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朱建亮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朱建亮 页数:287
内容概要
《老子》是我国第一部管理哲学著作。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希望领导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以达和谐至治而“莫知其极”。以“智慧”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研究著作出版不少,而老子最根本的管理思想并不是“智慧”。他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作者简介
朱建亮(1944-
),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所所长。原湘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国商学院三所大学图书馆馆长,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终身会员。出版著作《文献信息学引论》、
《伟大之秘——毛泽东与人类文化精华》、 《文科文献检索》、
《社会科学信息咨询指南》、《查书读书写书手册》、 《巧用联想
文心灵动——高考作文优胜秘诀》等13部,其中11部为独撰或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1篇被2010年《新华文摘》第17期摘录,1篇被《教育科学文摘》摘录,15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收录,10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完成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多项。传记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3年版)等10多部辞书。
书籍目录
自 序
绪论
道经 自然之道与管理人法道
一章 永恒之道众妙之门管理之本
二章 管理人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三章 圣人之治在于使民返璞归真
四章 客观规律幽隐存在需要感悟
五章 管理人应像天地一样无所偏爱
六章 阴柔之道乃天地之根管理之魂
七章 管理人应效法天地有无私精神
八章 管理人应学习水济万物而不争
九章 管理人应知功成身退本属自然
十章 管理人应爱民如子而不用权谋
十一章 管理人应懂“无”为“有”用之理
十二章 管理人应有存身去欲的高要求
十三章 可托天下者应能贵爱天下若己身
十四章 国家领导人应参考古代治国之道
十五章 古代管理人深藏不露谦虚谨慎
十六章 懂常道方能长治久安而后继有人
十七章 优秀领导守信任百姓不觉有领导
十八章 管理人应知背弃规律国将昏乱
……
德经 管理之道与诸方面之管理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圣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不仁”。圣人的这个特点是向天地学习的。因为天地本来就“不仁”。在老子之前,“仁”这个概念就已经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了,不过很空泛,而一旦进入具体,就是偏爱,就是私情。 所谓“不仁”,就是不讲所谓仁爱,更具体地说,就是不讲偏爱,不讲私情,不讲个人关系和私人感情。这是与当时其他学者和许多管理人的重大差异。“仁”,充满着人性的东西尤其是情感的东西,而不含理性。就是说,到底是按照情感来管理好呢,还是按照理性来管理好?按情感来管理,必然产生私情,在当时必然会强化维护统治者的感情而削弱对百姓的感情。当时一些学说之所以为统治者张目,为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以及对不利于统治者的文献记录作删改等就是情感所致。老子认为应按理性、按天地“不仁”,即按不偏不倚的原则进行管理。当然,这样一点情感也不带进来的管理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老子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不太重视仁、义、礼、智这些空泛的东西。 老子在这一管理哲学著作开头(四章)为什么第一句就说“天地不仁”这种刺耳的话语?仔细一想,似乎也是平心而又严肃地告诫人们不要老是拿“仁”、“仁爱”、“仁慈”这些听起来很美好其实很虚伪的理念来管理,更不能喋喋不休地挂在嘴上。讲多了,反而会污染人们纯洁的灵魂,使社会不安甚至使人变得虚伪。 任继愈先生说:老子反对“仁”,认为“仁”并不是最高境界,这一点恰恰与孔子相反。他认为,天地无所谓仁慈,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百姓自生自灭。老子的《道德经》把治天下看做头等大事,伦理学放在第二位,所以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用什么理论作为管理的思想基础,是老子与当时其他学者特别是儒家(老子之前就有)的重大分歧。从三十八章可以看出,老子并不是反对“仁”,也不是任百姓自生自灭。老子是不主张将仁、义、礼作为管理的根本理论依据或原则,而主张用道、德作为根本理论依据和原则。老子是反对天天喋喋不休地用仁、义、礼、智等空泛的议论去干扰百姓的生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适周问礼后谓弟子言(司马迁《史记》)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懂得中国文化。 ——鲁迅 中国文化的根在《老子》。 ——李约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