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段鹏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治传播学在我国尚属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新兴领域,近年来更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政治传播的历史入手分析,进而详尽阐释了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厘清了政治传播与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效果与测量等诸多关键概念,并为我国政府改进对外传播现状提出了因应策略。
作者简介
段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12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宣部外宣局国际传播咨询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委专家;中国网络传播协会(CCCS)理事;中国华语传媒研究会理事;中国数字图书馆荣誉馆员;中国政府与欧盟合作的中欧天然林保护项目(NFMP)首席传播策略顾问。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荣誉称号和国家第11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主持了两项国际合作项目和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300多万字,其中专著7部、教材4部、与人合著4部、合译1部,获国家广电总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早期的政治传播活动与政治传播学的诞生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传播活动
二、西方早期政治传播活动
三、政治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四、新媒体技术对政治传播学发展的影响
五、全球化对政治传播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政治传播的基本定义与框架结构
一、政治传播的定义
二、政治传播的特征
三、政治传播的重要性
第三章 政治传播学的发展与未来
一、政治传播学的发展
二、政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三、政治民主化趋势与政治传播学
第四章 政治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政治传播中的大众传播
二、大众传播中的政治内容
三、政治传播的行为主体与代理人
四、政治传播与大众传媒的互动
第五章 政治传播中的宣传与政治说服
一、政治新闻
二、政治宣传
三、政治广告
四、政治辩论
五、政治说服与技巧
第六章 政治传播的效果与测量
一、控制分析的角度考察
二、内容分析的角度考察
三、媒介分析的角度考察
四、受众分析的角度考察
五、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
六、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来考量政治传播效果
第七章 我国政府与大众传播媒介
一、印刷媒介
二、国际广播
三、电视
四、通讯社
五、互联网络
第八章 我国政府改进对外传播现状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
二、微观层面的对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由此可见,尽管上古时期的传播工具并不丰富,但政治传播活动的内容却是:既有君王命令的下达,也有民意的上呈,并且有专门从事上传下达的官员。这一时期的政治传播网络虽然并不庞大也并非重要,但却是已经存在的了。(二)先秦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先秦时期产生了奴隶制游说舆论。这种舆论充满了鲜明的阶级功利色彩,受到统治阶级的控制。统治阶级为了蒙蔽和麻醉人民,往往选择知识分子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制造出各种舆论,并说服广大民众接受。游说之士大多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一国养士的数目,游说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奴隶主制造舆论效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影响力。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说服理论逐渐发展起来。这里所说的说服理论与传播理论中的说服(Persuasion)理论从内涵上看是一致的,都是“由于接收别人的信息而产生的态度改变”。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充斥在社会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几派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了“君臣父子”的观点,孟子主张推行“王道”,施行“仁政”,这些都成为整个奴隶社会的统治思想,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维护统治;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和顺其自然,这种思想教导百姓要安于现状,放弃反抗,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也是其维护统治的工具。
编辑推荐
《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