章的精神的。    想要具体的例证,那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前不久,我曾就东方文化和国学作过一次报告。一位青年同志写了一篇“侧记”,叙述这一次报告的情况王之昉:《高屋建瓴启迪后人》,《人民日报》1993年12月1日第三版。。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阅。我因为是当事人,有独特的感触,所以不避啰嗦之嫌,在这里对那天的情况再讲上几句。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晚间,天气已颇有寒意。报告定在晚上7时。我毫无自信,事先劝同学们找一个不太大的教室,能容下100人就行了。我是有私心的,害怕人少,讲者孑然坐在讲台上,面子不好看。然而他们坚持找电教大楼的报告大厅,能容下400人。完全出我意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还有不少人站在那里,或坐在台阶上,都在静静地谛听,整个大厅里鸦雀无声。我这个年届耄耋的世故老人,内心里十分激动,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据说,有人五点半就去占了座位。面对这样一群英姿勃发的青年,我心里一阵阵热浪翻滚,笔墨语言都是形容不出来的。    海外不是有一些人纷纷扬扬,说北大学生不念书,很难对付吗?上面这现象又怎样解释呢?    人世间有果必有因。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也必有其原因。我经过思考,想用两句话来回答:顺乎人心,应乎潮流。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难想像,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前几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护。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弘扬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我们的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沉浸郁,含英咀华”,经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发扬光大之,期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与发展。“国学”就是专门做这件工作的一门学问。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话虽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子上。七八十年以来,这个名词已为大家所接受。除了“脑袋里有一只鸟”的人(借用德国现成的话),大概不会再就这个名词吹毛求疵。如果有人有兴趣有工夫去探讨这个词儿的来源,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无权反对。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我们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科技对我们国家建设来说,对发展生产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却很难表现出什么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电脑、宇宙飞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别,是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我姑且称这些东西为“硬件”。硬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称之为“软件”,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经营、管理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于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去。最近听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一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事实已经证明,连外国人都会承认这一点的。    国学的作用还不就到此为止,它还能激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好词儿,没有听到有人反对过。但是,我总觉得,爱国主义有真伪之分。在历史上,被压迫被侵略的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尊严,不惜洒热血、抛头颅,奋抗顽敌,伸张正义。这是真爱国主义。反之,压迫别人侵略别人的民族,有时候也高呼爱国主义,然而却不惜灭绝别的民族。这样的“爱国主义”是欺骗自己人民的口号,是蒙蔽别国人民的幌子。它实际上是极端民族沙文主义的遮羞布。例子不用举太远的,近代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就是这一类货色。这是伪爱国主义。    中国的爱国主义怎样呢?它在主体上是属于真爱国主义范畴的。有历史为证,不管我们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内,“天朝大国”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事实上我国始终有外来的侵略者,主要来自北方,先后有匈奴、突厥、辽、金等等。今天,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成了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只能说是敌对者,我们不能否定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上,连一些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也难以逃避耻辱。刘邦曾被困于平城,李渊曾称臣于突厥,这是最明显的例子。我们也不能说,中国过去没有主动地侵略别人过,这情况也是有过的,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国始终受到外来的威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中国人民敬仰、歌颂许多爱国者,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等都是。一直到今天,爱国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始终左右我们民族的心灵。我常说,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爱国主义,我这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探讨和分析中国爱国主义的来龙去脉,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我们今天“国学”的重要任务。国学的任务可能还可以举出一些来,以上三大项,我认为,已充分说明其重要性了。我上面说到“顺乎人心,应乎潮流”。我现在所谈的就是“人心”,就是“潮流”。我没有可能对所有的人都调查一番。我所说的“人心”,可能有点局限。但是,一滴水中可以见宇宙,从燕园来推测全国,不见得没有基础。我最近颇接触了一些青年学生。我发现,他们是很肯动脑筋的一代新人。有几个人告诉我,他们感到迷惘。这并不是坏事,这说明他们正在那里寻觅祛除迷惘的东西,正在那里动脑筋。他们成立了许多社团,有的名称极怪,什么“吠陀”,什么“禅学”,这一类名词都用上了。也许正在燕园悄然兴起的“国学”,正投了他们之所好,顺了他们的心。否则怎样来解释我在本文开头时说的那种情况呢?中国古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应人心和潮流的就是“道”。    但是,正如对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对国学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倡国学要有点勇气,这话是我说出来的。在我心中主要指的是以“十年浩劫”为代表的那一股极“左”思潮。我可万万没有想到,今天半路上竟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在小报上写文章嘲讽国学研究,大扣帽子。不知国学究竟于他何害,我百思不得其解。无独有偶,北师大古籍研究所编纂《全元文》,按说这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弊,然而竟也有人想全面否定。我觉得,有这些不同意见也无妨。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       1993年12月24日插图:

编辑推荐

《谈国学》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浓缩一个世纪的人生积淀。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季羡林迄今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温家宝总理特将此书向全国青年推荐。国学大师经典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谈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2条)

 
 

  •   随着季羡林先生的悄然离世,更多的人把目光聚集在这么一位老头儿身上,聚集在这么一位即平凡又不平凡的老头儿身上。曾在不久看过一段署名为季羡林人生中最后一段采访录像的片子,是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季老去世前一个月做的采访录像,目的是为央视最新节目“开心学国学”请季来题字与批评,我注意到季老在采访的过程中始终将一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我抄录在下:“什么是国学,国学就是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就是国学”,这也许给了我们后来人一个概念,我们十分不解,究竟什么是国学,欧!现在明白了,但真的有事不想明白,明白之后,再看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真的是微不足道,只有再去不断的学习研究,只为的知道的再多一点,使自己在充实一点!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责任义务继承中华文化,我想这也是季老最想看到后辈晚生该做的事情!所以才大笔一挥提下“祝国学节目越办越好”和后来的绝笔“弘扬国学,世界和谐”,所以我在思考季羡林先生在晚年最想看到的就是国人学习与传承中国文化了!所以说这册“季羡林谈国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成为了季老给我们后辈晚生指路的明灯,学习的帮助,书中的感受真是千丝万缕,根本不是现在几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更多的精彩与感动还是请不知比我聪明上多少倍的朋友们去体会吧!最后再说说当当的配送,在购买这册书时,当当的配送服务质量良好!这就是我对这次全过程评价!希望萝莉啰唆说了这么半天,您也赏脸耐心的读了这么半天,能够起到一丝的帮助,我也就不妄此说了!最后,谢谢大家!
  •   季羡林谈国学,这本书挺不错的
  •   9月初出差广州,在朋友家偶尔看见季老的《谈国学》,一见面就爱不释手。第二天到书店没有寻着,继而换家书店继续搜寻,仍未见着,很是遗憾。书中多次提到国学大师陈寅恪,让我回想起8月中旬,也就是半个月前我到湘西凤凰参观陈宝箴故居时见到过陈宝箴家族珍贵的相片,其中有近代诗坛泰斗、画家、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等......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儿孙中也人才辈出,当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到家中,经朋友介绍说有当当可购书,我立刻搜索,立刻注册,立刻购买。第三日快递登门,我终得此书,同时也因此书认识了当当网,哈哈,天随人愿!再看《谈国学》一书,大至博远精深,小至朝夕之间,尤为让我感动的季老做学问的精神和人品,此书值得收藏。感谢当当网!
  •   季先生走了,中国还能有谁能撑起国学的天空?
  •   对于国学知识季先生有很独到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也很有教育意义。
  •   和《季羡林谈读书与做人》差不多,大部分是为出版物写的译文和随笔的汇集,有些短文很喜欢,如《论书院》《漫话历史题材》《漫谈皇帝》等。
  •   季羡林的书就不用说了。不足就是选文有点琐碎。每一点谈的都不深入。
    还是看选集和专注比较好。
  •   因为最近想看些国学的书,所以就买了大师的作品,感觉很好。
  •   还没有仔细看,不过看国学大师的作品,应该也是一种幸福!了解国学,了解中国文化!选择看它还是应该的!
  •   我原本不懂国学,或者说不太懂,抑或没有研究,虽然高考时语文还是市里的单科状元,虽然读的大学也有全国前几的排名,虽然现在还是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但随着工作的推进,越发觉得自己浅薄,想要从新积累,觉得似乎为时已晚,只好找一些能够深入浅出的让我体会到国学的奥妙的书籍来学习,季大师的著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国学大师其实也可以如此亲近普通人,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艰涩,但浅显中涉及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点,读起来不难,却让人获益良多。
  •   看了季老的书,对国学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以前还认为只有中国的古代及近代文化文学可称之为国学,太肤浅、太狭隘。季老指出来的是对,国学的范畴不仅仅是我国的,其实具有极深的内涵、极广的外延...
  •   跟着大师学习国学
  •   很好,向国学大师学习呢
  •   当代国学大师讲国学,喜欢国学的同志们可以来读读!
  •   国学本深奥,大师水平高
  •   很奇妙的一本书,通常来说,这种类型题材的文章,多半是深奥难懂的,但奇怪的是这本书一拿到手却能一口气看完一大半,季老幽默风趣以及独特的看法让读书成了一种享受,并且多了不少对于国学的认识,是一本实在难得的好书,向季老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纳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们呢?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历史的眼光。我们自己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   喜欢季老的文字,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感觉很亲切,不张扬,不武断,中肯的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想法,文如其人……对国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很不错的.
  •   到底是清华国学院出来的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的弟子就是有水平!
  •   好书,喜爱国学的人一定要读读~
  •   季老师的书通俗易懂,文字平凡;此书内容不会太专业,知识面广,我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大概了解国学,不会太难了解,不会太枯燥无味,有趣,呵呵。喜欢
  •   喜欢,老年的季羡林,写实,有自我反省
  •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季羡林老先生将自己几十载思绪整理于此!!!
  •   了解国学...
  •   国学无边,师之心语。
  •   非常了得,对研究国学很有帮助!
  •   了解国学的一种途径,尤其对学理科的
  •   季老为我们指明了国学对于中国现代的意义及重要性,为世人所必需。一方面对于国学的社会意义他深入浅出,涉及面广,一方面对于国学的研究观点明确,见解精辟,精要简练。
    这是一本很好的国学普及本,及研究国学的参考资料。
  •   这本书娓娓道来,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
  •   国学是中华文化精髓,需要时间与智慧与理解,非常喜欢季老的直白而颇具内涵的东西
  •   很喜欢季先生的书,读后受益匪浅。
  •   国之大师,中华毕强
  •   大师的作品,需要慢慢品。
  •   大师的作品,当然不错了。
  •   季老的文章就像他说的,就是讲了些实话,但很平时,很有力量.这套书拿着很有质感,适合在一个人的角落里好好品味
  •   好书,质量好,内容更好,大师的书值得细细品读。
  •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看罢,学习到了季老的对与世界的独特的看法,季老的文学修养,还有爱国情怀。
  •   大师毕竟大师,读者受益匪浅。
  •   大师的著作通俗易懂,答疑解惑。
  •   季老离世,中国再无大师
  •   通俗易懂。很有见解,不愧为大师。
  •   了解大师的思想,体味中国文化的精妙。
  •   对大师的崇敬,对季大师的追念。
  •   好书,听大师上课
  •   大师的书总是值得读的
  •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从严谨朴实的言语中,体会大师的思路和理解。回味无穷......
  •   读书是一种享受,尤其读大师的。
  •   在我订购此书几天后就收到大师撒手而去的消息,悲欣交集啊!
  •   整本书才读了几页,就被大师的文采征服了,才懂了真正大师级的风范!
  •   大师的书看起来就是舒畅
  •   很是经典,印的还行,主要是里面的内容很值得一读。
  •   看了不少此类书籍,季老的书,不论是内容还是文笔,堪称经典,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很好,每篇文章就像一条条清泉,但都别有风味。
  •   书本从包装到封面、内容,都给人简单而又充实的感觉很喜欢
  •   有几个问题需要反映一下:1,为什么贵公司送货的时间越来越慢,在上海中外环之间原来三四天送到,现在有时候等一个礼拜还没到。2,订单处理越来越慢,我有的订单都已经交易结束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是没标明订单处理结束;3,贵公司网站好像没有设置客户投诉或客户抱怨的版块,所以才借这个书评的版块说一下这些问题。
  •   看了小部份,是了解我国传统的好书。
  •   等了好久,终于有货了,经典好书。
  •   很好的书,经典
    学术性很强
  •   喜欢季老朴实无华的语言,一字一句皆是真纯!

    但是有点小失望的是书的第三页中间有破损,第一次在当当网上买到这样的瑕疵品,有点小郁闷!
  •   买了季老的一套书,送人几本,想凑齐,当当缺货,看到来了就赶紧买了,推荐大家读,这套书很不错。
  •   品读好书,让一个人受益匪浅;品读好书,让一个人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加油吧,畅游在书中
  •   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本人诚意推荐……
  •   包装很好。纸质也不错。内容很新颖。不枯燥
  •   书质量不错!外包可以!内容很好!
  •   内容不用说,值得学习、参考。
  •   老先生的书,一定要读一读的。
  •   第一次购买季老的书,刚看了留德十年,不错。其他的还未进行。
  •   季老的书 不多说 很棒
  •   季老无差书。值得读。房子床头、阳台,有空翻翻,很好。
  •   闲暇读物必备,不错,推荐!
  •   非常好,值得拥有,强力推荐
  •   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此略知一二
  •   一拿到书,觉得物超所值!
  •   看看书不是坏事
  •   非常好的一本书,当当的送货也很及时!
  •   季老的书很值得一读
  •   很喜欢季老的书,语言很朴实
  •   季老的大作,不用说了
  •   大家之作就是不一样
  •   第一次拜讀季羨林大師的書籍。裏面的思想嚴密,文筆簡介。不愧是大師。又繼續買了他的另外兩本書。
  •   不错的 值得买
  •   想想有时季老说得有理
  •   整体来说很值得,不错,推荐
  •   正在阅读,很好
  •   有些阅历,经历些事后,静下心来,这本书非常值得看看。
  •   感觉读起来比章太炎的那本好懂多了!嘿嘿
  •   a reallygood book to read
  •   比《佛》略显单薄
  •   还没看过季老的书呢
  •   珍藏版,肯定好了
  •   两个字:满意
  •   因为是季老的书,所以买。
  •   封面设计很喜欢
  •   好书,推荐!你不会后悔!
  •   这本书我很满意是一本好书
  •   第一次在当当购书,书好没话说。送货速度快捷,送货员态度非常好,赞一个。!!
  •   帮老师买书,呵呵,很满意。
  •   值得一读,没有浮躁
  •   很好,值得读,深入浅出,却是真知灼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