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台海 作者:王晓华//张庆军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现代史上东西方两大独裁者的蒋介石与希特勒,真称得上惺惺相惜,尽管他们平生未能谋面,却是神交已久,互为欣赏。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一位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在他眼里,犹太人还有其他有色人种,都是“低劣的种群”。然而,对于中国人,他却是“网开一面”,认为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人种,理应享受更多的权利”,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种”。 据说,希特勒产生这种认识是源于童年的记忆:他在维也纳穷途潦倒之际,曾受到一位旅居奥地利华人的无私帮助。作为第三帝国的领袖,希特勒对中国的好感也是从利益进行考量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扩大法西斯在中国乃至亚洲 、的影响,从中获取巨大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当时蒋介石政权对于法西斯体制下的德国充满了景仰并有意效仿时,更是增加了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所以,希特勒私下里对蒋介石也屡有称赞之词,还向蒋介石赠送了德国国防军的荣誉军刀和自己的照片,以表示其“敬仰钧座及贵国之微意”。 同样,蒋介石对德国外交的重视也源于利益上的需求。“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对苏联产生恶感。其时,广东政府偏居一隅,英美诸国尚视其为“南赤”,压抑之,打击之。为了在外交上摆脱困境,特别是对高素质的军事顾问和专家的急迫需求,蒋介石将目光率先转向了德国,以寻求新的合作。更由于德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失去了列强的地位,因此双方的这种合作完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附带政治上或国家利益上的索取。另外,在心理上,蒋介石对日尔曼人所具有的认真、严肃、执著以及遵守纪律的民族精神由衷地欣赏,认为引进这种精神正是改革当时中国动乱贫穷社会的良方,德国名相俾斯麦一直是他崇拜的偶像,而希特勒的横空出世,则被认为是俾斯麦“铁血统治”的延续。因此,他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人物,以期帮助建立中国式的独裁统治。 因为双方的利益契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德关系进入到了蜜月期。 然而中德之间的合作却是在各种羁绊下进行的。由于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的种种限制以及后来德日之间的关系,中德的合作总是在帷幕的后面悄悄地进行,以致于长期鲜为人知。 中德之间的合作最初主要在军事领域中进行,而向中国派送高等级的军事顾问就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马格斯·包尔、赫尔曼·克里拜尔、乔治·佛采尔、汉斯·冯·赛克特、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德国军界的精英相继藏头匿尾,躲躲闪闪地进入了中国。他们的能量不可低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领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犹如一柄柄被遮掩住光芒的锋刃,随时都可能作出惊人一击。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这种合作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并逐渐摆脱了一战后战胜国给予德国的各种束缚,开始向其他领域延伸。在经济方面,发展和扩大对华贸易,从中国进口其急需的钨、铅、锑等稀有矿产以及花生、棉花、棉布、麻、猪鬃等农产品,德国的军火也源源不断地运向了中国。为此,希特勒特致电蒋介石,称“两国的密切合作也是两国人民的利益所在”,而蒋介石也感谢希特勒“对于德华两国间经济合作热心支持,使国交益敦亲睦,特致谢忱”。 然而,蒋介石与希特勒互相的欣赏与合作却因中日战争的爆发戛然而止,鉴于德国与日本在战略上的同盟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这一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如今,人们又开始关注到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感谢台海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向读者再现这一段历史的机会。
内容概要
蒋介石与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大对立阵营中的风云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却曾有过近十年的友好关系,他们不仅函电往来,互致仰慕之情,而且互赠照片、战刀,以表亲善之意,中德关系由此经历了一段蜜月时期。但后来两国关系逐渐紧张直至断交、宣战,蒋介石甚至还参与到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事件之中,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
作者简介
王晓华,民国史专家。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在河南大学《史学学刊》工作;现为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从1993年以来,先后发表专著:《远征颂》、《塞外雄风-西北军传奇》、《百年风俗变迁》、《百年演艺变迁》、《百年证券变迁》、《决胜神州》、《京华名士袁寒云》、《吃在民国》、《民国子午线》、《抗战海报》、《杏花烟雨--江苏旧影》、《汉奸大审判》、《民国军服图志》、《台湾光复纪实》、《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等。
书籍目录
1.蒋中正钟情德顾问朱家骅奉命穿针线
2.德意志东山再起兴登堡投鼠忌器
3.包上校流浪归来蒋介石望穿秋水
4.包尔择时不巧“二济”殷勤留客
5.包顾问逃出险地蒋介石一见倾心
6.陈仪出访德国 打开外交绿灯
7.大战一触即发包尔从容论兵
8.撒手归西包尔死因不明 睹物思人蒋氏泪湿衣襟
9.克里拜尔才不胜任南京政府另觅新人
10.模范军初露锋芒郑大章歪打正着
11.为营步步嗟何及横扫千军如卷席
12.佛采尔大展神通朱毛险闯鬼门关
13.无功而返蒋介石再度下野顿失所倚顾问团跌落凡间
14.上海滩硝烟弥漫好儿男拼死疆场
15.嘘声四起顾问团饱受指责疑神暗鬼佛采尔犯蒋大忌
16.佛采尔不知深浅塞克特静极思动
17.希特勒入主总理府塞克特欣然登庐山
18.红军开局不利李德计不如人
19.两个拳头打人拳拳落空 红军壁上观战痛失好局
20.塞克特鸠占鹊巢佛采尔含怒而去
21.起草应付时局建议书构思中日战争形势图
22.张治中密筑“兴登堡防线” 中国军装备德意志军火
23.中日大战一触即发法肯豪森策划布防
24.卢沟桥引燃全国烽火张治中出手先发制人
25.上海滩日军遭遇德国式战争巧施美人计日舰逃出长江口
26.坚守要塞海陆两军遭重创 偏袒日本陶德曼调停战争
27.大战台儿庄中外幕僚运筹帷幄 召回顾问团德国元首掣剑入鞘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信里点着名希望我们接受聘请。” “难得那位中国的蒋将军还识货,我倒是很乐意去中国走一趟,这是我们德国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佛采尔很是心动。 “通过官方渠道肯定不通,兴登堡的拒绝还是有道理的。”塞克特说了句公道话,他亲自参加了《凡尔赛和约》的签定,知道国际对德国的限制。《和约》第179条规定:德国不但不能派遣任何陆海空军代表团驻在任何外国,而且“将采取合宜办法,禁阻德国公民离开其领土,以投效于任何外国之陆军、海军和空军,或随之以助陆军、海军或空军之练习,或大概在一外国给协助于其陆军、海军或空军之教育”。上述规定清楚表明,任何德国公民即使以私人身份充当别国军事顾问都是非法的。兴登堡在这个问题上谨慎小心和故意推诿是可以理解的。 “说实话,如果像契尔鲁腾伯格上尉那样的小人物溜到中国,尚不会引起注意,但他们人微言轻,对中国的当权人物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若是在座诸位中的任何一位,凭你们的经验、名声,肯定不会受到漠视而大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德国陆军中最有头有脸的几位人物,违反《和约》的规定跑到中国,必然引起国际舆论的猜测、疑忌,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缠和麻烦,这对德国的重新奋起会有阻碍作用。” “看来我们只能坐在这里品尝着咖啡,让机会从眼前跑过。”佛采尔又不甘又无奈。
编辑推荐
《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编辑推荐:一个是东方大国的党、政、军领袖——蒋介石。他曾宣称“我们需要中国的希特勒”。精神上的崇拜与现实的需要,让他坚定了联德的决心。一个是西方帝国的法西斯首脑——希特勒。为了满足侵略扩张的野心,他迫不及待地想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合作。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影子顾问”来到中国。《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由王晓华和张庆军著,记述蒋介石与希特勒从惺惺相惜、亲密合作到撕破脸皮、断交宣战的个中内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