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乔恩•埃里克森、党皓文、 徐其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乔恩·埃里克森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前言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大约2/3的面积,但我们对海洋深部秘密的了解尚不如我们探索邻近几个行星表面所得的认识。几千年来,无数神话和传说孕白海洋,同时人类许多的好奇、恐惧和希望也都发源于海洋。海洋隐藏着人类和其他生物在大陆间迁移的谜团,现在又成为人类航运的主要载体。海洋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再生的食物资源和能源,同时也是足以毁灭一切的飓风和台风的发源地。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海床上活动火山口周围的环境中,今天我们也开始在漆黑的深海发现相似的热液喷口及其附近奇异多样的生物群落。在这本关于海洋地质学的修订本中,乔恩•埃里克森探讨了有关地球、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以及这些过程与宇宙起源的关系的若干理论和假说。本书还详细讨论了海洋与海水如何作用于板块构造运动,同时也为读者详尽讲解了板块构造运动的机制和表象。地球上的海盆从没停止过扩张和拼合,同时大陆也处于拼合成超级大陆然后又因新洋盆的产生而裂解的连续过程之中。地球上不同样式的生命,其出现、演化和绝灭不可避免地与海盆的不断产生、扩张和闭合相连,具体可能与构造运动进程中生物生活环境的变迁有关。本书还讨论了几十亿年来若干洋盆的历史,以及这些洋盆中生命样式的演化史。
内容概要
我们这颗星球上实在含有太多的水,以至于被命名为“海星”反倒比“地球”更合适。它是太阳系已知唯一的一个包围于满布特殊地质构造并富含多样海洋生物的水体中的行星。大洋深部底床上的许多最奇异的生灵,其祖先可追溯到几十亿年前的远古时期。许多洋脊孕育着被时间遗忘了的怪诞世界——寒冷、黑暗的深渊中遍布高大的喷泻富含矿物质热液的烟囱.许多科学上从未发现的特殊物种就生存其间。 大洋底床上地貌景观之雄伟远非陆地上任何地方能够与之媲美。远比陆地山脉广阔的海底山脉绵延于洋底。尽管深埋于洋底.大洋中脊系统显然可称得上是这个行星上最显著的地表特征。地幔中喷涌出的熔融岩浆在扩张的大洋持续地制造新生大洋底床,同时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不断消灭着老旧的大洋底床。世界上许多未开发的资源深埋于洋底,因此海底也就有理由成为人类探索能源和矿产的新的前沿阵地。 海浪底下还隐藏着数量巨大——比陆地上多得多——的火山。不断改造地表面貌的火山活动大部分都发生在海底。活动的火山从洋底升至海面.生成最高的山脉。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岛屿都是洋底火山突出到海面以上而形成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海底火山并未出露到海面以上.而是散布在海底,形成孤立的海山。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乔恩•埃里克森 译者:党皓文 徐其刚
书籍目录
简表致谢序言简介1 蓝色星球 地球上的海洋 海与天空的起源/泛大洋/古大西洋/盘古大洋特提斯海/大西洋2 探索海洋 洋底新发现 海底探查/海床勘测/地质观测/大洋钻探地磁勘查/卫星测绘3 洋底动力 大洋地壳 岩石圈板块/大洋地壳/岩石圈循环/大洋盆地海底峡谷/微板块与陆块4 洋脊和海沟 海底的高山和深谷 大洋中脊/热引擎/洋底扩张/玄武岩岩浆环太平洋地震带/深海海沟/板块俯冲5 海底火山 洋底火山喷发 火山链/上升的岩浆/岛弧/海底平顶山和海岭裂谷火山/热点火山/火山活动6 深海洋流 大洋环流 深海河流/厄尔尼诺/深海风暴/潮汐流大洋波浪/地震海浪7 海岸地质 活动的海岸线 沉积物/风暴潮/海岸侵蚀/波浪作用海岸沉降/海侵8 富庶海洋 海洋中的资源 海洋法则/石油和天然气/矿产海洋能源/海洋水产9 海洋生物 海水中的生命 生物多样性/海洋物种/深海生物珊瑚礁/热液喷口处的生命奋迹/潮间带10 罕见的海底构成 海底的异常地质现象 泥火山/海底间歇泉/海底滑坡/海蚀洞海下陨石坑/海底爆炸结语专业术语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下沉,大于其西缘的生长速度。这情形就好比一部电动扶梯的项部向底部运动,中间的阶梯会不断地消失。事实上,智利海沟不断向智利中脊方向“吞噬”着板块,甚至智利中脊有一天也许也会消失。在过去1,7亿年里,许多板块及其扩散中心曾几次消失在环太平洋大陆下部,这对于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所有环太平洋的山脉和岛弧,都是因为环绕太平洋海盆的强烈的地质运动形成的。与北美洲大陆碰撞的大部分陆块(漂移的地壳块体)都产生于太平洋。陆块是异地形成的洋壳碎片,它们被切削到陆壳上并在地质拼合带聚集。陆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从很小的长条状块体到次大陆都有,比如:印度次大陆整个就是一个陆块。陆块地质特点与其周围环境的地质特点区别很明显,常常还有断层为界。陆块的物质组成与大洋岛屿或海底高地的物质组成差不多,有时,它也由压实的鹅卵石、砂、板块碰撞时聚集在海盆的地壳碎片物质等组成。在大洋板块中产生的陆块,在与陆地碰撞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常常会被拉长。印度板块插入南亚,造成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同时,持续的挤压也使得中国陆块在东西向上被拉长而表现为相应的面貌(图60)。麻粒岩陆块是在陆壳裂缝较深处形成的高温变质带,它们常常构成由陆壳碰撞而形成的多山地带的基底,例如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多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北边是一个蛇绿岩带,蛇绿岩带常常是大陆缝合线的标志。这套蛇绿岩是由于板块漂移而被切削到陆地上的洋壳片状体,年龄约为36亿年。陆块分界线也常常以蛇绿岩为标记,蛇绿岩由海洋沉积岩、枕状玄武岩、席状岩墙群、辉长岩和橄榄岩组成。外来地体,由于其来源的外来性而得名,常被断层包围,与其周围的陆块和陆地有着明显不同的地质历史。它们的年龄不一,从小于2亿年到大于10亿年不等。外来地体在最终粘贴到陆地边缘之前,经历了很长距离的搬运。一些北美洲的外来地块源区远在西太平洋,也就是说它曾被向东搬运了数千英里。
后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决定翻译出版这一套“Living Earth”系列的地球科学科普读物,我个人觉得意义非凡。国内历来少有如此精品的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书籍。当初接下这本《蓝色星球——海底世界的源起》的翻译,实在是因为被原著所吸引,加上这亦属于本人的专业范畴,于是便信心十足地着手。真正动笔时,才发觉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整整十章的内容,万余专业词汇,原著者用十几万字的篇幅就把海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理论相当轻松明了地清楚阐述。我与徐其刚二人依照各自的专业所长分工,士气昂扬地一头扎进翻译工作当中。曾听人说,翻译是体力活——枯燥、艰辛、机械。的确如此,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时候。然而,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情况很快就有了转变。原著语言的流畅、内容的丰富以及对各种繁复概念深入浅出的解答阐释,等等,使得阅读和翻译它都开始变得有趣。但在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战战兢兢。因为意识到自己是在翻译一本有趣的好书,我们生怕自己生涩的翻译会改变原著的味道,甚至是毁了这本难得的好书。这种忧虑持续于整个翻译工作之中。
编辑推荐
《活力地球•蓝色星球:海底世界的源起》:海底的高山和深谷也不甘寂寞。大陆的分分合合,海洋一直在参与。大海深处那些奇异的生灵,他们的祖先几十亿年前就生活在那里。人与海的相遇、相知注定是一段曲折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