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作者:桑妮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孟小冬 陆小曼 阮玲玉 胡蝶 周旋 张爱玲 林桂生 唐瑛 陈燕燕
  宋美龄 小凤仙 王人美 赵四小姐 胡萍 林徽因 姚玉兰 董竹君
  福芝芳 赛金花 王人美 张幼仪 苏青 何香凝 潘玉良
  
  那些奇异璀璨的女子,那些湮没已久的传奇
  她们结着丁香般的幽怨,她们长得漂亮也活得丰盛
  
  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
  (写尽民国奇女子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简介

  桑妮
  生于一九八零年二月二日,本名张广慧,有着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热爱文字,热爱摄影,热爱电影。曾为杂志编辑,现从事出版。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一个人徒步在拉萨游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孟小冬 为谁风露立中宵
第二章 陆小曼 从此无心爱良夜
第三章 阮玲玉 便纵有千种风情
第四章 胡蝶 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五章 周旋 美人不用敛蛾眉
第六章 张爱玲 人间无物似情浓
第七章 林桂生 醒时空对烛花红
第八章 唐 瑛 惜花人去花无主
第九章 陈燕燕 昨夜星辰昨夜风
第十章 宋美龄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十一章 小凤仙 高山流水识知音
第十二章 王人美 梨花欲谢恐难禁
第十三章 赵四小姐 人间自是有情痴
第十四章 胡萍 繁花落尽皆成梦
第十五章 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
第十六章 姚玉兰 人生只似风前絮
第十七章 董竹君 风絮飘残已化萍
第十八章 福芝芳 芳心总是伴忠魂
第十九章 赛金花 红颜未老恩先断
第二十章 王映霞 生怕情多累美人
第二十一章 张幼仪 独客单衾谁念我
第二十二章 苏青 一抹春痕梦里收
第二十三章 何香凝 人间梅花暗自香
第二十四章 潘玉良 质本洁来还洁去

章节摘录

第一章孟小冬—为谁风露立中宵梨园应是女中贤,余派声腔亦可传。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张伯驹人都说,写梅兰芳可以略去孟小冬,但写孟小冬则不能不提梅兰芳;同样,杜月笙传可以没有孟小冬,但孟小冬传里则绕不开杜月笙。一生傲岸的她,在两个男人的光环背后,走出的却是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起她是一个感性的人。1925年,14岁便大红大紫的她毅然为了事业放弃爱情,离开了日后上海黑帮的大佬杜月笙,奔向梨园的“天堂” —北京;后来,正值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又愤然离开北京,甩开“梅孟之恋”的“戏中戏”,回到已经是杜月笙只手遮天的上海,开始了深居简出的隐匿生活。她的一生足够被称之为传奇。在杜月笙 60岁寿辰之时,已经 40多岁的她以一曲《搜孤救孤》再次轰动了上海滩,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偶像”。这个经历了人间无数苦难的“天下第一老生”,始终傲然立于尘世间。然世事弄人,直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杜月笙避难香港的她,却始终是一个妾的身份!19世纪初,在上海老城厢古城墙旁,当时住在附近的艺人每天早晨在此吊嗓子,其间有一个 5岁的小女孩,她的嗓音略带一些稚嫩,但在她的姑父看来,不久的将来她肯定是一个响当当的“角”。她是梨园世家出生,每天在戏曲中熏陶,除练就了傲人的“金嗓子”,还练就了一副铮铮傲骨!在之后的人生岁月里,她始终是戏台上的“皇”,直至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也依然带着震耳欲聋的“回音”。她亦是一个傲岸的人。面对梅府“枪案”,她没有像梅先生那样抱头鼠窜;面对福芝芳的排挤和梅先生的软弱,她甩下了一句:“我孟小冬要嫁人,也嫁一个一跺脚四城乱颤的‘主’。”毅然离开;面对年华老去的昔日上海“皇帝”杜月笙,她却露出了温柔的一面,在杜大亨辞世前的两年,她散尽了积攒了一生的柔情……20世纪 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委托著名小生姜妙香捎话,请她回大陆,但是她始终没有回来。以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关系来说,若是她当时回到大陆,恐怕也过不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关。虽然说,她是京剧界最著名的客死他乡的艺人,结局有些悲凉,但还是安详的。壹 人面桃花1947年 8月,上海滩大亨杜月笙 60岁寿辰,当时适逢广西、四川、苏北等地水灾,杜月笙决定组织祝寿赈灾义演,当红名角齐聚上海,孟小冬便以一曲《搜孤救孤》再次轰动了上海滩。当时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都到上海为杜月笙祝寿。祝寿当然要唱戏,何况杜月笙本就是一个票友。当时红得不得了的“冬皇”孟小冬的戏份,自然不能少。听说孟小冬要唱,外边的人都坐飞机来听。据说,票一般人买不到,早已被“内定”了。当时已有无线电收音机,于是无线电收音机在十里洋场的小摊位上开始走俏,竟然一个小摊位 1小时就卖出 20多部。所有的名角全到场来看。谢幕后观众根本不走,都想看看她的便装,结果还是杜月笙上后台好一番说劝,才谢了一次幕。然而,就是这一次的演出被梨园界称为“广陵绝唱”,从此,“冬皇”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如今的十里洋场已经盖起了高楼大厦,那昔日的辉煌仿似过眼云烟。然而,在浮华如梦的 20世纪 30年的大上海,她的确曾存在过,留下惊鸿之影。当我们回忆起那时上海滩,你可曾想起那令人魂牵梦萦的“人面桃花”呢!贰 冬皇出世1908年,一个在十里洋场卖梨的年轻人,凭着一身的胆识把梨卖进了“黄公馆”;而就在这一年,一个叫做雷玛斯的葡萄牙人在美租界乍浦路中西书院北首 112号(靠海宁路)创建了虹口活动影戏园,两年后改称为虹口大戏院;同年,一个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的年轻人,由梅小生更名为梅兰芳,从此“梅兰芳”这个名字再也没有退出戏曲舞台;在这一年,在上海滩一个靠近法租界的民国路一条弄堂中的普通楼房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孟小冬。当时的人们还不清楚,这三个人和一个戏院会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感情。孟小冬出生于 1907年农历冬月十六,因而取名叫小冬。小冬的家可谓是唱戏的世家。当时,唱戏的还被称为“下九流”的行当,然而,在“下九流”的行当里,老孟家算是很吃香的。在孟小冬家,逢年过节聊得最多的,就是祖父孟七了,孟七可以算是整个梨园界的老前辈,让他一炮而红的是他曾经在英王陈玉成办的科班里教过戏,这可是“下九流”里上了“厅堂”的大事,这也成了老孟家族的荣耀。就是在这样的荣耀下,孟小冬从 5岁开始就随着父亲孟鸿群,每天早晨吊嗓子。然而,当时女人在戏班子里是吃不开的,所以孟小冬并没有受到家族的严训,也就是没有把她当重点培养对象。看着孟小冬一天天地成长,一个好苗子就要被淹没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传统之中的时候,她的姑父站了出来,成为她的启蒙老师。既然要打破这种制度,就必须管教出一个“可以影响时代的人”,所以,姑父仇月祥对她管教非常严,艺术上稍有差错就会责打。一个日后成为“冬皇”的女孩子的童年,就是在不断地责打中慢慢地成长着,一直到她 14岁那年。现在已无法考证,是经过怎样的周折,她的姑父抵住无数亲人和社会的反对,把孟小冬推上了虹口大戏院的戏台。姑父是唱老生的,所以孟小冬也同样唱老生,是金子无论穿上了怎样的“外衣”,她始终都会发出光芒。没几场戏,孟小冬就名声在外了,只要有她出台唱戏,场场爆满,票价也飞涨。不久,在人们心中,一个上海滩的名角便冉冉升起。所谓天才,即天生就是一个有用之才。孟小冬亦是一个天才,因她凭着自己的才艺创造了两个传奇:孟小冬的崛起,为女演员在京剧舞台上争取了应有的地位,同时也打破了“女人不唱戏”的封建传统;她先后嫁给梅兰芳和杜月笙,这是那个时代的两个代表性人物。孟小冬亦因此成为了当时茶余饭后人们私聊最多的传奇女人。叁 邂逅杜月笙当然,很多历史不可能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爱恋也不可能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样。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窥探他们那一段乱世中的爱恋。依据杜月笙的后人杜美如回忆,早年杜月笙便与孟小冬结识了。当然,依据杜月笙对京剧的狂热来推断 ,他们早年的结识也在情理之中。杜月笙喜好京剧,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有了权势他曾兼任多家票房的理事。他自己开设的恒社,也专门设有京剧组,名伶马连良、高庆奎、谭富英、叶盛兰,名票赵培鑫、赵荣琛、杨畹农等人,都是该社门徒。他的戏瘾亦很大,不光爱听爱看,他还给自己请专人教授,学会后就到票房里走票。1925年,孟小冬 17岁。这一年,她离开上海,远走北京。就是在这一年,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孟小冬远走北京?两个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一种说法是:杜月笙在 1925年就开始喜欢小冬,只是小冬当时年纪还小,而他又忙于“事业”。所以,两个人没能有过多的交集,但彼此间肯定是有爱慕之心的。另一种说法是:孟小冬很早就和杜月笙在一起了,他们的关系是高兴时在一起,不高兴时分开,虽不在一起住,却是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差不多有 20年。杜、孟的感情,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感情深厚度,都不是梅、孟可比的。世事沧桑,我们无法证明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他们很早就结识是确定的。从时间上推算,小冬 14岁就在戏台上大红大紫了,17岁时才离开上海,中间的三年时间正是杜月笙崛起的那段时间,以杜月笙的性格,追求小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那么,在小冬去北京闯荡之前的时间里,我们就把它当成一次美丽的邂逅吧!肆 戏中戏1926年,18岁的孟小冬辗转来到京剧的大本营北平。当然,这个时候的她已是小有名气,在韩家潭的几次堂会后,“天下第一老生”的名号便已经叫开。梅、孟二人那时可谓北平响当当的“角”。戏中她是台上的七尺男儿,梅则是纤纤女子。他们在不同的舞台演绎着别人的人生,本是不相干的两人,却因着戏的缘由相遇,并演绎出舞台下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那是 1926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北平政要王克敏过半百生日。王克敏是北平出了名的一个戏迷,他过生日当然要开堂会,既然开堂会必须会请“角”啊!于是,在韩家潭的一亩三分地儿,三个当时京城最大的“角”都被邀请在列:于叔岩、梅兰芳、孟小冬。一切缘分都源于戏,无论是好还是坏。就这样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在韩家潭金碧辉煌、耀花人眼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王皇同场、珠联璧合的戏,演绎的是剧中的人生,也是她和他的戏。一曲《游龙戏凤》赢得了满堂彩,尽管孟小冬扮的皇帝戴着长长的髯口,而梅兰芳扮的是活泼天真的少女模样,但是观众心里还是把他们阴阳颠倒,当成舞台下的面貌来看待:正德皇帝就是那位二九年华、楚楚动人的美丽姑娘孟小冬;而当垆卖酒的小姑娘李凤姐,还是那位怕难为情的美男子梅兰芳。因此台上梅、孟表演戏耍身段时,台下简直是开了锅,人人起哄,不断地拍手,不停地叫好。尤其是梅兰芳戏迷中的一些中坚分子,更是极其看好他俩这段假戏真做的戏缘。在他们心中,两个人就是天作之合!孟小冬不是一般女子的美,她的美是一种带有男性味道的美,阴柔、隐忍中又夹杂着豪爽之气。她是外在鲜亮、骄傲,内心柔软、坚忍的优质女子,爱上当时最春风得意的梅兰芳是理所当然的事。在孟小冬的心里,梅兰芳就是她戏里的“白马王子”。想当时,梅兰芳有着男人的青春气傲,亦梦想着占有更值得的女人。所以,经好事人撮合,很快两个人就走在一起。1927年一个风清月明之夜,洞房花烛,红罗帐中,鸾凤和鸣,鸳鸯交颈。梅、孟二人彼此间少不得山盟海誓,遂也说了些愿白头偕老、终身无悔、永不变心之类的话。婚后,两人并没有住在梅宅,而是住在了北京东单附近的内务部街。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简单注定了这段姻缘会因此而崩溃;还是简单本身就是一种疏忽。正像后来小冬在回忆中提到的那样:当初的兴之所至,只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思想冲动而已。1931年夏天,将梅兰芳养育成人的大伯母去世,小冬也头戴白花前往悼念。虽说小冬嫁给梅兰芳已经四年了,但是她还没有进过梅宅,她想趁这个机会进去看看。谁知道到了梅府却进不了梅府的门。因为她穿着孝服进了梅家的门,就算梅家的人了,所以梅兰芳那个“厉害”的福二奶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进的。就这样,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孟小冬硬生生地败在唱青衣的女子手下。想来也是,唱青衣的终比唱须生的孟小冬懂得以柔克刚。最令人心寒的是梅兰芳也不让她进去,冷冷地说道:“你回去吧!”孟小冬犹如含了个冷生生的馒头哽咽在炎热当头的北京街头,最后冷着脸离开梅家。就这样,梅兰芳的冷酷、懦弱与自私,把孟小冬的菟丝之托变成了一种可笑的奢望。现实里,孟小冬渐渐拨开舞台上的迷雾看清拥有三妻四妾为名利而奔忙的梅兰芳,与俗世的男人并没有两样。戏中与戏外毕竟是两个世界,只是最初的自己一直在镜中看花,把所有的事情都美化成戏梦而已。她和他的这一段姻缘,末了只不过是她和他舞台上千万般辉煌中一时的幻彩。终会曲终人散,空寂寞。伍 孔雀东南飞自古才子佳人都只是风月戏中的主旋律,而来不得半点真。这句半调侃、半事实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联想到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然而,世间事终难料,无人能揣测。事实上,他们的确是因为一些俗世的纷争而分开的。本该共患难,却因都是世间凡人而不可若戏中美化之人来看待,因而落得悲剧收场。其实,在第一次遇见梅兰芳的那刻,孟小冬就已知道他是有家室的人,但是固执且坚持如她,始终抱着那份少女的单纯和对自己生活的理想与梅兰芳生活在了一起,从此幻想着天长地久的生活。然而他们过的却是“最时髦”的同居生活,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孟小冬不过是梅兰芳的一个妾而已。为了避开梅家人的扰乱,他们另外在东单内务部街一条胡同里租了一个小屋子,孟小冬被梅兰芳“金屋藏娇”起来。这种事在旧社会里本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的。然而,孟小冬是一代坤伶呀!嗓宽韵厚,扮相俊美,台风潇洒,蜚声菊苑,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李志刚就是其中一个。孟小冬的戏,他竟是一场也不落下。最后,这种痴狂发展到了极致,他发现自己单恋上孟小冬。眼见孟小冬嫁给梅兰芳,知道自己的“玫瑰梦”破灭了,于是伺机报复,正所谓因爱生恨。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张汉举当了替死鬼!发生如此血案。一时谣言顿起,梅党及家人以保护梅兰芳安全起见,纷纷倒戈支持福芝芳,竭力拆散此段佳缘。梅兰芳的名字和命案绯闻纠缠在一起,这对他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障碍和危险。因此,这个俗世男子的心中也多有不满,由此对孟小冬渐生厌弃之心。尝尽人间冷暖,即使再骄傲的孟小冬也会万念俱灰。这之后的孟小冬,亦渐渐看清舞台之外的梅兰芳。人间几十遭,只叹世间事!到了 1929年,梅兰芳将赴美演出,又引出一件麻烦事:孟小冬和福芝芳到底谁跟梅兰芳访问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以梅夫人的身份亮相?当时已经怀孕的福二夫人为了能够随梅兰芳出访,毅然请医为之堕胎。事情到了这一步,简直带着血腥了。最后,梅兰芳只好两个都不带。 接着,便发生了那场吊孝风波。自以为已是梅家一员的小冬前去梅家戴孝,却被梅夫人福芝芳羞辱。在外边挣足面子,深得万千人喜爱的她怎能受如此的冷遇?而梅兰芳的附和让她更是心寒,再加上对于梅遇刺的事,还心有余悸,她决定和梅分手。当梅来到她家时,她听着门外如急雨般的敲门声,却始终不敢开门,她害怕自己的一时心软就会让痛苦延续。梅兰芳撑着伞在雨中等了一夜,才怅然离去。谁知道,这一离去,竟然就成了此生的永别。人世间的事或许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或者说是造化弄人,使得本来的双飞燕成了陌路人。本是神仙眷属的两人,也不得不劳燕分飞。待到数年后,梅兰芳重返京都时,孟小冬已视梅郎为陌路,一生再未与语半句。陆 冬皇拜师与梅郎雨夜的决绝,正是孟小冬特有的骄傲。 但是,三载情缘空成恨,怎可能不伤心欲绝?独处的她,也曾欲以绝食自绝性命,如若不是家中长辈多方劝慰,孟小冬的历史,在那一晚,就会作个了结。 换成八卦的电视剧,一定会大书特书那一个雨夜。只是红楼夜雨隔帘冷,错落开 80多年的时光,我们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唯一知道的,是 1933年 9月 5日、6日、7日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天天连登《孟小冬紧要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她的骄傲,在于那八个字:“名定兼祧,尽人皆知。”梅兰芳虽是自己准备托付一生的夫君,但梅府吊孝的那一场事件,却教她看了个真切,原来他也只不过是个俗世男子,在她被福芝芳挤兑之时,他能做的,只是叫她退让。只是,纵是一代名伶,仍然是女人,经此打击,也是痛不欲生,一度在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所幸,前方还有余叔岩在等待接引她。余叔岩是民国初年京剧界惊才绝艳的人物。关于余叔岩的故事,她听得一直很多。评论大抵不过“恃才傲物”四字,但因确系一代宗师,数十年来,竟无一人敢言个“不”字。她心中也一直期望有日可以身列余家弟子门墙。若可,这一生,也便了无遗憾。更何况,没了情感所系的京城。戏剧,才是她唯一可以寄托的目标。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1938年 10月 21日,她在北京泰丰楼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余叔岩习惯晚上工作,因此往往到了晚上才开始给孟小冬说戏。北方冬日凛冽的冬夜,寒意逼人,呵气成霜,窗中的剪影,一个眉眼,一个手势,为务求完美总要从根底研究,终将字、腔、音三者熨帖融合,臻于化境。这样刚烈的女子,彼时忘却了“冬皇”的虚名,忘却了曾经的前尘往事,只认认真真地做一个真正的余派弟子。对于孟小冬,余叔岩可谓爱护有加,孟小冬是聪明绝伦的,天生为戏而生的女子。在自己病势日深,孟小冬亦以弟子之礼,侍奉汤药一月有余,身为师长的他感其敬师之诚,把自己演《武家坡》中薛平贵的行头赠给她继承使用,以为纪念。孟小冬在京的每次演出,他都不顾病体为她把场。 孟小冬作为余派传人最精彩的亮相是 1947年 9月,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中出演的《搜孤救孤》。此时,孟小冬的唱功炉火纯青,句句珠玉,扣人心弦,如阳春白雪,调高响逸,一时传为绝唱,盛况空前。至此,孟小冬已完全确立了中国京剧首席女老生的地位。她从未想过自创一派,甘于隐匿在余叔岩的光环之后,是她对师尊的尊敬,更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冷静选择。 只可惜,这位戏剧史上最著名的研究生的最精彩的亮相,也不过只是烟花刹那一瞬间。往后,她的荣光,完全被收拢于上海滩杜氏的石门大屋里。柒 散尽柔情邂逅过成就非凡的男人,这个女人也被留名青史。孟小冬的传奇在邂逅梅兰芳之后,还有更大的波澜再起,那就是和当时上海滩最知名的闻人杜月笙的再次相遇。只是,此时的杜月笙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人了。记得 1925年,她在共舞台演艺,他只是台下捧场的小喽啰;出将入相的门帘一打出来,府杭丝的行头,水钻的裙衩,光彩闪耀底下,他不过是衬托这光彩的那个充满爱慕的人儿。而今,他已是旧时上海滩的一个符号,大公馆、青红帮、百乐门、苏州河、上海风云无不与他有丝丝关联。 那年,被梅兰芳深深伤害的孟小冬开始以工作的关系到各地演出,那次到的是孟小冬曾经成名的上海。由此,便也促成她和杜月笙那次柔情万千的邂逅。不过,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情缘早已遗失在光影里,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所有线索都是断续的尘灰吊子,终竟无从拼凑。只能任后人随意敷衍。 然,流传下来的故事里,这个男人待她很好。之于 20世纪 30年代的上海,他更像戏文里的架子花脸,骨子里的邪气、霸气,横扫着上海滩几十年;而之于她,不过是长久以来待她最温和的一个男人。 当她与梅兰芳曲终缘尽,悲愤离婚。那时,他是腻友姚玉兰的丈夫,上海滩的闻人,不过还是为她出面,在伤痛婚姻上争一口气的可信任的朋友;最后一纸离婚的契约,是他从旁佐证;他还问她,你要仔细思量。他是这样细腻绵延的温情男子。1935年,她跟从余叔岩学艺,老派的梨园规矩众多,所谓的尊师重道,是余家上下都必须打点。当余家女儿出嫁,她送出满堂的红木家具。但是彼时她已久不演出,所花费的,无不是他无声的支持。这些细细碎碎的关爱和呵护,对于感性的孟小冬来说,不是没有感觉的。于是,在杜月笙过 60岁华诞之时,久未登台的她特意排练半年之久,来应杜月笙的邀请登台为其演出,且足足唱够了八天的压轴。她始终要好好酬答呵护她的人。他是她一生的知己,20年了,他之于她的全是情深意重,始终润物无声地爱慕着她,怜惜她的甘苦,让多年漂泊江湖的孟小冬感念于心。 于是,后面的日子,是她要酬答他的知寒知暖。入杜公馆之后,她对一切都淡而化之。她一直沉默寡言,对一切看不惯、听不得、受不了的事情都漠然置之。只反过来,细细呵护陪伴着这个别人眼里霸道,于她却柔情万千的男子。据说,在杜家她只为自己说过一句争辩的话。当他们举家迁往香港的时候,一家人在数着要多少张护照时,她淡然的声音突然飘过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杜月笙一愣,这才有了 63岁的新郎和 42岁的新娘。至此,孟小冬故事里的一个关键词 —名分,才终于有了着落。究竟还是争了。这句话,她原是说不出口的,但绕了那么些年的恩爱情愁,终归还是不甘心的。也许,此时此刻,她又想起了梅兰芳,他婉转地描了眉,敷了粉,在杜家的堂会上轻提了嗓,唱一句:“妾身未分明。”然,此时的英雄已非盛年,不过是一年逾花甲的病翁。而孟小冬是念情之人,自上海到香港,从繁华到衰败,几十年风霜雪雨,素衣侍疾,一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他是不是大亨与她无关。两人都是看尽人间春秋冷暖之人,深知最为可贵的是何物何情。就这样在对着、看着、慕着的时光里,你怜我我怜你,真正地忘情于彼此。 幸得还有知音赏韵的,虽只得一个,对于没有野心的女子来说,却已足够,但她不可能不怀念那曾经的锣鼓喧闹,彩声连连。这样一种窄仄的人生似乎本不应属于一位天才,更何况台上的她是强势的须眉。于是,杜家的客厅里,常常传出她与戏界旧友的咿咿呀呀。在旧时的杜公馆里于这靡靡之音中倾泻散尽她最后的柔情。 捌 曾经沧海“只是一切都过去了罢。”这句当年孟小冬时时挂在嘴边的话,到了最后,居然成了她唯一的安慰。57年前,在香港的一条叫做“花园道”的绿荫掩映之处,孟小冬和杜月笙便隐居在这附近。只是,居所已不是旧时上海的恢弘气势,而是那时香港最为普通的公寓。然,对于孟小冬来说,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吧。至少,总有了个名分。再无他争,只静静地于每日中陪伴那个懂她、慕她的新良人。在此,她辉煌的生命,趋于了平和,走向了暗淡。所有的哀怨,不过是看着她的新良人慢慢走向死亡。 至于那位曾经念念不忘的梅郎,在香港,也还曾一面相逢。那是 1956年打开中日邦交,受周总理委托,梅兰芳特在香港转机时,挑了个时间去看她。 前缘难了,一切却已无可说,亦无需说。心中纵有波澜万丈,面上却只能淡淡地道一声,好久不见。他不知道,她卧室里只摆放两张照片,一是恩师余叔岩,一是旧爱梅兰芳。而她亦不知道,据梅兰芳的管事姚玉芙说,孟小冬演了两场《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听了两次电台转播……当暮年的孟小冬一个人在香港独守着那份寂静,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从上海走出去的名伶了。梅孟、杜孟的故事,与她到最后也只若繁花落尽只剩纤尘了。曾经沧海,风流过往,都已成旧年烟花,灰飞烟灭,无从追忆!我们便只有在偶尔听到黑胶老唱片里那苍凉的唱腔时,才会想起那个特立独行的名伶,她曾经是一位雍容华贵的绝代佳人,然后是一名历尽辛酸的薄命女子。这,是不是一种遗憾,或者称做悲剧?第二章陆小曼—从此无心爱良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翻开尘封的上海红颜往事,我们可触摸到那个离经叛道的女子陆小曼。她是20世纪 20年代曾繁华如烟的女子,亦是被千夫所指的女子。有人说,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飘忽在多情男子身边;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徐志摩说:“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起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18岁惊艳北京上流社会的交际界;后顶着徐志摩太太的头衔红遍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在王庚的眼里,她是美艳的夫人;在徐志摩的眼中,她是一块璞玉;在翁瑞午的眼中,她是精彩绝伦的女人。1903年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她,从小就聪慧绝伦,清秀可爱;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能诗能画,能歌善舞。她生来就有捕捉男人的本事,明艳的容光、轻盈的体态和柔和的声音,总能撩人心火。渐渐地,她便被男人宠坏,有了浮躁和不安分的心,再忘不了奢华和热闹。她的一生便也被这浮躁、奢华所累,造就了自己的悲剧。她离经叛道,若一只美艳的蝶,翩飞在名流丈夫王庚、浪漫诗人徐志摩,及官宦子弟翁瑞午的身边,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为了爱情,她背叛名流丈夫,义无反顾地和离过婚的徐志摩结婚,因而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为了奢华,她无视所有,不被任何人羁绊,即使是最爱的徐志摩也不可以,不但夜夜笙歌、吸食鸦片,还和让她“红杏出墙”的翁瑞午苟且偷欢,导致徐志摩坠机身亡,酿造了历史上“最悲凉的一跃”。一失足成千古恨!她成了被千夫所指的那个寂寥未亡人,背负起“红颜祸水”的罪名。她亦是至情至性的女子。当斯人离去时,她洗尽铅华,终身素衣,再不出入欢乐场所,只做爱人心中希翼的那个知性、富有才情的女子。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外界的责备和诟骂,以徐志摩夫人的身份默默地编撰《志摩全集》;当迫于生计和爱她她却不爱的男子翁瑞午同居时,她不许他抛弃发妻,因她知道翁瑞午的妻子是旧时女子,离开翁瑞午无以生计。一切尘缘散去,一切都趋于平静。就这样带着对徐志摩无限爱意和忏悔,和那个叫翁瑞午的人暧昧寂寥地度过余生。从此,她的情感世界里不再有繁花,只留下那段短暂而又惊涛骇浪的爱情和长久的遗憾,成全了所有人的好奇,让世人有了一个意味悠长的谈资。1965年 4月 3日,她带着风情万种、媚惑媚骨,孤寂地走完自己的道路,留下了未能和徐志摩合葬的遗憾在世间。壹 眼波潋滟1931年 11月上旬,流连于上海十里洋场的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在北京教书的徐志摩回家。不料,回到家中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一见面就争吵了起来。当时的陆小曼不仅大肆和名流戏子纠缠厮混在一起,还吸食鸦片。这让爱她的徐志摩心痛又心伤。没想到,第二天,欲耐心劝说陆小曼的徐志摩看到的是更让他难堪和气恼的一幕:陆小曼不仅当着他的面让和她有“绯闻”的翁瑞午给她按摩,末了,还和翁瑞午没事人似的躺在烟榻上吸食起鸦片来。其暧昧情状让徐志摩忍无可忍,于是,他和陆小曼大吵了起来。更没想到的是,陆小曼突然发起小姐脾气来,毫无预兆地抓起烟灯就往徐志摩身上砸。徐志摩本能地躲了一下,虽没有砸中他的脑袋,却贴着额角打掉了他的眼镜,眼镜片碎了一地。望着满地的碎片,想想连日来的奔波,再看看在鸦片的迷幻世界里沉醉的陆小曼,心灰意冷的徐志摩抓起件破了洞的衣服,提着平时出门用的行李箱,摔门离开。时逢林徽因 19日在北京有一场演讲,他连夜赶到南京,欲搭乘张学良返京的飞机去听林徽因的演讲。但张学良的飞机因事改期,于是,他搭上了一架邮政机飞赴北京。悲剧就此发生。飞机飞到济南附近的党家庄时,遇到漫天大雾,误触山头,机毁人亡,徐志摩手脚烧成焦炭,死状极惨。一代风流才子就此陨落,带着他的才情、他的浪漫;带着陆小曼的爱情、陆小曼的悔恨,永远地离开了。后来的陆小曼,把俗世的繁华都变成一纸的寂寞,在人们的非议和指责中,从此不施粉黛,不穿华服,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徐志摩的文集,努力做徐志摩心底曾希翼的那个知性、富有才情的女子。只是,不知道,远在天国那方的徐志摩可曾看到,抑或是否还能记起那个眼波潋滟的女子,曾怎样地撩拨过他的心海。贰 绝代才女在 20世纪 20年代的北京交际圈里,活跃着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传闻中的她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明艳的容光、轻盈的体态、柔和的声音和出众的才情,都让见过她的人为之惊艳,叹为观止。她就是名门陆家的女儿—陆小曼。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1903年 9月生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据说这天恰巧是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生日,而她恰又生得眉清目秀,肌白肤嫩,于是家里人又戏称她为“小观音”。父亲陆定,上海人,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留学期间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他是国民党员,也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母亲吴曼华,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当时少有的知书达理的女子,她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还善画工笔画。所以,陆小曼从小就被熏陶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先后共生育 9个子女,都不幸夭折,只有排行第五的陆小曼幸存下来。因此,他们对陆小曼宠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教育也尤为精心。9岁,陆小曼随父到北京,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读书,13岁转入法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学习法文、舞蹈、绘画、钢琴、礼仪等。后来,其父还聘请英籍女教师在家中为她补习英文。到了十五六岁时,陆小曼已精通英、法两国文字。良好的天赋加上后天父母精心的栽培,使得出落得亭亭玉立的陆小曼,才华洋溢无人能比拟。所以,待 18岁时,出入北京社交界的陆小曼,一出现便惊艳了整个上流社会。

编辑推荐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编辑推荐:1.民国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当中非常特别的一段,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一已。2.内容充实精彩,文笔清新脱俗。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张充和、孙多慈、朱梅馥、孟小冬、关紫兰等二十四位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作者充满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在细腻而感性的叙述中,不乏独特的理性思考。3.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才女如:林徽因、唐瑛、张爱玲、潘玉良、苏青等。明星如:蝴蝶、周璇、孟小冬、王映霞、王人美、小凤仙、赛金花、阮玲玉等。名媛如:陆小曼、赵一荻、宋氏姐妹、唐瑛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女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民国女子这一本书,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民国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当中非常特殊的一段,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张爱玲、孟小冬、阮玲玉、小凤仙、宋美龄等24位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作者充满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在细腻而感性的叙述中,不乏独特的理性思考。

  •   收到桑妮的新作——《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封面是淡灰色背景上一簇簇灰蓝的盛放的山茶花,她们安静淡雅,似乎盛开在历史的月光下。想来,那个年代的故事也是这样,多少激情与挣扎,多少爱恋与忧郁,现在都安静了,只留下一段段传说,让人于月光中对酒回味。
    站在历史的此端回头张望,民国原来是盛产传奇的时代,而谱写传奇的,正是俗世男女。那是一个烽烟四起、血与火交织的年代,也是凡人爱恨别离、情与欲张扬的年代。这时代如果有背景,那背景也是橙红色的。但这般浓艳的背景上,有24位特出的女子,居然还能这般鲜明地凸显出来,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独一无二的聪慧,给时代涂上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笔浓墨重彩。
    孟小冬、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林徽因……这些女子,或坚韧刚烈,或浪漫多情,或美艳动人,或特立独行……共同之处在于,她们都有着无法抹杀亦不能掩藏的夺目才华。孟小冬秀口一吐,梨园中人全为之癫狂,“冬皇”美誉岂是浪得虚名;陆小曼善于交际,有她之处,举座如沐春风,何况她原写得一手好文,画得一笔好画,正堪配诗情横溢的才子徐志摩;阮玲玉美得脱俗,美得柔弱,荧幕上一亮相就惊艳全国;张爱玲的笔应该是上天直接赐给她的,一起手便比当时文人高上几个层次,《金锁记》不止是当时“文坛上最美的收获”,在当代也是罕见的文学奇葩;林徽因赋美貌、家世、才华于一身,不但诗才横溢,更是建筑学大师,家中随意的每晚聚会,竟也会成为诸多学者的精神盛宴,难怪徐志摩为之倾倒,梁思成呵护她一生,金岳霖为之终生不娶……
    这些美而慧的女子,如能有一人相伴身畔,就应用心去供奉的。可惜天使一旦踏入凡尘,还是少不了要与凡人一样去谋生,去谋爱。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旷世良缘原是春风一梦,最后反而跟杜月笙偕老;陆小曼拼尽全力与王赓离婚嫁给徐志摩,最终却守着庸碌男子翁瑞午度过余生;阮玲玉三度遇人不淑,竟落得吞安眠药自杀弃世;张爱玲爱上风流才子胡兰成,原本“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后来却“从此我将只是萎谢了”;唯有感性又失理性的林徽因,离开徐志摩,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梁思成,才有美好的姻缘。书中其余女子,如胡蝶、周璇、宋美龄、小凤仙、赵四小姐、赛金花、苏青等,各有各的灿烂,却也各有各的不幸。
    难得的是,桑妮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理解和温情。她那简净而不失华美的文字,正适合拉开一段距离来讲述这些已成历史的故事;而自始至终,对笔下的人物都心存爱惜,则更需要深刻的对人性的体察与懂得。可以看出,桑妮热爱这些女子,她懂得她们的非凡之处,却也懂得她们作为凡人的优点与弱点。世人大多对陆小曼颇有诟病,以为是她的奢靡要求逼使徐志摩四处奔波,最终遇见空难去世。桑妮却懂得,人原本难以违背本性而生活,陆小曼的最坏一面,正是她最好一面的双生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不轻易下责备之语,只是清淡地向世人描述这些女子的美,这些女子的爱,这些女子的哀,以及,她们繁华落尽后的平淡或从容。
    读完,合上书,似乎真的合上了一个时代。书中的黑白照片上,这些女子还在浅笑轻颦,斯人却早已逝去,只剩一抹清冷的月光。民国时代的月亮,照不进现在的现实。愿她们都安。
  •   民国,那是一个动乱和不安的年代,民国,因为有了她们,让那个本就传奇的时代更添了一抹明亮而美丽的色彩,也添了一份不可名状的哀伤和凄美。无论是临水照花人的张爱玲,还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或者是美丽干练的第一夫人宋美龄,亦或是“天下第一老生”孟小冬,或是阮玲玉、胡蝶
    董竹君她们……她们,一直执着着用自己特有的气质和方式来诠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我敬佩她们,向往可以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人,活出自己的精神气质,但又心疼她们,毕竟一个柔弱的女子承受着太多那个时代给予的不安,同时对爱情又是那样执着到飞蛾扑火……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某爱……
  •   阮玲玉、林徽因、周璇、胡蝶、张爱玲、陆小曼、孟小冬、小凤仙……民国时期盛名飞扬上海滩的女子,她们真的有那么神秘吗?再出名的女子,本质上都是需要物质滋养和爱情滋润的平凡身。台上风光,台下要生存,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是随着大时代浮沉、还是坚决把控自己、抑或是抓住某根救命稻草?不同的个性导致不同的命运。其实,看她们,也是看自己……
  •   针对陆小曼、孟小冬、张爱玲、胡蝶、周璇、小凤仙等民国奇女子进行人生描述,故事好看,用词精彩。
  •   很精美的封面,让人很有阅读的欲望,民国女子,那些在历史的长河里,爱过恨过灿烂过的奇女子,冬皇孟小冬,张爱玲,林徽因。。。。她们的光芒不输给任何一个男子,同时,她们又比男人多了一份情,一份细腻。。。。值得女孩子们去读的一本书。。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展现了民国女子的风貌。特别喜欢张爱玲和张幼仪
  •   从同学的微博上看见了民国女子这本书。我就想民国女子究竟说的是谁的故事?今天收到书之后把孟小冬的故事读完了接着看了陆小曼的一些。我想,我也要做一个爱得轰轰烈烈的女子
  •   拿到这本书时,感觉真的很好,书的包装很精美,有一种古典的味道。
    书的封面很美,很适合“民国女子”这个主题,优雅,美丽,倔强,惹人怜惜有令人敬佩。
    那个时代总能联想很多,那时的女子融才情于一身,他们敢爱敢恨,对自己的感情认真深刻,那是一种民国的气息,是一种令现代的我们深思的回忆,封面的那几朵花,总让我看到心酸,看到心疼,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还尊有几分感性,几分勇气来面对自己。在那个特有的乱世,他们的爱情是那段历史最深的点缀,最不理性的绽放,从此,才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离我们不远去又无法触及的时代。
  •   看到封面就甚是喜爱,如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样让人着迷,而内容更是让我不忍释卷,很久都没有读到这么好的书了,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时代的传奇,她们谋生亦谋爱,她们爱生活更爱自己,不一样的结局,一样的精彩,坚强独立而又不失优雅美丽,这就是她们——民国的女子们
  •   一般很少去评价书,自己选的时候没发现过很有参考的评价,于是来写写,给下次选的人一个参考
    到手之后才发现原来封面和字典一样是硬纸板的,虽然很容易保护书,可是看的时候有点硬。
    书的内容还是很好的,毕竟包括了民国时期基本上比较出名的女子了,我是冲着赵四小姐买的,这本里面就有,其余都没找到,所以才选了这本。里面的描述用了很美的文字,注重的都是民国女子的感情纠葛,如果只想看情感这本书还是能满足的。但是要看生平经历还有成就类的这个就很欠缺了,几乎都没有。书的辞藻很华丽,过重的华丽了,比较煽情的那种,虽然我还喜欢,不过看多了有点腻味。不过华丽的辞藻也给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一些匹配度,配上符合她的诗,还是值得学习的。
  •   这本书真的很赞!一共讲了24位民国女子。其实最初是因为林徽因买的这本书,读完林徽因部分,开始看其他女子,完全被吸引,几乎是一气呵成。他们爱的真,爱的切,让人佩服。他们迫于生计,大部分是青楼女子、戏子,生活让人无奈。同时,这些出色的民国女子中的几位通过上海大佬杜月笙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想买本杜月笙的传记来看看。哈哈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读完每一个故事仿佛都走进了她们的人生,民国的传奇女子,谋生亦谋爱!
  •   民国时期那些声名在外的女子,每一个都玲珑剔透,每一个都是为爱而生,在乱世之中始终坚持自己对爱的追求。每一篇读来都让人辛酸感叹
  •   那些民国年间传奇的女子,她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她们的传奇人生始终感动着人们
  •   桑尼的文字感是我喜欢的笔法,并且我想说这是一本我可以读的进去的书籍。民国时代一个密集了人与事的时代,但是在桑尼的文字里,帮助我们用隽永的方式清楚地感知那些凡尘女子谋生亦谋爱的超凡故事。
  •   很好的一本书。二十四位女子,二十四段往事,展现不一样的民国。
  •   一个个民国女子,一段段爱恨情仇,正如那个时代一样,她们的故事亦是传奇
  •   24名民国女子的一生,文字优美,真是应了那句话“她们谋生亦谋爱”
  •   女子,就是好。民国女子谋生亦谋爱,叹智慧感柔情!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   首先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很淡雅,适合衬托女子的柔美。书中向我们介绍了那个年代优秀的女性,向我们讲述了那个距现在还不算遥远的时代发生的故事。其实在自己心目中,最羡慕的时代就是民国。在那种开放式的背景下,女子不仅仅可以丰富眼界,在西洋文化的熏陶下做自己,还依旧遵循着传统东方教化,温文尔雅,不骄不躁,及时不是个美人,但是那种气质不会隐藏本身的自信。阅读她们各自的人生,感受各自的生活轨迹。虽然不并不是完美的结局,令人可惜,但是她们人活出了各自的精彩。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可以当做个人人生简介来看。
  •   很喜欢民国那些传奇女子的故事,不得不感叹,那些女子的智慧,只可惜生不逢时,但就是那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她们的绚烂人生。。。
  •   这本书记载了民国时期的女子。正确来说应该是奇女子。虽然大多数都是在爱情上受过不少挫折。但是她们以她们独特的能力跟毅力成功的成为那个时代璀璨的明珠。不管结局如何,她们都是永存的。
  •   封面很漂亮,整书质量很好。每个人的故事虽简洁但清晰描述出这20名民国时代风魔一时的女子的生平,对没有了解过她们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值得一看。
  •   很喜欢民国时期的女子,她们敢爱敢恨,美貌与智慧并存。
  •   都是民国时候出色的女子,过着精彩的生活,总还是得碰见那命里逃不过的劫数。或者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多少完满,只是有的人永远不说自己的不幸
  •   很好看的书,写了很多民国时期的传奇女子的传奇一生,也可以当写作素材用。当然书籍的本身也十分好看
  •   那天看着同事看了一本《民国女子》叶细细的,因为对历史情有独钟,就像买来看,结果发现了这本,就买了它,现在,觉得很值,没有对前者的贬低,只是对这本书来说故事的女主角都那么美,那么伤,那么悲,美的是人,伤的是情,悲的是命,文笔优雅,让我在细细品味中,独饮一杯清茶,袅绕的茶香,思绪飘散在民国年华。
  •   他们都是传奇的女子,在乱世中他们谋生亦谋爱
  •   书的装帧很精美,封面是浅蓝色的碎花。内容很丰富,几乎涵盖了民国时期有名的女子,作者的语言也很精美,是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   这本书到手后感觉还是超出期望值的。
    包装印刷排版都不错。作者文笔也不错,对喜欢了解民国那些优秀女子的人来说,可以闲来翻翻。
  •   对民国女子描述的一个缩影,可以看看,了解那时候的人、事、无奈与命运反抗的精神
  •   每一个民国女子都有自己的故事,相同的是,她们都为爱而活。。无论如何,一切都归于平淡了。
  •   实在是一本好书 一直对民国有种特殊情怀 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是我所倾慕的 看看她们的故事 了解那个时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   买了两本民国女子,两个人写的,还是很爱
  •   讲民国时代的奇女子不平凡的人生,可以初步先简单的认识她们,看每一个奇女子的或短暂的一生,很有感触
  •   内文收录的旧照片都很经典,有许多我之前没有见过的老照片,作者将每一个民国女子的神韵把握得不错有一种迷失在尘埃中的朦胧之美
  •   对民国很感兴趣,买了这本书看到那个时代那些极富个性的女子或传奇或挣扎的一生,看着看着似乎也能感受到她们对爱情对事业的坚忍,很喜欢这本书
  •   我在当当买了很多书,收到《民国女子》时的心情,是最激动的。文笔很符合这类书的调调,也符合我的口味,读起来很享受。
  •   一个个奇女子,一份份美好却沉重的爱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四小姐,等了张学良将军三十多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还有多么深的爱恋,佩服,感动!
  •   民国时期是混乱的,但这些女子却活出了自己的条理。
  •   写了很多民国时女子的经历,很详细,不错,很适合有点小思绪的女生看哦!
  •   好书!我们要了解她们不要忘记她们,这是一段历史——民国女子。
  •   整本书书写了民国女子的风韵犹存,笔调奢华,这些女子的人生纷繁复杂,也更具戏剧性。不过多了,也就平乏无味了
  •   喜欢民国的女子,所以买来读,与事实比较相各个地方。文笔也很好。值得收藏!
  •   在容易散漫和怠惰的寒假,品读着民国时的跌宕起伏,女子亦是半边天,不断催促自己~向上吧,少年!
  •   包装很好,一直都很想买这本书!24个民国女子,24段情!
  •   讲述民国时期女子的一生值得看一看~
  •   民国时期有很多奇女子,非常具有时代性
  •   对民国时期女子感兴趣者可以读一读
  •   推荐给同事,同事看了以后说还要买两本送人。民国女子,那些精致的生活,那些多情的女子,让人看到那时精神的贵族
  •   送给我同学的生日礼物,她很喜欢。我也很喜欢里面的文字,民国的女子。
  •   十里洋场,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在这本书里活灵活现,同时我也了解到,民国的女子比我所了解的有范儿多了
  •   民国女子的故事 值得一看
  •   讲述民国女子的故事!!很简介,
  •   喜欢这样的民国女子的故事
  •   内容很详细,将民国女子的一生都用淡墨描绘出来了。
  •   作者文笔很好,但是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用错词的情况,还有,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两三次“十里洋场”、“然”、“想”等,若是把这些篇章拿出来一篇一篇发表定会比现在的重复来得好~不过总的来说,很喜欢作者的笔尖生花,很是唯美,语句有点重复但是每个人的人生总各有曲折,况且那时候的知名女子多于上海北平的吧,所以表示理解~PS:很喜欢这个封面,纸张也很好哦,嘻嘻,就快看完了,继续享受中!
  •   书的封皮是硬纸板的,典雅朴素,素净安然&;hellip;正如民国女子,素雅,有内涵。
  •   了解民国女子生活处境的好书
  •   对于民国的东西总有怀旧的欢喜,民国女子-最后的繁华盛开
  •   喜欢民国女子,那知性美,这本书概述了这些女人当的一生
  •   民国女子,真的不错 喜欢,很好
  •   喜欢这本书,里面讲述了民国风云女子的生平,很好看,自己看的爱不释手。
  •   了解民国女子的一部好书!
  •   刚看完一篇,很喜欢民国时代,尤其喜欢那时的女子。才华横溢,语笑嫣然,是闺秀,是巾帼,有种别样的魅力~
  •   民国女子
  •   除了感叹就是心疼,这些民国的女子们,怎么就那么苦命呢?
  •   本来就对于民国的历史感兴趣
    对于这些奇女子的一生更是感兴趣
    书很有质感
    喜欢前面的配图
    就是有点担心会掉页
  •   民国女子的命运。
  •   以前读了一本 闫红的 她们谋生亦谋爱,,,很喜欢,,,所以看到这个时就买来了看那些岁月女子的悲欢,感悟生命,创造生命的意义,品味生活与人生,,,,很好看,很喜欢,买来收藏,,,,
  •   很不错的一本书。让我们了解了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她们的成功并不是靠美貌或者一技之长,而是不同于一般女儿的思维,所以才让人念念不忘。
  •   她们谋生亦谋爱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   书很好,包装很特别,越看越喜欢,也很厚,前面还有那些女子的图片。董竹君真的好美~~
  •   不多说,喜欢这类书,内文里从图到文字都很精美,配得上书里这些谋生亦谋爱的女子。
  •   书中讲到女子不知谋生,亦谋爱,挺感人
  •   那乱世之中的女子,绝代芳华感动后世之人。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   本来民国时期就很多才女,也很多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还有那些神秘的电影明星,算得上杰出女性辈出的一个时期,这本书算是讲的还蛮全的。因为也是一本类似的扫盲级的书,你可以买来看,对哪几个感兴趣,进而买她们的个人自传。
    书的封面不错哦,喜欢收藏的人可以收藏的~
  •   作者文字平实正如这些女子的身世内心。
    封面很漂亮唯美,书签也一样,给人宁静安详的感觉
  •   这本书从包装图片文字都给人感觉很精致,点点文字,诉说那些传奇女子的人生
  •   女子,无论谋生还是谋爱,都是要靠自己的
  •   每一位女子都有自身不同的经历,但是每一个人的结果却大致相同,不能说是男子的绝情,只能说是女子的痴。
  •   很不错 看完了解很多 是一群敢爱敢恨的真女子
  •   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了 缠绵的文字 错综复杂的人生 把书里的女子不堪的幸福描得淋淋尽致 偶尔有几个错别字 但我认为不影响我看书的心情
  •   很好看的。突然就很钦佩那些女子。她们传奇的人生。真是吸引眼球。真的很不错。
  •   总是会向往那个动乱不堪却又充满自由与浪漫的时代 做一个温柔的女子 爱上一个风度翩翩或者戎马一生的他 纵不能相濡以沫 也可以相忘于江湖
  •   姑且不论书中所述事件是否真实,但这本书的作者文笔很好,的确再现了那些年那些女子那些事,让人感触颇多,美的享受。
  •   看了很久了 终于决定买了
    有些女子哪怕在历史中沉沉浮浮
    总是值得我们品读和学习
  •   闺蜜说很好看,很多奇女子,故事也很真实不矫揉造作。封面包装也很漂亮,一看就让很爱不释手呀。
  •   在这个生不起、住不起、吃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爱不起的年代,女人一恋爱就要房子、车子、票子,自己水平不高要求别人却不是一般的高。看看那个年代的女子,他们的生存、爱恋无不是以出众的才华为积淀的。
  •   奇女子们的 那些爱与恨 洗净铅华后的平淡
  •   那些美丽的女子,唉........真应了那句歌词“女人如花,花似梦.......”
  •   美丽女子不同的情怀。不同的命运让读者遐想那个连篇。
  •   这些女子都是传奇,她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   看到许多传奇女子的故事,虽然大部分不是原本的样子,留下的迹象也少得可怜,但从一点可窥全身,读读品味一下还是很不错的
  •   自古红颜多薄命,旧上海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面一群光鲜女子的平凡感情,波折重重,让人怜惜。
  •   了解了诸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女子们的一生,让我亦深有感悟。。。
  •   装订很别致,特别是里面的小书签很不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很喜欢。
  •   很好看 但是内容都是讲情爱之类的 难道女子只能为情所困 为情服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