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驭文石三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凝结,集趣味性、哲理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身,可谓雅俗共赏,盖为中华几千年来可比《山海经》的唯一一部整合中华传统神秘文化的作品,读之可使人明白很多也许是我们穷其一生都不能知道的知识,不妄一读。
书籍目录
第一谈究竟什么是“鬼”?
第二谈我们身体里的神仙
第三谈陵墓里的金井
第四谈《红楼梦》和《金瓶梅》里的方术
第五谈看得见的灵物(上)
第六谈看得见的灵物(下)
第七谈中国人的序列符号——天干地支(上)
第八谈中国人的序列符号——天干地支(下)
第九谈中华异文化的基石——阴阳五行
第十谈神秘中的伟大——八卦与《周易》(上)
第十一谈神秘里的伟大——八卦与《周易》(下)
第十二谈易占的简化版——抽签占卜
第十三谈恐怖的蛊
第十四谈袖内乾坤与掐指一算
第?五谈神秘的镜子
第十六谈鬼的家
第十七谈五脊六兽
第十八谈穿越阴阳
第十九谈九天与大罗天仙
第二十谈中国红
第二十一谈钱能通神
第二十二谈梦的解析
第二十三谈万物有灵
第二十四谈房术与采补
第二十五谈中国人的预言——谶纬
第二十六谈谶纬奇书(上)
第二十七谈谶纬奇书(下)
第二十八谈方术之王(上)
第二十九谈方术之王(下)
第三十谈察颜观色(上)
第三十一谈察颜观色(下)
第三十二谈天文占星
第三十三谈风水那些事儿
参考文献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中国传统里,提到非人的异物,一般不脱离八个字,即:神、鬼、妖、佛、道、魔、仙、怪。这其中,“神佛道仙”往往都是正义的,善的,帮助人的:而“妖魔鬼怪”则是非正义的,恶的,害人的。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首当其冲的邪祟。如今,网络资讯发达,专门的灵异恐怖网站层出不穷,网络文学中更是波涛汹涌,惊悚诡异之文盛行,描绘了许多诸如“吊死鬼”、“冤死鬼”、“吸血鬼”等形象,这一切更加剧了“鬼”这一形态在人们心目中的恶劣形象。事实上。鬼分善恶。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鬼并不全都是坏的、恶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即墨子),在其《明鬼》篇中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证明鬼是真实存在的。墨子认为鬼是必然有的,而且它具有惩恶扬善的超凡神力,是一种正义的化身,它的赏善罚恶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在墨子心中。鬼就是一种“善鬼”。在笔者看来,墨子所言的鬼已经和后世的神仙、菩萨几乎是一样的了。这种善鬼之说的流传演变,在后来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到达了顶峰,《婴宁》、《小倩》都是其中的千古名篇。在我们当今的日常用语里,含鬼的词汇里也有褒义的,例如毛主席就喜欢喊聪明可爱的年轻小战士为“小鬼”。此外,还有如“机灵鬼”、“淘气鬼”之类的善意词汇。善鬼之外就是恶鬼了。《左传·昭公七年》里记载一事:“郑人相惊以伯有,日‘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日: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子大叔问其故,子产日:‘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大意就是说,驷带、公孙段等人帮助子皙杀了伯有,伯有因为冤死而变成了厉鬼,遂在夜晚作祟报仇,杀了驷带等人。伯有死后变成的这种鬼,就是恶鬼、厉鬼,是害人的、对人有敌意的鬼。不过,上述故事也说明,这种鬼生前应是冤死或寿数不到不该死的。而且,它们害的人都是特定的,并不任意祸害无辜,即“鬼有所归”。所以俗语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至于鬼的产生原因,《左传》中有论述:“及子产适晋,赵景子问焉,日:‘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日:能。人生始化日魄,既生魄,阳日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这种表述就说明古人是确信有鬼的,并把鬼的产生和“魂魄”理论结合了起来。魂魄,是“魂”和“魄”两者的合称。传统中有,“三魂七魄”之说,元曲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著名散曲《一枝花·不伏老》里就有“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之语。所谓“三魂”,即胎光、爽灵、幽精;所谓“七魄”,即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鼻肺。魂和魄是有区别的。“魂”大略是指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魄”大略是指人形体层面上的东西。《礼记·效特性》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按照这种理论。人死亡以后,“魄”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魂”则可以不灭,转化为“鬼”,所以我们有时也把鬼叫做“鬼魂”,而非“鬼魄”。说到这里,究竟什么是鬼呢?
编辑推荐
《中华异文化揭秘》汇集中华玄学之菁华,展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解读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卜筮占星、图谶风水等内中奥秘,品味伏羲、黄帝、周公、管辂、李淳风、刘伯温等傲视千古的奇人异事。你知道中华经典玄学著作有哪些吗?你知道如何研究与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之处吗?你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吗?世间多风雨,鼎移玺更百年小事不足道;文明少流芳,典续薪传万古大业应为恒。《中华异文化揭秘》为您深度解读一级大师的缝代精典佳著,探秘数不胜数的奇人与奇书,读之令人着迷。中华文化的神奇与精奥,在她传承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被发扬断被超载,不断被创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