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志

出版时间:2002-9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1284  字数:2350000  

内容概要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修志旨在以史为鉴,总结既往,开创未来。“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这是历史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栖霞人民励精图治,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一派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的升腾景象。栖霞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快速、持续而又健康,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有过曲折顿挫,理应实事求是地将其载人史册,以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  《栖霞区志》是一面反映栖霞地区历史原貌的多棱镜,也是一部地区奋斗史、创业史、发展史。在区志编纂过程中,广大编纂工作人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详今明古、服务当代的原则,荟萃资料,取其精华,谋编构章,终成巨帙,她有如一幅气势磅礴而又瑰丽多姿的画卷,充分展现了栖霞的无限魅力和美好前景。

书籍目录

序序二凡例概述大事记第一编 建置地理第二编 人口第三编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第四编 城乡建设第五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六编 交通 邮政 电信第七编 工业第八编 农林水利第九编 商贸 旅游第十编 财税 金融第十一编 中共栖霞区地方组织第十二编 人大 政府 政协第十三编 镇乡第十四编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五编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第十六编 政法第十七编 军事第十八编 民政第十九编 劳动 人事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第二十二编 文化第二十三编 社会第二十四编 人物综录索引编后记《栖霞区志》编审机构及人员名录

章节摘录

插图:盖人文者,人事也。栖霞区人文景观及遗址众多,幕府山“五马渡”和“达摩古洞”、燕子矶“御碑亭”和“吞江醉石”、栖霞山“乾隆行宫”和“桃花扇亭”、尧化“乌龙山炮台”、马群“文天祥诗碑亭”、龙潭“擂鼓台”‘和“会师亭”、晓庄村“行知园”、十月村毛泽东塑像,乃至星布全区的古桥、古井、古庵、古道、古牌坊,等等,无一不在演绎着历史人物的其人其事以及与栖霞区的渊源际会。观夫历史,曾经有无数风流人物来栖霞驻足留连、指点江山、建功立业,其中不乏大家巨擘、雄才俊彦和天之骄子。他们或是土著、或是移民,或作寓公、或为过客,各各以其独特的思想、操守、睿智和功业影响甚而决定着栖霞地区的江山谁主和人事浮沉。他们有如璀璨的群星,点缀在历史的天空,至今仍辉耀着栖霞这片土地。据汉司马迁《史记·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由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武将蒙恬护驾出游,“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还过吴,从江乘渡”,并在今栖霞地区筑驰道、置江乘县邑,成为见诸典籍而对栖霞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人。南朝宋齐年间,明僧绍结庐摄山,“抗迹人外”20余载,皇帝六次以国子博士官职相征均称病婉拒,惟与“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名”的法度禅师相过从,并最终舍宅为寺,方始有栖霞寺以及今栖霞区之冠名。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佞佛成癖,闻知南天竺(印度)圣僧达摩抵达建康,遂出郊相迎,执手同行,并邀高僧宝志、法师云光,与之共论因果。达摩以为非佛旨,故忤慢萧衍,趁夜遁走。萧衍命人乘健骡追赶,至幕府山夹萝峰,突然两峰相合,夹住骡身而不得前,眼见达摩登苇舟渡江北去。达摩成为历史上涉足栖霞地区的第一个外国人,并由此而衍生出“达摩古洞”、“一苇渡江”和“夹骡峰”等诸多神话传说。南朝梁太平元年(556),陈霸先与北齐兵大战幕府山,首揭战幕。之后,兵燹连绵,烽烟迭起,栖霞地区随之成为金陵古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尚书令江总陪侍陈后主陈叔宝同游栖霞寺,君臣唱和酬作,盛赞栖霞山的林泉之美。

后记

《栖霞区志》编纂工作于1999年4月正式启动,先后九拟编目,六易文稿,历三载艰辛,终告编竣,即将付梓。到目前为止,《栖霞区志》编纂工作大体经历了准备、初纂、分纂、总纂、内审、终审、定稿付印等七个阶段。准备阶段。1998年6月,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成立,但由于体制、人手、经费以及认识方面的原因而启动未果。1999年1月27日,区委、区政府决定重建区志编委会及其办公室,一方面理顺工作体制和机制,一方面物色确定主编人选,至4月12日,区志编纂工作开始实际运作,用五个月时间,完成宣传发动、组建队伍、制定计划、设计编目、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区志编纂工作夯实了基础。初纂阶段。从1999年10月起至2000年1月,全区66家承编单位,按区志编委会的工作部署,无一例外地完成了部门(专业)志稿的撰写任务,志稿总计约485万字。从2000年2月起为分纂阶段。区志编委会从全区各承编单位编纂人员中,遴选出44位同志分别担任区志24编分纂主笔、副主笔。各编主笔以部门(专业)志稿为基础,会同部门原有编纂人员,按照区志编目进行整理组合,至8月底,陆续完成24编分纂初稿。接着,区志主编与分纂主笔一道对分纂初稿逐编进行少则三轮、多则七八轮的细致磨改。并于2001年3月,形成区志24编征求意见稿(白皮书),总计约180万字。总纂阶段。从2001年3月起,在广泛征求区四套班子领导、区属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以及省、市志办领导、专家的意见后,区志主编用三个月时间,对24编分纂志稿进行总纂合成,着力对史料进行考订校核,对志文进行增补删削,对结构体例进行撤并调整,于2001年6月30日,编印完成区志24编修订稿(蓝皮书),总计约170万字。从2001年7月起,进入内审阶段。区志办公室通过召开区志编、审委员会联席会、省市专家志稿评析会、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共征得各种修改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按照“广纳百言,择善而从,实事求是,以我为主”的原则,对区志修订稿进行新一轮的校核、补充和磨改,并采取“全封闭”形式,对各编全面进行资料史实的再校核、体例结构的再推敲、语言文字的再斟酌以及交叉重复的再芟削,至12月18日,编印完成区志(含《凡例·编目》、《概述》、《大事记》、《综录》)送审稿(黄皮书),总计约200万字。终审阶段。2001年12月20日,《栖霞区志》送审稿(黄皮书)正式向省、市志办报审,21302年3月28至29日,举行《栖霞区志》志稿评审会,省、市志办领导和专家对区志送审稿作了精到的评析和高度评价,并一致同意通过终审。定稿付印阶段。从2002年4月起,区志总纂人员以省、市志办领导、专家的评析意见为参照,以“不错、不乱、不漏、无疑、突出重点、凸现特色”为标尺,再次封闭一个月时间,对区志送审稿进行全方位的删冗补缺、勘谬去讹、校核定稿,于2002年7月交付出版。在历史上,栖霞区尚未编修过区级志书,编纂《栖霞区志》实属拓荒性工作,前无经验可资借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区划朝分夕合,领属迭有变更,治所频繁迁移,加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档案管理混乱,文史资料十不存一,以致搜寻资料犹如沙里淘金、海底觅针,给区志编纂工作造成了绝大的困难。

编辑推荐

《栖霞区志》是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栖霞区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