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单夫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前言
周恩来没有得天独厚的祖上绿荫庇护自己“吉人天相,少年得志”,但他凭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智慧,历经磨砺成为建立不朽功业且感动人心的政治领袖。“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主要组织者、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人、南昌军事起义的最高指挥员,这些都为周恩来的政治进阶铺垫了无可争议的资历。自1927年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直至1976年去世长达50年的岁月中,周恩来是身居中共最高领导层时间最长的领袖之一:任政治局委员49年、政治局常委43年、国务院总理27年。“周恩来现象”为什么被许多人称为奇迹?在革命战争时期,许多人物粉墨登场试与天公比高低,但在此起彼伏的权力斗争和惨烈的漫天烽火中,不少高手恍然失势被淘汰于历史的烟尘,而周恩来却以沉稳的脚步和娴熟的技巧绕开险滩免遭触礁。他是文武战场上不可多得的英才。在和平建设年代,周恩来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倡导者、反“冒进”的带头人,虽遭严厉批评却仍被委以重任,承担起“大跃进”的领导责任,处心积虑地指挥伤筋动骨的经济调整,举轻若重地为民生。他是人民公仆从政为官的楷模。在“文革”动荡岁月里,许多领导干部或倒了或靠边站了,然而周恩来却在激浪翻滚旋涡中化险为夷,运用自己的威望知智慧,尽可能润滑国家机器不致完全停滞。
内容概要
周恩来作为政治家一生都在与人和事打交道,尽管他也有过茫然和失误,但他战胜一次次劫难把握住一次次契机而取得成功的根本,不仅在于他精神外化的品格:真诚、平等,热情、简朴,民主、团结,百折不挠、鞠躬尽瘁……也在于他以智慧展现的谋略:果敢、坚韧,协调、变通,先后、等待,迂回、渐进,联合、主动,谦忍、忠诚,顺局、中道,见微知著、有备无患,求同存异、化敌为友,刚柔互济、积极有为,自我批评、弃急舍利…… 出于对专业的喜爱,我在研读周恩来文献并参阅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写下了《周恩来谋略学》书稿。以此表达我对周恩来总理由衷的敬仰之情。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人生谋略一、大责任大人生二、本革心革新以觉悟三、以诚经纶天下四、立业忍为上五、谦卑伴君行六、惟有后院不起火七、戒慎恐惧走中道八、身范行正启新风九、民本思想赢心归十、躬身勤政方立身无悔第二章 政治谋略一、立定信仰多壮志二、要争国民革命领导权三、党要成为有群众的党四、问题要先说服再化解五、秘密工作要无事防有事六、识局识人辨方向七、练达方才可能自如八、打寇先求和为贵九、国共谈判须保底线十、与对手要既联合又斗争十一、审干是认识干部不是清党十二、主帅不宜早出马十三、要善于引导群众运动第三章 军事谋略一、有了枪杆子才硬二、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灵魂三、起义须当断就断四、对敌应以武制武五、先占农村再进城市六、移师北上寻根基七、抗日是持久制胜战八、改旧军建新军不再换人九、出谋点化为河山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十一、统战策反屈人之兵十二、参谋长要既谋又行十三、决不能唇亡齿寒第四章 治国谋略一、组成民主团结的政务院二、人心稳天下治三、旧的里面也有可用之物四、夺回国门的钥匙五、团结尊重知识分子六、治水为先利为民七、俭朴节约建国八、领导须有集体大局意识九、中央管战略地方管战术十、党对政府实施政治领导十一、官僚主义要经常反十二、扩大民主更具本质意义十三、原子弹非有不可第五章 经济谋略一、经济具有决定意义二、忽视农业就要犯错误三、实现社会主义是有条件的四、体制活一点有好处五、发展经济必须解决民生六、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七、有多少米做多少饭八、调整在于领导和决策九、交通运输是先行部门十、建设要区别轻重缓急十一、到国际市场上互通有无十二、四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第六章 外交谋略一、与老大哥既握手又争取二、建立日内瓦会议第二战场三、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四、亲邻安定周边环境五、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六、对朋友可不拘对方礼节七、外交工作不能意气用事八、吹开西方阵营一点红九、要使中苏关系冷而不僵十、用小球推动大球十一、细节也是大问题十二、共识与分歧都要写十三、外交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十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十五、要重视外交礼仪第七章 治乱谋略一、不倒才能有所为二、不要用“黑帮”“黑线”的提法三、把“洪水”尽可能导向“河道”四、生产绝不能停五、军队绝不能乱六、仍称呼“同志”七、老干部是宝贵财富八、极左思潮一定要批判九、力托身后人十、由此及彼变为通第八章 统战谋略一、走了第一步再走第二步二、先定合力点再发挥能动性三、是方法不是不择手段四、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五、化敌为友泯恩仇六、“左”右都会翻跟头七、做统一战线的司令官八、主动才能抢占优势九、为宣传教育而谈判十、要画“最大的圈子”十一、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十二、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大责任大人生古今中外,但凡成就大业者必先立大志,而后为之远谋,砺志不息,争斗不止。而才不足以济志,生不逢时,如若强为之,乃人生的悲剧。周恩来在少小时已有“普世”、“济世”的觉悟和追望:人不能“象草木禽兽那样靠自己独立生活”,“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对于自己12岁那年能离开故土到东北读书的机遇,周恩来一直感慨命运的惠顾,“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1917年6月,周恩来在四年的南开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之际,“探新大陆的哥伦布”、“竖自由旗之华盛顿”、“闻鸡起舞之刘昆”成为他心目中立志者的清晰影像。周恩来认为,自己还年轻,没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便不能强心富智,更不能把自己的宏伟想法付诸实施,开基建业报效积弱不振的国家。尽管当时政乱民贫,但走出国门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揣着友人借给的一笔不多的路费,带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豪迈情怀,周恩来东渡扶桑求学日本。在天津登船离国前夕,周恩来写下了抒发自己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到日本后,手头拮据的周恩来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与人挤住在一个“贷间”(日本有些房主将多余的住房出租,并承办房客的伙食和一般生活照料,称为“贷间”),而要的是一头扎进学习的状态,期冀的是考取一所能得到官费学习的学校。对于这段埋头用功的岁月,周恩来在1918年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一个人,除了念书,还有什么事做呢?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我今年已经19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佛说报恩为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话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注重直接经验的积累和现实问题的思考,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周恩来从纷繁社会这本天书中吸取养分,他经常到中华青年会去看报,而且注意观察日本社会的脉络。他对此有何感悟呢?“无处不可以求学问,又何必终日守着课本JDnq做求学呢?我自从来日本之后,觉得事事都可以用求学的眼光来看。人的一举一动,一切的行事,我们留学的人都应该注意。我每天看报的时刻总要多于一点多钟。虽说是光阴可贵,然而他们的国情,总是应该知道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1918年2月11日时逢春节,周恩来为自己写下了新一年的“三个主义”:“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因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知识。”有领袖气质的人,一定是有“主见”敢为的人。当今世界一些政治人物经常在镜头前发表铿锵言论,无一不是在显现自己的“主见”和果断,以此在群众中创造号召力。在周恩来这里,“看定一种事情应该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计利害,义无反顾。”“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本事的,必定能涵养,能虚心,看定一件事情应该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计利害;不应该做的,便躲着不出头,或是极力反对。这样的人总是心里头有一定的主见,轻易不肯改变的。成败固然是不足论事,然而,当着他活的时候,总是想他所办的事成功,不能因为有折磨就灰心,也不能因为小小的成功便满足。梁任公有一句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我是很赞成的。盖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平常人不过是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对于学习、志愿、己利和社会的关系,任何人都逃不脱要思考的。在那个矛盾交织的年代,青年人的心胸往往要囊括天下:国家、社会与民众。周恩来曾与同班好友做过交流:“不能只顾一时的得失,动摇多年的志愿,应该考虑国家的需要和个人在哪一方面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来决定取舍。”他认为,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抉择的前提,如果个人所学所有不与社会交融,再有成就那也是小圈子的事情;个人高远的志愿是最大的动力和导师,它将引导你矢志不移,滴水穿石。也可以这样说,周恩来在波涛起伏中刻意经营的“大人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大责任”,正如《草庐经略》言,“不以小胜而喜,不以小败而忧,不以小利而趋,不以小害而避;沿达利害,兼览始终……”。二、本革心革新以觉悟我们一再强调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的品质,同时也看到她有时又缺乏民族凝聚力,像一盘散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长期的封建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奴性心态,使她缺少一种现代的民族民主意识,以致鸦片战争的枪炮豁开了民族的屈辱。对积贫积弱的国家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定意义上的小范围的国民启蒙教育,它意在民族的警醒中催生民族的觉悟。但启蒙不仅要有文字上的阐述,口号上的呐喊,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上的集结,行动上的先导。1919年4月,已决定弃学“返国图他兴”的周恩来从日本回国,打算到刚创办的南开学校大学部读书。此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虽未进人南开学校,却以校友的身份“天天到南开去”,积极参与并活跃在南开,把南开作为自己文弱书生的战场。针对“五四运动”后续活动中不少人斗争情绪的松懈,周恩来在一次茶话会上动员说:“宜审慎,有恒心,有胆力,方能成功。”1919年6月下旬,天津学联决定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已小有名气的运动积极分子周恩来被邀主办这份报纸。在《会报》发刊前,周恩来在7月12日的《南开日刊》上发表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他把“五四”运动同“日本的米骚风潮、朝鲜的独立运动”相提并论,“这都是受世界新思潮的波动,在东亚历史上增加些国民自觉的事迹。”他表示,《会报》将“本民主主义的精神发表一切主张”,“本'革心'同'革新'的精神立为主旨”——“革新”就是改造社会,“革心”就是改造学生自身的思想。7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正式创刊,发刊词为周恩来撰写的《革心、革新!》。8月初,山东的爱国运动遭到残酷镇压的消息传到天津,6日,周恩来在《会报》上发表《黑暗势力》疾呼:“国民啊!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的来了。”“我们应当怎样防御啊?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推倒安福派,推倒安福派新倚仗首领,推倒安福派新借的军阀,推倒安福派新请来的外力。国民自觉!国民自觉!现在是时候了。”在周恩来的人生履历中,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的觉悟社是他政治生涯的闪光点,使他有了资历成为一名早期的革命者。觉悟社的宗旨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具体地就是要做“一、取公同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二、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三、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同讲演;四、灌输世界新思潮。”在为《觉悟》起草的《觉悟宣言》中,周恩来写道:“'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湃得很厉害,我们中国自从去岁受欧战媾和的影响,一般稍具普通常识的人,也随着产生了一种很深刻的觉悟:凡是不合乎现代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阀、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有了这种'觉悟',遂酝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人人全想向'觉悟'方面走。”对于同胞被屠戮时的血腥场面的麻木看客,鲁迅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他弃医从文欲用笔重铸民族魂。日本军国主义的伪军,他们的灵魂也一定飞离了民族的躯体,但又如何解释“一个日本伤兵进村,能吓跪一村中国人”。民智未开,唤不起民众的参与和支持,运动就势必苍白无力。一个人的政治见识,政治胆略来自于思想信念的坚定确立和实际政治斗争的磨炼。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是喊出“群众路线”的第一人,也是深受群众敬仰的第一人。他相信群众的力量,因此时刻不忘争取群众,让群众站在自己一边,从群众中汲取资源。但同时,周恩来一刻也没有忽略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等待他们的觉悟,使他们迈向新境界。“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地觉悟起来以后,就会拥护正确的意见。所以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过程是痛苦的。”
后记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村里那么多大人会对一个人的去世那么悲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了我青少年时代的梦,我也渐渐理解国人为什么拥戴景仰周恩来:他饱满的人生履历有着生的圣洁、情的灵动、业的卓著,也有着路的曲折、人的羁绊、事的艰难,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民族精魂和刚柔超强的智谋胆略。2004年春在与张青义兄聊天时,他说关于周恩来的研究近些年有些低潮,为何不写点东西(比如谋略方面)纪念他?受人鼓励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便在查阅资料中思索从哪些角度展现周恩来的谋略及谋略学,如何佐证他的谋略。因受自身学研功底的限制,我多次陷入彷徨甚至欲放弃的状态。我能在继与弃的焦灼心境中坚持下来,离不开我爱人刘静的全力支持,她不仅与我争论章节的取舍布局,而且为具体谋略搜集了有力的资料论据。我想成为“学人”的处女作书稿在漫长的忐忑不安中完成了。假若刚满两岁的儿子大同长大后问我:您胆大包天写的书能对得起周恩来吗?我要告诉他:我做了些勾勒但没能做到概括;周恩来不是一块悄无声息随风飘散的浮云,而是浸润民族灵魂的雨露霜雪;周恩来为国家为人民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人永远铭记!感谢图片的作者为本书增添了光彩。本书结稿时,尚有部分作者未能联系上,请予以原谅并请见到此书后与出版社联系。
编辑推荐
《周恩来谋略学》:中共政坛上的“常青树”,举世公认的一代谋略大师。毛泽东说:“对周恩来的任何攻击,必将遭到人民的坚决反对。”邓小平说:“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到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尼克松说:“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推灰烬。”仪杰潇洒,智谋如江河般汹涌不息;风度儒雅,韬略似海洋般浩阔无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