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钰敏
内容概要
《服饰美术:朱钰敏图文集》作者(朱钰敏)集中整理身边留存的各类画作和文稿,大体按其代表性、独特点、年份感、教学法和读者群进行初选,继而依据服装与装饰作主线、艺术与学术相交融的基本思路,筛选确定100幅画(时间跨度1950—1993)和10篇文章(时间跨度1979—2007),梳理成6个篇章。内容包括服装造型设计与服装画风、织物图案设计与图案基础、多样化的写生(速写)和素材积累等。
作者简介
朱钰敏,1934年生于苏州,1945年起私立晏成中学(苏州市三中前身)六年,课余习画,1952年天津大学土建系房屋建筑学专业一年,1953年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培训一年,1954年起前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应用美术系织物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半,攻读工艺美术师资格(相当于硕士学位),前三年打基础,机织、针织、印花和服装通学,后两年半主修织物印花图案设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回国,纺织部派往上海对口厂劳动见习。l961年起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工作二十年,参与开办美术新专业,编教材,授印花设计课和部分基础课,带毕业设计,职称讲师(1979),兼工美室副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1981年起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工作六年,书面建议并实际参与服装新专业筹建,编大纲、教材,授专业课,带采风实习,职称副教授(1986),兼美术学科主任。兼任上海市服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特约图片编辑。1987年起中国纺织大学(现名东华大学)工作八年(期间出国访问进修八个月),开设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画技法和采风实习,带毕业设计,职称教授(1993),硕士生导师,兼工艺美术系主任。兼任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技术顾问或专家委员,纺织部服装与纺织品设计高中级职务评委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科技专家组成员。1995年退休,受聘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校授服装设计、图案基础课程,学术研究、专业咨询多年。
书籍目录
第一篇服装造型设计与服装画风/001 图1—1“文华情结”新款(1987)/002 图1—2奢华型共性感礼装(1993)/003 图1—3江南水乡镶拼装(1989)/004 图1—4西南乡土味组合装之一:黑黄灰(1986)/005 图1—5西南乡土味组合装之二:白红蓝(1986)/006 图1—6西南乡土味组合装之三:红黄蓝(1986)/007 图1—7“穿越时空”组合灵感(1991)/008 图1—8材质对比透视套装(1984)/009 图1—9针织厂来料设计一组(1984)/010 图1—10耸肩宽臀休闲组合装(1985)/012 图1—11日常休闲同料套装(1987)/012 图1—1220世纪30年代怀旧风连衣裙(1986)/012 图1—13中年妇女着装两款(1985)/013 图1—14缀泡钉镶拼装(1987)/014 图1—15中国风舞蹈服装(1986)/015 图1—16女童裙配手袋造型(1956)/016 图1—17莫斯科风行布拉吉(1956)/017 图1—18实用生活女装2款(1985)/018 图1—19A字型连帽夹大衣(1986)/019 图1—20民族味拷扣中长款披肩(1983)/019 图1—21融合建筑元素的服装造型(1982)/020 图1—22文艺复兴主题的舞台服装(1982)/021 图1—23异域风情新演绎(1986)/022 第二篇织物图案设计与图案基础/023 图2—1织物图案“云雾山景”(1959)/024 图2—2“云雾山景”服饰效果示意图(1959)/025 图2—3丝绸印花图案“彩条新潮”(1959)/026 图2—4丝绸印花图案“黑森林”(1958)/026 图2—5织物印花图案“几何游戏”(1981)/027 图2—6印花图案“满地花朵”(1981)/028 图2—7印花图案“单套色大簇花”(1986)/029 图2—8黑白花卉图案4幅(1978)/030 图2—9圆形图案“雀之灵动”(1986)/031 图2—10方形图案“孔雀开屏”(1978)/031 图2—11J乙童围胸图案“中国蓝印”(1956)/032 图2—12包袋印花图案“波兰剪纸”(1957)/032 图2—13方形图案一组(1978—1979)/033 图2—14“57莫斯科世青节”主题设计(1956)/034 图2—15招贴图案“‘中国旅游”(1973)/035 图2—16建筑初步·图形练习(1952)/036 图2—17建筑初步·线条练习(1952)/036 第三篇多样化的写生(速写)和素材积累/037 图3—1站立人体素描(1955)/038 图3—2背影(1957)/039 图3—3人体毛笔速写技法探索一组(1958)/040 图3—4模特走台模拟(1958)/042 图3—5高尔基石膏像(1950)/043 图3—6女大学生头像(1957)/043 图3—7俄罗斯妇女头像(1956)/044 图3—8自画像(1962)/045 图3—9傣族小姑娘(1980)/046 图3—10走亲戚的边寨村妇(1980)/047 图3—11滑雪装扮的姑娘(1956)/048 图3—12室内景纱裙女(1957)/049 图3—13海外民博馆展示的服饰(1958)/050 图3—14馆藏纳西族服饰(1984)/050 图3—15馆藏花腰傣服饰(1984)/051 图3—16馆藏基诺族服饰(1984)/051 图3—17火塘旁的女知青(1980)/052 图3—18中缅边村男青年(1980)/052 图3—19围大头巾的傣妇(1980)/052 图3—20德宏边村景色缤纷一组(1980)/053 图3—21二楼窗外大树和俄式木屋(1956)/054 图3—22花卉彩绘一组(1958)/054 图3—23钢笔花卉·绘画性写生(1979)/055 图3—24钢笔花卉·图案性写生(1979)/056 第四篇设计与纯美术小创作互动/057 图4—1民族姐妹俩(1993)/058 图4—2安宁的心灵(1993)/059 图4—3过分装扮的爱4g—k—(1993)/060 图4—4追随蒙德里安风尚女(1986)/061 图4—5欢送工农兵上大学(1972)/062 第五篇有关服饰的著文/063 服装辞条释文100选(1995—2007)/064 服装系列设计的再研究(1993)/084 试论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特色(1992)/091 上海时装设计思想(1984)/094 怎样根据面料来设计时装(1992)/095 访问归来谈服潮(1992)/097 苏联早期的服装设计师拉玛诺娃(1990)/100 花卉钢笔画笔谈(1979)/102 第六篇有关服饰的译文(俄译中)/103 西方20世纪60—80年代时装述评(1983)/104 服装流行趋势研究(1987)/110 附录:作者发表过的其他文章/11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有关服装设计深入化的辞条释文 13.《服装设计灵感》 服装设计由于受某事物(或现象)的启迪而激发的一种创造性思路。它既是活跃的思维活动,又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偶发性、模糊性、独创性等特征。服装设计灵感可能来自服装名师名作、历代服饰和时装新潮、社会生活和国内外大事、姊妹艺术和娱乐天地的启发,来自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科技进步的影响,以及来自包括动物、植物、天体、气象等在内的自然界的启迪等。设计师通过阅读、旅行、健身、收藏等个人爱好,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灵感。灵感一旦闪现,通常应及时以图形或文字记录下来,留储备用,或直接使之升华,设计成服装草图。 14.《服装设计思维》 又称服装创造思维或服装创新思维。设计服装时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及过程。是形象(灵感)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交叉运作,其本质在于创造。服装设计主要运用聚敛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前者属常规思维,对原有服款进行局部修改的翻新改良,具有传统性和保守性,适于制服设计、大众成衣设计或用于前卫服装设计后期的深化与完善。后者属非常规思维,多向扩散,拓展理念,使服装具有超前性乃至颠覆性的特点,适宜于高级手工定制时装、新潮时装和艺术展示服装的设计。 15.《服装设计主题》 突出服装创作意图和产品风格特质的核心思想。从原始素材中提炼特定的设计主题,或主题明确后寻找相应的灵感源,塑造服装形象,以唤起联想,传递情趣,增强产品吸引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设计主题已成为服装流行的主导因素。服装流行的热门主题如:回归自然与生态环保,怀旧与复古,社会名流服饰,女性魅力、男士风范及其多侧面性格,职业风采与都市情怀,运动与旅游,超时空和科幻意识,异域情调与民俗风情等。服装具体标题,往往有感而发,因人而异,以即兴命名居多。 16.《服装风格》 服装在其内容和形式要素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以综合性归纳或个别性表述服装风格。在区分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的同时,20世纪为种种服装推出四大基本风格,即:古典风格、休闲风格、梦幻风格和民俗风格。它们相互交替融合,可增生、派生出其他风格。也可以按文化群体、艺术流派或名师名品名店来命名服装风格,如吉卜赛风格、哥特风格、罗可可风格、夏奈尔风格、嬉皮士风格、简约风格、露腰风格等等。
编辑推荐
《服饰美术:朱钰敏图文集》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