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鉴定(上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紫禁城  作者:李辉柄  页数:43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瓷器的制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瓷器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青花瓷器出现以后,一直盛烧不衰,并成为江西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元、明、清三代,朝廷相继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御窑厂”,钦命朝廷官员监督、征调国内杰出的工匠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供皇室帝王后妃玩赏、享用的官窑瓷器。在这一时期民窑瓷器的生产也相应地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青花瓷器不仅继承与综合了瓷器生产的各种技艺,而且也为中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随着青花瓷器的大量生产,促进了江西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使其以瓷都之名享誉于世。同时,青花瓷器也成为中国瓷器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良品种,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因此,研究与收藏青花瓷器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景德镇在宋代尽管不是官窑的所在地,但由于它具有优越的制瓷自然环境和高超的烧瓷技术,自景德镇青花瓷器出现以后,尽管全国瓷窑还在继续进行生产,但没有一个瓷窑和瓷器品种能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相媲美。  青花瓷器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第一、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在胎上用青料画好花纹后,再罩一层透明的白釉,经过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胎坯和釉之间,釉下的青花纹饰永不褪色。

内容概要

研究青花瓷器,掌握青花瓷器的鉴定,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成为中国瓷器鉴定,特别是元、明、清瓷器鉴定的一把钥匙。本书力图以青花瓷器发展的规律为脉胳,详细地介绍青花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从鉴定学的角度出发,叙述青花瓷器的出现、发展以及青花瓷器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作者简介

李辉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祖籍湖南临澧,1933年生于湖北沙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跟随我国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研习陶瓷。调查了全国南北各地古代瓷窑遗址,对故宫博物院清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调查报告、考证、论述文章百余篇,一百多

书籍目录

上  陶瓷鉴定学与方法论  一  陶瓷鉴定学  二  陶瓷鉴定学的内涵  三  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 青花瓷器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  什么是青花瓷器  二  青花瓷器的起始年代  三  青花瓷器的发展  四  青花瓷器的外销 青花瓷器的原料与鉴定  一  青花原料及其特性  二  青花原料与青花瓷器的分期  三  青花原料与青花瓷器的年代  四  两种青料的比较及其区别 青料的呈色与青花瓷器的断代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呈色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呈色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呈色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呈色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呈色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呈色 青花瓷器的造型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造型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造型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造型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造型  七  青花瓷器的造型演变与时代特征下 青花瓷器的纹饰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纹饰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纹饰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纹饰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纹饰 青花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  一  “至正型”的提出与元青花瓷器的出土  二  明洪武青花瓷器的确立  三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界定  四  明、清带年款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款识  一  概述  二  明代青花瓷器款识的结构与布局  三  双圈栏款与双方栏款的时代  四  款识的字体与写法  五  真伪款识的辨别结语图版索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瓷器上的装饰方法及纹饰风格,也同样是我们断代重要的可靠依据。什么时代、什么窑口采用什么样的装饰方法,如刻花、印花、划花以及釉下彩绘等,又如常利用哪些纹饰进行装饰,各个时代又有哪些装饰特点。有时是一种纹饰,但各个时代也是不相同的,这些的不同也是断代时要考虑的因素。4.陶瓷科学知识有的学者称“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通过人的活动,运用原料中的化学元素与窑内烧成气氛,从一种物质——泥土转变成另一种物质——陶器。因此,陶瓷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同样的原料,如果在氧化焰中烧成与在还原焰中烧成,器物的呈色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化学元素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形成了胎、釉、彩的不同呈色与不同特征。我国陶瓷胎体中的氧化铁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一般讲,由10%下降至1%以下。因为胎釉中,铁质和氧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氧化铁存在的,在氧化气氛中,这些铁质和足够的氧结合,使其处于高价状态(三氧化二铁)。高价状态下的铁呈黄赤色,所以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陶瓷器就带褐、红色。如在还原气氛中,火焰中的氧不足时,就会把胎釉中的氧夺去一部分,就使得铁在还原时处于低价状态(氧化亚铁)。低价的铁带青色,所以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陶瓷器带青色。从科学角度上讲,青瓷就是这祥烧成的。如果胎釉中的铁含量甚少,又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就微微闪青色或白色,这就是俗称的青白瓷或白瓷了。氧化铝在胎釉中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由15%增至30%左右。氧化铝含量的增加,使坯体在较高的温度下烧成。这对于由陶发展到瓷的演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使坯体中生成较多的莫来石针状晶体,从而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使其在烧成中不变形。陶瓷烧造温度是逐渐提高的,由800度左右提高到1300度左右。由氧化气氛烧成,逐渐发展到还原气氛烧成。由于古代烧窑技术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技术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它烧造的时代。  我国陶瓷烧造与发展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南北瓷窑由于矿产贮存条件的不同,在原料上也有所差异,烧成瓷器在胎釉等特征上就不尽相同。科学工作者通过检测结果,可得出它的产地(即窑口);又如青花瓷器的原料为氧化钴,我国古代青花瓷器的原料分进口与国产的两种,分辨青花原料属哪种原料是我们鉴定青花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陶瓷鉴定学的研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一些利欲熏心者,不惜引进现代科技,仿制或伪造陶瓷,混淆视线,牟取暴利,这给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课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除了对过去传统的鉴定方法进行科学总结外,还要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检测手段,以解决当前所出现的新问题。正如中医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西医用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一样。

编辑推荐

  瓷器鉴定的具体内容有:青花瓷器的原料与鉴定,青料的呈色与青花瓷器的断代,青花瓷器的造型,青花瓷器的纹饰,青花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青花瓷器的款识,鉴定肯花瓷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空白期”青花瓷器的鉴定。正统景泰天顺三代瓷器的鉴定,以及正统书宣德款的瓷器和宣德本朝年制的瓷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仍有待研究和探讨,这将是每个研究者永不放弃的目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花瓷鉴定(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在这本书上,第一次了解到,学习瓷器鉴定,首先要懂得鉴定学,原来以为看看书,掌握一些瓷器的标准,就可以当鉴定家了。从这本书上学到了,鉴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要了解瓷器制造前后用料、器型特点,到烧制前后画工用料、烧制方法,本书较翔实的给于解读,图文并貌,很好!
  •   喜欢有帮助。
  •   刚涉及 ,了解一下
  •   首先,校对不细,书中错别字较多,其次,逻辑,提到波浪纹时,不知道作者是说波纹还是浪纹;有个别地方图片上的方向不知道说的是左还是右;再次,对元青花的纹饰描述,较好,但是明清部分的则不。
  •   内容很好,非常粗错,推荐给新入门的收藏爱好者
  •   看了好多类似著作,没有见过那么专业那么好的,图片非常接近真实!强烈推荐!!!
  •   青花瓷器的入门书。
  •   普及知识,就是价格不便宜!
  •   图片标注有多处不符,229页图260-4 将“清康熙釉里红玉壶春瓶”错标为“清康熙青花玉壶春瓶”,235页 图262-3 标注“清雍正青花天球瓶”的图片实为“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236页图262-4 一件“乾隆粉彩天球瓶”硬是被标注为青花天球瓶,再有409页图462标注“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的配图错印为“大清嘉庆年制”。
    总体来讲本书行文枯涩罗嗦,编排凌乱,错漏低级,可读性差,文采远不及《中国陶瓷史》。例证观点多属剽窃,故文中多夹杂废话以掩人耳目。
    元青花的界定在学术界存在争论,主流观点认为现存的元青花只有三百多件,但据本书作者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已经开据了1万多份元青花鉴定书。原以为他是一个敢于跟体制权威辩驳真理的学者,但从这本书里已经看出他并不具备学人认真严谨的素养,其学术观点有待商榷。
    研究瓷器还是要拜读冯先铭、耿宝昌、张浦生三位大家的作品,千万别信如今什么体制内专家的著作,那都是拿来评职称送人留名用的。另外家里有李教授开据鉴定书的元青花趁早出手 ,当传家宝保留只会遭后人耻笑。
  •   抱着怀疑的态度买这套书的,不过相信李作为故宫的研究员,拿馆藏的东西写写欣赏类的书,问题还是不大的。
  •   书还可以,内容比较专业而且丰富。
  •   书不错 开本不大 印刷还好
  •   书不错,印刷质量很好,赞一个
  •   书非常好 速度也快 喜欢
  •   印刷精美,图不少
  •   青花瓷的入门和很好的参考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