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2-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S・E・拉斯姆森 页数:212 译者:刘亚芬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前书《城镇和房屋》(Towns and BuiIdings)问世时,博学的美国建筑史学家J?萨姆森指出:序言内应写上书是为谁而著,以此来提醒读者,以免当他们发觉所读的书实际上很初浅时失望、生气。为此,我急于申明我竭尽全力用一种即便是有志趣的少年也会理解的方法来写本书。这并不因为我期待有很多少年读者。但是,如果十四岁的少年就读得明白,那么,年龄大些的人无疑更能理解。更希望读者在阅读艺术书籍时,对书的内容——作者自己已经理解了而写的东西,绝不要深信不疑。我写此书自然期望建筑师同行会读到,并且从我多年积累的思想观念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而且本书还有进一层的目的。我笃信把我们所从事的专业情况告诉外界人士是很重要的。昔日,住在一起的人们共同参与组建他们所需用的住宅和器皿。每个人都与这类事情息息相关;他们带着对场所、材料及使用的自然感受来建造的一些普通住宅,结果倒是赏心悦目得出奇。今天,在我们高度文明的社会里,普通人命定要住的而且天天看的住宅,就整体而言毫无特色。可是,我们不能退回到古老的、个体经营的手工艺方式中去。我们必须在理解建筑师所做的工作并对它发生兴趣的基础上奋力前进。优秀专业者的技能基础是一群有同情心的、有知识的业余技艺人员,一群非专业的艺术爱好者。我的意愿不是教给人们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什么是美好的或丑恶的。我完全把艺术视为一种表现手段,而且我认为对一位艺术家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另一位艺术家来说可能是错误的。
内容概要
作者运用自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筑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诸如建筑中的虚与实、尺度与比例、韵律、质感、日光及色彩等的具体应用;并试图凭借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帮助人们去体验建筑,从而使人们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丹麦)S·E·拉斯姆森 译者:刘亚芬 合著者:北京城市节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基本观察第二章 建筑中的实体与洞穴第三章 实体与洞穴的对比效果第四章 体验成色块的建筑第五章 尺度与比例第六章 建筑中的韵律第七章 质感效果第八章 建筑中的日光第九章 建筑中的色彩第十章 聆听建筑
章节摘录
插图:就像一幢房屋可以在建成后看起来比它实际上要重一样,也可以使得它在建成后看上去比实际轻巧。倘若把木盒子上不均匀部分刨平,所有的空凹处都填满,使得各边都一样的平整光滑,然后再刷上浅色油漆,这样就说不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或者不用油漆,就用一张花纹纸或织物贴上,那么木盒看上去就非常轻,像它的覆盖材料一样轻。这正是总督府所做的,也是威尼斯其他许多房屋所用的办法。在晚期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几个时期里,外貌轻巧的房屋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建筑。轻巧对帐篷以及其他一些暂时性结构是可行的,至于一幢房屋那应该是坚固的,起码看上去应该是坚固的,否则就不称其为房子。如果一幢大厦要显示比它的邻厦更为雄伟,就需要这样做,办法是加重物及增添装饰。法国革命废除了巴洛克思想,假发不再时髦了。接下来几十年中,又作了一些努力试图产生较轻巧的、更少累赘的建筑。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摄政时期及德国稳健派时期都建过一些建筑物,完全用光滑的抹灰面并刷上灰色。与巴洛克建筑比较,一切全是轻巧的、优雅的。但是这个阶段持续很短,沉重及装饰再次回来。所以,一直到本世纪,世界上的建筑师们才着力于创作没有重量感的建筑。这里的一张图片是1930年在柏林郊外一片松林中所建的别墅。它比向来任何人设想的一所富人住宅的模样都要轻巧、开敞。房主人——一位柏林银行家为他的新居感到骄傲并且热衷于向众人显示。“在德国,如今夜间盗窃已成风气,”他说,“我在柏林有一所住宅,建得极牢固并且满是古董及艺术品。可是在那样一所房子里,你总要担心被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建筑体验》的作者拉斯姆森是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不仅在欧洲各国的大学里任教,也麓经担任过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他也是《研究伦敦城的最好的书》的作者。 ——《美学和艺术批判杂志》“语言生动,而不轻薄……汲取知识,但不变得迟钝……这是一本极具吸引力的、读者面很广的书。” ——《建筑论坛》《建筑体验》深入浅出的、明晰的语言……,让外行和初学者都能够读懂,并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而专家、从业建筑师和美学家等等同样会赞赏本书精确的表达方式……” ——《美学和艺术批判杂志》
编辑推荐
《建筑体验》:经典建筑理论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