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4 出版社:中国税务出版社 作者:龚辉文 编 页数:234
内容概要
《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的一个重大研究项目。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财政政策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部为了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决定在高校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授予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研究基地每年都设立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一个属于财政政策方面的、另一个属于货币金融政策方面的项目,面向全国招标。财政政策方面,2000年度和2001年度陆续研究了《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研究》,《“十五”时期财政政策研究》课题。而《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是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列入了2002年度的研究课题。我国从1998年起实行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特征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实行增加支出和减税的措施,这期间,我国在税收政策上也做了——些调整,但力度非常微小,相反,出现了税收的超常增长,相应地,产生了增税、减税的争论。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税收政策在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配合问题,以及税制改革的方向问题。而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的高低及其调整问题,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当前我国的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2)1997年以来,我主持了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历年关于《税收负担问题》和《税收与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的研究,并出版了《税收负担研究》(1999年)、《当前中国税收政策研究》(2001年)、《税收负担与深化税制改革》(2002年)、《当前税收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003年)等著作,同时还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论文。这些研究和论著,为《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这——课题,奠定了一个基础。(3)近几年来,我指导的博士生们围绕税收理论、政策与制度问题,从不同角度撰写博土论文,涉及到宏观税负、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环境保护、金融税收、信托税制、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和制度问题。这些研究都有相当的深度。基于上述情况,我设计并承担了《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这一课题。 我国对税收政策的重视及运用,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即于11月24日~12月9日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提出了“国家的税收政策,以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精神,统一了全国税政,制定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在随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税收负担上,实行了“公私企业区别对待、繁简不同”和工轻于商、生产资料轻于消费资料、必需品轻于消费晶的政策。1956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税收外壳论”、“税收无用论”的观点相当盛行,出现了取消税收,实行“税利合一”的主张,并在部分城市和企业进行了试点。当然,在当时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承认企业独立的经济利益的背景下,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实际上也无从发挥。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关于可持续发展1.2.2 关于税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3 研究基础、方法与创新1.3.1 研究基础与方法1.3.2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1.4 篇章结构第2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2.1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2.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2.1 不同角度的定义2.2.2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定义2.2.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2.3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3.1 环境的日益恶化要求人类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2.3.2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2.3.3 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发展的内在要求2.4 政府的作用2.5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2.5.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5.2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2.5.3 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措施第3章 税收政策3.1 税收政策与宏观调控3.1.1 税收政策目标3.1.2 税收政策手段与税收支出3.1.3 税收政策的作用机理3.1.4 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3.1.5 国外税收调控实践3.2 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3.2.1 财政政策概述3.2.2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2.3 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3.3 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3.3.1 货币政策概述3.3.2 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3.4 税收政策应遵循的原则3.4.1 税收原则概述3.4.2 公平原则3.4.3 效率原则3.4.4 适度原则3.4.5 法治原则3.5 在可持续发展中税收政策的作用第4章 资源永续利用的税收政策第5章 环境税收政策第6章 科技税收政策第7章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配合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