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成败录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徐骏华  页数:306  字数:38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成也反思,败也反思,识时务者为俊杰。有人说蒋介石是“中国诡道集大成者。”还有人称他是“中国的拿破仑。”李宗仁说得更是贴切,他说:“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均极低能,但使用权谋、运用诈术则天下第一。”在国民党内,蒋介石起初仅是一个无名小辈,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后来者,却花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在争权夺利的博弈中独占鳌头。其成功之道,众说纷纭。

书籍目录

博篇
第一章 尚志
1.不求“功名”爱武装
2.志向岂止在封侯
3.言不顺也要争“正统
4.百权不如军权
第二章 博运
1.敢于冒险,以命赌运
2.顺势者崛起,玩势者败亡
3.以空间换时间,实行片面抗战的消耗战
4.垄断受降权,下山抢桃子
5.大势不察,大诈难成
6.孤注一掷:以政治命运下注的豪赌
7.偏安一隅,守岛待变
8.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第三章 应变
1.奇货可居,待价而沽
2.巧妙伪装,静观其变
3.借题发挥,一举多得
4.挑起迁都之争
5.寻求靠山,改弦更张
6.以退为进,争取主动
7.危殆关头,走为上计
8.导演“双簧”,他人受过
术篇
第四章 结党营私术
1.早做准备,未发迹时善交人
2.厚黑之道定乾坤
3.巧妙联姻。爱情让位于政治
4.借办黄埔军校之机。培植自己的嫡系
5.以乡情:亲情为纽带编织关系网
6.建立特务体系,加强内外控制
7.原始、独特的识人术
8.赏给面子,胜过金玉
9,小恩小惠,笼络人心
第五章 用人驭臣术
1.武夫治国,离不开文臣辅佐
2.以我划线,道不同才高也要弃之
3.“内臣”还是用自家人为好
4.举贤圈外人,圈内平衡难
5.性多疑,即使嫡系也要严加提防
6.怪异的“将将”之术
7.“恩师”也不能犯挑战独裁之嫌
第六章 削藩术
1.拜把结盟,赢得少帅归顺
2.分而制之,勿使对方扎堆抱团
3.巧离间,拉弱抑强
4.略施小计,一石三鸟
5.借助“偏师”,不惜重金
6.顺手牵羊,“强龙”轻取“地头蛇”
7.偷梁换柱,意在控川
8.不战而胜,盛世才将六星旗换成青天白日旗
第七章 降服政敌术
1.明争暗斗,在蒋汪争斗中把握主动权
2.过河拆桥,用胡又羁胡
3.恩威并施,弹压抗日反蒋势力
4.双管齐下,置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于死地
5.秋后算账,人格担保成戏言
6.从逼杨出洋到羁杨入狱
7.蒋“退而不休”,李“总而难统”
第八章 国际交往术
1.守株待兔。幻想国际公理落空
2.委曲求全,退让导致国土破碎
3.“夫人外交”的辉煌与尴尬
4.大国领袖的形式与实质
5.投石问路,蒋介石排挤史迪威得逞
6.仰人鼻息,苟延残喘
第九章 权传熵子术
1.“经儿可教”,蒋介石严督其学有所成
2.天下没有不变的信仰
3.儿子推“新政”,父亲幕后观其效
4.设台阶担子,绕过左右掣肘
5.果断清障,为权力让渡开道
6.精心安排经国接班。子承父位水到渠成
治篇
第十章 训政与愚民
1.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训政”
2.建立严密的基层统治网,实行组织控制以驯化“顺民”
3.发动所谓“精神大战争”。实行精神控制以驯化“顺民”
4.制造新“文字狱”,“言论自由”的承诺纯属鬼话
5.扼杀民主运动,“促成宪政”的表态成戏言
6.搜刮民脂民膏。置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十一章 一党专制与打压多党
1.从“整理党务案”到向共产党使屠刀
2.施“离间计”。破坏革命队伍的团结
3.“剿”“抚”兼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4.“容”字加三点,水溶不了“钢”
5.瞒天过海,言和声中藏杀机
6.以大欺小,民主党派被“逼上梁山”
第十二章 治国与治党
1.以党治国,政体难顺
2.阉割“主义”,党魂不存
3.派系林立,党基塌陷
4.以“诈”损德,威权丧失
5.一党专制,在堕落中死亡
6.“整党”补天,为时晚矣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尚志  1.不求“功名”爱武装  按照父辈的期望,蒋介石应该通过科举获取功名,走上仕途之路,或者通过经商谋求发达。可是蒋介石却到日本学习军事,做出了对自己的前途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选择。  事例:浙东地区,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美誉。出生在这里的蒋介石,自然而然地受到这种人文环境的影响。  按一般的历史经验对自己的孩子的预期,家里父辈更希望他金榜题名,用功名光宗耀祖。年少的他或许隐约地感悟到长辈的心愿,这可以从他将自己的名字蒋尚清改为蒋介石一事中揣摩出来。根据《易经》豫卦的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日:“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这爻辞彖辞的意思是:心志操守,坚如磐石,不终日沉迷于享乐,是最吉利的。原因是居中得正。蒋介石的名字采用这一卦的美好意境,再配上上述最有利的六二爻辞,表明了父辈对他寄予的厚望。  然而,最能为蒋介石仕途创造物质条件的父亲却在他9岁时离开人闻,这一重任留给母亲王采玉。尽管家境由盛转衰,但王氏含辛茹苦,节衣缩食,让他到私塾就读,期望能获取功名,在仕途上能发达起来。  蒋介石并没有循着家长设计的人生轨迹坚持走下去,而是由学文改为习武。自古以来,行伍群体受人鄙视,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说。蒋介石为什么会不爱“功名”爱武装昵?促使这一志向确定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性格使然。少年时代的蒋介石天资聪慧,又调皮好强。村里的男孩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舞刀弄枪,玩“打仗”游戏,他总是自封将领,指挥双方或一方作战。孩子们有时被战斗得衣破鞋丢,手伤头破,号哭而归,家长们便上门告状问罪。初入私塾时,蒋不服先生管教。一次,老先生要用戒尺打他手心,他马上倒地撒泼耍赖。因其自小顽皮,乡里人便在他雅名“瑞元”尾后带上“无赖”二字。因此从军同他的秉性比较对路。  第二,求取功名无门,只得另辟他径。他本想走科举获取功名之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他赴宁波赶考。但这次应考使他决意放弃这一志向,主要动因是名落孙山,通过文功获取功名无望。  更深层的原因是,蒋介石开始隐约感悟到社会的新趋向。蒋介石第一次到宁波、第一次参加科举,目睹科举的腐败黑暗,感到痛心和愤怒。并且这次科举也使他的眼界开阔了许多,在宁波,他听到废科举、兴学校的议论;发现那些熟读圣贤书的学子在试办新学堂,而且开始教授从西方传入的数理化课程;听说保守的慈禧太后也让李鸿章搞“洋务运动”,与外国人频繁来往。这些在他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回家之后,蒋介石考虑再三,决定去奉化县城的凤麓学堂接受新学教育。他的母亲虽然觉得功名无望,但希望儿子做生意,振兴家业,便对蒋说:“到宁波学生意吧。我去求你琴风舅舅帮忙,他在宁波做生意。”蒋介石回绝道:“孩儿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做商人再吃香,也得看别人的颜色行事,我绝不做生意!”后来,王氏又征求蒋妻毛福梅的意见后,同意了儿子的意愿,蒋介石在毛氏的支持下到风麓学堂求学。然而,凤麓学堂也只是一所半新半旧的学校,新瓶装旧酒,虽然也开设了一点英文、算术之类的课程,但主要还是《礼记》《周礼》等陈旧的东西;教师多是迂腐守旧之徒,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学们推举蒋介石向校方交涉,增加新学内容,他在陈述理由时,“盛气趋前,情态激烈”,激怒了校方,声言要扭送官府查办。于是蒋介石愤然退学。  后经舅父孙琴凤的介绍,蒋介石被送到宁波箭金学堂。在箭金学堂读书期间,博学的顾清廉老师,教学生们读周秦诸子、《孙子兵法》、《说文解字》,讲世界大势,鼓励学生出洋留学,使蒋第一次知道当时中国有一个革命的孙中山先生。顾还将自己一部心爱的经过一番圈点的《曾文正公集》赠给蒋介石。这是一部对蒋介石来说堪称《圣经》的书,蒋对曾崇拜有加,视曾国藩为“做人楷模”。  第三,尚武社会新风的影响。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大动荡的年代,随着以士为首的国民社会的解体,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军人群体渐渐走向政治的中心,开始出现好男儿投笔从戎的风尚。人们把目光纷纷投向那些原来根本不注意的军事学堂或者法政学校,以便从那里找到发展的门径。同时,留学日本也蔚然成风。蒋介石的老师顾清廉鼓励学生们出国学习军事,他说:“青年欲大成求新,当出国留学异邦。”一直渴望能出人头地的蒋介石,似乎也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前程。

编辑推荐

  蒋介石以王阳明为榜样,以《王阳明全集》课子;又视曾国藩为“祖师爷”,以《曾文正公家书》子。王与曾均为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之不二奇才,蒋氏父子自只能“心向往之”,文不能及,武亦不能及……  李宗仁论蒋:“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均极低能,但使用权谋、运用诈术天下第一。”卫立煌论将:“蒋介石的用人是人人直接通天,弄得谁也不能统一指挥。东北失败我未下过一道命领,看谁负责。”  孙殿英论蒋:“蒋介石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懂得如何将钱捞到手,二是知道如何将钱撒出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蒋介石成败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书刚拿到手,还没开始读。刚才翻了一下感觉字有点小,年轻人看还好一些。
  •   不错的,我认为读了以后,是可以获得一些心得的。会受益匪浅。
  •   送给老公的 他很喜欢
  •   感觉作者有些偏激,没有很中肯的对蒋介石对那段历史进行评价,没有客观的解说蒋介石的成与败。
  •   不错,,对老蒋更了解了。有故事,也有分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