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侯志英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侯志英 编 页数:153
内容概要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的编写分工:“前言、绪论、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由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侯志英编写;“经络、病因”由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郭军雄编写;“中医护理诊断程序”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徐长青编写;“预防与治则”由桂林医学院杨丽莎编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由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王艳峰编写;“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由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黄波编写;“辨证施护纲要”由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德双编写;“常用护理技术的腧穴、针刺法、灸法”由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邓福忠编写;“推拿法、拔罐法、刮痧法”由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张琪编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及内容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的关系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四节精气、阴阳、五行三学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藏象学说 第二节气、血、津液 第三节经络学说 第四节病因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第一节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五章预防、治疗与护理原则 第一节预防 第二节治疗与护理原则 第三节治法 第六章 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知识 第七章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病情观察 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 第三节情志护理 第四节饮食护理 第五节康复护理 第六节用药护理 第八章辨证施护纲要 第一节八纲辨证施护 第二节脏腑辨证施护 第九章常用护理技术 第一节护理常用腧穴 第二节针刺技术 第三节艾灸技术 第四节推拿技术 第五节拔罐技术 第六节刮痧技术 实训 实训一常用腧穴定位(一) 实训二常用腧穴定位(二) 实训三针刺手法 实训四各种灸法 实训五各种拔罐手法 实训六推拿手法 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 附录 附一 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 附二中医护理住院病历模式 附三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两脏配合,以保证气血正常运行。血的循行依赖气的推动,气的输布又需血的运载。所以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运血无力,则见胸痛、心悸、唇青、舌紫等症;若心血不畅,亦会影响肺的宣降,出现咳、喘、胸闷等症。 2.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心主血,脾统血、生血。脾气健运,血有所生,则心血充盈,脾气摄血,则血行脉道而不外溢;心行血于脾,则脾运健旺。病理上脾虚可致心虚,心虚可致脾虚,最终导致心脾两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便溏等症。 3.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神志活动两方面。心血充足,则肝有所藏,肝藏血,调节血量,则心有所主,两脏配合,以维持血液正常生理活动。心主神志,肝能调节情志,心肝协作,共同维持神志活动的正常。故病理上有心肝血虚、心肝火旺等证。 4.心与肾心在上属火,肾居下属水。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种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协调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失调,则会出现心烦、失眠多梦、遗精等心肾不交证表现。 5.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两方面。气的生成需肺的呼吸和脾的运化配合;水液代谢需肺的宣降,通调水道与脾的运化协作。病理上,脾失健运,水液停滞,聚而成痰,影响肺的宣降,可见咳、喘、痰、闷等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论。反之,肺病日久亦可导致脾虚,出现食少、腹胀、便溏、水肿等症。 6.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调节方面。肺主降,肝主升,共同维持气机的平衡协调。若肝升太过,肺降不及,导致气火上逆,可见咳嗽、咯血等“木火刑金”之象。反之,若肺失清肃可致肝失疏泄,出现咳嗽、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等症。 7.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水液代谢方面:肺主宣降,通调水道,使在上之水津宣降有度,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下达于肾之水,通过肾阳气化,使清者升,浊者流人膀胱变成尿液。如此肺肾协作;共同维持水液代谢正常。若肺失宣降,通调失职累及于肾,可见水肿、尿少;肾不主水累及于肺,可见水肿、喘满等症。 呼吸运动方面: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肾气充足,才能助肺吸气和降气,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气不足或肺虚久咳伤肾,均可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肾不纳气的表现。 8.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协调和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可促进脾的运化;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肝血充盈,从而保证肝气条达。若肝失疏泄,木不疏土,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纳呆、腹胀、腹痛、溏泄等症。反之,脾病也可影响到肝。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而化热,湿热郁蒸肝胆,可形成黄疸。 9.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互化和藏泄相济两个方面。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说“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病理上两脏互损,常见肝肾阴虚证。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共同维持女子月经、男子排精的生理现象。若藏泄失调,可见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排精异常等病象。 10.脾与。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温后天,后天养先天。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久,损及于肾,均可导致脾肾阳虚而见腹部冷痛、便溏腹泻,甚或五更泄等。
编辑推荐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用)》在编写过程中实现了由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引领”向“以解决基层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转变。由“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向“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转变,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在内容上以必需、实用、适用、够用为度,尽量满足岗位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体现农村医学专业职业教育的特色;使教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更好地结合。另外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编写中力求图、文、表并茂,化繁为简,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