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丹麦)卡伦·布里克森  译者:周国勇 张鹤  
Tag标签:无  

前言

浅语寄读者    呈献在你眼前的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名著《走出非洲》,这不是一本寻常的散文集——将分散发表的单篇汇编成册,或按题材的门类分辑结集,而是一部精采纷呈、风格独特的散文长卷,各篇既单独成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全书又内涵着统一性,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卡伦·布里克森以其在东非肯尼亚十八载的风雨历程为基础,从咖啡庄园这一基点辐射、生发开去,描绘了非洲大自然的一幅幅胜景,非洲乡镇的一组组风情画,非洲男女老少的一幅幅剪影,以及她自己与其他外来移民在非洲大陆上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微妙的感情世界。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撼人心旌的非洲众生相与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作者的思绪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跳跃、穿梭,作者的视野由东非高原扩展到欧亚大陆。时空的跨度如此宏大,人事景物如此丰富,作者在作品内在统一性的把握中却如此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她匠心独运,以咖啡庄园的兴衰作为各种人、事、景、物的联结点,形成一种辐射形的艺术布局,全面展现出那一片热土上的风情、世情与人情,足见作者在散文长卷上的独到功力。    当然,布局的匠心毕竟还是体现在表层结构上的巧思经营。真正使《走出非洲》中的各篇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的,乃是融会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对非洲与非洲人民怀有的真挚情感。正如《企鹅当代名著丛书》的编者所评论的:这是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人民的“一份情书”。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愫表现为对非洲人品格、尊严及创造才能的尊重与赞美,对非洲民族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疾苦的热忱关注。在《走出非洲》的篇章中,非洲的人、事、景、物常常通过作者丰沛的情感获得升华,进入一个隽永、肃穆、富于启迪的哲理世界。    毋庸讳言,作者对非洲人民的认识、判断、见解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她至少是善意而公正的。《走出非洲》得以在全世界,特别是在肯尼亚等东非国家畅销不衰,不正是其内涵丰厚、以情相归,足以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明证吗!    这本书的艺术魅力还得力于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凡响。每当我们试图对此作出恰当的评价时,不知怎的,总会联想起东非高原上的一种珍奇动物:角马——俗称四不象。这种动物身躯似马,线条俊美,却长着一对弯如新月的牛角,它的面庞黝黑瘦小,胡须蓬松,酷似温良的土羚羊;而当它扬蹄奋击,与猛兽格斗时,那强劲的后肢又恰如长颈鹿。    《走出非洲》堪称散文领域中的“四不象”,兼有游记、速写、抒情小品、小说等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但又突破了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固有格局。作者以游记的手法写景状物,描摹非洲景物中原始的、充满生机的风采,流美而富神韵。她以速写之笔出色地捕捉瞬间即逝的绚丽场面,声貌飞动,  “定格”于读者之脑际。她以小说的手法,描述非洲的众生相,不但有情节、有悬念、有结局,而且刻画出一群极富个性、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她又利用散文的抒情手段,注入自己的灵性与情感,道出人、事、景、物之底蕴,使作品弥漫着浓重的诗情氛围。    卡伦·布里克森不愧是大手笔,博采众长,熔铸一炉,写出独具魅力的《走出非洲》,吸引着亿万读者神游其间,流连忘返。而这部散文长卷问世四十多年后的八十年代,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依然光彩照人,一举荣获五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并在戛纳电影节获奖。    卡伦·布里克森的作品,还未在中国系统地译介过。如果《走出非洲》能为我国读者打开一扇小小的明净的窗,那么,作为译者,我们在灯下劳作之余,也可以额手称庆了。    周国勇  张鹤    于京华秋馨斋

内容概要

《走出非洲》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作品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我”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这块热土及其在繁衍生息的人民的纯真热爱。作品的“我”既有男子汉创业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又有女子的软心肠和经得起挫折的韧劲。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使她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不畏磨难,在生活中又富有人情味、重友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当地人愚味、落后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们吃苦耐劳、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一面,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人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丹麦)卡伦·布里克森 译者:周国勇、张鹤卡伦·布里克森(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生于丹麦鲁斯特,曾在哥本哈根、巴黎、罗马攻读艺术。婚后不久即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种植园。1931年返回丹麦,一直从事文学创作。    卡伦·布里克森曾获得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她的成名作为1934年出版的《哥特故事七则)。她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自传小说《走出非洲》,同名电影曾一举斩获奥斯卡七项大奖。她的小说集主要有:《冬天的故事》(1942)、《最后的故事》(1957)、《命运女神轶事》(1958)、《草地绿荫》(1960)、《埃赫雷加德》(1963),等等。她的作品饱受海明威、社鲁门等人的广泛喜爱,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彼得·恩德格曾经将诺奖委员会未颁发文学奖给卡伦称为“一个失误”。

书籍目录

代序  浅语寄读者第一辑  卡曼坦与鲁鲁  恩戈庄园  一个土著小孩  庄园里的狂暴斗士  羚羊鲁鲁第二辑  庄园枪祸  枪祸  骑马走荒原第三辑  庄园来客  土风舞盛会  索马里妇女  庄园逃亡之夜  朋友来访  飞行记第四辑  一个移民的札记  萤火虫  野生动物互救记  艾萨的故事  鬣蜥  法拉赫与《威尼斯商人》  波那马斯贵族之医生  尊严  牛  战时旅次  “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  土著与诗歌  非洲鸟小记  小狗帕尼亚  地震  基齐科  卡罗梅尼亚  波莱·辛格  奇事一则  鹦鹉第五辑  告别庄园  艰难岁月  酋长之死  山丘陵墓  变卖家当  辞别

章节摘录

恩戈庄园    我的非洲庄园坐落在恩戈山麓。赤道在这片高地北部的一百英里土地上横贯而过。庄园海拔高达六千英尺。在白天,你会感到自己十分高大,离太阳很近很近,清晨与傍晚那么明净、安谧,而夜来则寒意袭人。  地理位置和地面高度相结合,造就出一种举世无双的景色。这里的一切并不丰饶,也不华丽。这是非洲——从六千英尺深处提炼出来的——浓烈而纯净的精华,质地如此干燥,像是经过燃烧,如同陶器一般。树木挂着轻盈而微妙的叶片,枝叶的形状显然与欧洲树木相异,不是长成弓形或圆形,而是一层一层地向水平方向伸展。几株高树,孤零零地兀立,犹如伟岸的棕榈。那骄矜而又浪漫的气势,俨然一艘艘八面威风的舟楫,刚刚收拢它们的风帆。树林边缘的线条别具韵致,仿佛整个林子在微微颤动。弯弯扭扭的老荆棘树,枝权光秃,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辽阔的草原上。不知名的蒿草送来阵阵香波,如同麝香草、爱神木。有些地方的香气浓烈得能扎痛你的嗓子。那些花儿,不论是草原上的,还是原始森林藤葛上的,都使人感到即将凋谢,点点簇簇,不胜纤弱——只是在大雨季开始时,莽原上才绽开一丛丛硕大、馥郁的百合花。在这里,你的视野开阔、高远,映入眼帘的一切,汇成了伟大、自由与无与伦比的高尚。    在这样的景色以及这里的生活中,最使人难忘的便是天空。当你回首在非洲高原度过的日日夜夜,一种感觉倏然而过:自己恍若曾一度生活在空中。天空不是浅蓝色,便是紫罗兰色。大片大片的云彩,轻柔而瞬息万变,在空中升腾、飘荡。苍穹充满着蓝色的活力,将近处的山脉与林莽涂上了鲜亮、深沉的蓝色。正午的天空十分活跃,像喷薄而出的滚滚岩浆,又像一池碧水潺潺流动,闪耀着、起伏着、放射着。它返照出的一切景物都放大了,变幻出奇妙的海市蜃楼。在这样高渺的天空,你尽可自由自在地呼吸。你的心境无比轻松,充满自信。在非洲高原,你早晨一睁眼就会感到:呵,我在这里,在我最应该在的地方。    恩戈山长长的山脊自北而南,绵延伸展。它那四座王冠般庄严的顶峰,像青黑色的波峰凝固在蓝天下。恩戈山海拔八千英尺,东侧高出周围原野两千英尺,而西侧的山势却陡然下降,分外险峻,猛地跌入东非大裂谷。    高原的风,总是从北面、西北面吹来。就是这股风,直下非洲海岸与阿拉伯半岛,人们称之为季风。这里的大地向浩茫的穹宇铺展,像是对天庭的抗衡。季风迎面吹拂恩戈山,那一处处山坡是我停放滑翔机的理想场地。乘着风势,滑翔机腾空直上,飞向山巅。随风飘游的云彩,常萦绕着山峦,或静悬于半空,或积聚于峰顶,化为雨水。而那些飘浮在更高处的云朵,无拘无束地作逍遥游,最终在恩戈山西侧——大裂谷炙热的大漠上空消融殆尽。多少次,我从我的住处远眺,追踪这些阵容强大的队列行进,我惊异地看着它们在空中壮游,看着它们登上峰巅,然后消逝在蓝天深处。    我庄园外的山峦,在一天中不时地交叉变换它们的性格,时而显得如此亲近,时而又那么遥远。薄暮时分,天色渐暗,当你凝视群山,天空好像有一条细细的银边勾出茫茫峰峦的轮廓。随着夜幕低垂,那四座顶峰又磨掉了棱角,依稀圆润起来,仿佛是由于山脉自己的舒展伸长而致。    登上恩戈山,放眼望去:南面,是广袤的平原,野生动物聚居之处,直逼乞力马扎罗山;东面和北面,是秀美如公园的原野,远处山脚下有一大片森林,吉库尤④自然保护区起伏蜿蜒一百多英里,与肯尼亚山相连——其间错落着一块一块的玉米田、香蕉园和牧草地,这里、那里,飘绕着浅蓝色的炊烟,还有一丛丛丘陵;可是西面大地骤然下跌,横亘着非洲盆地——一片干燥、月球般的景象。褐色的大漠不规则地点缀着小小的圆点——荆棘丛、弯弯曲曲的河床连着一条条暗绿色的带子,那是含羞树的林带——树冠如盖,枝条四展,荆刺如针。这里是仙人掌的家园,也是长颈鹿和犀牛的故乡。    山野——当你深入其中——寥廓、神秘,美丽如画,而且极富变化:有时为漫长的峡谷,有时是一片灌木丛,有时是绿草茵茵的山坡,有时是嶙岣道劲的峻岩。有的山峰上甚至还簇拥着茂密的修竹。山中也不乏清泉,水井,我曾在那里野营。    我在的时候,恩戈山聚居着野牛、旋角大羚羊、犀牛等。在土著老人的记忆中,还曾有大象出没。恩戈山区未能全部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划归保护区的一小部分以南峰上的灯塔标志为限。随着这块殖民地的繁荣,首府内罗毕发展为大城市,恩戈山区完全可能规划为无与伦比的野生动物园。我在非洲的最后几年里,许多在内罗毕经商的年轻人,每逢星期天便骑着摩托车进山,随意打猎。我想,那些大动物是远离山区,穿过荆棘灌木丛和石质地带,往南迁徙了。P2-5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走出非洲》描写了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故事,用田园诗般的语言追忆失去的故土。    ——美国《时代》周刊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连与它素未谋面的人都为之动容。    ——英国《卫报》    在她传世的作品里,悲剧与喜剧经常混淆不清,命运的转机与结局更往往是嘲弄与安慰的结合,人生的苦乐往往包含在想不到会预见的什么里面。这种起伏曲折的命运契机,这样耐人寻味的巧妙安排,正是布里克森作品最令人目眩神迷的精华所在——笑看人生。    ——《走出非洲》影评

编辑推荐

《走出非洲(精装珍藏版)》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以优美的文字叙述了1914年至1931年她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充满深情地回忆了非洲的自然景色,动物和人。故事缠绵悱恻,扣人心弦。字里行间体现出作家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出非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以前看过根据此书改变的同名电影,现在看书,字里行间透露出诗意的美。是了解非洲的必读本,推荐。。
  •   《走出非洲》——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的“一封情书”。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愫表现为对非洲人民品格、尊严及创造才能的尊重与赞美,对非洲民族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疾苦的热忱关注。在书中,非洲的人、事、景、物常常通过作者饱和的情感获得升华,从而进入一个隽永、肃穆,富于启迪的哲理世界。
  •   非常抱歉,忘记开评论了,书的质量很好,因为是帮同学的买的,我也没看内容,所以具体就不知道好不好看了,服务态度很好的,谢谢啦!!
  •   书很好,内容与装帧兼得。
  •   真实的非洲你不容错过。快递各方面给力啊。
  •   此书纸张印刷都还不错,但最重要的是翻译不是很好。
  •   快递给力,纸张质地不错,翻译得也不错,唯一缺憾的就是没有有部分章节,不完整
  •   质量很好,还未开始看
  •   看过了。非常好的一本书。适合文艺小清新的同学阅读。非洲的风情,以及主人公罗曼蒂克而充满忧伤的感情。其实反映出欧洲人从非洲退出的复杂心态。
  •   封面如内文,精致,优美。译者不愧为在非洲呆了多年,迄今为止,这是翻译最好的版本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