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杨汝生 页数:274
内容概要
有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来分析,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人们对这一论断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出这本介绍国外最新发明创造成果的科普书,一方面可以对产业界的人士有所启发,更重要的则是希望能够激发广大读者的想像力、创造力,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让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青春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集了一些文章,专门探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书籍目录
灵感创造的奇迹 改变未来的十一大发明 生活新捷径——方便生活的新兴技术 展望未来 未来学家预测未来15年技术发展 2020年的生活 科学实验十大辉煌 “看穿”墙壁 警察利器:电休克枪 油菜“探”雷 新“纳米吉他”启发微电子学 用玉米做磁盘 “蓝色基因”计算机 透明晶体管 软件做微雕,硅片印书籍 纳米传感器探测单分子 钢笔也数控 护照也“长眼” 无天线有轨电车 我不光是用来吃的:葡萄发电 电动汽车迅速充电 透明太阳能电池 热能电池 人体电池 化学新法挽救中国兵马俑 细菌帮助修复艺术品 用地震技术勘测海洋 海上“千里眼” 用氟处理塑料制品表面 荷叶启发防水涂料新发明 廉价净水剂 光能净水法 ……灵感中走出的震撼灵感造就的启示灵感大师的杰作智慧带来的惊喜灵感引发的无奈
章节摘录
书摘 发明家的传奇故事至少像达·芬奇和他的飞行机器以及爱迪生和他的灯 泡和电影一样古老。甚至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个人的想法仍然有一席之地 。发明家们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官僚机构会产生它们自己的弱点。技术 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如果把它完全固定、理性化和规则化,就会使它丧失生 命力。一项完全按计划搞出来的发明根本不是“发明出来的”。改进是可以 计划的,而发明则不能。必须先产生发明,然后再推广和完善它们。 就像森林大火之后会长出杂草一样,发明往往是在战争、萧条或其他突 发灾难期间应运而生的。发展的路线是无法预测的,但技术的地图会留下自 己的空白点。成功孕育着意想不到的机会,只有目光远大的人才能看到这些 机会。发明家能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是因为他们规模小、费用不高。进 修学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说:“现 在,肯定有很多较大的团队,但也有只有一两个人的小组。个人仍能像以前 一样发挥重要的作用。” 考虑发明的生命周期有助于了解个人的发明情况。一个阶段是怀疑阶段 。处于怀疑阶段的发明是赚不到钱的。它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谁都不知道 它有什么用处。而且新生儿夭折的比例是很高的。全世界的专利局都有很多 极好的发明,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用创造一本书的过程,浓缩生活中所有的灵感; 用读完一本书的时间,惊讶于灵感的无处不在; 用回忆一本书的滋味,激发你灵感跳动的脉搏。 来自国外权威读物的最新揭秘。 精心编译,永久珍藏。 让科学家帮你捕捉,灵感的一瞬间;让思想家帮你剖析,灵感里的不惑;让哲学家帮你考证,灵感里的蹊跷;让艺术家帮你体会,灵感里的惊喜。 拥有灵感并非天才与智者的专利,它是生活中俯首皆是的智慧,闪光与否,就在于你用心与否。 翻开前,你一直抱怨生活枯燥。翻开后,你发现生活原来有惊喜。阅读时,你抑制不住要尖叫。回味时,你发誓要做灵感大师。
编辑推荐
用创造一本书的过程,浓缩生活中所有的灵感; 用读完一本书的时间,惊讶于灵感的无处不在; 用回忆一本书的滋味,激发你灵感跳动的脉搏。 来自国外权威读物的最新揭秘。 精心编译,永久珍藏。 让科学家帮你捕捉,灵感的一瞬间;让思想家帮你剖析,灵感里的不惑;让哲学家帮你考证,灵感里的蹊跷;让艺术家帮你体会,灵感里的惊喜。 拥有灵感并非天才与智者的专利,它是生活中俯首皆是的智慧,闪光与否,就在于你用心与否。 翻开前,你一直抱怨生活枯燥。翻开后,你发现生活原来有惊喜。阅读时,你抑制不住要尖叫。回味时,你发誓要做灵感大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