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观澜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柳坡,博溪 编著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乃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有着悠久而绵延不断的思想文化传统,又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宝贵财富。北京故宫乃明清两代皇宫。明清两朝称为紫禁城,1121年始称作故宫。北京故宫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十八年(1420)建成。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重建、增建和改建。整个故宫占地有72万平方米,建筑现存980余座,房屋8700多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11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故宫建筑布局总体为体现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依“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及“三朝”、“五门”和“前朝后寝”的古制,南北为中轴,严格对称,节奏等差既富阳刚之气,又具阴柔之美。其中太和殿是举行大典之地,为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堂。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退位,据当时对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仍暂居紫禁城后部“内廷”。前部“外朝”于1914年将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移来,成立古物陈列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室财产及处理善后事宜。1121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并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同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11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危及华北。1131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决定择其精要装箱南迁,并在南京建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检选文物、图书、档案分批运至上海、南京,最后历尽艰辛辗转四川,分储巴县、乐山、峨嵋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北平收复,部分南迁文物运回。1948年底,随国内战局发展,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及其他单位文物。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至1965年,在台北建成新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出台,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1161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1149年以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故宫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总数近百万件,成为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所藏文物来源之一为清代宫中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来源之二为中国历代文化艺术作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大宝库,展览陈列有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及历代艺术陈列,除经常轮换展出院藏文物外,故宫博物院还举办各种临时特别展览,以及将院藏文物组成各种专题到国内外展出。故宫博物院自建院开放以来,观众人数逐年增加,至1181年,年观众量超过1000万人次。故宫在清点整理藏品的基础上,即编辑、印刷院藏文物图录及图书档案资料,出版定期刊物。如《故宫周刊》、《故宫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后,北京故宫编辑出版大型图录、集册,如《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美术品》、《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等;出版刊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紫禁城》。1181年成立紫禁城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台北故宫也出版有《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书籍,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外有《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今有吾文博、新闻界同仁撰著长篇纪实((故宫观澜)),计四十章,上、中、下三篇,融会侧重、索源内涵、究其演变;将故宫巍峨建筑、历代荟萃国宝、博物院两地风雨历程娓娓道来。一卷在手,千载珍奇、百岁宫廷尽收眼底。两位作者一老一少,老当益壮与年富力强相得益彰,故他们的合作使得本书既能由浅入深又可深入浅出。相信可以给广大朋友带来读书的乐趣。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论及故宫博物院,说她“是依托故宫(紫禁城)建立的,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这一特殊地位,使故宫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光明日报》2005年1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石守谦院长2004年指出,“明年是故宫80周年的大庆,大家的感觉都是非常特殊的,两岸的心情是一样的”。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较全面系统、又有侧重地展现两岸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既是那样曲折、丰富、斑斓;又在中华文化的大层面上,显得那样和谐、辉煌、自然。故而,该书上、中、下三篇:既记述故宫代表性建筑、典章制度与重大历史事件,又索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与蕴涵;既记述故宫荟萃之文物、艺术珍品与文化遗存,又索源于文化精神与艺术发展演变历程;既记述故宫博物院诞生、国宝大迁徙的无比艰辛与现今的保护发展,又索源于思想文化根基、民族精神与和平进步愿望。全书更以《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心雕龙·序志》“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所示之意,谨定其名为《故宫观澜》。这也是“大文物观念”与理性文化思想融会的一次尝试。

书籍目录

序上篇 巍巍紫禁城  一、明清帝宫五百年    明成祖建帝都    内城与皇城    走进紫禁城    皇权的象征  二、紫禁城巍城四门    宫阙第一门    血战东华门    嘉庆遇刺玄武门  三、外朝一门三大殿    以和谐为理念    皇城至尊太和殿    保和殿上选贤才  四、太和殿顺治亲政    帝位由天而降    多事之秋甲申年    开国少年天子    行儒教入禅宗    英年早逝留谜案  五、乾清门御门听政    康熙御门听政之仪    雍正帝务实治国    乾隆帝整肃吏治  六、内廷重地乾清官    乾清宫明清两重天    “正大光明”匾背后    尊老敬老千叟宴  七、交泰殿上立铁牌    明太监干政亡国    清帝以明朝为鉴  八、坤宁宫内迎皇后    张开大网选秀女    皇帝大婚行六礼    同治与光绪大婚    紫禁城内的后妃  九、上书房皇子读书    福临幼年难读书    康熙帝严于教子    雍正为皇子立规    同治帝不爱读书    溥仪有了洋师傅  十、两大典与文渊阁    煌煌巨著《永乐大典》    乾隆修建文渊阁    《四库全书》受关注    武英殿与修书处  十一、紫禁宫积重难返    乾隆晚年种祸根    嘉庆帝难挽颓势  十二、成丰走上不归路    道光选错接班人    成丰即位临难题    外敌当前离京城    避暑山庄的岁月  十三、养心殿垂帘听政    发动政变揽朝纲    为专权清除障碍    只有劣迹无政绩    两太后功罪分明  十四、宗教理念与礼仪    清宫崇尚萨满教    尊喇嘛教为“国教”    祀典活动包罗万象    音乐卤簿仪驾    融民俗节庆同乐  十五、清宫生活面面观    穿什么怎么穿    吃什么怎么吃    女为悦己者容    唱戏听戏戏台    内宫生活琐记中篇 溯源观国宝  十六、清帝与国宝    编纂汉文经典    广罗名贤书画  十七、青铜重宝    商周青铜器与铭文    古代青铜之种类    铜镜文化照千秋    华严钟与宣德炉    青铜器传奇  十八、瓷器王国    古代名窑之分布    制瓷中心景德镇    异军突起唐三彩    稀世珍品汝窑瓷    人间瑰宝青花瓷    精美绝伦彩绘瓷    陶瓷奇葩紫砂器  十九、中国神玉    从实用转化为神器    走下神坛以玉比德    在沉浮中发展    乾隆时达到最高峰    北京、台北收藏的玉器珍品  二十、书画同源    书画表现形相异    书画艺术共相通    诗书画印为一体  二十一、江山入画    众说《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画居两岸    长卷《千里江山图》    长卷《盛世滋生图》    重金购得《夜宴图》    几经沉浮《游春图》    存世珍品《人物册》  二十二、文士丹青    皇帝中也有画家    一生清贫画墨梅    文人学士泛爱竹    历代文人喜雅聚    桃花坞内酒不醒    神秘《金山胜迹图》    外籍画家朗士宁    一岁之首画吉祥  二十三、书坛漫览    碑与帖    《兰亭序》及临摹大师    三王与“三希”    书法大家与《千字文》    大唐书法揽胜    “四大家”    清代之碑帖交流  二十四、清官图书    《天禄琳琅》之贮书    美轮美奂刻版书    清代殿本书  二十五、文房四宝    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古墨佳品犹飘香    书画之妙在宣纸    文人名士皆宝砚  二十六、精美织绣    历史悠久话丝绸    丰富多彩丝织品    丝织物印染工艺    中国的四大名绣    织绣精品彩缤纷  二十七、多彩漆器    6000年的流辉    千文万华漆珍品    高峰时期运巧思  二十八、雕刻工艺    竹刻竹雕领风雅    木雕艺术应用广    小巧精奇象牙雕    犀角雕刻的奇珍    以小见大之核雕  二十九、古物拾锦    明清宫廷家具    中国古琴圣韵    清宫钟表显风华    鼻烟壶斗珍夺贵下篇 风雨博物院  三十、祈盼国家博物馆    侵略军与“探险家”    清帝退位改共和    袁世凯复辟称帝    保皇势力又复燃    宫中文物被窃焚  三十一、溥仪痛别紫禁城    冯玉祥北京政变    驱逐溥仪出宫始末  三十二、善委会与大点查    清宫善后委员会成立    北京大学功不可没    顶着压力大点查    火灾现场人叹惜  三十三、故宫博物院诞生    严点查紧筹备    故宫博物院诞生  三十四、坎坷路上求生存    重压令下奋抗争    易培基主持博物院    石破天惊“废除案”  三十五、短暂的安定时期    专家云集三馆并进    出版繁荣鼎盛象征    完整故宫保管案  三十六、故宫文物大转移    文物南迁引争议    精心运作对国人    易培基被诬愤辞职    万箱珍宝去上海    石鼓也成沪上客  三十七、远涉重洋去英伦    筹备中国艺术展    飘洋过海去英国    中国艺术获成功    外国参展的中国古物    存沪文物转南京  三十八、为避国难大流亡    南迁文物大疏散    三路文物聚四川    漂泊10年回南京    紫禁城见证日投降  三十九、海峡两岸两“故宫”    部分文物去台湾    台北成立博物院  四十、故宫上一片蓝天    无私的文物收藏家主要参考书(篇)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永和宫曾名永安宫。康熙帝玄烨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此宫生雍正帝胤稹。乌雅氏生过3男3女,在清代后宫中罕见。康熙帝谢世时,她痛不欲生,胤稹要给她上尊号,举行盛典,她一口回绝,不久去世。道光帝的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成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和鑫常在,光绪帝的瑾妃,也先后住此宫。瑾妃表面又笨又傻,其实善于韬光养晦,慈禧死后,宣统帝尊她为太贵妃,她处处仿照慈禧,专横跋扈,1924年病死,终年51岁。钟粹宫曾名咸阳宫。咸丰帝奕宁幼时随母住在这里,后来慈安太后住此宫,并于光绪七年(1881)在该宫去世。光绪帝载湉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曾住此宫,溥仪入宫之初在此暂住,由隆裕太后照顾。景阳宫曾名长阳宫。明神宗朱翊钧的王恭妃,在这里生光宗朱常洛,后她死于此宫,清代改为图书馆。东六宫以北是北五所,有如意馆、寿药房、古薰房,以及内廷太监办公处四执库和敬事房。据说,珍妃“投井”前,就幽禁在北五所3年。北五所后面的东铁门,通往神武门。再说西路的建筑。进午门,向西穿过熙和门,为午门西侧的灯库、木库。向北跨过金水河,入武英门及武英殿,规制与东路的文华殿相似,也是一个学术场所。明代,皇帝有时在武英殿召见大臣,有时在此斋居。李白成曾在此殿称帝。康熙年间,在此开馆编书。乾隆年间,在武英殿编刊印刷书籍,称作殿本。武英殿西有尚衣监与宝蕴楼。尚衣监曾为皇子住处。宝蕴楼原名为成安宫,康熙时,囚禁过废太子允礽。后因毁于火,民国时改建,贮藏文物。南有南薰殿,藏历朝帝后、圣贤画像。武英殿北是机构庞大的内务府,总管内务府的大臣都是皇族亲贵,由皇帝任命,权势很大。内务府北边,西为慈宁花园,是慈宁宫的附属建筑;东为造办处,隶属内务府。造办处工作繁杂,掌管许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大者能建房,制作家具,小者能制作各种工艺品。造办处以北就属于内廷范围了,分西路与外西路。外西路有供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们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形成一片建筑群。住在这里的太皇太后、皇太后,若有儿孙还在执政,日子就过得充实。儿孙们差不多天天都来给老太太问安,亲王福晋、诰命夫人们,要按规定轮流来陪老太太说话。逢元旦、冬至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生日,以及给老太太上尊号、册立后妃等,慈宁宫都举行盛大典礼。公主定婚、出嫁,老太太要在慈宁宫宴请驸马(清称额驸)的母亲及有身份的女眷。清代,每年正月十六,老太太在慈宁宫宴请外藩公主、郡主,以及蒙古王公的夫人,由皇后、妃嫔及诸王、贝勒、贝子、满族一二品大员的女眷作陪。慈宁、寿康、寿安诸宫,与其他寝宫显著不同的是,这里佛堂多。但不是所有的先皇遗孀都有这样的福分。2000多年前,汉代废止了古已有之的后妃殉葬制,明代则死灰复燃。诏令建筑紫禁城的明成祖,就有16名妃嫔殉葬,为明仁宗朱高炽殉葬的有5名妃嫔,为明宣宗朱瞻基殉葬的妃嫔有10人。到朱瞻基的儿子英宗朱祁镇时,才下令废止。清初,殉葬之风再起,为顺治福临殉葬的不仅有妃嫔,还有侍卫。后来康熙帝玄烨又下令废止。多数殉葬的妃嫔,是被勒死的。康熙帝曾在慈宁宫东侧,为孝庄太皇太后建了一座寝宫,可孝庄去世后,又把这座寝宫拆运到清东陵去,于孝庄墓旁按原样建起来。寿安宫以北的英华殿,原名隆禧殿,明代供奉佛像,清代又筑碑刻石,推崇黄教(藏传佛教的一支)。英华殿西边,有御膳房、城隍庙。东边的一片院落,有雨花阁、广生楼、怡静轩、碧琳馆、延春阁、古云楼,建福宫等,占地约4万平方米。英华殿庭院后门,往东通神武门。

后记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延续一贯而从未中断。而我国丰富众多的文物与文化遗存,即是最真实可靠的见证。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则更显出“那种渗透期间的至今让人感动不已的典守国宝的精神气儿”。然而,就在我们记忆犹新的上个世纪,故宫从中国漫长帝制时代的至尊中心,变成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观览评说的博物院。这其中太多的丰富、精彩、沉重与沧桑,一直让我们数十年来的倾心与关注有赠无减。从相遇宫中遗老而满怀神秘与兴致地探听遗闻,到尽可能全面地收罗汇集关于故宫的回忆、报道、论说、研究;从对北京故宫的不断了解,延及台北故宫的逐步探寻;特别是从新世纪之初,我们有幸获得台北中国集文会总干事沈映冬教授惠赠台北故宫的有关珍贵资料后,这种倾心与关注,即转变成《故宫观澜》一书的具体构想。在撰述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试图较全面系统、又有侧重地展现两岸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既是那样曲折、丰富、斑斓;又在中华文化的大层面上,显得那样和谐、辉煌、自然。故而,该书上、中、下三篇:既记述故宫代表性建筑、典章制度与重大历史事件,又索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与蕴涵;既记述故宫荟萃之文物、艺术珍品与文化遗存,又索源于文化精神与艺术发展演变历程;既记述故宫博物院诞生、国宝大迁徙的无比艰辛与现今的保护发展,又索源于思想文化根基、民族精神与和平进步愿望。全书更以《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心雕龙·序志》“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所示之意,谨定其名为《故宫观澜》。这也是“大文物观念”与理性文化思想融会的一次尝试。在编著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现在人们紧张工作之余,亦想有几多轻松与休闲。因此,《故宫观澜》全书在力求多层面、多视角、较系统全面介绍故宫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史与事、物与人、源与流、点与面、静与动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具体章节“量体裁衣”,短些、精粹些;有全些、充实些,自成“小整体”;并通过一次次的果断删节与精选,将有些浩繁的三卷本篇幅,一步步浓缩成为在手可握的一整册。上述构想和体会,我们虽尽可能在著述过程中认同落实,可面对故宫这样无比丰富又深邃的题材,却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所幸中国社科院胡振宇先生、紫禁城出版社徐小燕编辑“雪中送炭”,在鼓励、帮助的同时,更让我们得到故宫博物院丁孟、董健丽、赵桂玲、傅红展、朱赛虹、赵丽宏、殷安妮、胡德生、林小安、梁金生、白建新等诸多专家的悉心指点;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先生也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援助。同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先生、副社长章宏伟先生,以其宽广、开放的胸襟与气度,在百忙中多次亲自过问,关心书稿的编辑出版,犹让人感动不已。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故宫观澜》的成书过程,有幸获得孔老德成先生的题辞,张岂之先生的赐序,爱新觉罗·启骧先生题写书名,让我们备感亲切、希望、信念与鼓励。而对一直关注书稿出版的沈映冬老先生、梁新云先生和其他师友,我们也必须致以由衷的谢意。

编辑推荐

《故宫观澜》为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宫观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这哪里是故宫观澜,简直就是中国文物的百科全书!一个字值!两个字真值!三个字太值了!
  •   曾买过《王刚带你游故宫》这本书,由于其中讲述的都是经过挑选的地方和事件,内容不是太齐全,看完后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买了这本《故宫观澜》。拿到这本书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急不可待地翻阅,而是有时间时静坐下来慢慢地看,看得久了,越看越有味道,像看一本历史书,像看一本故宫导游介绍,又像看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内容极其丰富、阐述详尽,看后明显有增长见识的收获感。稍感遗憾的是:1、插图全为黑白,有的看不清,有些图片的那种色彩冲击无法体现出来;2、字偏小,轮到我爸看时,一直不停地抱怨,说字小看起来眼累。不过,我仍很喜欢!
  •   故宫就去过一回,太雄伟装光了,但是仅仅自己欣赏有许多不知道的。只晓得中轴线上的建筑都不简单。通过故宫观澜,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故宫的典故与建筑讲究。
  •   拿到书,感觉到书好厚,印刷也精美,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光是讲故宫,更讲了一个历史的流程,从文化,历史,建筑,书籍,等等,甚至还有故宫文物在抗战时的故事,很丰富!
  •   有历史故事,有图片,内容很丰富,了解故宫一个较好的书籍。
  •   阅读此书,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故宫博物院.你对他的认知不再那么肤浅.
  •   刚从北京回来 读故宫的书补补历史知识 不错
  •   虽然是黑白相片,可内容的确可供“观澜”。一书在手,如听讲座。
  •   对爱好这方面的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   很厚的一本书,内容好多,够看一阵子了,推荐~
  •   发货速度挺快的。。。
  •   好书,值得推荐啊,
  •   这书很好,知识面很广。
  •   内容很好,满意
  •   黑白的图片多少有点打折扣
  •   内容很全呀,喜欢!就是纸张有点粗糙,不过不耽误阅读~(^ ^)
  •   写的太学术了
  •   内容好看又挺耐看,可惜不是彩图。
  •   书介绍的挺全面,带到讲解处同事又让给买一本呢
  •   前半段是各个宫殿的历史掌故,如现在的字画馆——武英殿,还是李自成匆匆称帝的宫殿,第二天就逃遁了。下半篇是文物掌故,标价才30,便宜得有点过分……
  •   内容翔实,分为建筑、珍宝、故宫博物院历史三大部分,就是一部故宫百科,一册在手,万事无忧。书很厚,定价也不高,物超所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