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王子林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前言
很长时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写完《乾隆皇帝的精神境界》一书后,对紫禁城的感受才有了本质性的超越。记得有一次在雨花阁顶层上,宏伟壮丽的宫城,让我激动不已,于是才在心里问自己,紫禁城是否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之魂。有,那就是儒家文化之魂即“生”。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布局及环境是前朝后廷和靠山面水。前朝由五门三朝和文武二楼组成,这是从《周礼》那继承下来的,几乎历代的宫城都有这一套。明代三朝是奉天殿(今太和殿)、华盖殿(今中和殿)和谨身殿(今保和殿),五门是大明门(今不存)、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奉天门(今太和门),五门三朝是皇权的象征,象征统治者承袭了大统,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它,就像九鼎一样,谁也不能僭越。明代以前,前朝只注重这个特性,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到明代不一样了,奉天殿前东西两侧的文武二楼,在整个紫禁城中乃至整个北京城中起着分阴阳的重要作用,凡是属文、仁、春等建筑都位于东方,如文楼(今体仁阁)、文华殿、崇文门、景仁宫、万春亭,凡属武、义、秋等建筑都位于西方,如武楼(弘义阁)、武英殿、宣武门、遵义门、千秋亭等。《大明会典》规定入朝时文官站在太和殿东边靠近文楼的广场上,武官站在西边靠近武楼的广场上。所以文楼是阳的象征,武楼是阴的象征。这种建筑形式的背后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儒家思想。就是要求阴阳结合在一起。儒家思想认为,万物的产生是靠阴阳二者的结合,这就是天道,天是主张“生”的,故要求统治者效法天道,推行仁政,像大舜那样“乐施于人以为善”。统治者要把善普遍地施给天下,百姓才能生活下去。《尚书》认为帝王施善首先要把寿施给百姓,万民都长寿了,天下也就太平了,故古代社会只有在太平盛世时才有可能举办千叟宴。这就是统治者心中尧舜禹辉煌时代的再现。所以文武二楼提升了前朝的精神境界,使前朝有了这个魂。后廷也是如此。在明初,后廷由中轴上的乾清宫、坤宁宫和两侧的东西六宫组成,没有交泰殿。乾清宫取象乾卦,象征天、男、刚,坤宁宫取象坤卦,象征地、女、柔,所以皇帝住在乾清宫,象征阳,皇后住在坤宁宫,象征阴。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的建筑平面布局呈一坤卦卦象,也是阴的象征。乾清宫与坤宁宫、东西六宫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夫妻关系,这种关系的结果是强调二者的结合即“生”,所以也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阴是柔顺的,乾是刚健的,强调阴阳的特性,并不是要求二者的对立,而是要求二者的结合,故儒家思想认为“万物交而为泰”,只有阴阳的结合,才会春满百子池。在古人的心灵深处,多子多孙是上天所赐的最大福份,故东西六宫的四个门名百子门、千婴门、螽斯门和麟趾门,象征多子多孙,这是后宫之魂。紫禁城后面的万岁山(今景山)与前面的金水河,构成紫禁城的风水环境。风水认为“山属阴,水属阳,故山水相对”,“有龙(山)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气无以资,有水无龙(山)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有山水相配的环境,则冲气以为和,才会有生气的产生,生命才会衍行。
内容概要
《紫禁城风水》是故宫博物院王子林先生多年故宫风水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同时也是第一本研究紫禁城风水的专著。此次再版,作者对原书体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增减了部分内容,把近几年风水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融入该书中,进一步完善了紫禁城风水理论体系。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对紫禁城的龙脉、龙穴、中轴、山水融合等进行了清晰深刻的分析;就紫禁城的前朝、后庭甚至宇宙结构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更以整个北京城中轴线上的风水格局及明皇陵的风水原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同时对比中西方建筑理念和风格的不同,揭示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暗含的民族精神。
书籍目录
序紫禁城建筑之魂导言第一章 地脉厚重,王气冲天 紫禁城的龙脉第二章 阴阳交会,生气无限 紫禁城的龙穴第三章 天地中间,山川拱卫 紫禁城的中轴第四章 枕山襟水,负阴抱阳 紫禁城的山水融结第五章 阴阳合作,共辅圣君 紫禁城的前朝风水第六章 六六卦象,坤顺承乾 紫禁城的后廷风水第七章 阴阳五行,三垣星象 紫禁城的宇宙结构第八章 九重官阙,壮丽重威 北京城中轴上的建筑第九章 皇陵形胜,天然异秀 明天寿山陵的风水第十章 冠世之伟,独震乾罡 中西方建筑比较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当太阳照在表杆上的影子是一尺五寸时,表杆所在的那一点就是地中即大地的中心,这里天地相合,四时相交,风雨相会,阴阳相和。这样的地方当然是生气充沛,万物生长的理想之地。地中起源于立杆测影。可以看出,郭璞所说之穴与《周礼》所记之地中是一样的。古人测天分白天测日影和夜晚观星斗两种方法,白天是立杆测影,通过观察太阳在表杆上的投影,而确知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以定时辰、方位和四季。夜晚观察星辰的运行,则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即圭窬。《说文》解释说:“窬,穿木户也。从穴,俞声。一日空中也。”窬就是孔,在门旁穿壁为一孔,如圭形即上圆下方之状。为什么要穿一个如圭形的孔呢?因为测日影的工具是圭表,古人自然就想到了于屋内穿一如圭形的窬即孔来观测行星和月亮的运行。《礼记》有“筚门圭窬,蓬户瓮牖”的记载。《春秋左传注疏》也有“筚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的记载。通过圭窬之孔,看到的是一个倒影,《说文》记:“景,光之入煦如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的有端与于光,故库景,内也。”李志超解释说:“以太阳之类的强的面光源为背底,光源和孔之间有人蔽光,孔后的屏上在亮背景上有阴影的倒像。这倒置的阴影把原来完整的亮区挖出一个暗穴,这正是‘库’。”。库是星光通过圭窬之孔倒映在屏上的虚形之孔,圭窬即库的反切合读,二者是一个意思。而库又与窟相通,窟就是穴。
后记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风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潜在的一种心理暗示。不需要对风水作详细的解释,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几乎都知道它。可能是那个时代现代化的程度低,对古代社会自然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而且是置身于其中。那时的高楼大厦很少,也没有高速公路,很多的小城镇几乎都是从古代那继承了过来,没有作大的改变。我的老家四川营山就是如此,狭窄的巷道,青石板的街面,高低错落的青色瓦顶,古老的饭馆,流淌的清澈河水,城市边缘静卧的山脉,水口处的文峰回龙白塔,它们养育保护着住在这里的人们,几百年来人们就在这个环境里演绎着他们的故事。故事带给他们欢乐和悲伤,留给他们无尽的回忆。我现在想起来,20岁到北京上学之前,我好像是生活在古代社会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老家也在这个大潮中改变了模样。有一年我回家时,看到的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编辑推荐
《紫禁城风水》是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