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刘爽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无论你怎样躲避她,她都会钻进你的心灵,“侵蚀”你的肉体,在你的记忆里留下痕迹。对于个人来说,历史研究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她可以丰富头脑,开拓视野,增加智能,净化灵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则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心,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更是如此。知道过去曾经有过而现在没有的东西,看到有多少来源于过去的东西仍然存在,原有这些都是高级文化的开端与条件。对于一个希望把现实与历史相结合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生活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比小说更精彩。”确实如此,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蕴含着无数文明智慧的浪花,一幕幕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重大事件隐含的曲折内幕,伟大创新背后的艰辛努力,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读史使人明智”,史书在为我们讲述人类昨天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如何去解读今天周围的一切。  《史记》的诞生,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家巨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初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开创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独特体例。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弥高的巨峰。  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上万年累积下来的做事之道经过时间的洗涤却历久弥新,依然适用于这个波谲云诡的时代。历史的智慧,是无数先贤圣哲们将前人所付出的血与火的代价总结而得出的宝贵经验,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只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培养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和共同的民族心理;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只留给了我们阅读的材料,更多的是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会立世之道。  风雨苍苍,王朝更易,或忠或烈,青史无亏。不识乡土先贤,岂知爱国之道?在寒雨敲窗的长夜,在柔和温馨的灯下,透过一缕轻舞的茶香,古往今来洞悉于胸。你将不惑不惧,更加有力……  人间无必胜之途,丹青有可索之骥。与整个社会的一切事物相较,世上最无情的莫过于历史,那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人,不管今人如何费尽心思为他们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一切的人为涂抹和粉饰终究要被历史的长河淘汰。同样,与一切事物相较,世上最有情的也莫过于历史,那些真正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的人,不管死去多久终究会青史留名。  文字可以让历史真正的“活”起来。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刘邦、项羽……可能就无法“活”到今天。手握立世之方才是成功的保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在事业的各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技巧,方能在世上永立不败之地。如:与人为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谦虛谨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等,都是立世的秘诀和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史记》堪称一个丰富的案例库,其中既有成事的经验,也有败事的教训。为此我们特着手《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一书,以《史记》中圣贤先哲们的故事为底料,吸纳睿智精华成一家之言,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正确制定长远规划。让我们一起走近先贤圣哲,走进历史,去洞悉那诱人的立世奥妙。正如有句话所说“了解历史,解读先贤的胜败经验;掌握现状,准确地自我定位、决策;让我们满腔热情地去拥抱那魂牵梦萦的青山碧水,去叩访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们,去领略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去感悟立世的哲理妙谛”。

内容概要

  《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主要内容是《史记》堪称一个丰富的案例库,其中既有成事的经验,也有败事的教训。《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一书,以《史记》中圣贤先哲们的故事为底料,吸纳睿智精华成一家之言,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正确制定长远规划。让我们一起走近先贤圣哲,走进历史,去洞悉那诱人的立世奥妙。正如有句话所说“了解历史,解读先贤的胜败经验;掌握现状,准确地自我定位、决策;让我们满腔热情地去拥抱那魂牵梦萦的青山碧水,去叩访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们,去领略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去感悟立世的哲理妙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激情碰撞的先哲文化1.仁礼相成的孔子2.以民为本的孟子3.集百家之大成的荀子4.无为而治的老子5.追求自然之道的庄子6.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管仲7.自苦利人的墨子8.真正的政治大师韩非子9.以兵法闻名于世的孙武第二章 古帝王安邦治国之道1.以仁厚揽人心的商汤2.卧薪尝胆的勾践3.具有过人政治才能的郑庄公4.礼贤下士,用人不疑的魏文侯5.统一中国的蠃政6.知人善任的刘邦7.刚毅智慧的吕雉8.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第三章 军神出将人相之智1.深通韬略的白起2.才气俱佳的飞将军李广3.善用计谋的赵奢4.纵横天下的韩信5.无为而治的曹参6.以“奇”制胜的田单7.老谋深算的王翦8.楷模将帅卫青9.骁勇善战的霍去病10.勇武敢为的赵武灵王11.忠君儒雅的蒙恬第四章 贤相运筹帷幄之基1.圣人宰相伊尹2.利国利民的孙叔敖3.雄辩四方的晏婴4.精于变革的商鞅5.一舌敌六国的张仪6.勇敢机智的蔺相如7.精于谋略的范雎8.善谋主动的吕不韦9.学识、胆识兼具的李斯10.奇谋善变的陈平第五章 贤哲震烁古今之睿1.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2.辞赋名家司马相如3.传统医学鼻祖扁鹊4.木工建筑祖师鲁班5.丝绸之路使者张骞6.“卓尔不群”的伯夷、叔齐7.名播天壤间之相百里奚8.名垂后世的刺客荆轲9.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

章节摘录

  要想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含义,首先应廓清在《孟子》一书中仁的含义。《孟子》一书总共不过35000字,但一个仁字就出现了150次,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对仁的重视程度。单独对仁的论述如下:“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在此,仁与人互为表里,合而言之即为“道”;人是道的主体和归宿,因此办一切事情都应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这才是真正的仁。同时这也是孟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在仁的重要性上,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也就是说,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所在,将“仁”丢掉,人将会无所适从。  在《孟子》中,一共有五处将仁和政联系在一起。第一处是“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并且运用大量历史事例向人们阐述这是关乎得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在这里,孟子赋予定经界两层含义:一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二是分田制禄的充分条件。在孟子的时代,随着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土地兼并也开始出现,井田制自然将被淘汰。而孟子把三代作为理想盛世,把文王作为圣人,因而对井田制寄予厚望。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叵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轻易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形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而使国家得以长足发展。  第二处是在孟子教梁惠王如何“王”的时候提出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梁惠王上》)孟子在此具体提出了包括司法、税收、农业、伦理等仁政内容。  在司法方面,孟子针对当时刑罚严苛的局面,提出“省刑罚”的主张。刑罚是规范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省刑罚”会不会出现社会混乱呢?按照孟子的规划,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孟子十分重视教育教化的作用。即使采取刑罚的手段,也是在教后才采用的。不教而杀,是罔民。孟子的这一主张贯彻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这种进步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税收方面,孟子提出“薄税敛”这一主张。薄税敛和省刑罚是孟子仁政的重要内容,朱熹批注说:“省刑罚,薄税敛,此二者仁政之大目也。”(《孟子集注》)孟子认为,要得到民心和发挥教化的作用,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经济上“推恩”于民,限制过分的剥削。在经济立法上坚持“民有恒产”、“薄其税敛”、“不违农时”等原则,勾画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思想蓝图。  第三处提到仁政,是孟子在和邹穆公谈话时,穆公准备惩罚民众,因为民众不知君亲长上。孟子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在这里孟子所要表达的道理与第二处相同,在此不再论述。  第四处出现在和齐宣王的对话中,齐宣王伐燕,引发列国恐慌,准备联合救燕。宣王问计,孟子认为,燕王不行仁政,宣王攻打也是应该的。但宣王打下来后,“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梁惠王下》)这里说的是以仁政可得天下保天下,而以力虽然也能得天下,但在保有天下时,势必会遭遇很大阻碍。  第五处出现在和弟子公孙丑的对话中,“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这句话的大意是,当今这时候,万乘的大国行爱民的政事,人民…定会感到欢喜。齐国若能推行仁政,解民于倒悬,则一定能事半功倍地统一天下。我们能够看出这是在讲仁政的好处,与此同时,也阐发出了“仁者无敌”的意思。  孟子的仁政学说,大致内容如上所述。综观孟子的仁政,围绕的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原则。实行仁政,让百姓能够安定的生活,最起码满足他们基本的愿望,“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梁惠王下》)。在孟子同时代以及孟子之前也有人提出民本的思想,而孟子把民本作了进一步的引申。既然民是国家之本,那么民的地位就高于君王的地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这才是孟子追求的最高理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