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学

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作者:谷春德 编  

内容概要

在新旧世纪交替和转折的重要时刻,撰写一本《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学》著作,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预测和展望21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和认识,早在1997年我们就开始着手编写这本书,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将这本书编写出来,奉献给读者了。
近代中国法学始于清末民初,到民国时期才最后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屹立于世界法学之林。康有为、严复、梁启超、伍廷芳、沈家本、孙中山、吴经熊、孙晓楼、杨兆龙、王宠惠、钱端升、夏勤、陈谨昆、蔡枢衡、陈顾远等人士对近代中国法学的形成和发展功不可没,实不应忘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法学必然具有的特点是,既有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的法律思想,又有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作者简介

谷春德,教授,黑龙江汤原人,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曾任法律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法律思想史和法理学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独著、合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基础教程》等。近年来,对人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著、合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人权新论》、《人权史话》、《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第一节 清朱民初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第三节 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与教材建设第四节 中国法学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 法理学第一节 中国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中国法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宪法学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法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展望第四章 行政法学第一节 中国行政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第五章 刑法学第一节 中国刑法学发展概况第二节 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中国刑法学的发展趋势第六章 民法学第一节 中国民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民法学研究概述第三节 中国民法学的发展趋势第七章 经济法学第一节 中国经济法律制度和经济法学的产生及发展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中国经济法学未来发展趋向第八章 诉讼法学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学第九章 国际法学第一节 中国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综述第三节 展望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法学附录20世纪中国法学发展历程大事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汪永龄先生为第一任校长,江庸先生为第二任校长。1930年校名改为朝阳学院后,江庸先生任院长,夏勤先生任副院长。1936年张知本先生为院长,夏勤先生仍为副院长。1939年江庸先生为院长。1941年孙晓楼先生为院长。1945年居正先生兼任院长,夏勤先生兼任副院长。1946年居正先生改任名誉院长,石志泉先生任代院长,夏勤先生仍为副院长。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派人接管了朝阳学院,同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原朝阳学院校址,成立中国政法大学,谢觉哉兼任校长,李达、左宗纶任副校长。大学设一、二、三部。1950年2月,党和政府决定,中国政法大学并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第三部学生转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学生,第二部学生转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修科学生,第一部变为中央司法干部轮训班(后成为中央政法干校)。三、大学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研讨民国时期的大学法学教育尽管有相当规模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薄弱,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的问题很多,急需研究解决。为此,30年代的时候,许多有识之才、著名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时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代理教务长的孙晓楼先生于1935年撰写并出版了《法律教育》一书,对法律教育的目的、法律基本科目、法律学校开设的课程、法律研究方法、大陆英美法律教育的比较、专任教授的重要及其应备的资格、比较法学、研究院的设立、限制学生人数与提高入学资格、法律夜校的设立、法律学院的设备、法律课程编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学》: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的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