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

出版时间:2001-05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王丰  页数:426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丰满的体态,健康的肤色,清丽妩媚的外表,睿智聪敏的心灵……。她的家世和婚姻,她的个性和才貌,使她一度成为中国最耀眼的女人。她参与朝政,干预蒋介石,穿梭于国际国内政治舞台。有关她的传说,像神话一样遍布世界……                       放大视野去看,她又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她毕竟是个女人,她有女人的需要和女人的情怀,女人的个性和女人的弱点……江河日下,流水无情,随着蒋家王朝大厦的倾塌,她个人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她曾孑然一身,客居他乡,孤独地承受着晚年的凄凉与寂寞……    民间流行这样的评语:宋家三姐妹一个爱财,一个爱国,一个爱权。有些偏颇,但也粗略地勾勒出了各自的特征。    资本家的出身,美国的教育背景,基督教的意识形态,构成宋美龄整个人生态度的“三元素”,也为她纺织出清晰的人事脉络。1996年宋美龄答记者问说:“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绝不苟且地活着。”    《美丽与哀愁》记述了宋美龄风风雨雨的奇特一生。作者真实地记录宋美龄的亲随、左右、故交的亲历亲闻,告诉人们一个处于政治家庭中的神秘女子的生活、情感,她的毕生追求与经历,她的婚姻,以及她与蒋氏家族、她的姐妹之间的真正关系。阅读本书的理由:    宋家三姐妹的政治立场,本身就有不少的差异。1949年后又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之下,差距更显突出。    蒋家昔日辛苦经营的官场派系,早已远离权力与是非的核心。趋炎附势者也不再以蒋家马首是瞻。    岁月剥夺了上帝对宋美龄美丽容颜的加冕,亲人如蓬草飘零,膝下空虚给宋美龄留下浓浓哀愁。    宋美龄昔日的秘书、医疗人员、副官等随从,给我们讲述当日的故事……    台湾作家王丰先生撰写的此书,以鲜为人知的史实描画了这位曾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女人的真实世界。

作者简介

王丰:一九五六年生于台湾南投,传记作家。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中国文化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时报周刊》采访主任;《商业周刊》主笔、总编辑;《TVBS周刊》总编辑、《新新闻》总编辑、资深主笔等,著有《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宋美龄─美丽与哀愁》、《蒋经国情爱档案》等十三种,近著为《蒋介石死亡之谜》。

书籍目录

序论  宋美龄性格评析上篇  我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第一章  纵论宋美龄    一、宽恕精神    二、虔诚教徒    三、无可奈何    四、恩仇录    五、纽约的夕阳  第二章  我所服务的宋美龄    一、深夜官邸之行    二、宋美龄卧房的第一印象    三、车祸受伤    四、二进宫与“手榴弹”    五、“呕气”事件    六、沐浴与灌肠奇闻    七、宋美龄的夜生活    八、玉食锦衣    九、宫廷化妆术与审美观    十、“夫人宝库”    十一、“财神到”,夫人笑?    十二、宋美龄闹低气压的时候    十三、宋美龄的体检表    十四、台湾“第一家庭”家族群像    十五、为退出联合国,蒋介石心脏病发作    十六、政治婚姻?鹣鲽情深?    十七、蒋介石病逊    十八、宋美龄重要随从素描    十九、美国宫邸的一幕茶杯风暴    二十、“进军大陆”  第三章  宋美龄生活片断    一、燕居岁月,浓淡皆宜    二、神奇多样的宫邸宗教活动    三、宋美龄的美感与养身    四、宋美龄的首饰传奇    五、附庸风雅,沉迷艺术……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  第一章  买办家庭天之骄女  第二章  初恋情人是刘纪文?  第三章  蒋宋婚姻轰动上海  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下篇Ⅰ“我将再起”?  第一章  凄怆归来,夫妻残照  第二章  桥牌“集资”、“中华振兴”  第三章  赴美求援夫妻和战  第四章  “外交”战场落花流水  第五章  八方“朝贡”金碧辉煌  第六章  官邸脸谱大内乾坤下篇Ⅱ  草山落日  第一章  丈夫其萎妻子神伤  第二章  两岸相隔双龄对话  第三章  老干新枝如何再起  第四章  士林垂暮挥别蓬岛跋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我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第一章 纵论宋美龄  一位宋美龄随员的口述  一、宽恕精神  我对宋美龄是十分尊敬的,并不因为她是蒋介石的夫人,而是我觉得她的确有值得我们敬重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69年夏天,她和蒋介石的座车车队。在阳明山发生车祸的那一次意外事件。  那天我们闻讯赶到的时候,宋美龄和蒋介石已经住进台北某医院特别为“总统”设的病房时,那天下午宋美龄被送进病房的时候。一路痛得哇哇大叫,因为她的头椎骨都受伤了,那个状况她当然喊痛啊!为“总统”夫妇开座车的司机,固然是为了闪躲一辆军车,才会发生那次车祸,但。座车司机的处置还是有些不当,他显然是刹车过猛。  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把这位司机抓去治罪了,可是,宋美龄从来没有提过要处罚司机,也没有责怪司机什么话,而还是其他有关人员,把司机调走去开别的官邸车辆。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宋美龄是充满了恕道精神的一位仁慈长者。她的基督徒精神教不下对那位惊魂甫定的司机作任何事后的处分。  对张学良多所优容。亦是宋美龄厚道的一个明证。我认为,要不是宋美龄的坚持,张学良早就没命了,因为有人要杀害他泄愤。宋美龄始终反对他们对张学良动手。并且一再要求蒋介石要保证张学良的安全,在她的坚持下,张的性命才算保住了。但是。她还是觉得对不起张学良,因为在当年西安事变结束的时候,她曾经对张说:“我保证你是不会被抓去坐牢的!”结果,他却被当局软禁了大半辈子。  到台湾来以后。宋美龄对张学良始终很客气,经常送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吃。后来蒋介石死了,蒋经国也过世,张学良正式面对公众,可是,他始终不对蒋家有所抱怨和非议。我认为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张学良有感于宋美龄对他的恩情。  二、虔诚教徒  张氏到台湾之后,曾信奉耶稣基督,我觉得这也是宋美龄给张学良的影响。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宋美龄始终是秉持着宽恕的精神。  宋美龄是一位纯正而虔诚的基督徒,她对圣经教义熟悉的程度,已经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对旧约中的故事,宋美龄更是倒背如流,如数家珍。  记得在1954、1955年间,我有次刚有急事要向蒋介石报告,必须一大早就到士林官邸去找蒋介石,我知道蒋介石习惯四、五点钟就起床,所以我在四点多钟就到了士林官邸。准备晋见蒋介石。我走进蒋介石书房,只见蒋介石和宋美龄正跪在一起做“晨课”。即早上的宗教祈祷仪式,我一直等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晨课”结束之后,才能够向蒋介石报告事情。从那时,我才晓得原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早上是要一起做“晨课”的,这是宋美龄早年的习惯,我那时觉得很意外,宋美龄的生活作息和蒋介石是截然不同的。她惯于过夜生活,晚上很晚才上床睡,可是,她还是坚持清晨起来和蒋介石一块儿作“晨课”,经久不辍。在她的晚年,大概是身体比较差的关系,后来才没有再和蒋介石一块做“晨课”了。  一如她在“妇联会”时,拉了一批人似的,她也拉了一些官夫人一起到士林官邸的凯歌堂做礼拜。其实,在我看来,有不少人是把到凯歌堂做礼拜,当做是政治礼拜,去那儿。完全是为了讨好宋美龄。但,她的精神却是始终如一,对人的态度始终不变。  三、无可奈何  蒋介石的现代智识,当然没有宋美龄高,她是搞历史出身的,我觉得她对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拿抗战时代来说,我认为要不是宋美龄积极和美国拉关系,蒋介石的抗战能不能坚持下去。是很有问题的,有人甚至怀疑,蒋介石如果吃不消了,国民党就有好一批人要倒向汪精卫那边去了,整个抗战局势就要改观。美国会在节骨眼上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孔、宋两家和宋美龄,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台湾时期,特别是关于联合国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时期,那时沈剑虹当“驻美大使”,在台湾时,宋美龄经常要他去官邸报到,要他拟些国外文稿什么的,大部分的情况,是沈剑虹都已经把稿子拟好了。送到宋美龄书房给她过目。结果,宋美龄一边看着他的稿子沉吟,一边拿着红蓝钢笔,在沈剑虹原本的文稿上,涂得到处都是笔迹,几乎是等于把稿子再重新写过了一遍。然后宋美龄才会露出“过关”的神情。叫秘书去按她的稿子打字。沈剑虹则是恭敬伫立一旁,对于宋美龄修改他的文稿不敢置喙一词。她处理公事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给人留什么情面。  宋美龄修改文稿的时候。总是全副心力都投进去的样子,她的英文造诣极深,经常用一些连留学美国的人都未必看得懂的字词,有些人甚至批评,她和她的外甥孔令侃做文章,不论是中文、英文,最喜欢用些生涩的字汇,来让人觉得他们有学问。  从长年以来她做出的努力,可以说她是真正帮助蒋介石参政的“第一夫人”。很多人或许不晓得,她在台湾的“民主政治”上所做的默默贡献,当蒋介石在1950年3月。宣布“复行视事”的时候,宋美龄向蒋介石建议“台湾省政府主席”的人选,她提出让留美的吴国桢出马担任的建议,结果被蒋介石接受了。  吴国桢上任之后。便提出了台湾省地方自治纲要。作为推行地方自治的一个蓝本根据,台湾就从那时起真正进入一个“民主时代”。老百姓才开始可以凭个人的意思,选出为他们服务的地方公职人员。我觉得,蒋家父子的脑筋里面,是没有什么民主观念的,给他们父子上“民主课”的,其实正是宋美龄。  在军事将领上,她向蒋介石建议用孙立人将军,作为当时的。陆军总司令”,蒋介石也照单全收,任命留学美国维吉尼亚军校的孙立人。当国民党当局来台之后第一任的“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在担任“总司令”以后。真是励精图治,不停以美式的练兵方式,训练新的“国民”部队,  那时,一文一武,文有吴国桢。武有孙立人,真可说是“夫人派”在台湾的全盛时期。以后的尹仲容、徐柏图等人,都是宋美龄提拔的,也是“夫人派”的大将,可是却一个接一个倒了下来。那段时间。宋美龄虽然没有同我们讲这些事情。但我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痛苦和煎熬。我想只能用“无可奈何”四个字来形容。  早期在宋美龄的全心经营下。蒋介石用人方面是很尊重她的,所以。国民党当局刚来台湾的时候,50年代。重要的职务很多是留美派的大将,内政方面,宋美龄竭智尽虑,“外交”方面。也是仰赖她的全力折冲。就以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来说,从1952、1953年,苏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时,宋美龄就透过在美国的友人。组织了“游说团”,一方面竭力争取台湾在联合国的权益,一方面为“台湾政府”和美国之间“邦谊”的巩固做努力。  我甚至可以这么说,一部分“中华民国”战前到台湾的“外交”史,就是宋美龄为国民党统治的台湾做的奋斗史。  据我私下的观察,在“台湾政府”的联合国代表权事宜出现问题时期,权力核心也呈现了一种两极化的意见对立。  情况是这样的,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美国宣布:“美国将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在此同时,美国反对把‘中华民国,排挤出联合国”,这个宣言发表之后。不得了了,台北士林官邸吵翻天了,上下为此事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国民党一些有资望的元老。多半是对美国这样“忘恩负义”的举措,感到忍无可忍。大家吵着要退出联合国,并且说三国时代就是“汉贼不两立”,我们是“正统”,“中共”是“叛乱组织”。如果我们和共产党同在联合国并立,就是没有原则、自失立场。(笔者按:1971年的7月, 荚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在尼克松总统的派遣下,到中国北京。和周恩来为主的中国谈判代表进行关于中关关系正常化的初步谈判。在北京和华盛顿的此一初步接触中,基辛格提出了关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条件底限。基辛格对中国做出的让步是,美国在联合国问题上将同意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多数表决的情况下,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但是。若是要排除台湾,必须以2/3的表决票数下,才能通过此案。提出的这个提议,得到中国谈判代表周恩来的认可。这也成为两个月后,荚国国务卿罗杰斯宣布的声明基本原则。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 內部,为此群情哗然,咸认为美国恶意“遗弃”台湾,违反了传统的合作关系和“中美友谊”。)  但是,在官邸内部。也冒出一股亲美实务派的呼声。我觉得这股力量的代表,就是当时往返美国和台湾之间最勤快的孔家大少爷孔令侃。外界一直对他有此误解,事实上,我觉得他对联合国事件所持立场,是当时所有台湾当权人物当中。最冷静客观的一个。我印象十分清楚,有一次,他和我谈天谈到联合国的事情。他就很无奈地对我讲,他觉得什么“汉贼不两立”。完全是错误的政策!今天的国际社会怎么能够拿来和中国古代的三国时代相提并论,简直就是失去理智了!他认为台湾应该听从美国当时的意见。就是要留在联合国,即使让大陆夺去常任理事国的席次又怎么样,我们只要占住一个MEMBER的席次就行了,共产党是拿我们没办法的,他是会员国,我们也是会员国啊!  我觉得。孔令侃的意思,应该是和宋美龄相去不远的。因为孔令侃当时就是宋美龄放在美国的一个耳目,他们甥姨之间的情感很好,我认为当时宋美龄为了联合国问题也是伤透了脑筋,毕竟,联合国问题攸关她“外交”工作一向引以为傲的执著,我认为基于这样的执著,她是不会轻言从联合国这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毕竟她从50年代开始,就在确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她怎么会让20年的努力尽为东流?她怎么会甘心?  然而。国民党内保守力量实在太大了。就在罗杰斯讲话没多久。国民党开了一次临时中常会,我也在场,那天,我记得现场一片沸腾之声,像谷正纲、胡建中,大声疾呼、义正同严,反对和共产党同在联合国,汉贼不两立。他们讲完之后,台下一阵乱哄哄,一片附和之声,大部分“中常委”都这么主张: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有骨气”的国民党人就要退出联合国。所谓“庄敬自强、处变不惊”云云。  原先。蒋介石对联合国的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但听许多“中常委”这么一说,似乎更增强了自己对美国和联合国的不满。他的儿子蒋经国也认为在联合国已经是多留无益。就在那次的临时“中常会”中,作了退出联合国的决议,并且结论要大家“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我认为,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也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了。我可以了解到宋美龄那时心中的痛楚。蒋介石心情也不好,没多久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心脏病便发作了。大家由此知道,联合国案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打击有多大!宋美龄真正无可奈何啊!  从整体上讲,宋美龄是一个很规矩的人,绝非是一个阴险富于心机的人,可是,她还是有些主观上的缺点。譬如,她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便十分有限,她是一个十足的美国人。虽然她不见得有美国公民身份。但是,她每天看的报纸不是台湾的报纸,而是NEWYORK TIMES这类的美国报纸,很少看台湾报纸,她对世界局势的了解,远比对台湾的了解多,以前对中国内部的问题和状况,也并非挺了解的。  她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没有什么财务的概念,也不重视金钱,她生活在士林官邸那样的深宫大院时,她根本不晓得台北圆山大饭店是不是赚钱,收入好不好,她也不清楚。她经常说圆山虽然是用公家的钱,但是钱是用在公家身上。她又没拿走一毛钱,为什么外头还有那么多的闲话,这些同她解释都是解释不清的。  四、恩仇录  蒋介石过世,以及蒋经国过世的时候,台湾岛内传出宋美龄要当主席的谣言,我觉得这完全是不正确的,是一种中伤!她经常引用《圣经》上的话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  蒋经国在名义上,是她的儿子,但是,官邸上下的人都清楚,他们之间是面和心不和。表面上,蒋经国喊宋美龄阿娘(上海话母亲的意思),宋美龄喊蒋经国叫“经国”;见面时。宋美龄对蒋经国很亲热,经国似乎对宋美龄也很忠心。可是,实际上。彼此之间却有很深的心结。试想,在蒋介石在世的时候,蒋经国就已经把“夫人派”的人马打压的差不多了,整肃的整肃、放逐的放逐、冷冻的冷冻,哪有什么自己的班底存在。到了蒋介石撒手西归。她孤零零一个人,领导中心转移到蒋经国那边,士林官邸已经不是发号施令的地方,她更是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她也不可能自己去领导,她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提起蒋经国,我想起从前在老家听到蒋家亲族向我们讲述过的一段往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供作我们对蒋经国性格的进一步了解。那是北伐以前的事。蒋介石有一阵子。把二公子蒋纬国寄养在二夫人姚冶诚苏州的家里。某日。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由浙江奉化老家去苏州看姚冶诚和胞弟蒋纬国,蒋纬国比蒋经国小6岁。那年,纬国好像还不到10岁,那个年龄正是特别好吃零嘴的时候。  姚夫人的家里厅堂上,有张大桌子,上头摆了一盘鲜美的桃子。蒋经国刚来姚家住上没二天,看到桌上放了一盘颜色鲜红的桃子,伸手就拿了一只桃子,正要动嘴吃,蒋纬国见到了,不由分说。伸出手来就把已经到了蒋经国嘴边的桃子夺了过去。蒋经国大叫:“你为什么不让我吃!我是你阿哥!”蒋纬国一点不放过蒋经国。回嘴说:“阿哥又怎么样,这是我姆妈的家,又不是你姆妈的家。姆妈家的桃子,你为什么吃?”蒋经国这下子,也不甘示弱,一伸手又从盘子里夺了一个大桃子,又要往嘴巴里送。蒋纬国这下被激怒了,索性甩手过招。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了宋美龄风风雨雨的奇特一生。作者真实地记录宋美龄的亲随、左右、故交的亲历亲闻,告诉人们一个处于政治家庭中的神秘女子的生活、情感,她的毕生追求与经历,她的婚姻,以及她与蒋氏家族、她的姐妹之间的真正关系。  台湾作家王丰先生撰写的此书,以鲜为人知的史实描画了这位曾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女人的真实世界。  史迪威以“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评宋氏:“蒋夫人是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她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外国人永远是错误的。……从来不提中国任何一个微小的缺点”。  袁伟时以“抗拒普世性的现代文化。评宋氏:“宋美龄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正面的表现是爱国。而另一面足以民族特点为借口,抗拒普世性的现代文化。为什么一个在美国成长的知识女性没有留下追求民主、自由的记录?所谓‘中国特点’掩蔽了她的眼光。”  (《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宋美龄》)  王良芬以“并无缺憾”评宋氏:“中国人所向往的福禄寿,宋美龄可以说是并无缺憾,她一生衣食丰裕、誉满天下、福寿安康,但是年老孤单的心情却是难以向晚辈和佣仆倾诉,晚辈虽然看到了宋美龄情绪低落,却也不敢造次相问。”  (《“为什么要我活这么久”》)  江河以“中国心”评宋氏:“这个历经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尽管是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她有一颗中国心!这就是她值得人们赞美的佟静以“护家”评宋氏:“……尽管宋美龄确实有过很高的爱国热情和突出爱国表现,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却为什么对姥越来越无好感,答案也就在她的‘护家’。……为了‘爱家’,却牺牲‘党国’的利益,……如孔令侃在上海的走私,她也是‘宁负国人不负家亲’。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总是代表着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官僚买办恶势力。”  (《是非评说宋美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丽与哀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描写宋美龄——鲜为人知的曾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女人的真实世界。本书从家世背景,教育环境,宗教力量三方面来分析她的性格,就象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的活着。”一个美丽与锿愁的真实的宋美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