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08-01 出版社:刘冬梅、 孔德英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刘冬梅,孔德英 编 页数:293
内容概要
《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根据教师教育课程的总体安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书内内容分为两编,第一编为心理学基础理论,精选了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力求精确而又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编为心理学的应用,突出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力求引导学生意识到心理学的实践价值,并做到学以致用。本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适合做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选用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
书籍目录
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的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节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章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注意的分类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观察力及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第二节记忆的过程 第三节遗忘 第四节有效记忆的条件 第五节记忆品质与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第六章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思维的过程和形式 第三节想象 第四节良好的思维和想象品质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第七章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三节情绪、情感的品质 第八章意志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 第九章个性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第二节个性倾向性 第三节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编心理学的应用 第十章心理学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概述 第二节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第十一章心理学与学生学习 第一节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第二节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第十二章心理学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三章心理学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心理特征与职业需求 第二节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第三节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发展 附录:心理测验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也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语言是人可以理解的物质形式符号,它不仅是个别事物的符号,也是一类事物的符号,这是概括性的体现。语言符号不是事物本身,但它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反映着事物最稳定、最本质的属性。因此,用语言来标志事物,就不会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混淆起来,这是间接性的体现。语言还具有物质性。语言的声音和形状属于物质的东西,而语言的固有意义虽然属于非物质的成分,但它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通过听觉或视觉分析器接收之后所发生的刺激作用,可以在脑中形成神经联系,于是就可以揭露语言所固有的意义,从而使人能顺利地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活动。 2.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 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成果只有凭借语言才能被记载下来,保存于脑中或书籍中并巩固起来。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人类知识的储存才成为可能。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思维和语言不是同一的东西。首先,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次,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两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第三,思维的内容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构成语言的材料是词。第四,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语法结构不会完全相同。 三、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人的思维是在自身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社会生活实践的制约,所以,人的思维具有社会性。实践对思维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给思维提供感性材料。离开了实践和社会生活条件,人就不会有高度发展的思维,因此实践是思维发展的原动力。二是实践是检验思维的唯一标准。人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而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思维加工过程才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是否正确,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思维对实践也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揭露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使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更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通过思维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周密、完善地确定行动目的,考虑行为方向,研究克服困难的对策,避免实践活动的盲目性。
编辑推荐
《心理学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适合做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选用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