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李锦绣、 季羡林 昆仑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李锦绣 著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纪末”中。所谓“世纪”和“世纪末”,本来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非若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秩序井然,不可更易,而且每岁皆然,决不失信。“世纪”则不同,没有耶稣,何来“世纪”?没有“世纪”,何来“世纪末”?道理极明白易懂。然而一旦创造了出来,它就产生了影响,就有了威力。上一个“世纪末”,19世纪的“世纪末”,在西方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出现过许多怪异现象,甚至有了“世纪末病”这样的名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待辩论与争论。当前这一个“世纪末”怎样呢?我看也不例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政治方面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不令人感到吃惊。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也不平静。文化或文明的辩论或争论就很突出。平常时候,人们非不关心文化问题,只是时机似乎没到,争论不算激烈。而今一到世纪之末,人们非常敏感起来,似乎是憬然醒悟,于是东西各国的文人学士讨论文化的兴趣突然浓烈起来,写的文章和开的会议突然多了起来。许多不同的意见,如悬河泄水,滔滔不绝,五光十色,纷然杂陈。这样就形成了所谓“文化热”。在这一股难以抗御的“文化热”中,我以孤陋寡闻的“野狐”之身,虽无意随喜,却实已被卷入其中。我是一个有话不说辄如骨鲠在喉的人,在许多会议上,在许多文章中,大放厥词,多次谈到我对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以及东方文化在未来的新世纪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等等的看法。颇引起了一些不同的反响。
内容概要
《隋唐审计史略》一书,全面搜集了隋唐时期史籍文献、墓志及敦煌吐鲁番文书等资料,第一次从审计机构、审计法规、审计活动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隋唐时期审计特点,展示了隋唐审计的历史面貌及其发展演变。指出,在隋唐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审计制度呈现出复杂曲折的演变历程。这一时期,出现了具有独立性、完善性的比部审计,这在中国审计史上是空前的,而唐后期新型审计机构的萌芽与发展,直接开启了五代、宋元以降的审计制度。隋唐时期的审计,在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先进的思想,完善详明的方法,在中国审计
作者简介
李锦绣,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至北京图书馆敦煌吐鲁番资料中心工作。1993年5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9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12月调入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著有《唐代财政史稿》、《唐代制度史略论稿》、《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史研究》等。与人合著《敦煌吐鲁番经济文书导论》、《隋唐社会生活史》、《百年学案》、《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中晚唐的政治与社会》等。
书籍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东方文化集成》总序第一章 历史背景第一节 政治制度第二节 经济财政制度第二章 隋代审计第一节 隋代的审计机构第二节 隋代的审计法规与审计活动第三章 唐前期以比部为主体的审计体系第一节 中央专职审计机构:比部第二节 比部领导下的诸司及地方审计系统一、中央诸省寺监具有审计职能的官吏二、地方州县具有审计职能的官吏第三节 比部与御史台、尚书都省、户部的关系一、御史台的审计职能二、比部与御史台、尚书都省、户部的关系第四章 唐后期多元化的审计体系第一节 旧有审计机构的变化一、比部与新出现的使职二、唐后期比部郎官的差遣情况三、比部保有的审计职掌及恢复比部审计的努力四、比部审计职能弱化的原因第二节 新型审计机构的萌芽与形成一、户部、度支、盐运三司及其他使职中具有审计职能的官吏二、诸道具有审计职能的官吏构成第三节 御史台、出使郎官御史与巡院的财政财务监督职能第五章 唐代审计法规第一节 唐《律》、《令》、《格》、《式》中的审计法规简述一、唐《律》中的审计法规二、唐《令》中的审计法规三、唐《格》、《式》中的审计法规第二节 《比部格》与《比部式》第三节 《勾帐式》一、勾帐二、勾帐的复原三、《勾帐式》与唐代帐法第六章 唐代审计活动第一节 唐前期的审计活动一、对一切经济财务活动的审计二、审计一切财务收支簿帐三、勾征第二节 唐后期的审计活动一、度支、户部、盐运三司财政财务的审计二、地方审计小结隋唐审计评述一、隋唐时期审计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二、审计的特色和成就三、隋唐审计在中国审计史中的地位附录 勾检、孔目、磨勘——兼论唐代行政手段的变化一、勾检官的设置及职能二、唐后期勾检官制的变化三、从勾检到孔目四、从勾检到磨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背景北周大定元年(581年),身为皇后之父的杨坚利用辅政之权废周自立,改年号为开皇,都长安(今西安)。短暂的隋政权至此建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结束了数百年南北对峙的局面,统一了中国。由于杨坚之子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发动长期对外战争,激起农民起义,义宁二年(618年),占领长安的李渊废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唐,改元武德。唐王朝历时长久,出现了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为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期。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很快攻入长安,史称“安史之乱”。这一历时九年的叛乱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此后,唐由盛转衰,但在内乱与外患中仍维系了一百多年,于天祐四年(907年)灭亡。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政治上,使唐朝由一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变为藩镇割据的分裂国家;在经济上,黄河流域的严重战乱破坏了生产力,但淮南、江南受战乱影响小,乱后唐政府财政依靠江淮八道,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因而以之为界,唐朝历史分唐前期、唐后期两个阶段。安史之乱也是中国中古历史的转折点。从中国历史的长远历程看,唐前期的历史发展,是对魏晋南北朝及隋旧局面的总结,而唐后期及五代,则开启了赵宋以降的新局面。
后记
拙稿的提纲曾得到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步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阎守诚教授的指教。初稿完成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所长通读了全稿,厦门大学陈明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黄正建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方宝璋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家兄李前程帮助将书目和内容简介等翻译成英文。本书的出版,还得到历史研究所余太山先生的许多支持、鼓励和帮助。在此谨向这些先生表达我诚挚的谢意。拙稿的完成,和《中国审计史》编辑办公室同志的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六年前与审计署的合作,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难忘的经历,回忆一次次的会议和讨论,浓浓的暖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在此,衷心感谢审计署的罗进新、王道成、邵伯岐、宫军、胡大华、胡胜校先生和葛翠波女士。所附《勾检、孔目、磨勘——兼论唐代行政手段的变化》一文,完成于2004年初,收入黄正建主编《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一书中。
编辑推荐
《隋唐审计史略》是“东方文化集成”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全面搜集了隋唐时期史籍文献、墓志及敦煌吐鲁番文书等资料,第一次从审计机构、审计法规、审计活动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隋唐时期审计特点,展示了隋唐审计的历史面貌及其发展演变。具体内容包括唐前期以比部为主体的审计体系、唐后期多元化的审计体系、唐代审计法规、唐代审计活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