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戏剧研究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杜鹃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杜鹃  页数:250  

内容概要

  《萧伯纳戏剧研究》共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解读萧(Reading Shaw),包括“解读写作”(Reading Writing)、“评论家”(The Critic)、“作家身份”(Authorial Identity)、“话语主题”(TheSpoker/WrittenSub-ject)四章。  《萧伯纳戏剧研究》第二部分是解读剧作(Reading the Plays),也分为四章:写作机器(A Writing Machinel、剧作家和批评家(The Play wright and the Critics)、神秘的和传统的(Mysteryand Ritual)、想象与文字(The Image and the Word)。

书籍目录

绪论 一、萧伯纳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二、萧伯纳在中国的接受历程 第一章萧伯纳生平 一、在爱尔兰的生活 二、在伦敦的生活 第二章萧伯纳的早期戏剧(1892—1900) 一、《不愉快的戏剧集》 二、《愉快的戏剧集》 三、《为清教徒写的三个戏剧》 第三章萧伯纳的中期戏剧(1901—1923) 一、1901~1913年的创作 二、1914一1917年的创作 三、1918—1923年的创作 第四章萧伯纳的后期戏剧(1929—1950) 一、政治剧 二、《乡村求爱》 第五章萧伯纳的戏剧理论选辑 一、《鳏夫的房产》写作始末(1893) 二、论“问题剧”(1895) 三、为《布里厄三剧本》写的序言(1909) 四、易卜生剧作中新的戏剧手法(1913) 五、本涅特先生认为剧本比小说好写(1916) 第六章萧伯纳戏剧与中国 一、茅盾与萧伯纳 二、鲁迅与萧伯纳 三、黄嘉德与萧伯纳 四、丁西林与萧伯纳 五、黄佐临与萧伯纳 参考文献 一、国外文献 二、国内文献 附录 一、萧伯纳著作年表 二、萧伯纳作品中译本 三、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社会贫富悬殊现象日益严重,从1920年开始,物价上涨,大批工人失业,劳资冲突尖锐。这种矛盾重重、动荡不安的局面,使英国戏剧又呈现出了战前的格局:一方面是娱乐性剧目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另一方面是现实主义剧作的蓬勃发展,不断深化;还有一些剧作家热哀于现代主义戏剧的探索和尝试,如叶芝1921年写了四部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剧作。这期间,萧伯纳先后创作完成了《吉达的赎罪》、《回到麦修色拉》、《圣女贞德》三个剧本。表面上看,这几部戏的批判锋芒不像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剧作那样尖锐泼辣了,实际上是更含蓄更深化了,反映出了作者社会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发展变化。 (一)《回到麦修色拉》 这是一部讨论人类命运的宏篇巨著,有评论家称它是一部“现代圣经”,因为它从公元4000年前的人类起源写起,直到公元31920年建立起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为止,类似基督教《圣经》中所包括的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全部内容。作者借助于宗教神话展示了一幅人类历史和未来社会的极其广阔的图景。剧中时空跨越、人鬼相间,既有对时弊的抨击,又有对理想世界的描绘。 全剧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标题是《在原始时代》,分为两幕。第一幕的场景是公元前4004年的伊甸乐园,亚当和夏娃发现了一只幼鹿,因为跌断头颈而死,他们深感自己无能,预感到人类将会死亡,但又同样害怕人类永远不死。这时,一条聪明美丽的蛇(魔鬼)告诉他们,是莉莉斯凭着“想象”和“坚强的意志”把她自己分成了亚当和夏娃,才使生命延续下来;并告诉他们,用生儿育女的办法可以征服死亡。从此,亚当和夏娃懂得了什么是希望、恐惧、爱和妒忌,生活变得复杂起来,而亚当的恐惧和反复出现的厌倦情绪总是比夏娃的希望更强烈。于是他们放弃了长生不死的念头,决定只活一千年。他们发誓在活着的时候要彼此相爱,忠于对方,从此建立了婚姻制度。

编辑推荐

《萧伯纳戏剧研究》是关于研究其戏剧作品的专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萧伯纳戏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