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拉罗什福科 页数:136 字数:75000 译者:何怀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加工“增容”后的《道德箴言录》共收箴言641条,其内容相当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但拉罗什福科用意并不是弄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子,来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通过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拉罗什福科认为,人们所谓的方德胜,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这一思想构成了他整部《道德箴言录》的基调。本书的内容包括序言“三思”译丛编委会、致读者、1678年版《道德箴言录》、遗下的箴言、删去的箴言、附录:拉罗什科福为1678年版编制的索引表、拉罗什福科生平年表、拉罗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录》。
作者简介
拉罗什福科,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作家。一生作品不多,唯有《回忆录》和《道德箴言录》两部作品传于后世。拉罗什福科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绪,激情以至疯狂分析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断力,追溯人们言行的动机。《道德箴言录》并非人告诉人们应当
书籍目录
序言“三思”译丛编委会致读者1678年版《道德箴言录》遗下的箴言删去的箴言附录:拉罗什科福为1678年版编制的索引表拉罗什福科生平年表拉罗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录》
编辑推荐
《道德箴言录》:拉罗什福科(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大贵族家庭,早年热衷于政治,先是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入狱并流放外省,后又卷入反对首相马扎兰及王权的政治密谋和武装斗争,参加投石党之乱并几次负伤。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 写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1665-1678)两部作品。 早年的拉罗什福科是“一个流血的政治型人物”,由于世袭的马尔西亚克亲王身份和后来的公爵身份,他对政治有着与生俱来的狂热,于是他从政、密谋、鏖战、被流放,甚至被监禁于著名的巴士底狱……这一阶段的他好勇斗狠,是以行动来阅读生活这本大书。晚年的拉氏相当不幸:爱子夭折、妻子和情人先后去世、健康每况愈下、深受病痛折磨,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变成了一个沉思的文化型人物,他经常出入的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沙场,而是安静的、充满女性气息的艺术沙龙,他倾听、交谈、思考,以消化早年丰富阅历的方式来疗伤。他厌倦行动而渴望思考,思考的重要成果便是一本虽薄犹厚的《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共收箴言641条,其内容相当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但《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通过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在这一点上,拉氏显然看得很透,他无意于充当一个臆想的导师。他在第一条箴言中写道: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这一思想构成了他整部《道德箴言录》的基调。于是在论及被人们看做是德性的一些品质和行为时,他揭示“人们热爱正义只是因为怕遭受不义”;“慷慨常常只是一种伪装起来的野心,它蔑视小的利益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对别人的赞扬往往是为了被别人赞扬,想让人注意他的公正和辨别力,而拒绝别人的赞扬则为了被赞扬两次”。在分析人的各种劣根性和恶行时,他认为人们毕竟还不敢公开地行恶和与德性作对,而往往是在德性的名义下行恶:“伪善———这是邪恶向德性致的敬意”。 拉罗什福科对上述行为品质所作出的评论,很显然是根据它们的动机而非它们的效果,他的这种“动机论立场”贯穿全书始终,使得该书问世伊始即毁誉不一,喜爱者自不必待言,拉氏认为责难者“反对这些揭露人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但不管怎样,《道德箴言录》确实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书,它的生命力的长久和它的篇幅的短小恰成反比。 马克思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道德箴言录》表达了一些“很出色”的思想,并专门抄录了数段给恩格斯(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308页,人民出版社版)。爱因斯坦也曾在二次大战最苦闷的岁月中专门写信向他滞留在德国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受它影响比较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在法国有司汤达、纪德等,在德国有尼采,在英国有哈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