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心理学(上下)

出版时间:2006-2  出版社:宗教文化  作者:惟海  页数:923  字数:75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念和方法,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来系统全面揭示佛教五蕴说中丰富的心理学资源,及其独特的古典心理学范式。最有特色的一本阐发佛教心理学的专著。本书内容包括:心理的五蕴系统结构,佛家心理学的方法论特征,黄向五蕴系统,纵向五蕴层次。五蕴的缘起过程,内明与心悟,五蕴范式在心理学分支学科中的应用,五蕴心理学的前景等。    1.本书以通俗性介绍五蕴心理学范式为主。本书对范式的理解是:与对象的自然物理结构和规律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基于这种理解,把五蕴缘起视为关于心理机能体系的系统知识。    2.本书把释迦牟尼佛视为发现心理机能结构和缘起规律并创立五蕴心理学范式的心理学家。    3.五蕴的概念,不人主蕴涵着建构的关系,也带有对心理功能进行价值批判的意义,故五蕴起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学体系,必将提到五蕴缘起在人生修养中的应用,但本书尽量回避佛教的宗极、信仰、修行、解脱等宗教性内容。    4.本书关于五蕴心理学范畴、概念的甄别原则:五蕴缘起等基本范畴,源自释迦牟尼佛,也是自其传入中国两千年来得到认可的。心理领域的一般概念,则参考佛教经论、现代心理学和汉语习惯用法。    5.本书对心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按层面不同则知识性质不同的观点,分别理解。在心理现象的层面上,本书同意世俗谛中心理意义上的存在,即以觉知为存在,肯定心理意义上的“实有”。有心理存在的本体论上,观点是“业即是有”,白话诠之,大意为“存在即作用效能”。    6.本书就主要性质而论,不是研究性著作,引文标注格式,在规范性与经济原则之间行中道。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鸣谢例言绪论导言:研究五蕴心理学的门径上册 第一章 心理的五蕴系统结构   1.1 身心和合的观点   1.2 五蕴的体系   1.3 五蕴理论的意义性特征 第二章 佛家心理学的方法论特征   2.1 基本观察方法   2.2 心理现象分析方法   2.3 心理学理论方法   2.4 心理实证实践方法    2.5 佛家心理学方法的哲学背景及其可能的前景 第三章 横向五蕴系统   3.1 信息摄取系统——色蕴   3.2 感受系统——受蕴   3.3 认知系统——想蕴   3.4 能动系统——行蕴   3.5 理解系统——识蕴 第四章 纵向五蕴层次   4.1 精神世界的话语特殊性及宗教性秘密意趣   4.2 经验性理论的浅深两分说   4.3 本地——生得境界   4.4 定地——定得境界   4.5 道地——解脱得清净境界   4.6 法界与自我 第五章 五蕴的缘起过程   5.1 缘起的概念与性质   5.2 心理过程缘起   5.3 记忆相应本转缘起   5.4 五蕴发展缘起   5.5 广义缘起论下册 第六章 内明与心悟   6.1 内明是心悟心理学   6.2 内明的对象世界   6.3 心理结障   6.4 五蕴的流转与还灭   6.5 心悟与道果   6.6 宗门禅原理 第七章 五蕴范式在心理学分支学科中的应用   7.1 五蕴个性心理学模式   7.2 五蕴教育心理学原理   7.3 五蕴学习心理学原理   7.4 五蕴心理医学原理 第八章 五蕴心理学的前景   8.1 五蕴心理学在基础心理学方面的前景   8.2 五蕴心理学在哲学研究中的前景   8.3 五蕴理论在桥梁学科中的前景   8.4 五蕴修养学原理   8.5 法界差别与心理学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主要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五蕴心理学(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佛教对缘起法的开展,主要是通过12缘起阐述的。12支缘起中,唯识学对识缘名色进行了深入的展开。也就是五蕴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对五蕴的深入体察,最终体证五蕴中无我本书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浅出的开展。这本书非常好的地方就在这里。作者惟海法师博广的学识,更能给本书读者相当的收益。推荐阅读。
  •   五蕴心理佛学,深入研究佛学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   佛法博大精深,可谓宝山中至宝,帮你解决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破迷开悟,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达到解脱生死、超越自我的至高境界。在未深入了解和未实修之前,如雾中观花:要么不信,要么迷信,或半信半疑;明智之举是不要轻下结论,以免与举世之宝当面错过,坐失良机。——本书给你详要讲解佛学中的核心问题。佛法难懂,佛路难寻,非明师指点,难入正路。——本书结合现代知识给你耐心讲解佛法道理和实修的途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各不相同,求学者宜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寻找合适的教材,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得到本书并能读懂,说明根机相应,至少对于渴求正法、求知欲极强且具有一定佛法知识基础和实修体验的知识界人士来说,大多会感觉如获至宝。
  •   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传统的现代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佛学,为其加入了精彩的注脚。
  •   最好有一些心理学知识
  •   读此书要有点耐心
  •   末法时代,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名师难遇,佛法难闻。今时今日,我以何等功德,竟生中土、得人身、遇名师、闻佛法,今又睹此佳作,幸甚!虽属学术探究,亦是上乘经解。
  •   希望能给开发票
  •   个人感到非常好。只是不知法师的解读在佛教界的评价如何?
  •   佛学一贯宣称,世药医身,佛法医心。所以五蕴心理学对理解人的心理尤其是眼界帮助很大。
  •   对研究佛学五蕴的缘起、发生和果报有帮助。
  •   仅凭爱好和一时的热情,买下这套书,实际上根本没有那样的虔诚,以及长久的兴趣。所以看过一两次就放在书架上了。后来,送给一个真正潜心研究佛学的朋友,他如获至宝。看来,书在能读懂的它的人那里,是珍品,否则,是悲哀哦。
  •   到货时间迅速额!
  •   可能是需要一定的积淀吧,读此书觉得很费劲!搁置,决定过段时间再翻!
  •   我当时看了当当网上的标题和内容简介,感觉如果能以现代人理解的语言传达佛法的真意,这种努力很有价值。购买此书浏览之后,一个突出感受是--混乱;不想细读,感觉浪费金钱,但又无法退货。书中纠缠着大量含混费神的头脑概念,既不科学严谨,也不清晰透彻,让人如坠云雾,这似乎对佛法有害。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读旧版影印繁体竖排无标点的《妙法莲花惊》时(可惜现在搬家找不到了,但国内似乎没有出版简体标点横排版的法华经和佛经,真是不可思议),虽然版式读起来吃力,也不完全理解,但感觉通透圆满舒服。因此,我个人认为,要谈对佛法的理解,应该在自己能体会到的程度上谈认识,而不应使用和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搞成某种学术论著,令人抗拒佛法。我觉得其内在动机似乎不纯,这会亵渎真理,也许是一种大罪过。如真想介绍佛法,象《图解大藏经》(释心田著)做一些导读,以便有兴趣的人去读原经,感觉更好些。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本人手机:13923430822
  •   书的内容还没细读.但书的装订非常差,第一次翻上册书脊就裂开了。不得不自己用胶水粘,好郁闷,

    不知道象我这里情况可以调换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