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李雨来,李玉芳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3-03出版)
作者简介
李雨来,1952年生于河北省安新县大王镇小王村;从1979年开始接触织绣品。夫妻二人对明清织绣品有长时间的认真研究,三十余年始终如一,对于明清织绣品的年代顺序、工艺、生产和流行地区等有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著有《明清绣品》。由现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题写书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等给予较高评价。李玉芳。1957年生于河北省安新县大王镇大王村。从1979年开始接触织绣品。夫妻二人对明清织绣品有长时间的认真研究,三十余年始终如一,对于明清织绣品的年代顺序、工艺、生产和流行地区等有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著有《明清绣品》。由现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题写书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等给予较高评价。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名称、术语和组织概念第一章 术语小解 第一节 基本机件名称 一、综 二、梭 三、筘 第二节 组织名称 一、经 二、纬 三、飞和枚 四、通梭、抛梭、回纬 五、组织结构 第三节 布匹概念 一、面料 二、坯料 第四节 工艺概念 一、妆花 二、织锦 三、提花 四、缂丝 五、印染 第五节 地方棉布的纺织程序 一、轧花 二、弹花 三、纺线 四、桄线 五、浆线 六、络线 七、经线 八、缃布第二章 解析四大名锦和江南三织造 第一节 四大名锦 一、云锦 二、宋锦 三、杭锦 四、蜀锦 第二节 江南三织造第三章 组织类别概述 一、绸 二、缎 三、纱 四、绫 五、罗 六、绒第二部分 面料分类第四章 妆花 第一节 妆花的工艺特点 第二节 含义广而深的吉祥纹样 一、行龙纹 二、团龙纹 三、云纹和杂宝 四、飞禽 五、花卉 六、其他第五章 提花 第一节 提花的工艺特点 第二节 两色提花 第三节 单色提花和图案文化 一、云龙纹 二、凤纹 三、花卉纹 四、八宝和八仙 五、葫芦纹 六、福寿纹 七、八达晕 八、万宇纹 九、边饰第六章 织锦 第一节 织锦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主要纹样 一、八达晕 二、灯笼纹 三、其他第七章 金线织物 第一节 片金类 一、3枚和4枚 二、5枚 三、6枚 四、7枚 五、织金绸 第二节 捻金 第三节 捻金加棉纬 第四节 银线织物第八章 棉、毛、麻 一、棉布 二、毛织物 三、麻织物第九章 日本锦 一、捻金 二、片金第十章 机头 一、官造类 二、南京 三、苏州 四、杭州第三部分 坯料种类和实物分析第十一章 饰品类 一、顶棚 二、挂帐 三、坐褥、靠背 四、门帘 五、桌裙、椅披 六、小件织物第十二章 明代与清初妆花袍褂 第一节 明代龙袍 一、团龙 二、过肩龙 三、下摆的龙纹 第二节 繁荣而多变的明末清初袍褂 第三节 解析藏龙袍和宫廷龙袍的区别第十三章 清代宫廷男装与官阶 第一节 清代的社会结构 一、宫廷服装的名称和穿用场合 二、清代官场的名称及其相互的关系 三、清代官员的服饰 第二节 龙袍款式和纹样的演变过程 一、龙纹 二、年代、产地和龙袍的变化 三、不同时期云纹的形状和相关名称 第三节 朝服 一、过肩龙 二、柿柿龙 三、妆花朝服下摆的龙纹、披领 第四节 妆花龙袍的时代变化 一、17世纪晚期 二、18世纪 三、19世纪 第五节 缂丝龙袍 第六节 提花龙袍第十四章 官服和补子 第一节 明代 一、官服 二、补子 第二节 清代 一、清代官服 二、衮服、龙褂和官服 三、补子第十五章 清代女装 第一节 朝褂 一、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皇太子妃穿用的朝褂 二、皇子福晋、亲王及郡王福晋穿用的朝褂 三、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和乡君夫人等穿用的朝褂 第二节 褂裥 第三节 坎肩 第四节 女朝袍 第五节 女龙袍 第六节 八团花卉纹女袍 第七节 女龙褂 第八节 宫廷氅衣和衬衣 第九节 汉式女装 一、汉式女龙袍 二、霞帔 三、汉式氅衣和裙子后记
编辑推荐
李雨来、李玉芳编著的《明清织物(精)》分三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写明清时期的纺织品的常用术语和组织,其中包括绫、罗、绸、缎、纱、绒,并对四大名锦等进行解析。第二部分介绍面料,主要分析纺织工艺,分成四个种类;(1)妆花:按中途介入、重纬、采用抛梭、回纬的工艺;(2)织锦:多层经纬交织、通梭的工艺;(3)提花:单层经纬交织、通梭、利用组织变化形成纹理的工艺;(4)缂丝:单层经、不通梭、纯回纬形成纹理的工艺。第三部分写坯料、根据各个时代的特征,主要介绍织物的种类、款式和纹样的变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