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胡绍文
内容概要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介绍糖尿病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专业著作,由多名糖尿病学专家学者共
同编撰而成,共42章。内容涵盖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分型、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诊断、治疗、患者教育和护理。专题论述了糖尿病各种急、慢性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并发
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下肢动脉硬化,以及神经、肝胆、肾脏、眼部、骨关节病变等的诊断和
治疗。对儿童期、妊娠期、老年期及围手术期糖尿病的特点和临床处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吸收
了国内外糖尿病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融入了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的理论和诊疗方法。适于
内分泌科、中医科、相关临床学科医务人员,以及糖尿病研究、临床教学人员阅读。
书籍目录
目录
第1章 我国糖尿病学发展史略
第2章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第3章 糖尿病的分型
第一节 糖尿病的分型
一、WHO1965~1985年公布的分型
方案
二、IDF1997年建议的分型方案
第二节 糖尿病各分型的特征
第三节 葡萄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葡萄糖
受损
第4章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I型糖尿病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第二节Ⅱ型糖尿病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胰岛素作用的抵抗
四、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Ⅱ型
糖尿病
第三节 特异型糖尿病
一、胰岛素(INS)基因突变性糖尿病
二、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突变性
糖尿病
三、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基因突变性
糖尿病
四、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性糖
尿病
五、线粒体(mt)基因突变性糖尿病
第5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主要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
一、多饮与多尿
二、多食
三、消瘦与体重减轻
四、其它症状
五、体征
第二节 各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一、I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二、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特异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第6章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液葡萄糖的测定
第二节 尿液检查
第三节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第四节 糖化红细胞膜蛋白测定
第五节 糖化血清蛋白(血清果糖胺)
测定
第六节 血浆胰岛素及C肽测定
第七节 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
第八节 血浆胰高血糖素(IRG)测定
第九节 血乳酸测定
第十节 血清酮体测定
第十一节 糖尿病与血小板功能
第十二节 糖尿病微循环观测
第十三节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测定
第7章 糖尿病的诊断
第一节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及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三、体格检查
第二节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WHO1985年诊断标准
二、IDF1997年建议的分型方案
第三节 糖尿病的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的确诊
二、糖尿病分型的确定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
第四节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第8章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第一节 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
作用
第二节 糖尿病教育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第四节 糖尿病的自我保健
第9章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第一节 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和原则
一、饮食治疗的意义
二、饮食治疗的目的
三、饮食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总热量与三大营养要素
一、每日总热量的估计
二、三大营养成分的比例分配
三、食物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糖尿病人食谱设计方法
一、细算法
二、粗算法
三、食品交换份法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DN)的饮食管理
一、饮食与DN的关系
二、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三、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方案
第五节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饮食管理
第六节 糖尿病人主餐外的饮食选择
一、水果
二、甜味剂
三、饮酒
第10章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第一节 运动疗法的机制、意义和副作
用
一、运动的生理效应
二、运动疗法的益处
三、运动疗法潜在的副作用
第二节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定义与制定原则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目的
三、运动量的判定
四、适当运动强度的确定
五、运动项目及时间的选择
六、运动注意事项
第11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第一节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第二节 胰岛素的治疗目标
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第四节 胰岛素产品和制剂
第五节 胰岛素治疗方案和剂型选择
第六节 胰岛素治疗的剂量和调整
第七节 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
症
第八节 胰岛素应用的技术进步
第12章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磺(酰)脲类降糖药
一、作用机制
二、种类及用法
三、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副作用
六、磺脲类药所致的低血糖症
七、磺脲类药的疗效评估
八、磺脲类药物失效
第二节 双胍类降糖药
一、作用机制
二、种类及用法
三、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副作用
六、合理应用
第三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一、作用机制及疗效
二、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用法
三、适应证
四、副作用
第四节 研制中的新型降糖药
一、胰岛素增敏剂
二、胰岛素分泌刺激剂
三、降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释放或抑制
其作用的药物
四、糖原异生抑制剂
第13章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第一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
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法则
第三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分型及辨证
论治
第四节 糖尿病的单味中药治疗
第14章 胰腺与胰岛移植
第一节 胰腺移植
一、历史回顾
二、分类和适应证
三、供体选择
四、供胰的切取与灌注
五、胰腺移植手术
六、术后处理
七、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
八、疗效与评价
第二节 胰岛移植
一、历史回顾
二、胰岛移植
三、微囊胰岛移植
第15章 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胰岛β细胞移除或破坏
二、内分泌激素的相互作用
三、饮食使β细胞负荷过重
四、神经性(脑损伤性)
五、其它物质所致的糖尿病
六、遗传性及自发性糖尿病
七、病毒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第16章 糖尿病的护理
第一节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护
理
第二节 糖尿病的基础护理
第三节 运动疗法的护理
第四节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护理
第五节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第六节 糖尿病昏迷的护理
第七节 糖尿病足的护理
第17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一节 发病机制
一、激素异常
二、代谢紊乱
第二节 病理生理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二、代谢性酸中毒
三、多脏器病变
第三节 发病诱因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二、呼吸系统症状
三、神经系统症状
四、脱水
五、循环衰竭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一、尿常规及尿生化检查
二、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七节 并发症
第八节 治疗
一、补液
二、胰岛素的应用
三、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第九节 中医辨证论治
第十节 预防
第18章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第一节 诱发因素
一、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
二、引起脱水的因素
三、肾脏病变
第二节 病理生理
一、极度高血糖的原因
二、高血钠
三、重度脱水与血浆高渗透压
四、轻度酮症或非酮症
第三节 DHNS的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
二、典型期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第六节 中医辨证
第七节 治疗
一、补液
二、胰岛素治疗
三、补钾
四、纠正酸中毒
五、治疗诱因与并发症
六、中医治疗
第八节 预防
第19章 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一、临床分类
二、诱因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六节 中医辨证论治
一、疾浊中阻
二、痰蒙清窍
三、阴脱阳亡
第七节 治疗
一、扩容、抗休克
二、氧疗、促进通气
三、补碱
四、胰岛素治疗
五、透析疗法
六、二氯乙酸(DCA)治疗
七、其它治疗
第八节 预防
第20章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
第一节 病因
一、胰岛素治疗后
二、口服降糖药后
三、其它药物治疗后
四、进食减少或吸收不良
五、运动过度
六、饮酒
七、肝源性糖尿病
八、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九、Ⅱ型糖尿病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交感嗜铬系统兴奋症群
二、神经低血糖症群
三、临床分级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一、血糖测定
二、其它检查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六节 并发症
一、脑部并发症
二、心脏并发症
三、其它并发症
第七节 中医辨证
一、心脾两虚
二、痰次凌心
三、暴脱亡阳
第八节 治疗
一、紧急治疗
二、缓解期治疗
三、中医治疗
第九节 预防
第21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一、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
二、高胰岛素血症与冠心病患病率的
关系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心肌细胞代谢障碍
二、心脏微血管病变
三、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心肌病
二、糖尿病伴发冠心病
三、糖尿病心率变异性改变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心率变异性的检查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六节 诊断
第七节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迅速控制血糖水平
三、糖尿病心脏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
的治疗
四、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22章 糖尿病与高血压
第一节 流行病学
一、I型糖尿病
二、Ⅱ型糖尿病
第二节 病理与病理生理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糖尿病肾病
二、体内钠潴留和容积增加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
四、交感神经系统
五、血管反应性
六、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性高血压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肾脏病变
二、心血管病变
三、脑血管病变
四、卧位性高血压伴立位性低血压
五、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
六、其它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第六节 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不同高血压的治疗
第23章 糖尿病与脑血管病
第一节 病理生理
一、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
二、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颈内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生化检查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脑血管病类型
二、糖尿病的诊断
第五节 并发症
一、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二、肺部感染和肺水肿
三、消化道出血
四、中枢性高热
五、癫痫
六、脑心综合征
七、尿失禁
第六节 中医辨症
第七节 治疗
一、降低颅内压
二、改善血循环
三、促进脑细胞代谢
四、增加组织细胞供氧
五、胰岛素的应用
六、其它药物治疗
七、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八、中医治疗
第八节 预防
第24章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情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理
一、动脉内膜
二、动脉中层及外膜
三、患肢组织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二、体征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诊断
一、肢体血流图
二、肢体多普勒超声显像
三、下肢核素示踪剂肌肉血流灌注
显像
四、X线检查
第六节 鉴别诊断
一、下肢周围神经病
二、腰骶神经性病变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四、骨质疏松症
五、髋、膝关节炎
六、其它疾病
第七节 中医辨证
一、痰浊证
二、血瘀证
第八节 治疗
一、饮食管理
二、积极治疗糖尿病
三、调脂药的合理应用
四、改善循环功能
五、手术治疗
第九节 预防
第25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代谢障碍
二、血管病变
三、其它
第二节 病理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周围神经病变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第四节 诊断
一、神经电生理检查
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三、胃肠钡餐透视
四、腰椎穿刺、颅脑CT、颅脑磁共振成像
(MRI)及血管成像(MRA)
第五节 鉴别诊断
一、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
鉴别
二、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鉴别
第六节 治疗
一、控制糖尿病
二、药物治疗
三、对症治疗
四、心理治疗
第七节 中医论治
第八节 预防
第26章 糖尿病与消化道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对食管的影响
一、病因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二节 糖尿病对胃功能的影响
一、病因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三节 糖尿病肠病
一、病因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五、治疗
第27章 糖尿病与肝代谢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改变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一、肝功能测定
二、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
三、胰高血糖素测定
四、血脂测定
五、肝B型超声检查
六、肝CT检查
七、肝磁共振成像(MRI)
八、肝活检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五节 中医辨证
一、痰湿阻滞
二、阴虚挟湿
三、正虚挟瘀
第六节 治疗
一、调脂治疗
二、脂肪肝的治疗
三、中医治疗
第28章 糖尿病与胆道疾病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二、病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中医辨证
第六节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二、中医治疗
第七节 预防
第29章 糖尿病肾病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代谢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二、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改变
三、蛋白的非酶糖基化
四、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与肌醇代谢
紊乱
五、遗传因素
六、高血压对DN的影响
第二节 病理
一、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三、渗出性病变
四、肾小管间质病变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分期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肾活检
二、尿蛋白测定
三、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脏体积增
大
四、其它早期诊断指标
五、肾功能检查
第五节 预防
第六节 治疗
一、控制血糖
二、降压治疗
三、低蛋白饮食
四、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五、胍类复合物
六、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第30章 糖尿病与阳痿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功能性原因
二、器质性原因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鉴别诊断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与其它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二、神经系统检查
三、夜间勃起测定
四、血管系统检查
第五节 治疗
一、控制糖尿病,纠正代谢紊乱
二、性教育疗法
三、药物治疗
四、负压吸引被动勃起法
五、手术治疗
六、中医治疗
第六节 预防与护理
第31章 糖尿病与感染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一、高血糖是感染的重要根源
二、代谢紊乱
三、血管病变
四、神经病变
五、机体防御机制的改变
六、某些酶的活性异常
七、感染对糖尿病的影响
第二节 各系统感染情况
一、呼吸系统
二、泌尿系统
三、皮肤粘膜及软组织
四、肝胆系统
五、消化系统
六、其它系统
第三节 预防及治疗
一、呼吸系统感染
二、泌尿系统感染
三、皮肤粘膜及软组织感染
四、其它系统感染
五、败血症
第32章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牙龈炎、牙周炎
二、龋齿
三、牙髓坏死、尖周炎
四、腮腺无痛性肿大
五、舌异常
六、口腔粘膜病变
七、颌面部化脓性炎症
八、牙石沉积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一、果糖胺
二、总补体
第四节 治疗
一、牙龈炎、牙周炎的治疗
二、糖尿病口腔疾病治疗原则
三、中医辨证论治
第33章 糖尿病与眼部疾病
第一节 视力、眼压及外眼部病变
第二节 糖尿病性白内障及玻璃体病
变
第三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
第四节 视网膜脂血症
第五节 眼肌病变
第六节 屈光系统的改变
第34章 糖尿病与耳聋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内耳微血管病变
二、听神经病变
三、线粒体基因突变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二、耳科检查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中医辨证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防
第35章 糖尿病与妊娠
第一节 病理生理
一、正常妊娠时的糖代谢
二、糖尿病妊娠时糖代谢特点
三、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四、糖尿病对妊娠及胎、婴儿的影响
第二节 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分类
二、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一、血糖
二、尿糖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四、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五、血浆胰岛素测定
六、其它检查
七、妊娠的监测
第五节 治疗
一、妊娠期的处理
二、分娩期的处理
三、新生儿的处理
第六节 预防
第36章 糖尿病与皮肤病变
第一节 病因病理
第二节 常见的皮肤病及其治疗
一、血管障碍所致的皮肤病
二、神经血管异常所致的皮肤病
三、代谢障碍所致的皮肤病
四、糖尿病与皮肤感染
五、降糖药物所致的皮肤反应
第37章 糖尿病足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
一、病因
二、诱发因素
三、病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发病情况
二、临床表现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 诊断
一、临床诊断
二、特殊检查
第五节 治疗
一、全身性治疗
二、局部治疗
三、手术治疗
第六节 预防及护理
第38章 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第一节 糖尿病患者术前评估及处理
一、外科术前糖尿病的诊断
二、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对糖尿病患者
代谢的影响
三、术前检查及治疗
第二节 糖尿病的术中处理
一、麻醉选择
二、血糖监测及控制
三、抗生素的应用
四、其它注意事项
第三节 糖尿病的术后管理
一、血糖控制
二、严密注意感染的发生
三、全身并发症的防治
第四节 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一、围手术期心理特征及护理原则
二、观察病情变化
三、护理措施
第39章 糖尿病与骨关节病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骨骼检查
一、骨骼X线片
二、骨骼CT、螺旋CT及MRI检查
三、骨密度测定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
一、饮食控制
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三、胰岛素治疗
四、手术前后的降糖治疗
五、补充维生素D
六、抗凝治疗
七、手术方式的选择
八、抗生素治疗
第六节 预防
第40章 儿童期糖尿病
第一节 儿童期糖尿病的特点及分类
一、特点
二、分类
第二节 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
二、类型
三、地区与种族差异
第三节 病因及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自然病程
第五节 并发症
一、酮症酸中毒
二、糖尿病肾病
三、眼病
四、骨关节异常
五、神经病变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
第七节 实验室检查
第八节 治疗
一、理想的疗效标准
二、治疗措施
三、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四、免疫疗法
五、其它辅助疗法
六、中医治疗
第九节 糖尿病儿童的管理
第十节 预防
第41章 老年期糖尿病
第一节 病因病理
一、老年人糖耐量与老龄高血糖
二、胰岛素分泌
三、胰岛素抵抗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并发症
第五节 治疗
一、运动疗法
二、饮食疗法
三、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
四、胰岛素治疗
五、心理治疗
六、中医治疗
第42章 继发性糖尿病
第一节 胰腺炎
第二节 胰腺切除
第三节 血色病
第四节 应激性糖尿病
第五节 肢端肥大症
第六节 嗜铬细胞瘤
第七节 库欣综合征
第八节 生长抑素瘤
附录 与糖尿病有关的化验正常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