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研究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张晓峰//赵鸿燕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作者简介

张晓峰,陕西周至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政治系主任,教授,政治传播方向导师,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北京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完成《西方政治象征理论研究述评》等课题多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传播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课题。著有《国外毛泽东研究评析》、《大学人文论纲》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赵鸿燕女。四川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著有《政府记者招待会一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传媒》、《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一沟通策略与技巧》等书,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论背景与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一、三大先驱人物的初始研究
  二、政治传播学独立地位之形成
  三、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第二节 西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一、研究对象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西方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
  一、西方政治传播研究方法之演进
  二、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一、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概况
  二、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三、政治传播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四、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传播之演进
 第五节 政治与媒介关系研究
  一、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力研究
  二、政治机构应对媒体的实务研究
  三、政治传播中的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
第二章 政治传播载体一一报刊
 第一节 西方报刊与政治
  一、美国报刊与政治
  二、英国报刊与政治
  三、日本报刊与政治
 第二节 中国报刊与政治
  一、近代报刊与政治
  二、现代报刊与政治
 第三节 报刊对政治的影响
  一、传播政治信息
  二、增进政治说服
  三、强化?论监督
  四、设置政治议程
  五、沟通政治渠道
第三章 政治传播载体一一广播电视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展与政治介入
  一、广播电视初创时期(1920—1928)
  二、经济萧条时期的广播电视(1929—1938)
  三、二战期间的广播电视(1939—1945)
  四、冷战时期的广播电视(1946—1989)
  五、全球化时代的广播电视(1990年到现在)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与政治参与
  一、广播电视与政治表达
  二、广播电视与政治选举
  三、广播电视与舆论监督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与政府监管
  一、社会责任缺失现状
  二、社会责任缺失原因
  三、适当进行政府监管
  ……
第四章 政治传播载体——新媒体
第五章 传播形态:政治新闻
第六章 传播形态:政治宣传
第七章 传播符号:政治修辞
第八章 传播符号:政治象征
第九章 传播符号:政治形象
附录:日本广播电视协会的广播电视播放标准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如果说李普曼的研究为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基础理论规定了发展方向,那么拉斯韦尔则从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传播学奠基人的拉斯韦尔,致力于用传播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对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著名的五W传播模式(谁一说了什么一对谁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从两个方面深远地影响了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一方面,五w模式中的“what”,即传播了什么,使政治传播学者开始关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分析,为政治传播中的内容分析提出了理论上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五w模式中的最后一环“what effects”,即产生了何种效果,将现代政治传播研究推向了一个关注政治传播效果研究的时代,使政治传播效果研究贯穿于政治传播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西方学者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而他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采用的各种宣传技巧所进行的分析,为西方现代政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建构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继李普曼的舆论研究到拉斯韦尔的方法探究之后,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又在拉扎斯菲尔德的努力下迈向了与政治生活更加紧密结合的一个新的层次。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主持了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无线电广播研究计划(Radio Re-search Project)。这项计划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播学研究中的访谈法(groupinterview method),并将其引入到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中来。此后访谈法作为现代政治传播的主要研究方法被固定下来为后来的研究者广泛采用。随后,他在1940年对艾尔镇选举的研究中又第一次将定量研究方法运用到对公民投票行为的研究中去,这一尝试使西方政治传播学者对于调查法的可信度与科学性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同时,“正是拉扎斯菲尔德的竞选研究及其发现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此后,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可以说进入到了‘有限效果论’年代”①。自此,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开始将政治行为研究(比如公民投票行为研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量。

编辑推荐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传播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到书很快,但给挑了一本烂书,书脊都是破的!
  •   强烈推荐这本书,很好很好
  •   基本理论方面的还行
  •   本书的基本框架尚可,可是当我带着期望阅读时,就发现一些本来应该写得闪光的地方语焉不详,比如政治修辞,到底什么叫政府修辞,如何实施政治修辞,你读了半天也没明白该如何实践。那些大段的引用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只能表示作者看了一些书。中国的政治传播学主要不是编教材的问题,而是消化、本土化的问题,要就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拿出一些个案来,不要花了一些钱,买了一本书,就感觉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