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郑异凡 页数:4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列·达·托洛茨基(1879~1940),俄国革命家,苏联早期领导人,斯大林模式的最早批判者。托洛茨基于19世纪末投身俄国革命,曾是列宁“火星派”的重要成员。1905年革命后提出著名的“不断革命论”,主张用无产阶段革命解决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断定俄国有可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后,主张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与列宁的主张不谋而合。他担任了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在苏维埃下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组织和实施了十月武装起义。在苏维埃政权初期,担任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组织和领导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是与列宁齐名的革命领袖。列宁在“政治遗嘱”中称之为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列宁退出政坛后,斯大林的权力日益膨胀,托洛茨基发动“新方针”的争论,争取党内民主。后又组织“托季联盟”,以“不断革命论”对抗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党内斗争中失败后被驱逐出国,流亡世界各地,组织“第四国际”与“第三国际”对抗,同时不断著书,批判斯大林极权体制和错误政策,例如《被叛的革命》深刻分析了当时苏联社会和斯大林体制中的问题,《斯大林》则以大量人所不知的事实为斯大林“作传”,《俄国革命史》是研究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的必读书。流亡的托洛茨基对斯大林构成严重的威胁,1940年8月被克格勃特工暗杀。“第四国际”始终没有能够成为一支有分量的队伍,但托洛茨基留下的大量著作至今在苏联兴亡史的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郑异凡,1935年生于浙江江山。1952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54—1959年就学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苏联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思想的对话》、《布哈林论》、《不惑集》、《史海探索》等。编译《“一国社会主义”问题论争资料》,参加编译《托洛茨基言论》,《托洛茨基反动言论摘录》、《苏联历史档案选编》,译校托洛茨基《我的生平》等。
书籍目录
导言总结与展望(节选) 1919年在莫斯科出版的重印本序言 七、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 八、俄国的工人政府和社会主义 九、欧洲与革命1905年(节选) 第一版序言 俄国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与俄国革命——论孟什维克的俄国革命理论我们的意见分歧——1905年,反动和革命的前途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趋势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讨论战争与和平问题时的发言致米·奥里明斯基无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艺术(节选)新方针(节选) 给党的会议的信 小集团和派别组织的形成 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 党的社会成分 官僚主义和革命 (作者未能发表的一个报告提纲) 关于“低估”农民的问题 附录:粮食和土地政策的基本问题 论结合 (或论结合与谣言)十月的教训 必须研究十月 “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二月和十月 反对战争和反对护国主义的斗争 四月代表会议 七月事变,科尔尼洛夫叛乱,民主会议和预备议会 十月革命前后 十月起义和苏维埃的“合法地位” 再论无产阶级革命中的苏维埃和党 关于本书的两句话致俄共(布)中央全会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上的发言反对派政纲(节选) 第11章 关于真正的和伪造的分歧 第12章 反对机会主义——维护党的团结什么是不断革命?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被背叛的革命(节选) 苏联的现状及其前途 第3章 社会主义的国家 第5章 苏维埃的热月 第9章 苏联是什么样的国家 第11章 苏联向何处去斯大林(节选) 热月进一步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总结与展望(节选)1919年在莫斯科出版的重印本序言俄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是使俄国革命运动的各种思潮和政治团体形成派别的根本问题。甚至在社会民主运动内,自从事态的发展使这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时候起,就因这一问题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从1904年起,由于这些分歧而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的观点是:我们的革命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也就是说革命的自然结果将是政权转归资产阶级并为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创造条件。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则是:承认就要到来的革命必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是同时提出通过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来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的任务。孟什维克的社会分析是极端肤浅的,这种分析实质上只是粗俗的历史类比,这就是那些“有教养”的市侩们的典型方法。不论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两极造成极大矛盾从而使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作用降至无足轻重的事实,或者是后来实际形势的教训,都没有能使孟什维克停止对“真正”、“现实”的民主派的不倦寻求,他们认为这种民主派将会领导“民族”并创造议会制的、尽可能民主的资本主义发展条件。孟什维克总是竭力到处去寻找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展的迹象,在找不到的时候就加以臆造。他们夸大一切“民主”宣言和表现的重要性,同时轻视无产阶级的力量及其斗争的前景。为了使俄国革命取得所谓历史规律所规定的“正当的”资产阶级性质,他们如此狂热地拼命寻找这种主要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革命期间,当找不到主要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时候,孟什维克便自己来执行这种力量的任务,并且多少有些成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