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6月 出版社:线装书局 作者:一行禅师 页数:323 译者:何蕙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的广治省。16岁出家,23岁受具足戒。1962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比较宗教,次年赴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宗教。因当时开始美越战争,法师毅然返乡从事和平运动。1966年,一行禅师前往美国呼吁和平。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金恩提名他为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1.为步行而行
2.牧牛
3.一大把姑尸草
4.受伤的天鹅
5.一碗乳汁
6.蕃樱桃树下
7.白象之奖
8.宝石的项链
9.慈悲之路
10.未出生的孩子
11.月下之笛
12.金蹄
13.开始修行
14.渡过恒河
15.森林苦行者
16.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毕波罗树叶
18.晨星出来了
19.对橘子的专注
20.一只鹿
21.莲花池
22.转法轮
23.法蜜
24.皈依
25.音乐的妙境
26.水也会上升的
27.世法燃烧
28.棕树林
29.缘起
第二篇
30.竹林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2.手指非月
33.不会褪灭的美
34.重聚
35.清晨的阳光
36.莲愿
37.新的信念
38.啊,喜乐
39.等待天明
40.黄金铺地
41.谁见过我的母亲
42.爱就是了解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44.原素会重新组合
45.开启大门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7.依照正法
48.以禾盖土
49.大地的教化
50.一把麦糠
51.慧藏
52.功德田
53.投入此刻
54.住于专念
55.晨星出现
第三篇
56.专注呼吸
57.木筏非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异说之网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一直到海
64.生死轮转
65.非满非空
66.四座山
67.海洋诗人
68.三妙门
69.佛陀会到哪里去
70.鹌鹑与白鹰
71.调弦的艺术
72.默默的反抗
73.隐藏的饭团
74.象后的叫声
75.快乐的热泪
76.修行的果实
77.眼里的星斗
78.二千僧袍
79.檀香树菇
80.你们要精进
81.故道白云
附:部分难字注音
章节摘录
插图33.不会褪灭的美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她坐一辆由两只白马拖行的白色马车前来。陪同她一起来的,是一个大概十六岁的少年。她的衣着和举止风度都十分高贵典雅。她请一个年轻比丘引路前往佛陀的房舍,但他们到达时,却发觉佛陀仍未行禅归来。于是,那年轻比丘便请他们先在佛陀房子的外面坐在竹椅上等候。 没多久,佛陀便在迦鹿荼离、舍利弗和那先沙摩罗的陪同下回来了。那女人和少年都站起来恭敬地鞠躬作礼。佛陀请他们坐下来后,自己便坐到另一张竹椅上。原来这位女士就是阿摩巴离,而少年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戌博迦。 迦鹿荼离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他才刚受了比丘戒一个月,一时间不知道应否目视美人。于是,他把眼睛垂下来,望着地上。那先沙摩罗也是同样的反应。只有佛陀和舍利弗直望进女子的眼里。 舍利弗望着阿摩巴离,然后再望着佛陀。他看到佛陀自然轻松的目光。他的脸就像个美丽的圆月。佛陀的眼睛清澈慈祥。舍利弗感到佛陀的从容自在和喜悦,都在那一刹间渗进了他自己的心内。 阿摩巴离也是直接望着佛陀的眼睛。从没有人像佛陀这样望过她。在她的记忆中,所有男人见到她都会感到不大自然或对她生起欲念。但佛陀的目光,就如他在望着一片云、一条河或一朵花。她似乎觉得佛陀可以看到她心里深处在想什么。她合起掌来,把自己和儿子给各人介绍。“我是阿摩巴离,这就是我学医的儿子——戌博迦。我们已久仰大名,一直都盼望着与你会面的时刻。” 佛陀问戌博迦有关他学业上和日常生活的问题。戌博迦都一一礼貌地回答。佛陀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善良和聪颖的少年。虽然与阿世王太子同父异母,但他很明显地比太子具备更有深度的性格。戌博迦对佛陀充满敬仰和爱慕。他告诉自己,日后完成学业,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能亲近佛陀。 未见佛陀之前,阿摩巴离以为他就只像她见过的其他著名导师。但她现在发觉她从未遇过像佛陀一样的人。他的眼神充满着难以形容的慈和。她感到他全然了解锁在她心底里的痛苦。单是佛陀对他的凝望,已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泪光盈睫,她对佛陀说:“大师,我一向命苦。虽然我衣食无缺,钱财丰足,但一直以来,我的生命都全无意义,今天才是我生命里最快乐的一天。” 阿摩巴离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歌舞家,但她不是随便给人表演的。行为态度恶劣或不合她心意的人,就是肯给她再多的金钱,她也不会为他们表演。十六岁的时候,她经历了一次痛心的恋爱。之后,她便遇到了当时年轻的频婆娑罗太子,双双堕入爱河。她替她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戌博迦。但宫中没有一个人肯接纳阿摩巴离和她的儿子。一些王族成员更扬言戌博迦只是太子在路边一个大桶旁拾回来的弃婴。为了这些诬陷,阿摩巴离的自尊大受损害。因为宫中的人对她嫉妒成仇,她也只是忍辱负重。最后,她发觉只有她的自由才是唯一值得维护的。她从此便不愿在王宫居住,也立愿永不会再放弃她的自由。 佛陀对她温和地说:“美丽的生和灭,正如其他现象一样。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阿摩巴离,你要珍惜生命剩下来的每一刻。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不察觉或无意义的娱乐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佛陀告诉阿摩巴离她怎样可以重新安排她每天的生活——修习呼吸、静坐、留心专注地工作和遵守五戒。她很高兴获得佛陀这些宝贵的告诫。在离开之前,她说:“我在城外有个芒果丛林,那里清凉恬静。我希望你和你的比丘会考虑到那儿一游。那将会是我和儿子的莫大荣幸。佛陀上人,请你考虑一下我的邀请吧。”佛陀微笑接纳。 阿摩巴离离开之后,迦鹿荼离禀请坐在佛陀旁边。那先沙摩罗请舍利弗坐到另外的椅子上。他自己则依然站着。几个经过的比丘也前来加入他们的谈话。舍利弗望着迦鹿荼离微笑。他又同样望着那先沙摩罗微笑。然后,他对佛陀说道:“师傅,一个僧人应如何对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会障碍修行吗?”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这个问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的比丘而问的。他答道:“比丘们,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一个艺术家的眼中,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美丽,什么也都可以被视为丑陋。一条河、一片云、一片叶、一朵花、一线阳光或一个金黄色的下午,全都具备不同的美。我们身旁的金竹也非常美丽。但也许没有任何美丽会比一个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个男人动心。如果他是被美色迷倒的话,他便会失去道业。 “比丘们,当你们已因看透而得道,你们会看到美的依然是美,丑的也仍然是丑。但因你们都已证得解脱,你们便不会被系于它们任何一样。当一个解脱了的人看美,他也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这个人会明白到一切的无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的和丑的。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 “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比丘们,精进地修行吧,那你们便会证得真美。” 迦鹿荼离和其他比丘都觉得佛陀这番话非常有用。 雨季终于过去了。佛陀提议迦鹿荼离和车匿先回迦毗罗卫国通传佛陀即将回去的消息。于是,迦鹿荼离和车匿便立刻准备动身。迦鹿荼离现在已是个稳重祥和的比丘。他知道都城的人看见他现在的模样,都会十分惊奇。他期待着宣布佛陀回乡的消息,但也同时觉得要离开只曾小住的竹林,有点遗憾。35.清晨的阳光悉达多回归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而每天上午在城里缓步乞食的比丘,更给居民确定了这个消息。很多家庭对于供养比丘和听他们说法都显现得非常热烈。净饭王诏告人民,命他们在街道上布置旗帜和鲜花,以欢迎佛陀和比丘到王宫受供。他同时立刻安排在尼拘律园建造几间小房子给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居住。很多人都前来尼拘律园与佛陀和比丘会面。他们都被这位前太子在街头乞食所感动。佛陀回乡已成为城中的热门话题。乔答弥和耶输陀罗本想前去探望佛陀的,但因为忙于筹备供僧之宴,所以未能成行。大王准备邀请数千宾客,包括全部政府要员和所有在城中任职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团体的人士。他又下令全部的供菜都要是素食。难陀太子是唯一找到时间去探望佛陀的人。他听佛陀为他解说醒觉之道。他很关心和仰慕他的兄长,也觉得自己对比丘的平静生活十分向往。他甚至询问佛陀他会否适合做一个好的比丘,但佛陀只是微笑。他知道难陀虽然是个有高尚情操和善良心地的青年,但他并没有足够强烈的意义感和责任感。和佛陀一起的时候,难陀就会很想出家。但当他回到宫中时,他所见所想的便只会是他美丽动人的未婚妻卡拉诺莉。有时,难陀自己也很想知道佛陀对他的不羁会有怎样的看法。供僧的宴会终于来临了。全城里,包括王宫在内,都布满鲜花彩旗来欢迎佛陀和他的僧团。城里的居民都为欢迎这个民族英雄的回归而忙个不停。乐师在群众排列两旁的街道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每人都极力争取一睹佛陀风彩的机会。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亲自迎迓所有大王邀请的宾客。瞿夷更遵照王后的意思,穿上高雅的纱丽和带上首饰,以示尊重这次的盛宴。佛陀和比丘踏着缓和的步伐。当他们经过时,很多人都合掌鞠躬礼敬。父母都让小孩骑在肩上好使他们可以看到比丘。人群中不时传出拍掌和欢呼声。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比丘们继续专注地随着他们的呼吸步行。净饭王在王宫的门外迎接佛陀和比丘。他引领他们进入内院。虽然这个年轻僧人曾经是太子,有些人仍不明白为何他们要对他如此礼重,但所有的宾客都依然以大王作榜样,合掌向佛陀深深鞠躬。佛陀和比丘们都入座后,大王便命侍从把食物献上。他亲自奉侍佛陀。耶输陀罗和乔答弥则指挥仆人侍奉其他的宾客,包括了婆罗门、苦行者和隐士。依着佛陀和比丘的习惯,每人都默默地吃。饭食完毕,当所有的钵都拿去洗净而复还,大王便合着双掌站起来。他礼请佛陀对在座的人开示法要。佛陀先静下来一会儿,以感觉一下在座的众宾客。他知道他们对他离开七年的经历感兴趣,于是他便首先把它简述一遍。之后,他便宣说无常、无我和缘起法。他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使自己可以深入体会一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止,才能使他们得到平和与喜悦。他又说拜祭供奉和诵经并不是解脱的有效方法。佛陀说教四圣谛: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他申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是由于缺乏觉察。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内里,不能自拔。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处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作反应。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王上和所有贵宾!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致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专念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处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一切事物。“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佛陀稍停一会儿,然后微笑。他再继续说:“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的一面。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唾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感觉。当我们破了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的境界便会显现。涅就是去除贪、 、痴。它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各位来宾,找点时间去细望一缕清泉或一线晨光。你可经验到平和、喜悦和自由吗?如果你仍是被困于忧恼哀伤的牢狱之中,你便没可能经验到宇宙的奥妙美好,包括你自己的呼吸和身心。我所发现的消除忧悲苦恼之道,是需要去深深体会这些痛苦的真性。我曾与很多其他的人分享此道,而他们也都可以替自己成功地找到此道。”每个人都被佛陀的开示所感动。大王、王后和耶输陀罗的心都充满快乐。他们都希望再多学些关于怎样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以求得到解脱和开悟。法会之后,大王陪同佛陀和比丘到门外。宾客都一致恭贺大王有一个有这样成就的儿子。尼拘律园很快便被改建成为一所寺院。那里的稀古无花果树正好作荫乘凉。很多新的比丘被剃度。又有很多在家人,包括一些释迦族的,都受持了五戒。在王后和罗罗的陪同下,耶输陀罗常到尼拘律园探访佛陀。她听佛陀说法,又私底下请教佛陀有关修行与扶弱助贫的关系。佛陀教她怎样修习观息和禅定以达至心里的平和喜悦。她也明白到如果没有平和喜悦,是很难真正帮助别人的。她学会了要用深切的了解去增加自己的爱心。她又很高兴地发觉自己可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平和喜悦是可以在工作之中获得的。途径与目的其实并不是两回事。至于乔答弥王后,她也在修行上有着很大的进步。
编辑推荐
讲述佛陀的事迹,体悟人生的真谛!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冰春风。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众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 生命只可在日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日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 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