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傅鸿鹏 页数:176 字数:291000
内容概要
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重要组成人群,并带来从健康水平到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难点和关注热点,相应的政策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承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62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673006)、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编号:2007A038)的持续资助,围绕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开展了为期近五年的研究,并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现行政策多局限在微观的技术操作层面,缺乏一个具有整体性、战略性的政策目标来统领。工作中表现为围绕重点传染病管理的“项目带动”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水平。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处于中心控制地位,但具体管理部门多达二十余个,沟通和协作成为工作开展的难点。
从更宽广的角度,中国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口自身特征的原因,但核心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制度。以卫生系统的部门工作弥补社会制度带来的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必然有限,且难以持久。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已建立以“有限目标、抓急放缓、项目式投入”为特色,在实际工作中也建立了较为有效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体系,但指导思想尚局限于防范式思维,缺乏综合协调政策,政府投入不足现象仍较为明显,专业能力也存在不足之处,服务水平尚难满足需要。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的基本政策目标应是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基本定位,提高公平性,不断满足人群健康期望。在短期内体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首先要健全管理体系结构,提高管理主体的权威性和责任意识;建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问责制度;建设多方沟通协作机制。其次要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尤其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的投入;理顺财政资金支付途径,建立以业务机构力主线的转移支付方式,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式;增加并优化基层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再次是加强卫生法制和制度基础建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保护流动人口正当权益;完善保障制度,提供重点传染病的免费医疗救助。最后是完善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建立以承载服务和享受权利为核心功能的人口登记制度。在具体业务领域,必须改进服务流程,研究符合流动人口生活特征的服务手段,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作者简介
傅鸿鹏,1974年出生,安徽宿州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2003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2008年起任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社区卫生研究室主任;兼任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卫生管理与教育基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医改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联系城市专家指导组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资助课题十余项,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规划、疾病控制、社区卫生、药物政策等。
书籍目录
摘 要
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一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概况
(一)基本方法
(二)概念界定
(三)资料来源
(四)调研情况
第一章 人口流动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
一、中国人12流动的基本情况
(一)计划性迁移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9年
(二)初始及发展阶段:1979年至1999年
(三)迅速增长阶段:2000年至今
(四)现阶段流动人口特点
二、人12流动带来的卫生问题
(一)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
(二)人口流动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三、国际视野下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
(一)国际上对人口流动的分类
(二)人口流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三)人口流动对不同类型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四)国际人口流动对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影响
(五)国际应对人口流动采取的公共卫生策略
第二章 国内外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
一、国外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概况
(一)美国
(二)东亚地区
(三)德国
(四)印度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
(六)国外经验的归纳总结
二、中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变迁
(一)影响因素和综合管理政策变迁
(二)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政策变迁
(三)各地区流动人VI卫生管理政策比较
(四)中国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政策特点分析
(五)中国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政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政策的文献分析
(一)概念界定
(二)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政策发展概况
(三)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城市层面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以北京市传染病管理为例
(一)政策主体构成和组织结构
(二)政策主体的职能分工
(三)政策主体特征和能力建设要点
(四)北京流动人VI行政管理政策变迁
(五)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政策变迁的宏观背景
(六)北京流动人VI传染病管理政策的变迁历程
第三章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的改进目标
一、中国流动人口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的基本目标
(一)保障健康水平
(二)提高卫生公平性
(三)对正当期望的反应性
三、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的走向分析
(一)提高卫生公平性是大趋势
(二)继续推进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三)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推进配套政策形成综合性的政策体系
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的改进途径
(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二)优化政策资源配置
(三)加强卫生法制和基础制度建设
(四)完善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设施
第四章 北京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
一、公共卫生外环境
……
第五章 城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政策的执行分析:发北京市传染病防控为例
第六章 北京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模式评价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人口流动对卫生系统的影响流动人口作为处于社会边缘的特殊群体,具有健康水平低、疾病风险抵御能力低、社会保障缺失、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对卫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构成挑战。卫生系统需要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和需要,在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1.人口流动对个体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的影响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个体健康。一些传染性疾病的致病体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流动人口在新环境中往往缺少免疫屏障。流动人口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差,相关健康知识欠缺,使其容易暴露在各种致病因子下。因此流动人口对新环境中存在的潜在致病因素缺乏认识和抵御能力,容易成为城市中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使一些在流人地很少出现的传染病被带人城市,城市卫生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对此缺乏完善的应对措施。而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密切接触,流动人口携带的传染病可能会传染给常住居民,并且在流动人口中出现的疾病流行或暴发容易波及城市常住居民,从而影响城市常住居民的健康。流动人口给流入地的公共卫生带来压力。流动人口存在免疫空白,需要流人地公共卫生系统对其进行免疫补种和建立免疫接种档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策略。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知识较少,缺乏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他们从流出地带来的一些不卫生的习惯不利于城市公共卫生建设。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难以有效执行,导致其公共卫生状况比常住人口社区差,是城市公共卫生的隐患和公共卫生整体建设的难点。因此城市公共卫生建设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和监督。2.人口流动对卫生政策的影响在政策层面,要明确卫生政策的公共政策性质,围绕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可获得性和反应性的核心,以流动人口的卫生需求为导向制定卫生政策。在具体措施上,需要把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系,完善各相关部门和区域间合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能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要制定流动人口卫生管理的目标和计划,保证资料卫生资源的配置。要完善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要结合本地区流动人口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推进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力度。
编辑推荐
《城市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政策》是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