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编委会 编 页数:267 字数:2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为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辑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作简要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原
书籍目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崇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原文) 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人,掷疏示之。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译文) 宣武侯桓温和郗超商议除去朝廷大臣,上奏文书拟定以后,当晚二人住在一起。第二天早晨起来,桓温就招呼谢安、王坦之进来,把奏疏稿扔给他们看,郗超这时还在帐里。谢安一言不发,王坦之又把奏疏扔还给桓温,说:“太多了。”桓温拿起笔来准备要删,郗超忍不住偷偷地在帐中和桓温说话,于是谢安笑着说道:“郗超真可说是入幕之宾了。” (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与孙绰等人一起出海游玩。这时,风起浪涌,孙绰和王羲之他们都神色惊恐,嚷着要回去。谢安却正有兴致,边吟诗边长啸,不说别的话。船工因谢安神色安定而心情愉悦,便继续前进不停。一会儿,风势更强,浪涛更猛,众人又都惊恐喧哗,不敢坐下。谢安这才缓慢地说:“要是这样的话,还是回去好了。”众人于是应声坐回原处。由此事来审察谢安的度量,足以镇抚朝野,安定官民。 (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遗,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译文) 桓温埋伏好兵士,摆设宴席,遍请朝中官员,准备趁此机会将谢安和王坦之杀掉。王坦之非常担忧,他问谢安:“我们该怎么办呢?”谢安神色镇定地对王坦之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就看我俩此行了。”于是两人一同前往。王坦之脸上的恐惧神情越来越明显,谢安的神色却更加从容。谢安向着台阶迅速走向席位,并模仿洛阳书生吟咏的腔调,背诵“浩浩洪流”的诗句。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震慑,便赶紧将伏兵撤走了。本来王坦之与谢安齐名,可是却由此事分辨出了他俩气度胆识的高下。
编辑推荐
《世说新语》是一部篇幅短小而又十分有趣的笔记小说集。它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