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动物农场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乔治·奥威尔  译者:董乐山,高源  
Tag标签:无  

前言

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写作《1984》之前,在英国是一个贫病交迫、没有多大名气的作家。《1984》虽在他1950年患肺病去世前不久出版,但他已看不到它后来在文坛引起的轰动为他带来的荣誉了:不仅是作为一个独具风格的小说家,而且是作为一个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预言家。从此,他的名字在英语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的独特地位,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收进了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地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的笔下,这在其他作家身上是很罕见的,如果不是绝无仅有的话。    那么,奥威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作家,他的传世之作《1984》究竟又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最好是从奥威尔不是什么,或者《1984》不是什么说起。这也许对我们正确理解他和他的作品更有帮助。    首先必须指出,奥威尔不是一般概念中的所谓反共作家,《1984》也不是简单的所谓反苏作品。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系汉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西蒙·黎斯1983年的一篇论文《奥威尔:政治的恐怖))中所指出的,“许多读者从《读者文摘》编辑的角度来看待奥威尔: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们只保留《1984》,然后把它断章取义.硬把它贬低为一本反共的小册子。他们为着自己的方便,视而不见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斗争的动力是他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在黎斯看来,奥威尔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其次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而他的“反极权主义的斗争是他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结果。他相信,只有击败极权主义,社会主义才有可能胜利”。《1984》与其说是一部影射苏联的反共小说,毋宁更透彻地说,是反极权主义的预言。但是无论信奉社会主义或者反对极权主义,奥威尔都是在他生涯较晚的时候才走到这一步的。    奥威尔出身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他父亲供职于印度的英国殖民地政府,作为一个下级官员,无力供养儿子回国进贵族子弟学校上学。奥威尔只是靠成绩优异,才免费进了一所二流的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后来又靠成绩优异考取了奖学金,进了英国最著名的伊顿公学。但是他以一个穷学生的身份,在那里先是受到校长的歧视,稍长后又与那里的贵族子弟格格不入。毕业后他一无上层社会关系,二无家庭经济支援,上不起大学,只好远走缅甸,为帝国警察部队效力,但殖民地下级官员的生活对他来说同样还是格格不入。尽管有这样的背景,用奥威尔自己的话来说,“我经受了贫困的生活和失败的感觉。这增加了我天生对权威的憎恨”。但是他毕竟受了英国传统的教育,因此从立场上和思想上,多少在开始的时候,是非常非政治性的。例如他写的((缅甸岁月》,背景是殖民地社会,他对英国人和缅甸人都一视同仁,无分轩轾。这使人想起了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福斯特就说过,“大多数印度人,就像大多数英国人一样,都是狗屎”。    这种传统上层子弟教育,用一句庸俗社会学套话来说,在奥威尔身上留下了深深的阶级烙印,这是他在政治上迟迟没有找到“自性”(Identity)的主要原因。不错,他在学童时代由于家庭经济能力的限制而在势利的圣塞浦里安学校校长的手里饱受凌辱(见他死后出版的《如此欢乐童年》),使他有了心理准备,日后在缅甸见到殖民统治的不公产生反感,而且后来在更大的范围内全身投入地站在受压迫者的一边。但是他毕竟出身中产阶级,而在英国这个阶级界限极为根深蒂固的社会里,要摆脱这个传统在自己身上的束缚是很困难的。奥威尔也不例外,他一直到死都意识到这一点。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

作者简介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董乐山、高源

书籍目录

1984   反极权主义的《1984》 董乐山  第一章 打倒老大哥 13  第二章 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28  第三章 无产者不是人 42  第四章 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62  第五章 孤 生 77  第六章 我爱你 96  第七章 黄金乡 106  第八章 独自去偷欢 122  第九章 他们终于来了 138  第十章 仇恨周 156  第十一章 我们是死者 185  第十二章 在友爱部里 191  第十三章 101号房 203  第十四章 改造温斯顿 221  第十五章 权力即上帝 233  第十六章 热爱老大哥 244动物农场  第一章 老少校的梦 255  第二章 动物七戒 263  第三章 四条腿的是好汉,两条腿的是坏蛋 270  第四章 牛棚战役 276  第五章 美妙的风车 281  第六章 同人类打交道? 289  第七章 铲除雪球的残余势力 296  第八章 真不明白 305  第九章 动物共和国 316  第十章 谁是猪?谁是人? 325

章节摘录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不过动作不够迅速,没有能够防止一阵沙土跟着他刮进了门。    门厅里有一股熬白菜和旧地席的气味。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这是一个大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线条粗犷英俊。温斯顿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温斯顿的住所在七层楼上,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面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在他住所里面,有个圆润的嗓子在念一系列与生铁产量有关的数字。声音来自一块像毛玻璃一样的椭圆形金属板,它构成右边墙壁的一部分墙面。温斯顿按了一个开关,声音就轻了一些,不过说的话仍听得清楚。这个装置(叫做电幕)可以放低声音,可是没有办法完全关上。他走到窗边。他的身材瘦小纤弱,蓝色的工作服——那是党内的制服——更加突出了他身子的单薄。他的头发很淡,脸色天生红润,他的皮肤由于用粗肥皂和钝刀片,再加上刚刚过去的寒冬,显得有点粗糙。    外面,即使通过关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在下面街心里,阵阵的小卷风把尘土和碎纸吹卷起来,虽然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可是除了到处贴着的宣传画以外,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颜色。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从每一个关键地方向下凝视。在对面那所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那双黑色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温斯顿的眼睛。在下面街上有另外一张宣传画,一角给撕破了,在风中不时地吹拍着,一会儿盖上,一会儿又露出唯一的一个词儿“英社”。在远处,一架直升机在屋顶上面掠过,像一只绿头苍蝇似的徘徊了一会,又绕个弯儿飞走。这是警察巡逻队,在伺察人们的窗户。不过巡逻队并不可怕,只有思想警察才可怕。    在温斯顿的身后,电幕上的声音仍在喋喋不休地报告生铁产量和第九个三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情况。电幕能够同时接收和放送。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比极低声的细语大一点,它就可以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块金属板的视野之内,除了能听到他的声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动。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监视着。思想警察究竟多久,或者根据什么安排在接收某个人的线路,那你就只能猜测了。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对每个人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在监视着的。反正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都可以接上你的线路。你只能在这样的假定下生活——从已经成为本能的习惯出发,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    温斯顿继续背对着电幕。这样比较安全些;不过他也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时也能暴露问题的。一公里以外,他工作的单位真理部高耸在阴沉的市景之上,楼房高大,一片白色。这,他带着有些模糊的厌恶情绪想——这就是伦敦,一号空降场的主要城市,一号空降场是大洋国人口位居第三的省份。他竭力想挤出一些童年时代的记忆来,能够告诉他伦敦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    P13-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在1936年以后写的每一篇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的,当然是根据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要写作》    二十世纪的代表作……黑暗的命运令人读之难忘。    ──英国《独立报》    乔治·奥威尔的遗世杰作……是了解现代历史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胜的一本书。    ──美国《纽约书评》    西方文学的童话和寓言中,没有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的了。    ── 夏志清(文学评论家)    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奥威尔:一是“圣徒”,指这个人;一是“先知”,因为他写出了《动物农场》和《1984》。    ——止庵(著名学者)    《动物农场》让我们习得了自由精神。    ──欧美15所著名大学7548名优秀大学生

编辑推荐

《1984动物农场(超值珍藏版)(精)》收录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两部代表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这两部作品是世界文坛最为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一九八四》与苏联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小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被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84 动物农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多一个人看Orwell,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   性价比超高,很好的译本,1984和动物农场同时收录,不错!相比其它版本的1984,值得收藏。
  •   很便宜 不错。 《1984》和电影《V字仇杀队》都很值得我们(呵呵)看。
  •   只能说乔治·奥威尔是个大预言家。1984简直是在描写现在的曹县呢
  •   对于书的内容就不多说什么了,大家都懂的。这本装帧很好,封面是硬包装,适合收藏。奥威尔两部巨作都在里面了,花一本儿的钱买两本儿,喜大普奔!!!!!!!!!!
  •   1984和动物农场都是描写独裁统治,但角度有别,动物农场更直白,1984则是描写了一种独裁统治下十分微妙与“高级”的恐怖,深藏不露,难以捉摸,无疑更显真实。非常好的小说,二合一很实惠。
  •   都是名家翻译的,但是书有脱页。其中中间都没装顶上去
  •   大家要注意看清介绍,1984是董乐山译的,但是动物农场是另外一个人译的~~
  •   质量很好,厚实,适合收藏,字体舒服
  •   这个版本二合一很值得,翻译也很好,内容发人深省,纸张还可以,推荐
  •   严重怀疑是董乐山的译本——特别是这本集子里的《动物农场》译的很烂,错误百出。如果真是董乐山的译本,他在翻译界也就枉背了这么大的名头。
  •   虽说知道这书是盗版的,可是也太不负责了吧,纸张质量就不说了,印刷都很有问题,颜色一页深一页浅,而且后面的动物农庄翻译的都和正版不一样····
  •   我还没看,挺期待的呀
  •   以现在的智商有点看不懂,不过是很值得思考的一本书。
  •   不好,里面有的文段是错的,看的我一头雾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