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页数:240  译者:夏杨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荐序  一、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与19 世纪的法国  一位法国医生,在20 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写了一本心理学专著来表达他对法国民族文明的失望与不满,就是这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他以一个心理医生的视角,解剖人类内心中隐藏的心理毒瘤。就是这本连他自己都没太在意的书在1895年出版后,居然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疯狂地传播着,至1921 年已印到第29 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何具有如此魔力·以至于到今天我看着它时仍被其震撼。说起来也很简单,它是从人们的群体心理学角度研究发生的社会现象,最直接的经验来自对法国大革命以及欧洲群众运动的分析,所以专家们往往把它定位在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古斯塔夫·勒庞生于1841 年,1866 年在巴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由于出身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所以取得学位后他可以很潇洒地周游世界。在游历期间,他还不忘写一些人类学以及考古方面的论著,可以想象他是一个博览群书之人,虽然主要学的是针对个体的医学,但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的却是人类社会宏观的大学问,研究领域远远没有局限在他的专业上。  19 世纪的法国可以说是个“火药桶”,革命与战争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使法国乃至欧洲人的民族秉性都发生了逆转,法国的近代史无一不渗透着“大革命”的痕迹。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前,以法国为中心向欧洲蔓延,所谓启蒙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6 世纪的文艺复兴可以说是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一批艺术家们用文学艺术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尘世的幸福。在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刺激下,启蒙运动的重点转移到“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上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创始人,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与法律的思想基础;伏尔泰,政治上倡导君主立宪,主张天赋人权和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卢梭,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主权在民”,人民有革命的权利。  启蒙运动直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思想家们坚信人类的理性,认为可以依据这些理性为人类奠定道德、法律和宗教的基础。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结果却远没有思想家们设计的那样完美——他们吊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却匍匐在皇帝拿破仑的脚下;他们赶走了查理十世,扶植上台的路易·菲利普同样不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  1848 年的法国,在贫困中艰难度日的工人和学生们又一次走上巴黎街头,“二月革命”爆发了。那一年古斯塔夫·勒庞7 岁,这是个记事的年龄了,他应该清清楚楚的记得起义中的人们群情激昂地与政府军作战,他们把家里能当武器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构筑街垒,一些平时都显得猥琐的人突然间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人民胜利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了,然而起义的结果却是——一个混混因为叫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仅当上了总统,还很快又埋葬了这个共和国。这个混混就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那个所向无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的侄子,这个人一辈子就没干过什么正事儿,24 岁时他产生了继承伯父未竟事业的幻想,于是开始了他不断地蛊惑人心、煽动政变之后坐牢、流放的人生历程。这个近乎小丑似的人物却堂而皇之地以全民公决的高票当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整个欧洲为之瞠目,这等于是全民同意断送民主与共和。这个事件正是发生在古斯塔夫·勒庞的童年时代,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事件本身越荒唐就越能刺激他的反思。1870 年,勒庞在巴黎开始行医,刚开始工作就遇到法国色当战败,该年9 月4 日,巴黎人民革命,貌似庞大的第二帝国轰然倒塌,然而,这时候组建出来的政府内外都处于失控状态。从普鲁士军队围城,到“巴黎公社”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与荒诞,整整延续了半年多,直到1871 年的五月,在杀人放火之中起义被镇压。这时候勒庞已经30 岁了,他亲眼看到日后他书中所描述的情景:“激进主义者巴贝夫有个建立集体公社的构想,他要求由集体掌握国家财产,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于是,不少花草被挖,树木被砍,建筑被毁。更荒唐的是,公社社员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许可证’,持证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娶妻纳妾,不计其数的女性成为其中的受害者。”他总结道:“群体表现出来的是如此的弱智与平庸,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群体是野蛮的玩偶,是偏执、专横和保守的代名词,很容易干出恶劣的极端勾当来。”  我们不能不说勒庞的职业是个医生,这有助于他以审时度势的冷静眼光看待万花筒一般的大千世界,在纷纭杂乱的现象里寻找客观的规律。他在延续一百年的法国政治运动中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法国民族的共同性格,而这种性格又是由一种共同的心理所造成,正像独裁政府并不出于独裁者的选择,独裁者通常比民主人士更能迎合民众的短暂需求。  二、 人类暴力的痕迹  我童年时候的家是在北京的一条小巷子里,胡同名字叫“五福里”,应该是个很吉祥的名字,挨着皇城根,后面是一大片满清遗留的王府大院,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柳荫街”。街上斜对着两个大院: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府;另一个就是涛贝勒府——我曾经读初中的地方,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所在地。我有一个历史老师姓张,张老师身体不好,讲课时总是要坐在凳子上,他学识渊博,上课时根本不用课本和讲义,谈起来海阔天空,我对历史的爱好跟听他的课有关。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起他在“文革”的经历,讲到当年有个学生家里很穷,人也长得弱小,他就经常送给他一些吃的,学费和书本费也多半由他垫付。当他被揪到台上批斗时,就是这个孩子一脚踹到他的腰眼上,至今留下后遗症。在集体癫狂的状态下,人与禽兽没有了区别,也许换了一个环境这个孩子会悔恨终生,但完全恨他似乎又恨不起来,就像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不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遇见的德国人是那么彬彬有礼,干净整洁,不仅守时,而且注重规则与纪律,他们待人善良友好。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民族曾经的历史上会有伦敦大轰炸,会有奥斯维辛集中营,会有对占领区人民疯狂的屠杀。20 世纪30 年代,这些从骨子里透着温文尔雅的德国人高唱着第三帝国的国歌《德意志之歌》:“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世间万物;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将坦克、炮弹、军刀蛮横地凌驾于其他民族的头上。他们在虐待杀害犹太人时真的以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纳粹歌曲的歌词一样:“我们是党徽的军队,高举着红旗,为了德国的工人,我们铺设通向自由的道路。”这是一种集体的迷醉,正如勒庞所说:“群体没有负罪意识,群体意味着约束解除——数量就是正义。”这是一个产生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的国家,这个国家从来不缺乏理性,甚至在其他国家眼里,他们显得很刻板。正是这样一个激情远远少于法国人的国家,发起疯来比法国人更具有毁灭性,我们看看二次大战的数据做个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浩劫,战火几乎打遍世界各个角落,4/5 的人口,作战区域2200 万平方公里,因战争而死亡的军民超过1 亿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 万亿美元,这些数字都是按当时的标准计算。发动这场战争的元凶当之无愧地要算在德国人的头上,德国人自己的损失也不小,死亡和被俘人数达1360 万人,400 万平民被炸死,1400 万人无家可归。这就正如勒庞所说:“群体几乎完全受无意识动机的支配,与理性和智慧无关——群体的思维和行为与原始人非常相似。  群体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没有为此付出代价的民族少之又少,勒庞就像一个预言家,他对法国人的分析不断被其他民族所证实。  三、威尔海姆·赖希  无独有偶,同样是医学博士的奥地利人威尔海姆·赖希写了一本《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他以德国法西斯主义泛滥为主要分析对象,用弗洛伊德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另一个角度对群体现象进行解剖。如果说勒庞更多用的是社会学的分析方法,那么赖希的理论主要倾向于内在心理的原始动机。勒庞活得很长,除了写书发泄以外基本上是循规蹈矩地生活,赖希的一生则充满了戏剧色彩,他最后死在了监狱里。他发现了人类是由某种性欲的能量所支配,因此,他试图把社会革命、政治革命、心理革命与性革命结合起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患有“性高潮无能”的心理疾病,他要像耶稣一样去拯救那些苦难的心灵。也许是太超前了,无论是法西斯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坚决反对他,不管是无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都没人能接受得了他的理论。他将精神分析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改造成影响人格心理的三个层次,人类的情感需求既有对权力的饥渴又有造反的欲望,因此并不是希特勒巧舌如簧欺骗大家,而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法西斯主义的情感因子。赖希认为人类是个充满幻想的动物,越是觉得自己卑微无能,越是把自己等同于伟大民族、强权领袖或所谓国家荣誉,这种情绪会像瘟疫一样在群体中传染,非理性逐渐占据上风。赖希又一次证明了勒庞的论述:“自有文明以来,群体便处于幻觉的影响下……凡是能向他们兜售幻觉的,都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主人。”  人类的悲哀在于并不是有了勒庞和赖希这样的智者,人类就可以避免癫狂群体的破坏,就像骗子与上当的人,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古拉格群岛”,一面极权统治的镜子,我们看到的是统治者对人民从心理到肉体无所不用其极的酷刑,以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荒谬司法,外加告密与出卖盛行的社会道德的彻底沦丧。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有一本以苏联斯大林主义为主要分析对象的书出现,深刻探讨现象背后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让我们能够在盲从之中带点儿理性,迷信的时候产生怀疑,这位作者必将功德无量,我衷心地祝愿和期待。

内容概要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巅峰之作,曾被弗洛伊德评价为“当之无愧的名著”。本书出版于1895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全书一共分为三卷(群体心理的普遍特征、群体的观点和信念、不同群体的类型与其特点)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群体认知,极为精辟地剖析了群体心理特征,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in,1841-1931),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早年在巴黎学医,且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多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于1884年开始研究大众心理学,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注重研究民族特点与种族特性,尤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著称。勒庞认为“民族的精神”或“种族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种族或一种文明都有民族精神,即他们有共同的感情、利益和相似的思维方式。
  勒庞的一生著述颇丰,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多部著作。《乌合之众》于1895年出版,此书颠覆了人们对大众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虽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一上市就引发了大众心理研究热潮,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卷 群体心理的普遍特征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
  群体心理的共同特征
  群体受无意识本能支配
  群体降低个人责任感
  群体人易因情绪传染而从众
  群体人易因接受暗示而从众
  群体是自我人格消失的野蛮人
  群体是一切文明的创造者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观和道德观
  群体是感情的傀儡、刺激因素的奴隶
  群体的感情与情绪极端化
  群体冲动易变
  群体无法认知障碍
  群体漫游在无意识领地,极易接受暗示
  没有真相的历史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道德的两个极端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群体只接受简单明了的观念
  群体用形象思考,只会把表现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
  形象最能刺激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永远需要宗教与偶像
第二卷 群体的观点和信念
 第一章 群体观点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群体的观点和信念的基础
  种族因素决定群体心理特征
  传统因素构成群体心理共同特征
  时间是唯一的造物主
  政治和典章制度反映群体心理需求
  教育制造无产阶级大军
 第二章 群体信仰和观点中的直接因素
  直接刺激群体信念的五大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刺激群体想象力
  幻觉——群体需要希望和幻想
  经验是真理传播的唯一手段
  群体是毫无理性的无机物
 第三章 群体的从众与领袖的说服手法
  领袖都是偏执狂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声望
 第四章 群体的信仰和观点的变化范围
  牢固的信念
  群体意见的多变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类型与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两大群体类别
  异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的特征
  同质性群体
 第二章 犯罪群体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犯罪动机
  群体犯罪的历史
  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刑事陪审团
  陪审团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
  陪审团也是感情的奴隶
  控制陪审团先取悦群体中的灵魂人物
 第四章 选民群体
  如何说服选民群体
  用套话刺激选民想象力
  选民群体缺乏理性
  选举制度的必要性
  选举结果反映种族意识需求
 第五章 议会
  议会的基本特征
  议而不决,议会缺决断力
  议会群体受声望支配
  夸张恐惧信息、重复许诺对选民的情感支配
  议会群体易丧失自我意识
  议会制度的必要性与其弊端
结语:文明的循环
 民族与文明的诞生与繁荣
 民族与文明的殒落

章节摘录

  进入群体后,个人的明确身份与个性消失了,因为融入群体,个人沦为再也不受自己理智控制的玩偶。群体人不仅在行动上与个人平时的行为表现完全相反,思想感情也与平时完全不同。理智的个人做每一件事都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群体人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正如活动的生物本身有自己的行为目标,但构成生物的细胞,却没有行为目标一样。  进一步说,仅仅融入群体,就已经使个人在文明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孤立的个人可能很有教养,在他的独立意志存在的时候,或在他拥有正常的智力的情况下,至少是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语言行为有所约束的文明人。一旦沦为群体中的一粒有机组成分子,群体人就立即退化回到了原始人状态,行为只受无意识本能支配。表现出原始人才有的热情和慷慨,和原始人更为相似的是,群体人甘心让自己被各种言辞和形象打动—在他们孤立存在时,这些言辞和形象根本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影响。在群体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做明显背离自己利益的事,做出与自己平时习惯截然相反的举动。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砾中的一粒,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  这就把群体人拉入了文明人的黑名单。  曾经有过这样一桩案件,原告是一位未婚的女孩,一天,她应邀到被告家看马戏表演,她刚入座,被告的仆人牵着一匹马穿过大厅来到她的面前表演马术。  这匹马的屁股对着原告,把马粪拉在了她的大腿上,在场的所有人全都看到了这一幕,这些人非但没有一个想到去帮助小姑娘,反而一起哈哈大笑,原告因此羞愤欲绝,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姑娘受了极大的精神刺激,一怒之下将这些人全告上了法庭,起诉书列举了各种起诉缘由,排在最前面的一条,就是这些人良知感极低,他们麻木不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法庭在这件事上完全支持原告的看法,将所有问题都公布出来,得出了原告受害的结论,判被告赔偿5000 法郎作为原告精神损失费。  由此可见,决定群体人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原始的热情和无畏,一个理性的人身上必然缺乏这些特点,因为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是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而群体,无论哪一个群体,都更像一个原始人的乌合之众!  在中世纪时期的13 世纪和14 世纪,鼠疫肆行欧洲大陆,夺去了整个欧洲约1/3 甚至半数人的生命。鼠疫在当时无药可治,于是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超自然力量,是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罪过而施行的处分。  为了躲过鼠疫之灾,大规模的鞭笞之风开始盛行。受鞭笞者认为鞭笞自己,让身体承受其他惩罚,上帝可能会认为他们已经受够了惩罚而不再让自己感染鼠疫。鞭笞之风蔓延至整个欧洲,开始教会并未把这种赎罪的自虐当回事儿,当鞭笞风气盛行得失去控制时,教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颁布了禁止法令。不愿停止自我鞭笞的人不是被绞死就是被斩首或烧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教会竟命令一些渴望受鞭刑者到罗马城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前,由主教亲自鞭打。  鼠疫横行那段岁月里,人们急于找一些替罪羊赎罪,任何长相丑陋或行为古怪的人都会被怀疑。富人、残疾人和犹太人最容易被攻击,社会中的各种迫害接踵而至。在弗莱堡和巴塞尔城,犹太人被成群结队赶入巨大的木制建筑中活活烧死,许多犹太人流亡到德国东部和波兰,只有在那里,他们才拥有一席立身之地。  难道在这么多人之中,都找不到几个睿智理性的人,出来向民众说明一切真相吗?不错,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说的,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经被群体同化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它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心理学领域已经出版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  勒庞的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编辑推荐

  意见领袖的必读之书,驾驭群体的利器,这本书能抵百万之师!  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凭借《共产党宣言》一书就能掀动全球共产主义革命?  为什么希特勒能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跃而成为德国元首?  为何政治人物振臂一呼,大众就会鼓掌回应?  《乌合之众》将会告诉你答案!  畅销世界的百年经典巨著,被翻译成22国语言,累计销量突破1200万!  一本书能看懂政治领导人是如何利用大众的!  成为意见领袖和领导人的必读之书,适用于官场、商场、职场!  广东省委向各机关单位领导干部推荐阅读《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大师古斯塔夫·勒庞的巅峰之作,曾被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誉为 “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并得到了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社会学家墨顿的高度评价。本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解析大众心理的百年经典巨著。  古斯塔夫·勒庞在世时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令他对于大众心理与群体力量的观察格外精辟。他的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却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对于今天存在着的一些社会现象的研究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乌合之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1条)

 
 

  •   这本书写得很不错,讲述了大众心理学,大众的心理及影响因素,在与人交往,抓住他人心里有很大指导作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还有,当当的物流非常给力!特别快!
  •   和《狂热份子》一样,都是研究群体心态的经典
  •   理解各种社会行为的原理,知道个人与群体的思维模式的区别
  •   读了两章左右,以前确实对群体认识不清,读了一些后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分析理解,不过任何书本都有他发布的时代背景性质,所以看到哦时候自己对书中的哦某些东西可以自己多思考
  •   这本书 是基本的 大众心理学。据传被领导很看重这本书,读一读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   大众心理学经典
  •   大众心理研究的书籍 看着会让人专注,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
  •   见解独到,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还有很多他的书都值得看
  •   据说很好的一部书,横跨政治学心理学,但是还没看
  •   10月份买,因区域问题,没有买到,最近本地可以购买了,马上下手。是研究心理学的好书。
  •   是一本好书,对于心理学方面了解的人,很有帮助,我是以为我能看懂,结果看了,心理学相关概念不懂的情况下,我看着很生硬。
  •   可以看看!就是喜欢心理学!
  •   读完,印象深刻,对普罗大众分析入里。
  •   心理是工作和生活的必修。一天不看书,不如去喂猪。
  •   塑封,还没看。看评价说是这本翻译得最好。当当是提倡环保吗,用袋子装着裹好就送来了,不像**用的是纸箱。不过书很好,一点都没压坏,全新无压痕,这就行了。因为都是当地仓库配货。送货超快,头天晚上订的,第二天中午就送来了。
  •   我比较了七八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封面,印刷质量,翻译最好的一版。纸色微黄,字体清晰,用自豪的不同,粗体,来突出重点的内容。临睡前,读一本这样的书,是种享受。
  •   这本书是我同学强烈推荐我的。这本书语言非常直白浅显,却非常震撼!
  •   这么专业的书,真实很超值。这是一本经典的专业书籍,得到它感觉很幸运。
  •   书很便宜,翻译也不错
  •   书的内容没得说,很好,每次心情郁闷的时候看看,总能大笑。这个版本翻译得好,看着顺畅。
  •   最开始看的时候,基本上读不懂,经典就需要慢慢地读啊
  •   这是一本对于人类影响很大的书,从它的翻新出版的次数就可以看出,它的伟大,我不敢多家评论,只是一句:好看!
  •   很老的书,很经典的知识
  •   下载了《狂热分子》,看过之后感觉全世界的普通人民的劣根性大同小异;关键在于社会制度。
  •   一开始是由于老师的推荐买来看看的,但看了之后,发现这本书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   翻译的很好 很通顺 不生硬
  •   哎,喜欢研究啊!
  •   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多读几遍,终生受用。
  •   我是学 社会学的 真的很有用
  •   绝对是经典
  •   这本书上写的内容的的确确值得一看,而且到的时候包装也蛮严实的。不错。赞一个
  •   很棒的书。。。。。。。。。。。
    推荐大家好好看一看,学会看身边的人
  •   读过这本书,你就可以知道,战争中的人为何如此疯狂,为什么大学教授大学生也参加***之类的邪教组织了
  •   家里那口子点名要买的书,这家伙甚少看书,能主动要求,看来这本书口碑不错。
  •   老师推荐的,观点很新颖,收益挺多的
  •   有关于政治的 人际的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豆瓣读书评分很高、男朋友很喜欢拿走去看了、
  •   正在看,增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自己很有收获。
  •   看过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纸质的书,装订还算不错。
  •   书很好 非常满意
  •   刚到手还没看,看推荐不错
  •   在国庆节喧闹的人群里挤出来之后,再来看这本书,很有意义
  •   老早就听老师说到了,一直没有空阅读,现在终于可以拜读一下了!
  •   有点小众的书籍,装饰书架用。。。
  •   感觉还不错,但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   帮朋友买的,还是不错的
  •   挺喜欢的,很有意思。
  •   印刷整洁干净,装帧精美,内容详实尊重原著。不可多得的精品啊
  •   还未开启,仍需努力……
  •   内容很好~感觉受益良多~
  •   有种愤青的感觉
  •   还没来得及读,看介绍还不错
  •   很久以前就想看了,真的不错
  •   就是字体偏小。其他的还好,送货快、态度好!!!!!!
  •   读完可以让人有很多的思考
  •   包装不错~ 内容还没看
    不便于妄加评论
  •   桥警服
  •   发货速度快,头天下单,第二天还没有起来货就到了
  •   雖說網上瘋傳馮克利的那個版本很好~~至少比戴光年的好。。。
    但是我一向來還是喜歡看商務印書館的書~~
    因為質量有保障啊~~我們多少經典的西方譯著都是它翻譯的~~
    看了這本書三分之一了~~感覺很不錯~~
  •   帮朋友买的,没有读过。
  •   大众心理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好书,但需仔细揣摩
  •   政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名著,历史学者也应深究,拿来分析革命运动与社会问题是可以的。但译者水平要提高啊
  •   乌合之众,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记得当时看第一次的时候,就忍不住看第二次,后来我们外国文学史老师也介绍我们看,就有看多了一次。里面揭示了很多影响别人观念,统领别人的一些法则和方法,觉得蛮实用的。
  •   大众心理研究,跟狂热分子差不多。
  •   书很不错,揭示了很多现象,也有一定阐述,书中却没有揭示原因。感觉序言写的不错。
    再就是这同一本书在当当就有好几种。这个版还装订还可以!
  •   不知译的如何?冯克利翻译的很多人推介,但也有可商榷之处
  •   正在看,感觉翻译得还不错
  •   书还没仔细看,不过送货的让我很气愤。
  •   不错的书,值得一看,封面很带感,包装也不错。
  •   济南用了三天,是否还能再快点
  •   还没看。。。排队中
  •   找了好久,买到这个版本非常满意
  •   不错,印刷,纸质很好!
  •   从内到外都还不错……
  •   缺乏理性的人群太可怕了
  •   不错,很喜欢,下次再来。
  •   内容不错,呵呵,实用。
  •   这本可以,另一本裸体,在办公室清洁了半天,要不是送货员冒寒送货,就拒收了。
  •   但还没有看
  •   作者太过主观了 有些人做事情是结合社会和自己情况的 作者一概把别人定义为又蠢又顿 此书可有可无
  •   这是一本搞研究的人看的,反正我不太合味,理论学术味浓
  •   不过呢,如果我事先看过pdf的话是不会买本实体书回来收藏的
  •   还么看就被朋友拿走了,一直没还,唉
  •   这本书不能算是一本学术方面的著作。作者论述问题的条理性不是很好,理解起来不是很顺畅;另外作者的论据似乎不是很充分。不能将本书作为一本研究特殊情况下大众的从众心理的理论书,只能将它作为一本讲述研究特殊情况下大众的从众心理的通俗读物。
  •   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混乱,不知是翻译之缘故还是原本就是如此,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精彩,颇有坏了伤了商务印书馆的名声的感觉!
  •   和其它版本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内容删减很多,翻译也有很大的出入。。。
  •   喜欢心理分析的人看看
  •   经典的心理
  •   翻译还行吧
  •   值得一读的心理学著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