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0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页数:238 译者:程小平,王希勇
Tag标签:无
前言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序言 我的演讲《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是于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分别做出的,演讲是在维也纳精神病医疗院的一个讲堂里为大学里各院系的教职员及学生所作的。演讲的前半部分是临时凑成的,事后我立即将它写了出来;后半部分的讲稿是在萨尔茨堡(Salzburg)度暑假时写成的,当年冬天才逐字逐句地讲述。在那时我还有着留声机一般的良好记忆力。 这些新的演讲稿和以前的那些演讲不同,我以前从未讲过。我的年龄已为我免除了通过演讲为我的大学同事作解释之苦(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是一种表面的义务);同时,一次外科手术使我暂时不能对公众演讲。因此,如果可能,我将在想象中置身于讲堂之内,以完成此稿之写作;这种想象也许会帮助我在深入阐发主题时不会在内心忘记对于读者的责任。 这些新的演讲稿绝对不是要取代以前的演讲。在任何意义上它们都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统一体,也不可能指望有一批自己独有的读者;它们只是以前演讲的续编和补充材料,按照它们与前期演讲的关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15年前曾经讨论过的问题,由于知识的加深,观点的修改,于是不得不重新加以论述,这就要求我们今天做出不同的说明——也就是说,这一类是批判性的修正。其余两类包括了新增加的内容,它们所讨论的问题在以前的演讲时还不曾存在于精神分析领域中,或者那时还不明显具有另列专章的必要性。如果新的演讲中某一些部分融合了这几类的特点,那也是无法避免的,大可不必为此而遗憾。 我根据以前的演讲而核定这些新演讲稿编排的先后,以此表明新的演讲对《精神分析导论讲演》的依从性。故而我把本书第一章定名为第二十九讲。像以前的演讲一样,这次演讲没有给职业分析家提供多少新东西;它主要是献给一大批受过教育的人,这些人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对这门新兴学科的特点和发现具有虽谨慎却不失善良的兴致。这次我还是按我以前遵循的宗旨,不为追求简练、完满的外表而作任何删削;既不隐藏任何问题,也不否认缺点和可疑之处。或许在其他的科学研究领域不必夸饰如此谦逊的意图,它们往往是不证自明的,公众所希望的也不过如此。例如,阅读天文学著作的读者肯定不会因为作者声明在某些新领域中我们关于宇宙的知识还不够明白而对它产生失望和蔑视。但是在心理学上却并非如此,人类缺乏科学研究素质的弱点在这里充分显现出来了。人们从心理学中希望得到的似乎并非知识的进步,而好像是另外其他想法的满足;每个未解决的问题、每个被承认的可疑之处都被转化为对于心理学的一种责难。 任何关心精神生活科学的人都必须与这门学科一起承担那些不公正的对待。 弗洛伊德 1932年夏于维也纳
内容概要
本书共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包括七讲内容;第二部分精神分析纲要包括精神及其活动和实践任务两章内容。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生于捷克的弗莱堡。四岁时移居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于伦敦。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
书籍目录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序言
第二十九讲 关于梦的理论的修正
第三十讲 梦与神秘论
第三十一讲 关于心理人格的剖析
第三十二讲 焦虑与本能生活
第三十三讲 女性心理
第三十四讲 阐释、应用与展望
第三十五讲 关于世界观问题
《精神分析纲要》
第一章 精神及其活动
第一节 精神器官
第二节 关于本能的理论
第三节 性功能的发展
第四节 精神性质
第五节 释梦之例证
第二章 实践任务
第一节 精神分析技术
第二节 精神分析工作一例
第三节 精神器官与外部世界
第四节 内心世界
章节摘录
只是因为自卑情结变得相当普遍,我才敢大胆在这里给你们讲一点题外话。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目前仍然活着,虽然此刻已隐退到幕后。他的某个肢体因出生时损伤而残废了。一个很出名的当代作家特别喜欢编辑名人传记,他描述了我正在谈的那个人的生活。现在写传记要想限制剖析人物心理深度的要求是很困难的。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作者做了一次冒险,他试图把主人公性格的全部发展过程都建立在他认为是由生理缺陷所导致的自卑感的基础上。这样做时,他却忽略了一个虽然微小但却意义重要的事实。一般来说,对于不幸而生下了一个有病的或在其他方面有缺陷的孩子的母亲,她们都是以过分的爱去补偿孩子所遭受的不公平的缺陷。但在我们所举的这个例子中,傲慢的母亲却采取了另一种作法;她因为孩子有病而收回了她的爱。当孩子长大成一个具有极大权力的成人时,他用行动明确地表明他从未忘记他的母亲。当你认为母亲的爱对于幼儿精神生活很重要的话,你无疑会在自己思想中对那名传记作者的自卑理论进行修正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超我。我们已经设定超我具有自我监视、良心以及(维持)自我理想的功能。根据我们关于超我起源的说明,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和一个重大的心理学事实构成的前提:即,人类幼儿时对父母亲的长期依赖和俄狄浦斯情结,这两个事实又紧密地相互联结。超我是每一个道德限制的代表,它是追求完美的倡导者——简单地说,超我就是我们从心理学方面所能够把握的、被描述为人类生活的较高层次的那种东西。由于它本身起源于父母、教育者等人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探究这些起源,就会更好地理解它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父母以及类似于父母的有权威的影响者,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超我的教诲来教育儿童的。不论他们的自我与超我达成了何种谅解,他们在教育儿童时都是严厉和苛刻的。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儿童时期的困难,他们很高兴现在能完全仿同他们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过去也是以同样严厉的限制来管束他们的。故此,儿童的超我的形成所依据的模式实际上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父母的超我;两种超我的内容是相同的,它成为传统和所有抵抗世俗风气的价值判断的承载物,这些价值判断以超我的方式代代相传。诸位可以很容易地猜测到,在我们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例如,过失问题——时,考虑到超我将会给予我们非常重要的帮助,这种考虑甚至可能给予我们有关教育问题的富于实际价值的提示。唯物史观的失误看来很可能就是低估了这个因素。他们提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只是同时代的经济条件的产物和上层建筑的主张,而漠视超我。这种观点是真实的,但很可能并非全部真理。人类从未完全生活在现实中。过去的种族和民族的传统以超我的意识形态保存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由于它是通过超我施加影响,所以它在人类生活中可以独立于经济条件而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1921年,我试图利用超我和自我的不同来研究群体心理学。我归纳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心理群体是这样一些个体的集合,他们把同一个人引入他们的超我,并根据这个共同的成分在他们的自我中相互仿同。当然这仅适用于有领袖的群体。如果我们拥有更多的这类应用,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超我的假说,并且,一旦我们熟悉了潜意识心理领域之后,在进入更为表面的、更高层次的心理结构时,至今仍然困惑我们的难题就可以消失了。当然,我并未认为分离出超我就是解决了自我心理学的根本问题。相反这只是第一步;但在这种情形下还不仅仅是第一步艰难。 然而,现在另一个问题在等待我们去解决——在自我相反的一端,正如我们即将提出的。实际上,在以前的分析工作中,观察就已经向我们显示这个老问题了。由于这个问题常常发生,所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揭示它的重要性的关键所在。正如诸位所知,全部精神分析的理论事实上是建立在对抵抗的理解基础上的。当我们力图使病人的无意识变为意识时,病人就会表现出抵制的行为,这种抵制的客观标志是病人的联想失败或远离所涉及的主题。他也可能在主观上意识到抵制的存在,这通过当他接近论题时便产生种种痛苦的感情这一事实表现出来。但这最后一种标志也可能缺席。当病人处于抵制状态时,我们对病人说,从你的行为推断,你现在正处于抵制状态;病人回答说他对此毫无所知,只意识到他的联想变得更困难了。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但在那种情形下,病人的抵制也是无意识的,正如我们在研究如何加以提升的被压抑物是无意识的一样。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这种无意识的抵制产生于心灵的哪一部分?精神分析的入门者将准备立刻回答:它当然是无意识的东西产生的抵制。这是一个模棱两可而毫无用处的回答!如果它意味着抵制从被压抑物中产生,我们必须回答说:肯定不是!我们应该认为被压抑物具有一种向上的强大的内驱力,具有一种努力进入意识状态的冲动。抵制只能是自我的一种表现,它最初强力实行压抑,现在又希望保持压抑。而且,这就是我们一直采取的观点。由于我们已经假定在自我中有一种特殊的机构,即超我,它代表了各种具有限制和否定特征的要求,我们也许可以说压抑是这个超我的工作,超我或者亲自实施压抑,或者由自我按它的指令实行压抑。如果我们在分析时遭遇的抵制未被病人所意识到,那么就意味着在某些相当重要的情况下,超我和自我都能够无意识运作,或者——这也许更重要——自我和超我的某些部分都是无意识的。在此两种情形下,我们都被迫考虑这样一种令人不快的发现:一方面超我、自我与意识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被压抑物与无意识也不完全一致。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创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的病原主要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在于深刻的内在心里因素。他将这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无意识性本能学”。所以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浮创建的心理学说,宾能够将这一学说推广到哲学、宗教、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 本书共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包括七讲内容;第二部分精神分析纲要包括精神及其活动和实践任务两章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