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作者:谢爱伦 页数:159 字数:162000 译者:唐茂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东北的少帅。他生于1901年,曾一度沉迷于鸦片,但戒了,曾一度赞同法西斯主义+但当它将矛头对准中国——这还多亏了日本人——他又奋力粉碎它。他仰慕过也觊觎过很多女人,然而,却独独顺服一位:他的统帅兼对手的妻子,那位美丽又魅力非凡的女人。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既强大又软弱的男人。因为性格使然,数十年来他是自己国土上的阶下囚:九十多岁时流亡到新大陆:一百多岁时,也是在皈依基督教很久之后,他客死夏威夷,并葬在那里。在中国现代史上,此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开启此人的生命之谜可以明了20世纪的中国,并有助于理解今日的中国。
作者简介
谢爱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所教授,艾森伯格东亚事务专职教席主任。著有多部有关中国现代史学术著作,并在英国、法国,中国和以色列出版,如《东方战争的起源:英国、中国、日本1937-1939年》(1976),《英国与中国1941-1947年:大英帝国的动力》(1984),《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毛泽东的继承人》(1990),《二十世纪的中国》(1998、2005),《被监押的帝国主义: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撰写一本有关中国-以色列关系的书。此外,谢教授还出版了两本历史小说:《外人之子本·哈扎尔》(Benhazar)(1990)和《昵称玛诺》(She
Used to Call him Mano)(1998)。
书籍目录
致谢
出版前言
代序
第一章 鸦片与东北政府
第二章 东北至西安:事变迭起
第三章 “兵谏”:逼蒋抗日
第四章 大和解
第五章 命运之轮流转
第六章 风雨飘摇
第七章 台湾:阶下囚和哲学家
第八章 客居夏威夷:风烛残年与撒手尘寰
参考书目精选
章节摘录
但是苏联却不肯默许他的恳求。幕后的原因有他们与东北及其统治者的不断冲突,以及张学良对法西斯令人费解的相当天真的同情。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严肃的考虑,就是斯大林对蒋介石的复杂态度。在斯大林看来,尽管作为民族资本家和大地主的代表,蒋介石坚持不懈地“剿共”,但唯有他,而不是这个或那个地方军阀,才是中国通向未来革命的漫漫征途上的国家领导人。只有具备像蒋介石这样高度的一位领导人才会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相妥协,甚至有助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创造必要条件。基于以上心态,以及张学良任东北执政者时与他们关系紧张,莫斯科在张出访欧洲时拒绝接受张的访问,在他回国后也避免与其发生直接接触。而现在,他到了陕西。 然而,莫斯科的态度也时有变化。假如张学良果真那么强大,而毛泽东及其军队和拥护者都会受他牵制,那么,或许,真该和他建立某种对话渠道?这或许会缓解中共的压力。 在与驻上海和南京的苏联人的接触中,张学良解释道,他愿与中共达成协议,理所当然要继续抗日。这显然在暗示他愿迈出委员长不愿迈的一步——对日宣战。作为交换,他希望获得莫斯科的支持,甚至或许希望莫斯科承认,唯有他才是中国的统治者。根据张学良估计,该计划能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因为他想让中国把日本拖入中国内陆,在那里给他们设下陷阱。 ……
编辑推荐
宋美龄对张学良的影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把两人的关系说成爱情是错误的:他们两人之间有一种深沉而微妙的感情。张学良被宋美龄的魅力吸引对她有一种无可言喻的爱慕。关于两人间的关系,张学良一直讳莫如深,直至70年后将它带到自己的坟墓。 发生在70多年前的“遥远的”西安事变,并没有在偏远的陕西地区湮没下去。很多人介入其中,主要是介入到它的结果之中。它撼动了东亚地区体系的基础,甚至产生了为二战前武装力量做准备的结果。 张学良的故事奇妙、独特丽又奇异,但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位即便垂垂老矣也被称之为“少帅”的人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有经过严格挑选的少数几人,有幸和他谈论过那件扭转他人生的事件。 他是一位悲剧英雄。为达目的,他采取了的损男子汉气概的行动,甘愿贬低自我,甚至成为牺牲品,于是,他由一个强权人物和拥兵自重的军阀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张学良证明,除了改变塑造历史的正统道路之外,还有另外一条道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