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托尔斯泰 译者:李正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命是托翁一生思考的主题,但以生命为书名者却只有《托尔斯泰论生命(英中文双语读本)》。《托尔斯泰论生命(英中文双语读本)》讨论爱与恨、苦与乐、幸与不幸、悲与欢、离与合……,归根到底一句话,只想告诉我们:天何以生人?天何处安人?知天命是知何天何命?
1887年,这部名为《论生命》的书,单行本准备发行,但遭检查机关查封并销毁。四年之后的1891年,它才正式在日内瓦问世。
阅读本书的理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他是以其纯洁的道德感耳闻目睹着周围生命,以其独特的心灵辩证法审视社会生活中之芸芸众生。
屠格涅夫说他是思想家与艺术家。
他被视为作家、改革家,还被视为道德思想家。他坚信人类二千年来的全部历史,只是一部个人道德进步史与政府道德败坏史……
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活得最好者或活得最差者,哲学家或小商贩,托翁崇拜者或反对者,逆境中人或顺境中人,党政干部或群众,大中小学生……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托尔斯泰 译者:李正荣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生命有两种,一种是有死的生命,一种是不死的生命。有死的生命是肉体的生命,不死的生命是理性的生命。中国人叫做灵与肉。 文豪托尔斯泰,大约55岁的时候,用了一年的时间,全神贯注到这个生死的问题上。白天、黑夜不想别的,脑子里只有这部书。他只想以清晰的条理,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生存。 思考的结果,是得着一个不死的生命。他不想讨论那有死的生命,所以他不再讨论死。他论述就从生与死变成为生,从灵与肉变成为灵。 他只想用这一年的时间,搞定令他不得安宁的生与灵……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论生命(英中文双语读本)》编辑推荐:生命有两种,一种是有死的生命,一种是不死的生命。有死的生命是肉体的生命,不死的生命是理性的生命。中国人叫做灵与肉。文豪托尔斯泰,大约55岁的时候,用了一年的时间,全神贯注到这个生死的问题上。白天、黑夜不想别的,脑子里只有这部书。他只想以清晰的条理,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生存。思考的结果,是得着一个不死的生命。他不想讨论那有死的生命,所以他不再讨论死。他论述就从生与死变成为生,从灵与肉变成为灵。他只想用这一年的时间,搞定令他不得安宁的生与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